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建德市梅城小学 罗晓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
2、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静电现象,知道物体通过摩擦带的电荷有所不同
【教学难点】知道物体通过摩擦带的电荷有所不同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玻璃棒、尺子、吸管、铁架台、细线、丝绸、毛皮、塑料袋、绒布、 碎纸屑(红色)、尼龙绳、托盘、塑料杯、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静电现象
1.科学小实验引入:(教师示范)
实验步骤:
(1)手拿塑料梳子靠近碎纸片,有变化吗。
观察到没有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发现。
(2)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再接近碎纸屑,现在有什么变化?
(3)把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谁能解释一下?
板书“静电现象 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
你也想尝试一下通过摩擦观察到静电现象吗?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材料:
杯子里的是第一组材料:塑料梳子、玻璃棒、尺子、吸管;托盘里的是第二组材料:丝绸、毛皮、塑料袋、绒布,还有碎纸屑。
来看一下实验建议:(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从第一组(托盘)和第二组(塑料杯)中各选择一种物体,快速用力摩擦10次左右。
2用摩擦过的地方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
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4每个人至少做2组实验,四个人都完成2组以上了,小组讨论,交流我的发现。
学生演示:快速、用力;摩擦过的部位;手不要碰到
3.学生活动:摩擦起电,观察静电现象
4.收拾器材交流“我们的发现”
5.全班汇报
发现(预设):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
物体静电现象有强有弱
互相摩擦过的两个物体都带有静电。
摩擦的程度、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静电产生
利用有的学生认为有的物体摩擦过不会产生静电现象,那么就请成功摩擦起电的小组与之展开辩论,形成:“摩擦的程度、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静电产生”的共识。
……
6.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很多物体摩擦都能显示出静电现象,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是否观察到静电现象(张贴课题、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下雨前天空的闪电、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接触电视机屏幕有突然触电的感觉等)
通过实验和举例,刚才我们还原看很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科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已经发现了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PPT,学生读)
可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会感觉到物体带电,谁知道原因?(教师用纸片解释电荷的流动使物体带电。
(原来,一个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用正号表示,负电荷用负号表示。我们来数一数每个物体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有什么关系?对了,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那么刚才实验中的物体有怎么会显示带电呢?(摩擦后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了)对,这时候,一个物体中的负电荷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当物体正电荷数量多时,我们说它带正电荷,当物体负电荷数量多时,我们说它带负电荷。 )
二、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出示铁架台,两根吸管其中一根挂在铁架台上(用丝绸摩擦一根吸管),把两根吸管相互靠近,结果互相排斥。有什么问题要问?谁来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小组讨论一下)
预设:这两根吸管用同一种材料摩擦过
这两根吸管用不同的材料摩擦过
(教师板书)
1.介绍器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试一试就知道了。等下,我在提供大家这两根吸管的同时,还会给你用来摩擦的两个塑料袋和两块丝绸,我们可以把这几种猜测都一一做一遍,把实验现象记录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记录单(PPT),能看懂吗?老师已经例举了刚才同学们的一些猜测,你做完后还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试一试,填在下面的格子里。实验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手不要碰到摩擦过的地方)领取器材,开始实验。
(现象: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吸管互相排斥;两根用塑料袋摩擦过的吸管相互排斥;一根用塑料袋摩擦过的吸管和另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吸管相互吸引)
教师巡视重点:(1)手不要碰到摩擦过的部位;(2)是否三组都做了?(3)提问,你们有什么想法?(产生的静电有区别,不一样)
2.收拾器材小组交流,尝试着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尝试着解释:(预设)
有的带静电的物体会相互吸引,有的带静电的物体会相互排斥。
4.出示科学家的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电荷互相吸引。
- 一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doc (, 下载次数:15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28 15:20:0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