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马菲菲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1#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马菲菲成长档案

 


姓名:马菲菲


 


所在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在读年级:大二


 


成长目标:  勤动脑,勤动手,做科学,玩科学,教科学。希望加强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把专业知识的底子,提高科学素养,教学技能,做一个科学路上的有心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16 22:14:0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导师初印象:


马菲菲:一个内秀的女孩!灵动的双眼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初识菲菲,是在任务分配时,她主动承担了信息员这个职务!要知道信息报导要具备很高的素质,时事性,敏锐性!加上独特的视角,优美干练的文笔方可胜任!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就分配给两个信息员同一个任务,把今天的活动做个信息报导上传到群中让大家点评!菲菲在当天晚上就交给了我,想必那时文如泉涌吧!


  菲菲!加油!用你优美的文笔勾勒美好的明天吧!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

 


 袁老师网络研修活动所得所思


    因为最近学业有点忙,本来是4月15日晚的网络研修也因为英语考试而错过了,只能跟着后期的视频资料进行学习,看完袁老师的研修视频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仍然在思考的问题。


   “上学生喜欢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一句话是袁老师的教学座右铭,现如今生本课堂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任认可,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开展教学说似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我相信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把自身当成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的教师,是从心底爱学生的,因此我从心底佩服袁老师的教学精神。接下来袁老师便针对一些教科版的四下科学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她自己的一些探索。


    四下分为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在讲述四下单元出现的问题的时候,我思考了这么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思考主要问题?”去年暑假支教我教科学,我发现在组织科学课堂活动时,有的活动中学生发现的结果和你想要的不太一样,今天袁老师给了我提示:达成教材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统一,决定课堂的有效性。三年级的学生最先接触科学,科学思维是很稚嫩的,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会进行基本的观察、提问、假设、寻找证据、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科学思维基本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五年级学生观察实验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记录描述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这些都是袁老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学生在科学思维上的发展规律,教学这条路需要每一位教师的不断探究,我想当时我的科学课没有达到想要的答案也是因为正是自己经验不足,没有把握学生的特点的原因。


第二个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家庭实验室?”家庭实验室并不在学校完成,而是在学生的家里,需要学生家长的支持,家庭实验室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家长的科学素养,在袁老师的讲述中,家庭实验室对于学生课外学习科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要想建立真正的起作用的家庭实验室,需要家长的支持,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要较高,还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些又该如何获得呢?另外,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人,我觉得比起城市,农村的资源更加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将会非常有帮助,而如何去利用好那些丰富的资源,这也是我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写着写着似乎要跑题了,回归正题。袁老师讲的四下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现在我还没有步入教学,但是袁老师讲了一个点,那就是引导学生从初步的体验在上升到理解分析的层次,从一个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概括,看似简单但其实不易,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作为科学教师需要设计好科学活动,组织好教学,我想我自己还任重而道远。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每月研修了,每次都有新的思考与收获,会得到一些一线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对于我自己,无论从科学教学实践方面还是理论方面都需要继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5年4月19日


马菲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19 23:29:52编辑过]

TOP
4#

  见习日记篇一


见习时间:2015年4月21日星期二   


见习地点: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桥小学


     这是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二次见习,不像第一次那样稚嫩懵懂,但自身能力有限,还是不能观察到方方面面,在此就几件给我印象很深的事件和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课间操,沙小的课间操很有自己的特色,孩子们首先全体背诵一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不知道是否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但是进行这样的仪式,我想在学生心中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发(明日我将对几个学生进行访谈)。再是少年拳的展示,这套少年拳确实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它的音乐是少年中国说,又一次爱国的德育教育,也许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孩子心中就树立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意识,再是弟子规的武术操,据沙小老师介绍,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将武术引进校园,崇文尚武也是该校的一个办学特色,之后再是旭日东升武术操的学习。持续了20分钟的课间操,孩子们很活泼但整体不乱,体育老师没有严格强调纪律,我以为不仅仅是学生在低年级时习惯的养成,还有一个原因是学生对于课间操本身的兴趣。另外,在操场的另一边的小院子里,我偶然看到了一个体育教师在严格的要求一年级的孩子站好队伍,我看到了孩子脸上的恐惧,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我心想要适度,若是太过于苛刻,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还让孩子丧失了活泼的天气。


课间操持续了将近20分钟,孩子们在操场上学着体育教师的可爱身影,现在仍然还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去,对啊,我走上岗位时,我也拥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孩子,我将爱他们,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二、社团活动,沙小一直以科技创新作为该校的办学特色,今日下午,以见习老师的身份参观了篮球社的比赛,还有金点子俱乐部的纸牌搭高比赛,以及飞机建模社的活动,三个社团的活动,孩子们表现非常积极参与,我访谈了几个学生,询问了他们是如何加入社团的,他们带着长沙腔告诉我“喜欢搞这个呗”,我笑了笑,继续指导他们怎样搭才能将纸牌搭的更高更稳,孩子们很愿意动脑,并且脑袋里面有很多新点子,我发现他们都非常的敢想敢做。我在校园的墙壁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据我了解,沙小还开设有训练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明日将会有展示课,我确实想看看是怎样的创造性思维的课程让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呢?


    这一次,沙小的创造教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看到孩子们动脑筋时的钻研劲儿,得到合适方法时眼睛里所闪烁的火花,最后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时快乐的神情,我的心里的火也点燃了——没错,我以后的学生在我的科学课上也将这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1 23:29:33编辑过]

TOP
5#

读你的文字,灵动,自然!菲菲,你会是个好老师的,因为你爱着这份职业,这些孩子!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

我也喜欢菲菲的文字,共勉
TOP
7#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5-4-22 9:12:00的发言:
读你的文字,灵动,自然!菲菲,你会是个好老师的,因为你爱着这份职业,这些孩子!
谢谢小妈的鼓励,我会继续加油的~~
TOP
8#

以下是引用馨梦李志鹏在2015-4-23 21:27:00的发言:
我也喜欢菲菲的文字,共勉

鸟哥也写的很棒~~加油!!其实,我最近正在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嘿嘿,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

TOP
9#

喻伯军—《声音的变化》观摩心得


 


    喻老师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因为他那独特的喻式笑声总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次观摩他的《声音的变化》一课给了我很多收获和感受,具体如下: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好课的标准是“五个实”—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这节《声音的变化》做到了这五个实,课堂非常充实,每一个游戏,每一句话,每一次探究都非常的有效,学生在课堂通过探究和教师的引导知识的生成性很高,且一环扣一环衔接非常自然,喻老师在设计课程环节安排的时候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堂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对教材上的实验探究进行了改编。总之,这是一堂好课,对于我来说,我根本没有能力去挑刺,只有满满的收获:


    一、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了这么一点,教材上探究声音的强弱是利用一把尺子,摁住尺子的一端,然后进行弹拨,拨动地越轻发出的声音越弱,反之则越强,教材上的这种方法对于声音强弱的探究是可行的,可是真正的课堂上若设计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花费的时间长,且探究活动简单会让学生的觉得无聊。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让学生有趣的通过探究体验来得出声音的强弱的规律呢?喻老师的课堂上,通过玩游戏,鼓掌,拍桌子来得出声音的强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声音的大小,重轻,且课堂的反馈非常及时,得到强弱的规律之后,便让学生做出强弱声音,课堂笑声连连非常有趣。


    二、不仅仅在声音的强弱上的探究有变化,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对于声音的高低的探究,声乐课学生唱的音阶就是声音高低的变化,喻老师通过铝片琴的敲打让学生猜一猜该如何敲击,再自己去探究声音的高低与铝片有什么关系,还可以研究自己的乐器,学生的小提琴,口琴再一次证明了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长短有关,加深了学生对于声音高低的认识。在课堂最后,还通过用管子吹出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探究,这对于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科学的思维和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三、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和自主探究,要想上好一节科学课是不简单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得出结论,需要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喻老师鼓励学生,并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且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一个记录本,这样即使在没有科学书,学生养成了记录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喻老师的课堂做到了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敢表现,喻老师的语言表达非常有亲和力,他就是学生的朋友,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喻老师对于教材的探究不断的,很多科学教师是教教材,而喻老师对于是教学生,他的教学并不是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来,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出更好的适合学生的实验来进行教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喻老师的课堂学生笑声连连,掌声不断,课堂结束后,作为一名观摩者,我仍然不想退出这节课,这节生动而精彩的课。


2015年4月25日


马菲菲

TOP
10#

 

不忘初心,行走在路上


—第三周总结


   比起学习心得,我认为这篇文章写成在馨梦小组第三周的学习的总结性文章,论坛的所学所得只能现在通过总结性的文字来进行概括。


这星期,在论坛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成为一名有创新精神,会思考动手的老师。今晚,鸟哥的学习讲座让我收获很多,他在讲座中提到了路老师的一句话“要做改革者,不做教书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想要的是什么,要提高学生的那些能力,而不是照搬教材。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只是作为教学的一个参考,一个大的方向,而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有结构的材料和有结构的活动。


   这一次在论坛之中,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一线的科学教师的关于教学的教具,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名叫“反正闲着”的教师的帖子,里面还将这些教具的制作过程拍成了视频,非常有新意,我想着这样一位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科学教师,他的课堂一定很出彩,学生每次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和发现。


   二、教学反思带来的思考。在网络研修的模块,观察到许多名教师写的每节课的教学反思,有反思,有对策。1、关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对于科学课作业的布置,很多都是兴趣性,口头性的作业,所以完成效率不是很高,并且语文数学等课程课时量多,很多学生对于科学作业会导致忘记的情况。如何使我们的课外作业行之有效,曹老师想到了几个好点子:一、发家校信息,督促学生完成;二、建立QQ群,互动交流;三、课前提问,检验使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表扬;四、课上探讨或提供学生可行的方法、材料,值得借鉴。2、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握对价值意义的判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备课时,不仅要在材料上,在活动上下功夫,还应该备学生,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否则学生的思维若未能跟上老师的步骤或者学生的思维早已超前老师的课堂,那仍然是无效的课堂。


   教学可以是一个持续的研究。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节课,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的道理一样,同一个教师同一份教案可是面对不同的学生也许就是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对于学生,对于每节课的思考应该是持续的过程,就像那一篇篇的教学反思和对策,仍然给我这个后辈以力量,这种力量是一代人影响一代人的强大力量,科教路上我们且行且思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7 23:16:19编辑过]

TOP
11#

 

巧用塑料瓶设计科学实验


 


    喻老师有一句话一直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垃圾是没有被发现的宝贝”,夏天来了,身边的废旧饮料瓶也多了起来,作为科学教育工作着,我们可以想一想如何利用身边的塑料瓶进行科学实验。


    塑料瓶的特性:


    质量轻,可作为容器,透明,多色,形状可变……


   今日的科学制作课上,想到了如下几种利用塑料瓶的途径:


    1、装满水的塑料瓶可以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光穿过塑料瓶的时候,在白纸上会有光的集聚


    2、塑料瓶为封闭的容器,在塑料瓶上下隔一段距离扎一个小孔,将塑料瓶装满水后,观察水从小孔射出的射程,可以探究出液体深度与压强的关系。


    3、利用塑料瓶制作沙漏型水钟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9002


    4、利用塑料瓶制作红色喷泉的容器,红色喷泉原理: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1:700),使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边的塑料瓶,形成美丽的喷泉。氨溶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实验注意:氨应充满,氨和烧瓶应该干燥,装置不得漏气)


    塑料瓶还有非常多的用途,需要我们多动脑,多思考。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缺乏实验器材,在这时,科学教师便可以根据塑料瓶的特性,利用塑料瓶来进行相应的实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4 23:58:42编辑过]

TOP
12#

           只要善于发现生活,“变废为宝”其实也不难。科教的路上,仍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TOP
13#

 

对材料的结构的进一步理解


 


      上一次在鸟哥的报告会上,他多次提到了结构性的材料和结构的活动,后来小妈也初步给我们解释了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的活动是什么?就像是建筑物的结构一样,有横梁,有地基,有屋顶,在科学教学中材料也一样有这样的结构。这一次,阅读了兰本达的《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刚好看到了材料的意义这一节,对于材料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理解。


   科学教学中材料的结构,意思是指材料在被使用时能解释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型式既是现象的概念。这种解释似乎理论性太强,在后一段,兰本达举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磁铁,铁块,镍块,铜块集合到一起就有了一种结构,在这个材料的结构中磁铁能够与某些金属发生相互作用,和另一些金属则不发生相互作用,学生支配这些材料时就会发现现象的概念便是磁铁的特性。这些结构的材料之间必然发生相互的作用以揭示自然现象或是相互之间有着某种关系,否则一堆没有结构的材料不会产生任何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有触摸探索周围具体环境的愿望,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的探究活动中,探究的活动大多围绕着科学教师所准备的材料之中。“材料很容易引起期望,若期望能得到满足(惊奇则是促使加速进行研究的一种刺激),意想不到的现象促进人们提出问题更深的进入和产生感情”兰本达提到。材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现很重要,在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可以从材料对于学生的价值意义这个角度进行观察。


     理论与实践之间是有差距的,这次学习到的材料的结构也都是一些理论知识,道理懂了,在教学中能不能好好的利用,仍然还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和学习。路还长,我正在前进。


2015年5月5日星期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5 19:08:40编辑过]

TOP
14#

2015年5月9日馨梦小队会议报道


 


   科教的道路上并不是一路平坦,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馨梦小队的每一个人都在科教路上前进着,进步的点滴都是我们每一次学习沉淀的凝聚,2015年5月9日,馨梦小队在组长贺娇娜的组织安排下进行了一个小时左右的会议。


   会议的开始,每一个人就近期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于我们馨梦小队的建设提出了关于自身成长和团队建设的建议。在团队建设方面,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细化每一个成员的分工,由于副组长的职位一直空缺,根据前一段时间表现,大家都一致推举李婕担任团队的副组长,李婕责任有担当有大局意识,相信她能够胜任副组长之位。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是由我们馨梦的每一个成员组成,每个人互帮互助,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进步的更快,团队的前进步伐就会更快更稳。


   会议还就本次四月小队简报的制作分工进行了安排,考虑了简报的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策划,排版校对。张老师还就本次桂馨导师会议的内容进行传达,张老师说道:“我们小队的每一个成员的进步都是可以看到的,其他小组的好的活动我们可以借鉴,我们馨梦小队也需要有自己队伍的特色。”关于团队特色的讨论,我们每一个成员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想真正做出属于我们馨梦的特色,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用心,用心去学习,用心去组织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馨梦是由8个科教师范生个体组成,只有聚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汇成馨梦的小宇宙,我们每一个的进步已经让这个小宇宙的力量慢慢强大,但是我们并没有自满,因为科教路还长,馨梦的成长空间也很大,不过,相信通过我们馨梦每一个人的努力,一定会把馨梦小队建设的越来越好,最终实现我们的桂馨梦,科教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9 22:25:55编辑过]

TOP
15#

菲菲最近成长了很多,能用科学老师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解决问题了!祝贺你,又在成功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6#

 

日食月食教学设计


  设计者:马菲菲


教材分析:


    在教材上,这一节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日食,包括日食的发生,日食成因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第二部分则是在有了日食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推测和证实月食的成因,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从教材看来,这样安排教材是有原因的:一、日食和月食的内容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然而,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原因,因此这一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二、学生在之前的课中已经听说或者观察过一些天文现象,但日食月食是由日地月三者之间的运动造成的,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以及天体的运动;三,月食的内容是在日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测能力。


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天文学基础,包括对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五年级的时候还学习过光的折射方面的知识。在09年发生过一次日全食以及近几年月食现象出现的次数较多,大多数学生可能未能关注,仍然有少数学生会有一定的了解。


    存在的不足:因为大多学生缺少对于日食月食的关注和观察,因此对于日食月食的没有观测的基础。


设计思路


    在把握教材和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先跟学生讲述古代日全食的民间故事,以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期待,再播放日全食全程的视频和日全食形成过程中的精彩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对于日食的好奇心,并通过图像的让学生对于日食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感知,发现日食发生时的一些特点,并推测日食的形成原因,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探究日食的形成过程,实验后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得出日食的形成原因,再在日食的基础上,研究月食的成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并能够科学的表达出日食与月食的成因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二、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录像或图片感知发现其特点,以及推测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能对模拟实验有所认识,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推断出日食或月食发生时的一些其他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感受到天文学的美丽;能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日全食视频,日全食、月全食的图片,


    学生:课前手机日食月食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模拟实验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讲述古代劳动人民与日全食的故事结合ppt,出示日全食的图片


    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天文现象,关于它你知道什么?看过日食么?(板书:日食)


    播放日食全过程的视频,供学生欣赏


    提问:关于日全食你想知道什么?引出日食产生的原因。


(设计理念:通过故事并出示日全食的图片,从而在头脑中产生太阳为什么不见了?的问题,产生对日食的兴趣。通过播放日全食过程的视频和影像,学生对于日全食有一个前认识。并在最后学生说出关于日食的问题,引出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日食的形成)


    二、观察发现


    1、播放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全食照片


    提问:在观看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推测日全食形成的原因


    小组汇报:月亮挡住了太阳


    3、你们所作出的推测真的能发生日食吗?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带着目的的观察和说出自己的发现,进一步认识日全食,在让小组讨论日全食的原因就让学生根据现象来推测本质,对日全食的形成原因进行大胆的猜测,根据小学生的普遍认知水平,以及之前对于月球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会得出月球挡住太阳的结果)


    三、模拟日食形成实验


    1、对日食成因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要么去宇宙中去观测,要么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出示手电筒和地球仪,这两个材料可以代表什么呢?


    2、模拟黑影的材料要符合那些条件呢?(太阳,地球、月亮)


    3、我们人是在哪里观察到日食的?(地球某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其中一个同学要从地球角度去观察太阳,演示)


    4、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或符合的事实依据?教师引导:如果是月球,要遵守哪些要求(绕地球逆时针运行),要符合我们观察到的日食发生时的特点。


    4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


(小组分工:一人持手电筒,一人持小球,,手电筒要直射在地球仪的一面(白天),一人作为地球上的观察者。)


    5、记录要求:


    记录单中记录认为能发生日食的情况,(画出太阳、地球、黑影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模拟日食发生过程中,你是否也观察到刚才我们发现的那些现象?


    6、小组汇报,并交流模拟实验结果。


    7、小结日食成因


    8、小组讨论:日食在农历的那一天可能发生?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日食的形成,更直观,印象更深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在模拟实验对模拟实验的材料的运用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原因是保证实验的成功进行,和课堂时间的把握,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模拟实验的方法,更快的进入到模拟实验中,体验日食的形成)


    四、模拟月食形成,分析成因


    1、师:我们知道日食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在晚上也会发生另一种奇特的天象,那是──月食。月食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板书:月食)


 生推测:可能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月亮看不见了,就发生月食了。


    2、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状况是如何的呢?能用模拟实验加以证实吗?


    3、学生自主进行模拟实验,并画出月食发生的示意图


    4、学生汇报:根据示意图说说月食的成因。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看到月食。)


   5、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时候?(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十五)为什么?

设计理念:在日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月食的成因,学生之前已经学会如何运用模拟实验模拟月球,根据迁移理论,学生能够运用迁移实验探究月食的成因,并能够得出月食形成的原因,根据月球的形成原因,可以根据之前的月相知识得出月食的发生时间)
TOP
17#

 

5月24日馨梦小队例会报道


 


    我们在学习后总结,我们在总结中反思,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科教路上,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总结和反思,前进的脚步才会铿锵有力。2015年5月24日星期日晚8点馨梦小队开始了例会。


    会议开始,李婕对于前面40天的作业近况进行了小结,有优点,也存在问题。李志鹏对论坛发帖情况进行了汇总,并对小组成员的发帖不积极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论坛发帖不是任务和负担,而是应该内化成一种成长的方法,好好使用论坛这一工具去学习才是最终目的。之后进行了每个人的总结,大家利用网络研修的群视频进行上台发言,这几周馨梦小队有做的出彩的地方,同时也有不足。在这个月里,有馨梦的沉寂期,有馨梦的忙碌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奋斗,网络研修,简报制作,作业完成,线下交流,都在进行中,馨梦小队在进步。


    总结反思之后,网络研修将会是下一个馨梦小队的重头戏,在本次会议中,对于网络研修的流程和分工,张老师都对我们进行了普及,相信这一次的网络研修,在馨梦小队的每一个人的努力之下,一定可以稳而不乱的成功进行。


    初夏的五月,就如气温一样,馨梦小队的一切也在慢慢升温,作业的完成,网络研修,简报制作,线上线下交流,个人反思,团队反思,这些都在进行着,馨梦在行动,你呢?

TOP
18#

很有实力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19#

以下是引用玉米飞飞在2015-5-25 9:05:00的发言:
很有实力

谢谢,路还长,将会继续加油

TOP
20#

这样的成长是迅速的,真好!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21#

菲菲,你的努力,你的成长我们都看得到,稳稳的前进吧!与你同在!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22#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5-6-4 9:53:00的发言:
菲菲,你的努力,你的成长我们都看得到,稳稳的前进吧!与你同在!

一直在努力,一路上的鼓励也不少,既然选择了科教,选择了这一条我想坚持的梦,我也将一直前进下去~路还长,你的鼓励,也是我前进路上的动力。

TOP
23#

 

桂馨志愿者培训心得


第一天


 


一天的培训,从早上的七点到晚上九点,不停歇的活动,虽然累,但是充实,活动的参与,队友们思想的碰撞,关于悦读周活动的思考,关于阅读的认识,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早上7点半,在湖南一师开始,活动中心聚集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志愿者们,最开始,大家都不认识,管美艳老师以一个巧妙的破冰游戏,拉近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距离,不能用语言以高矮顺序排队,不能说话以年龄大小排队,不能说话,以兴趣爱好分组,这一切似乎很难,但是大家都做到了,并且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有着共同心愿的小伙伴们,于是与这些小伙伴开始了今天不一样的培训活动。


上午是长沙科学名师张敏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个《蚂蚁记》的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活动的流程大概如下:


一、认识昆虫


1、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对昆虫进行定义,再通过判断图片中是否为昆虫,介绍法布尔《昆虫记》。


2、观察蚂蚁活动


提问:你想观察蚂蚁的什么?怎么观察?


生:外形、身体结构,蚂蚁的活动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摸一摸


每组发放蚂蚁,纸,笔,进行观察活动(10分钟)


走出课堂,走入后山,分小组进行野外实地观察活动(40分钟)


汇报总结小组观察成果


3、读绘本《蚂蚁记》


提问:1、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蚂蚁的?


      2、他的观察与你刚才的观察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后绘制绘本《蚂蚁记》


以上大概就是该探究活动的大概流程,这次活动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科学与阅读的结合,探究活动的开展引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科学探究的加入,对于阅读课更是升华和拓展,学生自主的探究,一种参与观察发现自然奥秘的惊奇转化为阅读的兴趣,教师再通过阅读方法的引导,进一步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在活动后,管老师还组织了我们60名志愿者对3个问题进行了探究,1、《蚂蚁记》主题活动的特点,可借鉴的是什么?2、《蚂蚁记》主题活动有哪些可改进的,可拓展的?3、科学与阅读是怎样结合的?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几乎每一个人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每一组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也在这次的讨论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1、《蚂蚁记》这种主题活动趣味性强,将学生带出课堂了,将观察活动带出了课堂,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在于课堂,更多的是在野外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探究观察,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让学生享受到真正观察的乐趣。


2、整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学生参与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教育的过程。


3、科学与阅读巧妙的结合,既是科学课又是阅读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引起学生对于科普阅读书籍的兴趣,这是一种科学阅读两者皆并的尝试,表面上看是探究活动在为阅读服务,但其实通过阅读又是对于科学知识的拓展,两者相辅相成,只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的作用也不小。但是应该是阅读课在前还是科学课在前,我想是要每一位志愿者去思考自己的课程


4、科学来源于生活,阅读的绘本等也是来源与生活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一节课让学生学习到了多少科学知识,记住了多少科学规律,一个短期支教可能做不到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组织相关的阅读科学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这才是长久的事。

TOP
24#

 

下午,张玉泉老师和我们进行了阅读分享,他先从乡村教育环境入手,对于乡村阅读物理环境:1、没有书店,乡村图书馆,只有小书摊;2、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高质量童书;3、家庭没有藏书;同时,对于乡村阅读的人文环境:1、没有亲子阅读;2、没有阅读理念;3、应试教育的压制。而桂馨一直在做的,也会一直在做的就是改变乡村的阅读现状。我们这些桂馨志愿者也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因此,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给我们进行了培训:


1、推销书屋—让图书馆成为玩的乐园


1.1制作通知栏、公告栏、报告栏,张贴图书馆开放时间,开放制度,义工小组值日表、活动通知单等;


1.2新书架、新到书目,将新到的图书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保持图书馆的阅读活跃度


1.3推荐书架、推荐书目,根据图书馆主要读者的类型,图书馆的节约状况研究读者的阅读兴趣分布,有针对性的推荐好书


2、阅读活动—阅读课


分享了讲故事要素:


语言、语音、语调、语言组织的生动性


恰当的肢体语言


道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预习、仪式感


进行阅读成果的展览:阅读沙龙展、绘本展等,给予学生表现的欲望


专题演讲,邀请知名人士,作家来演讲


表演,学生阅读了相关的作品,通过自己改写、摘要,进行分角色表演。


给了我阅读课的启示,但真正的阅读课堂绝不仅仅是几点要素,仍需要多观模。


长沙的热天气,正好反衬了我们这一颗颗热忱的心,虽然这一天很累,但是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思考回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愿我们这些志愿者给那些乡村孩子,真正带去方法和兴趣,带去改变。

TOP
25#

在成长中积累,在积累中倍增!加油!
TOP
26#

627日网络研修小结


 


   第二次网络研修,就在这6月的酷暑中这样热情地到来,馨梦小队足足一周多的准备,努力没有白费。看到小伙伴们激烈地和阮翔老师共同探讨自己心中的疑惑的时候,看到思想的火花一次又一次的闪烁时,这就是网络研修。


   网络研修的前期,海报,前期宣传通告,邀请函,是宣传的方式,qq群,论坛是宣传平台。邀请嘉宾,与嘉宾沟通主题,课件,不管是张旭老师,还是管美艳老师,还有馨梦小队都在努力。第一次试音,截屏没有跟上,录制问题没有解决,鸟哥(李志鹏)马上解决软件运用问题,再通过一次群内小组视频进行录制和截屏训练。并且,由于对于网络研修这一块经验还不足,我们还特地请来浙江小学科学总群的网络研修团队的朱斌老师和王琦峰老师给我们打助攻。在这热情似火的六月,对于网络研修终于热情似火的来啦。


   各部门准备到位,主持人,现场管理,录制组,桂馨科学教育总群的小伙伴们也都到位,我们的网络研修要开始啦。阮翔老师简单,活泼的hello,真是亲切可爱,整场网络研修,也就在这种专家与大学生之间活泼,平等交流的氛围中进行,阮老师给我们分享他是如何成为一名让孩子们喜欢的科学老师的,我们也提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收获自然是不用多说。作为幕后策划团队的馨梦小队,在享受其中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己的职责所在。


   持续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网络研修结束了,从流程的衔接,从内容的充实,从现场的气氛就可以看出,网络研修是非常有意义的。可是仔细反思,却发现遗憾的是这次参加网络研修的总人数最高达到56人,多一种思想,便多一份碰撞,我们仍然期待更多喜爱科学教育的师范生的加入。


   网络研修,月月精彩。是什么碰撞了你我的思想?是什么缩短了专家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7月份的网络研修,桂馨馨梦小队与您不见不散!


 


2015年6月27日


馨梦 马菲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27 23:16:49编辑过]

TOP
27#

以下是引用金亚军在2015-6-12 18:27:00的发言:
在成长中积累,在积累中倍增!加油!

谢谢老师的鼓励,前进的脚步不能停,会继续加油的!

TOP
28#

 


 以下几楼为参与桂馨科学骨干教师(湖北襄阳)项目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正在更新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23:24:46编辑过]

TOP
29#

   

 


11月2日桂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湖北襄阳)项目报道



11月2日,桂馨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湖北襄阳)项目第二场在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正式启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桂馨科学项目特聘专家章鼎儿老师、路培琦老师、桂馨科学名师志愿者沈跃群、叶军、陈志强三位老师和桂馨基金会管美艳、襄阳市教育局以及襄阳市教研室的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本项目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资助。


启动仪式之后,来自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戴艳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第一节学员研究课《水珠从哪儿来?》,戴老师开门见山给孩子们提供了一杯热水,一杯有冰块的水,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和记录,整节课贯穿了“找”和“罩”两个活动,学生参与度高。


 



紧接着,由枣阳市鹿头镇吉河小学的夏宣强老师带来第二堂学员研究课《锣鼓声声》,从孩子们的课前唱歌切入,引出本节课研究的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教师出示了尺子、皮筋、小鼓、小烧瓶等多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上午的两堂学员研究课之后,章老师、路老师以及三位桂馨科学名师志愿者和参培教师们对于两堂研究课的目标,学生活动,实验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并发表了自己的想法。研讨围绕上午的两堂学员研究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例如: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指向学生,让学生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在研讨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专注,章老师特别指出,对于学生活动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真正站在学生角度上去思考,要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下午由襄阳市的石赟老师和王立华老师分别带来了两堂学院研究课《小车的运动》和《糖到哪儿去了》,石老师通过让学生摸袋子设疑引起学生好奇心,王老师则是通过让学生喝一口糖水引入课题,下午两堂课各有优点和不足,两堂研究课之后,章老师、路老师等专家名师以及参培教师对于这两堂进行研讨,研讨过程中,对于教材的编写,教法以及学生概念的建构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对于两堂课的思考又进了一步。



第一天的培训活动在研讨声中落幕了,但是这并不是结束。本次参培的教师将分配成4个小组对于四堂课进行说课交流与评析,并呈现一堂同课异构后的研究课,让我们共同期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23:39:09编辑过]

TOP
30#

培训的上午来自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戴艳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第一节学员研究课鄂教版三年级《水珠从哪儿来》,戴艳霞老师开门见山的表明本节课的活动。


  活动一:找。


  戴老师给学生发了两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有冰块的冷水,并让学生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记录单上画有两个带有刻度的烧杯),在实验之前强调实验要求(1、仔细观察  2、耐心等待   3.认真填写)


  学生观察记录15分钟。


  学生汇报(5分钟):


  学生一:冷水的气(水蒸气)在外面,热水的气在里面


  学生二:热水有200度(这里的度属于学生对于温度单位和容量单位的认识不足)···


  学生三:水蒸气慢慢变少,口越大量的越快,口越小凉的越少


  交流引导(10分钟)


  师:刚才让同学们“找”,你都找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说是水蒸气在杯子里面。


  师:杯子内壁上是水蒸气么?再仔细观察一下。


  引导得出热水壁的内壁是水珠,从热水里来。


  师:冰水杯子外壁的水,从哪里来?


  生一:从杯子里穿出来的


  生二:水蒸气不可能穿过玻璃壁。


  教师总结


  活动二:罩(5分钟)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水珠再现,老师这有一片干燥的玻璃片,你有什么办法?


  生交流。


  生一:给热水加热,给冰水加冰,就可以让消失的水珠又回来。




听完各个老师的点评再加上自己对于本堂课的理解,有如下想法:


   1、教学目标明确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有很多个,但是在各个教学目标中,应有取舍,把握核心目标,进行课堂实验的组织,就例如:这堂戴老师带来的《水珠哪儿去了》的学生活动目标不明确,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观察中目的性不强,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找”水珠,而有的小组因为没理解,就将冰水和热水互倒感受水温的变化。要让学生明白,要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才能使课堂内容进一步丰富,内容一步一步地推进。


   2、调动学生思维,而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我们发现,本堂课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和要求就是:1、仔细观察  2、耐心等待   3.认真填写,章老师说:“对于学生活动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15分钟的观察,不能只停留在发现上,没有提出问题,更别说思考了。”要从学生角度上思考,学生都有哪些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问题需要老师的指导?


   3、开放≠放任自流


  在科学课堂中,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但是并不等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全走偏,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该纠正的教师要给予指导。就例如:该堂课中学生对于温度概念和容量概念的认识不清,加上教师实验记录单上烧杯刻度的引导,导致学生认为200ml是200度,在这一环节,教师是不是应该指正?同时,在交流研讨方面,要求学生专注,注意力集中的听别人汇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很好的调控课堂,而不是放任学生自由的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23:23:4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23:39:44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