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小学科学“实践探究和素质提升”研训活动 [复制链接]

1#

[原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小学科学“实践探究和素质提升”研训活动

 

 


 


关于举行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小学科学“实践探究和


素质提升研训活动的通知


 


各小学教导处:


根据大江东产业集聚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计划,决定举行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小学科学“实践探究和素质提升”专题研训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时间:


  4月3日(周五),上午9:15报到,活动时间一天


活动地点:


  河庄小学


参加对象:


  各校科学骨干教师2名, 工作未满两年的新任科学教师(名额不限)
  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时    间


形  式


内   容


9:15—9:25


报到签到


9:25—10:05


课堂观摩


河庄小学  李婷婷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0:20—11:00


课堂观摩


义蓬四小  赵燕娜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1:00—11:30


互动评课


11:30—13:00


中餐


13:00—14:20


专家讲座


原萧山区教研员 何树德


14:30—15:00


工作布置


兼职教研员  杨  君


  


请各校教导处根据通知的要求安排相关教师准时参加此项研训活动。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教育局


                                               2015年3月16日


 


 


 


 


 


 


 


 


 


 


 


 


 


分享 转发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河庄小学  李婷婷


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第2课,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对于教材我做了这样的处理:用同一种物质——白糖来进行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用碾碎白糖来代替沙和豆子的混合活动,考虑到碾碎白糖前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别的几乎没有变化,这样也可以避免沙和豆子混合后,沙和豆子本身的颜色、光泽等等方面产生的变化,跟后续学习的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产生混淆。而第二个活动仍旧用白糖,但是通过加热却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样通过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变化更容易让学习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同时也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同一种物质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此外,鉴于在第一课已经对蜡烛的燃烧已单独有所观察,因此在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时,我去掉了对蜡烛变化的观察,使学生能专注地观察白糖,。


本课的科学概念“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既然需要区别,那就应当让学生在观察探究活动中去比较、去发现。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一个整合,将两个探究活动都围绕着白糖进行,让学生在比较中去理解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区分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器材准备:


教具:课件、烧杯、玻璃棒、纸杯、打火机


学具:白糖、铁勺、铝箔纸、蜡烛、记录单、火柴、一张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纸杯:这是什么?


生:纸杯。


2.师:现在我把这个杯子压一下


现在的纸杯和刚才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它发生了变化)


3.师:现在我把这个纸杯点燃。


提问:这次纸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次变化相同吗?有哪些不同呢?


师:既然两次变化不相同,那么这两次是什么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个问题。出示课题:《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白糖的变化


1、师:出示一包白糖,问: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它发生变化?


生答:压碎、加入水中、滴入染色剂、用火烧……


2、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今天我们就用其中的两种方法来探究白糖的变化


活动1——碾碎白糖,观察白糖的变化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白糖


     (2)用笔将白糖碾碎。


     (3)观察变化,完成记录表一。


学生汇报,引出碾碎白糖,白糖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但白糖还是白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活动2——加热白糖,观察白糖的变化


      (1)取糖——小半勺;


      (2)点燃——火柴入盘;


      (3)加热——用蜡烛外焰加热;眼睛不要靠太近;不要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4)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及时记录,完成记录表二。


      (5)结束——勺子放于盘中,整理桌面;


(为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有更强的逻辑性,在记录单的设计时,我将加热后的白糖特点记录分为:状态、颜色、气味、其他四方面,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问:最后在勺子上留下的黑色物质是白糖吗?


生答:……


师:我们有没有办法验证它呢?


师提示:我们都知道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只要将黑色固体放到水里搅拌看能否溶解,就知道它是不是糖。(教师演示)


通过演示实验可知,汤勺上的黑色物质不是白糖,说明生成了——新物质!


3、资料阅读:白糖的碳化(简单了解加热后黑色物质形成的原因)


4、此时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与引课前的两个小实验相联系:压扁纸杯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而燃烧纸杯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


5、利用概念来分析1:白糖碾碎2:白糖加热过程,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出有些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仅会发生物理变化,同时还会发生化学变化。


三、实践与运用


我冲浪一:分析蜡烛的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


强调: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是典型的化学变化。


我冲浪二:分析沙子和豆混合,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并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我冲浪三:例举:衣服晾干、玻璃打碎、金属生锈、食物霉变、河水流动和森林着火等6个简单的例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拓展:做个有心人观察生活中何种物质的变化,并能够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3#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者:江东区义蓬第四小学  赵燕娜


【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中的第三课。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物质在变化,这个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品尝米饭、观察淀粉和碘酒以及寻找淀粉的足迹”三个活动,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巩固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学习。提高了对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学情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在四年级已经有所接触,本课将对这一现象做更深的讨论,主要是运用这一现象去挖掘生活中一些食物中的淀粉,并与前两节课对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学习进一步巩固。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将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表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尝米饭的味道,知道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发生了反应,而且这一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运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去检测一些常见食物中是否包含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淀粉在生活的中重要性,感受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提高探索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寻找淀粉踪迹的难易与淀粉含量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组一些米饭、一些淀粉、少量碘酒、一支滴管,几种常见的食物。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获取感知


    (3分钟)


1.魔术:将一瓶棕色液体(让学生观察液体颜色)涂到白纸上,请学生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


2.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3.学生表述自己看到的结果。 


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


学生回忆刚刚看到的,培养学生对于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实践探究


体验乐趣


  



活动一:


品尝米饭


(5分钟)











活动二:


认识观察


淀粉、碘酒


(10分钟)















活动三:


寻找淀粉的踪迹


(18分钟)
















(一)品尝米饭


1.学生品尝米饭,同时出示品尝的要求。


a.刚放入口中时的味道;


b.咀嚼约一分钟后的味道;


请学生说说品尝到了什么味道?


2.请学生解释出现甜味的原因?


3.小结: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在我们嘴里与唾液中的淀粉酶发生了反应,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我们感觉到甜了。


(二)认识观察淀粉、碘酒


    1.每个小组领取淀粉和碘酒,观察淀粉和碘酒。


总结观察结果。


问:关于淀粉,你还知道什么?


    2.小结:做菜的辅料,淀粉进入人体后,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问: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测物体中含有淀粉?


3.师:请学生演示碘酒滴在淀粉上。请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出现了蓝色),强调滴管的使用与放置。


问:出现了蓝色说明了什么?


结论:发生了变化,淀粉遇碘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活动:验证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


(总结鉴别淀粉的方法。)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1.掌握了检验淀粉的技巧,请学生来检测一些常见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每个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单。


实验材料:马铃薯、番薯、蚕豆、香蕉、苹果、青菜、玉米、胡萝卜、刀豆、黄瓜、花菜。


3.小组合作设计,完成实验方案;


 教师下组了解设计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


5.请小组成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表格中出现和其他小组不同的可能原因。


6.出示常见食物淀粉含量,和生活中四大类含淀粉的食物。


 



教师口头评价:重点评价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通过米饭的观察指导,现在来观察淀粉、碘酒,再次巩固观察的方法。


 



 


 


暴露学生已有的实验技能,纠正不正确的地方,规范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很多食物中都含有淀粉。


 





通过展示全班各组的实验结果,表达观点,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实现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以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总结


(3分钟)



1.师:问:通过本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总结:通过本堂课,我们学习了米饭、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出现蓝紫色的新物质,还有很多食物有淀粉。 


2.请学生解释一开始的魔术秘密。


通过学生的总结,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


 


四、应用拓展


师:课后请每个小组再去检测5种食物。把结果反馈给科学老师。


鼓励学生继续去探究。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淀粉   +    碘酒   →   蓝紫色


                白色        棕色


             粉末状 光滑    液体


                无味       有气味



【相关表单】


寻找淀粉的踪迹实验记录单


第(  )组






































1





2


番薯


3




4




5




6




7




8




9





10




11



 


 


 


……






 


 


 


 


 


 


 


 


 


 


 


 


 


我们的发现:含有淀粉的食物:___________


            不含淀粉的食物:___________    (填写序号)


 


注:含有的打√,不含的打X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4#

二位女将出马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5#

大江东第一次教研活动开始了,祝贺!
TOP
6#

 祝贺!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7#

义桥人民发来贺电,预祝杨教研员组织的第一次活动圆满成功!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8#

预祝大江东产业聚集区第一次教研员活动圆满成功!
TOP
9#

 热烈祝贺大江东活动成功举行!何老师辛苦了!
一直努力中……
TOP
10#

杨教出手了!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