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概念入手进行推测,明确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复习上节课程内容,引出今天课堂的主要研究重点: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7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投影仪展示7种材料),这节课,我们再利用这些材料来分析一下。
2、把7种材料按轻重从重到轻的顺序排一排(排好后,分出沉浮);看一看,我们能看出轻重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学生举例说明看不出)
3、把7种材料按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排好后,分出沉浮);看一看,我们能看出体积大小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吗?(学生举例说明看不出)
4、思考:可能是什么在影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呢?
5、反问:难道物体的轻重真的不影响物体的沉浮吗?难道物体的体积大小真的不影响物体的沉浮吗?
【设计意图:
适时的反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重新定向,在反问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在反问中关注“轻重”与“体积”两个因素。反问激发学生思维,反问促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建构。】
三、控制变量进行研究:
1、怎样才能看出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或物体的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教师引导:科学家在研究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往往采用控制某一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此话如何表达更正确???)
2、认识结构材料:
(1)4个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圆柱体:你觉得4个圆柱体的什么是一样的?轻重呢?用天平比较。
(2)4个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长方体:你觉得4个长方体的什么不一样的?轻重呢?用天平比较。
3、预测:你们觉得把4个圆柱体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会一样吗?把4个长方体一齐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会一样吗?小组预测,把预测的结果画在记录单上。
4、汇报圆柱体和长方体的预测结果。
预设:A、都浮。浮的情况一样吗?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
B、有的沉,有的浮。哪个沉?为什么沉?浮的情况都一样吗?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
5、实验要求:
(1)两个实验一个一个做,做完圆柱体实验再做长方体实验。
(2)把4个圆柱体(长方体)一齐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并用图示法记录沉浮状态。
(3)观察完后,将圆柱体(长方体)从水中取出,用抹布擦干。
(4)小组讨论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
6、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先预测,后实验)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单 第( )小组
实验一: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圆柱体在水中的沉浮
圆柱体的轻重(从重到轻): |
预测(圆柱体的状态) |
实测(圆柱体的状态) |
|
|
讨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有关系吗?怎样的关系?
|
实验二:轻重相同体积不同的长方体在水中的沉浮
长方体的轻重(从重到轻): |
预测(长方体的状态) |
实测(长方体的状态) |
|
|
讨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有关系吗?怎样的关系?
|
7、交流分析:
(1)圆柱体实验:展示一组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学生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预设:A、你觉得圆柱体露出水面的多少和什么有关?
B、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有关系吗?怎样的关系?
(2)长方体的实验汇报同圆柱体实验汇报,尽量让学生说。
(3)从这两个实验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8、反问: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对7种材料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却能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9、小结:这就是我们在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它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