《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四课时“空气的热胀冷缩”的教学设计方案:魔术导入—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原理分析—作业巩固。即运用物理实验器材表演魔术并提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器材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利用游戏以及多媒体进行原理分析,最后布置作业进行巩固。
【教材分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当中的第四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由此分析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对教师来说,如何将抽象的空气“具体化”是观察方法设计的难点;对学生来说,了解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是难点。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本质原因,探究热胀冷缩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并获得结论,验证空气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PPT或游戏,调动学生感官,形象的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自行探究,自主思考的好习惯。同时,鼓励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例子,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
学习者是五年级的学生,整个班级整体较活跃,自主探究能力较好。在学习本堂课之前已经在第三课时学过“液体的热胀冷缩”,对“热胀冷缩”这一概念有初步了解。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对常用的实验器材有重返了解,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并多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能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但是,发现本质问题并解决对学生来说还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
空气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热胀冷缩是由于空气中气体分子的运动导致。
【教学形式】
全班32人,分成8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总结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
PPT,烧杯、试管、小气球各一件,适量热水
2.学生实验
烧杯、试管、广口瓶、乒乓球、熟鸡蛋、小气球各8份,适量无安全隐患的热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魔术引入、提出问题
在空的试管口上绑一个小气球,然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会观察到小气球慢慢鼓起来。(在之前的课程当中已经了解到液体的热胀冷缩,由此引出问题,试管中没有液体,那其中有什么?小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呢?)
二、探究
(一)布置任务、提出问题
每组桌上都放有烧杯、试管、广口瓶、扁乒乓球、熟鸡蛋、小气球各一份,适量无安全隐患的热水,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魔术,让扁乒乓球鼓起来;让卡在广口瓶口的鸡蛋掉入瓶中。
提出问题,为什么扁乒乓球回顾起来,鸡蛋能掉入瓶中呢?
(二)学生发言、总结结果
根据每组的实验结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
三、原理
(一)概念讲解
首次跟学生提出微粒分子的概念,针对空气的热胀冷缩讲述空气分子的运动情况。
(二)游戏深化
让班级同学围成一个圈,假设每一个学生都是微粒分子。老师喊冷,同学们便挤在一起,喊热,便散开。深化气体分子运动的概念。
四、拓展
讨论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热胀冷缩有何优缺点?
五、总结与延伸
总结概念以及空气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观看有关热胀冷缩的视频。
【教学评价】
与家人合作完成验证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并写出简单的步骤及实验现象。
【教学设计后记】
本设计遵循了《小学科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情景。利用实验器材,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教学重点。五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重,并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等方式充分学习热胀冷缩的概念。这样,不仅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4 14:17: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