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命就会越加珍爱生命
——从种凤仙花和养蚕宝宝说起
翠苑二小郑维庆
[内容提要]:本文从种植凤仙花和养殖蚕宝宝说起,论述了在小学科学课中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几个案例,分析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中需要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怎样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在教学这些内容时的一些思考和困惑。
[关键词]:生命教育
小学科学课 珍爱生命
小学科学三下年级有两个关于生命教育的重要单元——《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和学生一起种植凤仙花和养殖蚕宝宝。在这期间,许许多多的事例让我们对当前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位感到担心和困惑,联系3-6年级各册教材在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觉得生命教育在科学课中应该引起我们科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例1:在见到即将饲养的蚕宝宝后,许多孩子开始争论起来:
“蚕宝宝这么恶心的,软软的虫子多可怕啊!”
“有什么可怕的,不过是只虫子罢了,软软的摸摸很舒服的。”
“我妈肯定不会让我养的,妈妈说蚕宝宝太脏了,会把家里搞臭的!”
“哪里会脏的,蚕宝宝吃的桑叶很香的,连蚕宝宝的大便都很香的!”
(哄笑------)
“蚕宝宝很爱干净的,脏了会生病的。我姐姐也养过的,我敢摸一摸的。”
……
经过一番讨论,终于使害怕的学生慢慢喜欢上了蚕宝宝,中国丝绸博物馆提供的蚕宝宝终于都找到了在我们学校的小主人。
例2:科学课上,老师请学生对凤仙花的种子进行观察,其中对解剖种子时,教师要求在解剖种子前,先对种子说声对不起,然后要在解剖结束后,种植一盆凤仙花表示歉意。
在接下来的种植期间,一盆接一盆的凤仙花夭折,在死亡的失意中,学生们越来越感到无助,失望,惋惜,而还没全部枯萎的凤仙花,它们的小主人变得越加小心翼翼了。教师又给每个小组2盆凤仙花(刚播下凤仙花种子),对于这次失而复得的机会,孩子们更加珍惜了,有点“含在口里怕化了端在手里怕摔了”的架势。
例3:养蚕宝宝时,一个学生从书上了解到,蚕宝宝怕糖的,于是她想看看蚕宝宝到底怕什么,她用盐试试看,结果碰到盐的蚕宝宝死了。她得意地告诉老师和大家,通过这个试验后她知道了,蚕宝宝怕咸的。
以上三个事例是在我校三(1)班和三(2)班学生种植凤仙花和养殖蚕宝宝过程中出现的。当和同事们交流这些事例的时候,我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当前各学科的教学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大都显得苍白、空洞,以说教为主,而科学课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最生动,最符合学生学习与探究的需要。由此我们科学教师应该感到,自己在生命教育领域责任重大。
因此,我们首先得弄清楚的是:
科学课的“生命教育”教什么?
不同于卫生课、语文课、思想品德课中的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科学课中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偏重于实践探究。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即把生命是什么,我们对生命应该怎样看待等等,放到教育的课程中去,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
也有人说:“生命是1,后面拥有的财富、地位、知识、情趣……都是逐步增加0,可是没有了1,0也就没有了意义!”生命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感知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包括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以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生命教育的内涵应当是生命教育就是认识生命,引导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根据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1、对学生自己,即本人生命态度的教育2、对待学校、家庭、社会上他人生命态度的教育3、对待自然界生物生命态度的教育。
下面我们再细分一下看生命教育:
一、 从科学课教学的内容上看。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关于生命世界阐述是: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部较全面的认识。生命的共同特征则部分内容是为了证和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部分的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用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具体内容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深意层次的具体内容,从下图中可见一斑。
多样的生物:常见的植物、常见的动物、常见的其他生物。
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命周期、生物的繁殖、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基本需求、遗传现象。
生物与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进化现象。
健康生活:生理与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有时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的学习,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和内化。从例2这种活动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小生命的情感。
三、 从教科版各册教材教学内容来看。
在各册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单元有:
三上:《植物》、《动物》、《我们自己》。
三下:《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
四上:《有生命的物体》
四下:《新的生命》、《食物》。
五上:《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
五下:《生物与环境二》
六下: 《放大镜》、《环境和我们》。
生命教育的内容怎么教?
科学课中的生命教育不可能单独拿出来大张旗鼓地进行教育,前面提到,需要学生在活动中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和内化。否则科学课也会像目前其他课程中那样,踏入空洞和说教气息严重的误区。
1、了解小动物会使学生热爱小动物
从例1中可见,许多孩子怕蚕宝宝是因为不了解蚕宝宝,把蚕宝宝当作和一般的虫子一样,是可怕的、恶心的。在看到同学们在津津有味地饲养蚕宝宝后,他们渐渐也开始喜欢起来,当多次听同学们介绍蚕宝宝后,陌生感和恐惧感减轻,后来也参与到养蚕宝宝的行列中去了,这是我们教学的成功之处,使学生真正爱上了蚕宝宝。
而已开始接触蚕宝宝,不怕蚕宝宝的孩子分成两类,一类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大胆的人,敢于和蚕宝宝亲密接触,另一类是养过蚕宝宝,真正喜欢蚕宝宝的孩子。前一类孩子往往容易人来疯,热情来得快,去地也快,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评价手段,吸引住孩子,在后续活动中使其参与其中,让他们围着自己发现的问题深入探究蚕宝宝的生活特点,怎样照顾好蚕宝宝等。后一类同学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写观察日记的形式,时刻深入地观察蚕宝宝,因为蚕宝宝对他们没有了新鲜感,应该从培养其恒心和爱心的角度去抓住孩子的心。为了使他们有一个写日记的同伴,也为了学生能得到适当的指导,我也在论坛上天天更新我的养蚕日记,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同伴效应,学生们觉得,有一个和我们一样热爱蚕宝宝的老师在和我们一样辛苦饲养、认真记录,那学生的劲头会更高。通过这次养蚕宝宝的活动,使全部学生都喜欢上了蚕宝宝,爱屋及乌,学生们对其他小动物也产生了喜爱之情。
2、了解自己会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
在教学四年级《各种各样的花》和《动物的卵》这两课中分别碰到了两件事情,令人深思。
这一课前一个活动是了解各种动物在繁殖季节有哪些现象是与繁殖有关的。好些孩子对这些繁殖活动窃窃私语,很明显,他们在讲人结婚生子,在关心自己从哪里来的。这似乎应该在幼儿园就该解决的问题,很多家庭没有做好这方面的性教育。看来得科学老师出马了。在没有合适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的情况下,我请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下节课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讨论的这节课中,我才知道,许多孩子早就知道,但不太清楚,通过这次主动学习都搞清楚了,我还看到了他们带来的资料中有一份是文新幼儿园编的材料,看来这个幼儿园真的不错。
第二件事情得看我的博克中的一段叙述:
2007-4-6
今天看到了一场好戏,我们的孩子表现出色。
在学校教学楼和综合楼之间有一条走廊,用铝合金玻璃窗装饰。天晴的日子经常有小鸟和昆虫撞死在玻璃前。
科学课观察花,四1班孩子朝我走来,手上多了一只很大的鸟——斑鸠——死了的。
这是约有300克重的灰斑鸠,好多孩子问了问题:老师,这是什么鸟,为什么死了,我们怎么处理它?
对啊!怎么处理是件大事。
我检查了这鸟的尸体,发现嘴唇有血,肯定是在玻璃上撞死了。捧着这灰色的鸟,还有的说我们会不会染上禽流感啊?好家伙!
得到确切的答案是撞死后,六个孩子迅速上楼去打开了所有的走廊窗户,他们跑得急,我都来不及去阻止,但是他们做对了——避免更多的鸟和小昆虫受伤。
我们把大鸟放在一棵树下,我拿来六年级的花铲挖了个坑,孩子们都非常新鲜地看着我的坑,他们小心地放进鸟,一铲一铲地盖土,有个孩子在叮嘱旁边的人说,不要把埋在这儿的事情告诉低年级的人,否则他们又要挖出来玩了,这样不好。即使他们要挖出来,也要警告他们小心禽流感,那么他们会不去挖了。
这棵桂花树就是小鸟的墓碑了。
有意思,我们的孩子真有意思。
他们想到的事情已经很多了,他们表现不错,我感到欣慰。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3天后,这只死了的灰斑鸠又被2年级的孩子挖出来,这时已经有些发臭了,我只好装到垃圾袋里把它的尸体扔掉了。2年级的生命教育要加强啊!
在健康生活这个单元教学中,能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了解自己,珍爱生命的教育,同时还需要和家长密切配合进行教育。
3、生命教育要和其他学科合作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学里所有的学科(包括其他学科)都应该成为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因为有了生命与健康,我们才有资格谈其它。所有的课,都可以潜移默化中渗透生命教育。就科学课来说,如食物与健康单元,生命世界单元是很适合专题性的生命教育的。让学生通过研究了解自身健康发展,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小学阶段,我们应该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和自我,掌握在各种灾害条件下的自我防护知识与技能,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1、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热爱自然,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2、了解自己的身体,具有性别意识,并能够根据性别进行角色定位。3、初步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在交往中扮演不同角色,具有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人。4、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火、防溺、防电、防煤气中毒、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初步的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并进行预防。5、积极锻炼身体,远离烟酒和毒品,形成良好地生活习惯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上面这些内容就不能只在科学课里进行教育了,所以学科合作也非常重要。语文课本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很多,可以和科学课美术课合作搞一个专题,给孩子一次生命教育的洗礼。
4、爱小动物,还能用小动物做实验吗?
在许多实验中要用到小动物做实验,有我们熟悉的小白鼠。当学生提出能不能用小动物做实验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记得有位科学家说过,如果现在小学生用活的动物、植物做实验,那他们长大后可能用活人做实验。文中开头例3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学生的实验的确证明了蚕宝宝怕盐,但是这样一个实验带给一些孩子误解,做实验是可以杀死小动物的。我们“另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愿牺牲一点孩子创新能力,科学实验的能力,也不能让科学课堂制造几个“刽子手”。
当实验需求与生命情感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呢?”在这个问题的交流过程中辩论双方的学生都十分投入,理由也很充分,而我并没有简单地做裁判,而是不断挑起矛盾,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珍爱生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应该说也已经初步形成,他们知道不能刻意去残害小动物。在实验中学生为了这个问题出现争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各执一词,所以也会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意见,针对这一有争议的话题,教师要悉心听、看,参与学生的分析和讨论,适时地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认识、理解小动物。只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就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从以上的教学片段和课后的学生访谈中,也已看出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已经树立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5、给学生一次有意义的震撼
例4:学生们的蚕宝宝都结茧了,在搞清楚丝绸的来历之后,有学生问,怎么采集丝的呢?
师:这就是缫丝啊,我们5千年前的祖先就学会了,相传一位名叫嫘祖的母亲教会了人们养蚕缫丝,编织出了精美的丝绸衣料。我们今天一起来缫丝好吗?
生:蚕茧里的蚕宝宝死了吗?我们去掉丝后,他会冷吗?
师:我们要煮一下蚕茧,里面的蛹现在只是休眠,缫丝后,蚕蛹就被烫死了。
没有孩子肯献出自己的蚕茧作缫丝用的茧,我只好拿自己养的蚕茧缫丝。在四十多双眼睛的默送下,蚕茧被煮好了,我也觉得有点心痛。接下来请学生排好队,在走廊上每隔一米站好队,我开始把丝线绕着孩子们抽,开始几分钟,孩子们嘻嘻哈哈没感到什么,当我绕到地圈的时候,丝线把孩子们围在中间,大部分孩子叫起来,还有啊,怎么还有啊,是啊,长长的队伍前后一共绕到第六圈才结束了。统计结果,这个茧的丝至少有1100米以上。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所有的孩子都惊叹这么一个小蚕宝宝竟然有这么多的丝,真是奇迹中的奇迹啊!
在进行生命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
1、家庭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内容的缺位和偏颇。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交流关于生命教育方面内容的频率相当低,据我对3年级学生随机调查中发现,经常和孩子聊聊珍爱自己的身体,爱护小动物等的家长比较少,即使家里养了宠物狗的,也停留在与宠物相处好的阶段。和孩子认真交流养蚕宝宝心得的家长很少,反而是有些祖父母辈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了一些帮助。
关于健康生活的许多方面,家长不仅不能和孩子共同探讨正确的理念,反而“开倒车”,宣教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知识。使科学课中的教学成果化为泡影。
2、社会传媒对生命教育内容的缺位和偏颇
现代社会传媒业相当发达,各种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有的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超过了教师。但是大部分传媒所提供的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都不适合学生接受,甚至对学生有害。比如网络中充斥凶杀色情,把非常自然的性活动描绘得色情化,哗众取宠,涉世不深的学生会误认为正常自然的性活动是邪恶的、脏的、恶心的、大部分人都所不齿却偷偷而为的事情。
再比如新闻媒体对某学校学生跳楼自杀描绘得淋漓尽致,但是对此事发生的缘由和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关爱方面的报道却少之又少,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更是不太可能。韩籍留学生在美国校园刚制造的惨案还历历在目!而我们的新闻媒体不能为教育机构、教师提供比较好的新闻评论,心理干预参考手段,只是毫不保留地播送给受众,那是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的。
电视媒体中关于珍爱生命的教育比较少,有些出现的方式也非常不好。前些天,新闻中提到,某学校对低年级学生播放孕妇生产的录像,如果你是一个小学生,我想你的感觉绝对不可能像新闻中所描述的那样,会去想到热爱妈妈,反而会被血淋淋的场面吓得不轻,对妈妈的教育感到害怕,原来妈妈没有对我说实话,我是怎么来的,那对家庭教育一定是个打击。
3、教师缺乏有关生命教育的各种文字材料和优秀影像作品的教学素材。
平时在科学课备课阶段,教师最头疼的是缺乏教学素材,特别是比较合适的生命教育的教学素材总是少之又少,找也不好找。自己动手摄制所花时间太多,科学教师都是课时较多的,很难抽出时间来搞这样的研究。
[参考资料]: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