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记者 王哲君
制图/ 记者 张培
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领域改革,正在加速推进。这股充满创新和挑战的改革之风,正在逐步影响我区现有的教育格局、制度乃至教学方式,尤其是最基础的小学教育,更面临着诸多探索和调整。
自2018年起,浙江高考将以全新面貌呈现: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面临这些重大变革,作为最基础的教育阶段,我区小学教育又该如何去改变当下现有的教学、教育和培养模式,从而让孩子从一开始就能朝着高考改革要求的方向努力和前进,为日后的中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我区2015年小升初的学生,正是在2018年第一批体验全新高考的考生。面对新的高考制度,我区小学教育改革又该如何推进?前不久朝晖小学教育集团举行以“基于生命成长的教育变局”为主题的论坛,就我区小学教育变革率先作出回应。
四大变革
撑起我区
小学教育新蓝天
出招:高考7选3
接招:课程选择日益多元化
除了语数外必考科目,新高考将从7门科目中选考3门。不同学生选择的科目会有不同,学生的课表也随即不同。社团模式、走班模式等悄然进入小学课堂。
在这次论坛上,来自全区的不少小学老师都看到了朝晖小学这样一种社团活动场景:每个星期三的下午,社团活动课的铃声响起,朝晖小学的孩子们如穿梭的彩蝶一般,从各自的教室里走班到相应的社团活动室里学习。省市区舞协、美协、作协、足协、篮协、乒协、棋协、独轮车协会专业老师和教练,美凯斯外教中心的老外,以及本校骨干教师正笑容可掬地等着他们。
教育学家分析:高考改革后,选考的难度将大于学考,这意味着学生要选对科目、选好科目。小学教育能给予的或许不是针对性很强的分层走班课堂,但至少能给予学会选择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社团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朝晖小学摄影社团的同学兴奋地诉说他的感受:“我们根据光线的不同和物体的运动变化调整光圈和快门,让我有幸感知了光学世界的神奇。”
出招:语数外必考
接招:基础课“大变脸”
高考改革“语数外必考”让不少人放出“得语文者得高考”的预言。基础课借高考之势,复兴了其重要性。可基础课的考核更加凸显它的“慢工”性质,这就需要学生从小有序积累,并且活学活用。小学教育也闻到这一气息,促成基础课的一次大变革。
“闯关游戏”等于“期末测试”!这样的等号,可以摆在这两个短语之间。就在这个学期末,朝晖小学一个写着“童话王国之低段游园活动”的教室里,一群学生正在把“通关”当做期末考试。像“招聘小邮差”环节,学生拿着10个信封,在监考老师面前正确地念出信封上的拼音,然后投入正确的邮筒,像寄信一般把信封塞进去。监考老师在“通关文牒”招聘小邮差一栏中敲上星。
其实,每个一年级同学都要完成数字书写、口算达人、拼音王国、汉字探秘、啃书奇幻旅、阅读大闯关、小鬼当家等10余项任务,这些任务包含了一年级语文、数学及《品德与生活》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掷骰子、贴水果、选动物、转转盘等方式选考题。监考老师则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该生“通关文牒”上印3~5颗星星。朝晖小学一二年级500余名学生都是这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首批尝试者。
出招:英语一年两考
接招:改变对英语的“偏见”
“英语考试社会化”改革举措一出台,似乎让很多家长明白,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也是各个年级考试的必考科目。这让人们对英语学科更加重视的同时,更侧重于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淡化了应试的意味。
“英语课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要更加强化它的趣味性。”我区不少小学英语老师仍然强调英语课的重要性,甚至有老师主张小学英语试行按主题讲课,打破传统课程的边界,按照单元主题教学,依据学生的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按照主题讲课,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位小学英语老师举例,比如讲动物朋友,第一节课讲家里的动物朋友,第二节课时讲的是农场的动物朋友,第三节课时讲动物园的动物朋友,层层递进,学生容易接受,课后就能灵活运用。
高考增加英语考试的频率,弱化“一考定终身”,改变了英语学习的导向。英语特级教师、上海英语教师专业委员会会长朱浦认为,这让英语回归了它作为工具性语言学习的本质。随着高考英语改革带来的连锁效应,今后小学英语教材会不会因之而改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对于我区一些小学来说,更多的影响也许在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老师们纷纷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校本课程中可能会加强英语听说,增强它的实用性。
出招:取消加分项目
接招:改变兴趣培养的目的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不少家长开始模糊兴趣培养的初衷:孩子还需不需要有特长?老师的答案仍是肯定的,并且认为这恰恰将兴趣培养引导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知趣味,学游玩。”这是朝晖小学对学生兴趣培养的目的。基于这样的思考,该校开发设置了拉丁舞、独轮车、山水画、陶艺、足球、科技三小、机器人、文学、朗诵、数学思维、生物饲养、生活等40多门选修课程。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运行,初步搭建了一个可供师生双向选择的,融汇修养、锻炼、学科、实践、特长与创新体验机制的“多彩童年”课程群。
其实,在我区的一些学校,学生兴趣培养已经成为校本课程的一部分,比如益农二小的太极拳教学,汇宇小学的《少儿国画》校本课程,回澜小学的“三棋”入课表,靖江二小儿童诗课亮相市“校本课程”学术论坛等。
为孩子烙下
生命的底色
还他们彩色童年
让自由浸透教育
改革给我区小学教育最大的启发远远不止四个“撬动”,而揭示了教育变革下渐渐明晰的育人目标:教育应当能让孩子自由呼吸。我区的小学教育,正试图用我们微小然而坚定的探索去回应这样的变革。
朝晖小学倪鉴校长认为:“一个人的童年,是一生精神回流的源泉。为孩子的童年烙印下生命的底色,这就是教育”。
“我们正努力实现从冰冷分数到鲜活个体的全纳涵盖,从整齐划一到自主选择的全员辐射,从起点关注到终极期待的全程展现,从希望田野到小城文明的全景视角。”倪鉴校长说,“我们的愿景是建立一个多维度、多选择、全过程、全视角的教育格局,为平凡、坚韧、从容的人注入丰富立体而饱满的时代元素。”
促进人最大可能的发展
杭州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多次造访萧山,对考招改革下的小学教育给予不少经验,最核心的便是“回归教育本源”。她说:“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最大可能的发展。”
建兰中学开始多元化选择性的课程,有学生素养课程、人生规划课程、视界融合课程、典礼文化课程等几十种课程重在培养公民、学者和栋梁的阶梯状成长;个性收藏、学生领袖、月度人物、每月百星、建兰TV、主题运动会让孩子个性地成长;在“分数为上”的紧张时期邀请优质资源进校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带来的种种校园改变。
贴合每个学生的生命成长
省特级教师、区教育局高中教育科科长陈胜良也提出类似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他认为学生是未完成的生命体,尤其是小学生,这种“未完成”尤为明显。“势必要求教育开发途径因人而异,让教育过程有更多的个别化教育的元素。”
他还在向当日参加论坛的小学教师一连抛出数个“什么”:学生是什么?教师是什么?教育是什么?课堂是什么?课程又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该思考教育最基本的概念。他认为没有最好的课堂,只有最合适的课堂,真正好的课堂应当是完完全全的个性化,在课堂里面让学生有话语权和主动权。
课程是“最佳营养品”
萧山区教科所副所长徐云福认为朝晖小学搭建的“多彩课程”很有意义,将学校历史、文化融入课堂,是今后课程认识与构建的走向,也是学生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站在全区的角度,徐云福认为国家课程校本化通过区域层面来推进,应该有“刚性与弹性的结合”,根据“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学校办学定位、达成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通过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等形式加以实现。
办有故事的学校
浙江省特级教师、萧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国良曾任萧山中学校长,他认为这次改革迫使小学校长们反思去做有故事的校长,做有故事的教师,办有故事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教育要少些功利,多一些长远的打算,首先把基本价值定位好,小学形成习惯,初中培养兴趣,高中学会选择,为学生的发展设计和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背景
2014改革年
◆3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通知,严禁在小学低年级举办任何形式的校外和校内统一考试,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专家制定了《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
◆9月,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出炉,浙江将率先试点: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12月,教育部网站连续刊登《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也公布了《关于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改革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指导意见》,规定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