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省名师班课堂展示暨嘉善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 [复制链接]

1#

省名师班课堂展示暨嘉善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

      省名师班课堂展示暨嘉善小学科学教研会活 动 安 排


            12月22日(周一)惠民小学


                上午


1.六年级上册《电磁铁的磁力》502 班课堂展示潘韡荣(惠民小学)


2.名师课堂展示《污水和污水的处理》603 班王芳(嵊州市剡山小学)


 3.说课、评课、议课   专家点评 徐春建教研员(杭州市教研员)


下午


4.名师课堂展示三年级上册《温度和温度计》302班 吴斌杰(嘉兴名师,第二实验小学)


5.特级教师课堂展示《马铃薯沉浮的研究》501班邵锋星特级(建德新安江第一小学)


 6.说课、评课、议课专家点评 刘晋斌特级(杭师大东城小学)


     12月23日(周二)惠民小学
上午


7.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403班课堂展示曹建清(县名师,第二实验小学)


8.名师课堂展示 六年级上册《建纸塔》502班黄小飞(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9.说课、评课、议课   专家点评 来文(杭州师范大学)


下午


10.名师课堂展示 三年级上册《空气有重量吗?》303班课堂展示谢小立(惠民小学)


11.名师课堂展示 六年级上册《电和磁》501班徐春建教研员(杭州教研室)


12.说课、评课、议课   专家点评 刘晋斌特级(杭师大东城小学)


[此贴子已经被影随心动于2015-1-12 13:59:3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

省名师班课堂展示暨嘉善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资料汇总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http://zwxx.aschool.cn/16661/article_px2o45qh6j102085.html


 


[此贴子已经被影随心动于2015-1-12 13:59:53编辑过]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3#

期待共同分享。
TOP
4#

十二大活动,内容丰富,大餐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5#

名师班活动,学习了。
TOP
6#

原来是你啊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7#

好多名师,期待有录像,课堂实录分享!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8#

好多内容,丰富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9#

《电磁铁的磁力》课堂实录-嘉善县惠民小学潘韡荣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2014/12/22第一节《电磁铁的磁力》


嘉善县惠民小学潘韡荣


一、导入活动


0820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铁钉。它有什么用?


生:钉东西……


师:再出示一根导线,一般是用来接电路的。现在把它绕在铁钉上,(边绕边数25圈,并演示固定两头以防止脱落):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生:可以连接导电。


师:这有一盒大头针,靠近会怎样?


生:会吸起来。


生试:好像有。(没通电)<!--[if !supportAnnotations]-->[MS1]<!--[endif]--> 


师:通电后演示。


0823师:谁来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吸起来 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有磁力。


师:跟什么相似?并引出“电磁铁”。讲解结构:铁芯、线圈两部分组成,并板书。想试试吗?每组一个,并测试能吸几个,测试3次,用同一端,完成后要到黑板上展示你们的结果。


0826二、活动一


师发材料(师课前做好的情况不一的电磁铁:大小铁芯、平绕和堆绕、22圈和44圈的组合)<!--[if !supportAnnotations]-->[MS2]<!--[endif]--> ,生自主活动。


0830第一个小组上台记录数据(31师提醒好了的上来,并带上电磁铁)


(事先做好的统计表用KT板,把学生的电磁铁粘上,并用记号笔记上数据。)<!--[if !supportAnnotations]-->[MS3]<!--[endif]--> 


0834师:后面的同学看得清数字吗?请大家仔细看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个大头针的磁力都不一样。


师:你怎么知道?


生:吸得都不一样。


师:(重复),还有吗?吸得最少的是哪个?最多的呢?还有哪些也比较多?


师:第12……,为什么它们的比较强?


生:缠绕的圈数多。


师:有同学发现老师给大家的电磁铁不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铁钉长短不一样/绕线圈的圈数/线圈的颜色/有些是平着绕的,有些是重叠的-缠绕方式/


师:现在有四个发现,其中有一个颜色,大家都想法。……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师展示所有组的电磁铁组成情况。


0840


师:如何你们组要增加自己组的电磁铁磁力,你们准备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


师:谁来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


生1:增加线圈。


师:现在是几圈?准备怎样?铁芯大小要不要变?什么样的现象能说明可以?


生2:小铁芯换成大铁芯,平绕改成堆绕。


师:那到底是哪个在起作用?<!--[if !supportAnnotations]-->[MS4]<!--[endif]--> 


生3:堆绕改成平绕。


师:相信大家都能做,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材料(出示),先小组商量确定一种方法。


0844小组商量


0845师:完成之后也像第一次一样展示结果。每组上来领。


0846小组活动二:


0847师:如果你们觉得你们小组选的材料有问题,可以上去换。


0848有2个组学生上台换材料,师问其第几组,为什么要换?


0851师:好了的可以拿上来。生开始上台记录。                    


0854师打破一个杯子


师:都记录好了,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师:(你们是第几组?)(你们的方法是?)小铁芯换大铁芯,(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同上)


生2平绕强


生3堆绕强


师问题了,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线圈圈数,有没有?


生:增加了


师:还有不同的吗?没有了。现在通过我们的研究,两个是没有不同意见的,缠绕的有不同意见,3:2。现在我们可以统一的是什么?


生:


师:如果要做一个强力电磁铁,你准备怎么做?


生:平绕,换大铁芯/圈数增加/增加电池。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可以吸多少个大头针?


生:80多个


师:200个可以吗?老师这里带了一个,能吸几个?


0901让学生先拔开,再通电,再试。从小个到大个,从一人到两人。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0903师:它的磁铁为什么这么强?展示解剖图:有什么想法?


生:线圈多。


师:关于今天,我们学习了……,相信还有许多问题,这里有……,大家回去继续研究。


<!--[if !supportAnnotations]-->


MS1]<!--[endif]-->怎么回事?老师没有处理,不置可否,采用忽略的方式。为什么?

[MS2]<!--[endif]-->花了心思和时间的,也是有创意的一个设计。


[MS3]<!--[endif]-->一个较好的展示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研讨时进行分析。


[MS4]<!--[endif]-->从老师的要求来看,应该也是可以的吧。这样的处理按本节课的任务来看也可以放在学生研讨时挑起。也完全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20:12:59编辑过]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0#

省名师班王芳《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设计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污水和污水处理》



【教者简介】


王芳  现任教于绍兴市嵊州剡山小学。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教改之星、绍兴市实验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曾获省录像课评比一等奖、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绍兴市优质课评比第一名,有30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1.做污水净化实验。


2.了解污水处理的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水的处理方法,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水产生的容易与处理的不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塑料筐、烧杯、演示材料等


学生准备:托盘、烧杯、三脚架、塑料瓶、污水、细沙、纱布、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了解污染源


生活中会不断地产生污水,有哪些活动会产生污水呢?水污染来自于生活、工业、农


业等方面,但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2.了解危害


污水会给人类造成危害吗?有哪些危害?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3 揭题  污水需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被重新利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污水和污水的处理》。


二、探究


活动一:讨论污水处理的方法


1.你有什么办法来处理这杯污水?(小组讨论)


2.交流,引出沉淀、过滤。


活动二:利用简易装置处理污水


1. 出示材料,你准备怎么做?


2.分组净化


3.汇报交流


1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的水与处理前有什么变化?


3估计一下全班净化了多少水?说明污水产生容易处理不易。


三、了解污水处理流程


1.介绍模拟装置


2.指名操作演示


3.实际处理后的水和清洁的水一样吗?(溶液稀释)


污水经过有效的处理能无害地回归环境,如果不适合做饮用水,仍能用来浇灌草坪、树木,或作为工厂里的冷却水等。


四、总结提升


1.为了避免、减少水污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播放视频(五水共治)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水源,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19:30:53编辑过]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1#

《污水和污水处理》课堂实录-王芳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第二节《污水和污水处理》


王芳


0925从聊天中引出两张喜善和嵊州的两张图片:都有河流,今天的学习就跟水有关。


0926上课


一、导入


师:展示脏拖把洗后产生的污水,生活中很多,还有哪些也会产生污水?


生:洗鞋子/淘米……


师:我们把这些生活中产生的污水,称为生活污水(板)。还有哪些方面也会产生?(图片展示工业污水)还有哪些?


生:石油污染。[MS1] 


师:展示农业用农村的图片


师:这些污水大都是谁带来的?这些污水会给人带来些什么?


生:生病/臭


0929师播放相关视频:会带来影响,再来看看。


师:那么这些污水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被重新使用呢?揭题[MS2] 


0930师:早上老师收集了污水,请观察,并用简洁记录


二、观察污水


0931生领污水进行观察。


任务一:观察污水并记录


任务二:讨论“用什么办法处理这杯污水?”
















污水处理前


我们的建议


污水处理后


 


友情提示:用什么办法去除汗水中的杂质使水变得更清澈叱?(请用简单的图示和简洁的文字表示)


 


 


 


 


 


 


 


 


 


0936停下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


师:是用过滤的方法。


师:刚才看到颜色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生:沉淀。


师:还有什么办法?


生:拿两个烧杯,用纱网,进行过滤。


生:我的是污水处理前有漂浮物,有臭味,很浑浊。先进行 过滤,再消毒。


师:为什么要消毒。


生:把细菌弄出来,变更清晰。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接下来,我们就用沉淀和过滤的方法来做这个实验。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这些材料,你会怎么用?


0941展示


生:过滤


师:你认为用这些材料,会不会有效果?怎么才能知道有效果?


生:实验/对比


师出示温馨提示,生阅读。


温馨揭示


1把污水静置沉淀一段时间,选择合适的材料组装装置。


2过滤、留样对比。


3观察处理后的水并做好记录。


 


0942生领材料,并开始活动。


观察一组学生的大致情况:


拿到材料后,先是直接把纱布铺在三脚架上,并铺上沙子。


 


 


0948提示停下


三、展示


生拿上装置进行展示:这杯是没有处理前的和处理后的,发现处理后比原来好了很多,表面也没有什么物质,能看到底部。


师:你们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


师:还有哪组也想来展示一下?


生2:这是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生2:……


师:你还增加了大的纱布,是怎么放的?


生2:放在上面


师:对比两组的水,为什么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过滤的次数不同/用沙子多少不同。


师:同样的材料,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师:这杯水他们大概过滤了25亳升。全班同学一共过滤多少?


师:我们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过滤这么点,而洗 拖把一下子就产生很多。而这样的污水能不能饮用?


四、污水处理系统


师:在实际生活中,……(出示模型,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0957让2生上台合作,边操作边介绍。(师提供材料)


生:……是不是很神奇呢?给点个赞吧。


师:展示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水图片。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做什么?


师:处理污水是很费力,费时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处理?


生:冲马桶/……


师:大家都想到了重新利用。


1002播放沙画视频:五水共治


师:我们一起携起手来……,我这儿有宣传手册,下课后拿回去,共同努力。


(整理材料)








 [MS1]没搭理学生。




 [MS2]视频产生的感受是什么?没记学生说。如何过滤还是需要思考的。处理有些生硬。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2#

1222上午互动点评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第三节 互动研讨


点评专家:来文老师


一、上课老师说课


潘老师:


电磁铁有两课时,上课对象是五年级,作了一定的处理和改动。由于五年级对电磁铁没什么了解,所以一上课先作了展示铺垫。第二个活动提供的是做好了的电磁铁,但做时还是发现时间花多了,主要是两头的固定。第三部分是探究电磁铁。原来是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试了后发现五年级学生还是有许多问题的。所以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进行推测,有依据的推测。探究、验证增加磁力的方法,学生会更感兴趣,也能够研究。教学中堆绕和平绕,课前是可行的,但还是出现了问题,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主要感觉是交流研讨时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


小立:原来的上土壤。都花了2个多月,家里都挖了好几孔井,为了找到不同的土壤。


互动:


于老师:非常好的,学生的猜测,一般是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今天把实物进行张贴,让学生的猜测具有载体,会有方向性。值得学习。关于平绕和堆绕,控制的变量可能还会有间距的问题。


 


 


2陈志强:没通电就有一点点吸?平绕和堆绕的不处理问题。


 


3一节课做了那么因素的研究,很了不起。这么多的实验,学生分组做,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自己觉得效果怎么样?


 


4秦爱军:问一个问题,电磁铁是个短路,平时在上课时一般是控制几秒?


小立:不能单纯看成一个短路。


 


王芳说课:


六年级的学生,关于自来水的观察和污染源是没什么难度的和必要的,所以作了处理。第一,上课伊始,以拖把产生的污水,产生的容易,经历一个观察、设计、体验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污水产生很容易,处理却很难。感觉反馈较难。处理之后的反馈还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情感提升方面,视频、沙画视频。整节课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点远。课堂上主导得多,放手的少些。


 


小立:启发很大。也想去上上。我先提个问题。有两句话,对一线老师有很大启发:带着脚镣跳舞。/我们老师不是在云端漫步,而是贴地走路。


 


5嘉善老师:


材料创新。问题:沙子纱布等材料,没有介绍放置方法。是怎么想的?


交流时只交流了2个小组。


 


小立:沙子和纱布是不是有重叠?


王:都试过,用大的沙子和活性炭,反而效果不好。(没有研究没有发言权)


 


6小池:


听了后,也想去模仿。就如何改进做一个交流。总觉得学生活动起来的手段单薄了一些。那套装置又太高大上了。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装置和这节课的手段结合一下?比如明矾和漂白粉的加入也让孩子们去尝试一下。在学生做了后再让学生试试。(效果不明显)


 


7朱潮海:


课上准备的是拖把水,比较容易处理。在后期说,处理比较困难。如果说在污水中增加一些有臭味的什么,让学生思辨,让学生体验,作为补充。可以考虑。


 


 


我的看法:交流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展示、交流、质疑,进行集体论证,从师教生,到生教生。其二,思路、问题还需提炼和梳理;以及材料(污水)的结构性。


 


二、来文点评:


从设计上


小潘老师的第一句话“带来一个神秘的铁钉”,是被这句话吸引的。但却没有“神秘感”。孩子们的表现得非常憨厚。整个课中最欣赏的是展板呈现的大数据。可惜的是形成的共同结论没有板书。从活动前对学生要求的变量控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到最后如果想继续增强,可以叠加和强力电磁铁的展示。是否有矛盾?造成混乱?第一课电和磁,个人认为应该改成电生磁。前面两节课都没上,这第三节也能上,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


老师给学生准备了材料,设计好了活动,孩子们是可以做的。但只知道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科学是让孩子们发现问题,再来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就背离了科学。课还是不能这样跳跃性的来上,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能着急。如土壤,从观察土-挑出不是土壤成分的-怎么办?洗-蒸发……这样才是一个科学的研究过程。“一个蛋从外向内打破,是食物;从内向外打破,是生命。”


 


王芳的课:一开始通过图片努力接近双方的距离。再马上拖把水,是污水,还会产生哪里?到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基本上是老师的主导。一直到提示课题,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有哪些?学生提出的分层过滤和纱布的过滤是不一样的,既然学习是指向儿童的,为什么材料要框定的?关于污水处理厂的图片,学生可能不知道各个结构及功能,以及我国的处理水平。所有的污水处理标准是排放标准,而且我国的标准是远远低于东南亚的平均水平。


这样的一类的课我都把它归类于STM的课(科学、设计、数学),工程设计类的课,应该是一个不断设计-改良、再设计-再改良的过程。如何作一些它国的介绍,会是一个很好的台阶。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研讨、设计、改良。


如同一个事件和用词,是完全不同的。如香港占中事件,是不带情绪的报道。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3#


嘉兴吴斌杰《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下午第一节嘉兴吴斌杰《温度和温度计》302班


1249上课之前先握个手,联系下感情。握手要起立,表示尊重,握时请说说有什么感觉?响亮的说清楚:谁的热,谁的凉?


一、感受物体的冷热


1250刚才我们握手的感觉,一致认为是吴-热,同学-冷。在科学上有一个词表示就是——(温度)。温度是表示什么?


1251用手摸摸,哪些物体的温度比手心温度高,哪些比较手心低?


生:脸的温度比手心的温度高


生:手心的温度比桌子的高-师:桌子的温度比手心的低。


生:白纸的温度比脸的温度低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摸了摸白纸,还摸了脸。


师:再摸措桌子下面的。


生:桌子下面的比手心的温度低。


师:刚才我们用手心来判断温度,你觉得准确吗?


生:不太准确


师:准确不准确,只有两个判断.[MS1]


生:不准确。


师:脸高还是手心高?


生:不准确


师:准确。记学生再摸脸,再摸桌子下面。


师:到底高了多少,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不精确。


1257出示温度计:是什么?用过吗?


生:量体温/有没有发烧/量水的温度


师:你们说的量体温的是体温计(板),这个不能放到嘴里。谁来说说,你对温度计有什么了解?


生:像根棍子


生:是玻璃做的


生:上面的刻度


生:里面有红色的东西会上升


师:是什么?叫液柱。可以看看桌子上面的图片。你又发现了些什么?


生:找到了10,20……80


生:到10还多了点。


师:通过图片,还能找到温度计的秘密。那下面来观察一下真实的温度计,看看又能发现什么。并写下发现。


二、观察活动


1301生从抽屉中取出材料,师提醒当心别掉下。比一比。


师边巡视边拍照。


1306师要求暂时停下,放好温度计,请生上台交流。


生:它的数字都是向上数的,中间有液柱,温度计是用玻璃做的,不是透明的。


师:赞成吗?那老师问一下,不是透明的,什么意思?


生:看不过去。


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了看得更清楚。谁还有补充?


生:温度计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手是热的。


师:握哪里?这个叫什么?


生:液柱。


师:不叫液柱,叫液泡(板)。大家都握握看。


生:上升了,上升了。


师:再继续握。多少了?(师记录)放下,眼睛看黑板,读一下。


生:31


师:后面好像少了点东西?


生:度(师板)


师:生活中经常就这样简略,但科学上叫摄氏度(补板)。也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


(读一读、再记录自己手心的温度)


1312师:再看大屏幕,在这个地方(最大刻度处),有什么新发现?你发现这个地方最大的刻度是多少?


生:100


生2:102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00过了还有2格。


师:是不是这样?也就是说,一个小格是几摄氏度?


生:1


师:再往下看,0摄氏度找到了没?0下面还有几格?是几摄氏度?我们一般这样写-2,读作零下2摄氏度。(生读)现在你发现了哪些特点?


最高是——最低是——


师:吴老师再让你们找找,这些线有什么不一样/


生:线大小不一样。


生:四格矮,一格长。


师:刚才我们找了温度计的特点,你们观察时,我还拍了几张照片,大家来看看。(展示)你觉得能不能这样拿?好不好?<!--[if !supportAnnotations]-->[MS2]<!--[endif]--> 


师:你看,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拿的。我们应该拿顶端。如果要测手心温度,就这样拿(示范)不测时就拿开。


师:读温度时,有个问题(展示三种读数方式),三种方法读数会有什么不同?


生:28、30、31


师:可能看不清楚,这个角度看是……(老师告诉)<!--[if !supportAnnotations]-->[MS3]<!--[endif]--> 


师:你觉得我们应该采用哪种方法比较合理?你能做一做平视吗?看对不对?<!--[if !supportAnnotations]-->[MS4]<!--[endif]--> (学生跟着老师做)再提一提。平视应该和哪里平视?红色液柱。如果高要站起来,如果低,就要蹲下去。


1322接下来要考考你,测量一下这杯水的温度。先请个同学示范一下。如果你们有什么建议的话,请提出来。


师:他拿得对不对?伸到水里了,有没有碰到烧杯?眼睛呢?做得非常正确。


1324生领材料测温度。


1327小朋友听好了,一二停,放好温度计。


展示老师在学生测量时拍的照片:谁的姿势正确,谁的不准确?<!--[if !supportAnnotations]-->[MS5]<!--[endif]--> 


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20:14:04编辑过]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4#

师:你接受吗?不要紧的,错了只要改正,还是好同志。


(展示一组对比性的:一个较好,一个错误明显)


师:眼睛没有对齐哪个地方?(师板生读)记住了吗?


(一同学把温度计拿出来看温度):他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你自己来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温度变高了。


师:这是谁的温度?


师:刚才我们对怎样测量水温做了第二次研讨,接下来再给你们一次机会,看看这次测量的温度跟上次一样不一样?


1332生再次测量。(超时了)                 


1333一二停


师:老师问一下,两次测出来一样的举手。两次测出来不一样的请举手。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1:测错了


生2:水温变低了


生3:操作不对。


师:看来还有问题,只要多测,才会慢慢慢慢地掌握。(1335下课)


 





[MS1]<!--[endif]-->感觉有点儿把学生给绕晕了。不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不太准确”推进。如问为什么说不太准确?相信学生能说清楚,而且比老师这样的绕更有价值。

[MS2]<!--[endif]-->此时为什么不可以?难道观察个温度计的结构还要按测量温度时的要求拿着看吗?


[MS3]<!--[endif]-->老师告诉的太多了!说话也太多了!交流时也是师问生答式。真有“你拍一我拍一”的感觉。老师太不放心学生了,课堂太碎了!


[MS4]<!--[endif]-->关于如何看,老师花了许多时间,从实验前的讲解、分析,学生的演示,还有实验结束后的二次反馈。但学生依然出错。


[MS5]<!--[endif]-->这种方式较好,是学生当下实际发生的情况,既吸引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地产生提醒学生的作用。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5#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邵锋星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教科版五年级《沉与浮》单元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教学设计


浙江建德 新安江第一小学  邵锋星  1396813116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液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


测出并比较相同体积的清水、浓盐水、马铃薯的重量,认识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教学准备】


  每组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一个溢杯、一个量筒、电子称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聚焦探究主题


1.教师 :我们把马铃薯放入清水杯中,马铃薯是沉的,把马铃薯放入浓盐水杯中,马铃薯浮上来了。可能是什么原因?


2. 学生猜想。


3. 教师出示各种杯子: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是多少呢?什么方法?


4. 学生讨论,交流,上讲台演示使用溢杯的方法,教师指导、帮助、强调注意点。



二、小组实验,收集探究数据


任务1小组实验,测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任务2测出与马铃薯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浓糖水的重量。


任务3阅读下面的表格


一立方米各种物体的轻重比较












































一立方米物体名称


重量(千克)


  气 (气体)


1.29


二氧化碳(气体)


1.98


干松木 (固体)


500


酒 精  (液体)


800


食用油 (液体)


900


     (固体)


900


     (液体)


1000


浓盐水 (液体)


1300


蜂 蜜  (液体)


1400


     (固体)


8900


  银 (液体)


13600


     (固体)


19300


思考讨论:


你获得哪些信息?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三、交流研讨,形成研究共识


1. 我们知道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了吗?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2. 一立方米各种物体的轻重比较及分析。


                             


                                              201212   嘉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19:47:42编辑过]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6#

邵锋星《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课堂实录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第二节 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邵锋星《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346台子小,走动小心。我嗓子痒,上课我少说点你们多说,

好吗?


1347回忆一个三年级做过的实验:出示同时倒入水和油。你们做过吗?结果怎么样?<!--[if !supportAnnotations]-->[MS1]<!--[endif]--> 


生:油浮在水上


师:继续


生:油比水轻。


师:在四五年级学习后我们知道,说轻重要在什么条件下比?


生:同体积。


师:如果一大桶油和一小杯水,能不能比?


1349上课


一、导入


出示一杯清水:我把马铃薯放到清水中(演示)沉下。如果请你做出猜想,你可以怎么猜想。


生:马铃薯比水重。


师:谁能够讲得更清楚些?


生:同体积的


师:后来我们从死海的资料上知道,放入了盐水。再放入会怎么样?(演示)


有什么新猜想?


生:可能马铃薯比盐水轻。


1352和这块马铃薯体积相同的水量是多少?


生:拿一杯清水,再把马铃薯放进去。溢出来的水就是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水。


师:很了不起,科学家就是这样做的。今天,我带来了个更方便的杯子(出示溢杯)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么做?<!--[if !supportAnnotations]-->[MS2]<!--[endif]--> 


生讨论。


1355生:我们就是把水把倒到溢杯里。


师:倒多少?


生:倒一些,和口子差不多。


师示范,并问:够了没有?


师:有没有意见?


生:要溢出来点。才是满的。


师:你同意吗?然后呢?


师演示:溢到什么时候?


溢出来的水呢,怎么办?可以倒到盆子里。


师:然后呢?怎么做,你继续说。


生:慢慢地放入


师演示:现在真溢出来了。要溢到什么时候为止?


生:一滴水也没了为止。


师:为什么连一滴水也不放过?<!--[if !supportAnnotations]-->[MS3]<!--[endif]--> 


生:才更准确。


师:多少重,怎么知道?可以用电子秤。还有问题吗?<!--[if !supportAnnotations]-->[MS4]<!--[endif]--> 


生:没有                                                                                                     


师:我有个问题,怎么得到与马铃薯同体积的浓盐水?怎么做?


生:


师:也像这样做,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浮


师:那能不能想办法让它全部浸没下去?可以用个牙签按一下。


这是任务一,那就还有任务二,待会儿哪个小组好了可以再来领材料做任务二、三。


二、活动探究


1401学生开始活动。


1409有生上台汇报数据并领取任务二的材料和记录单。师在电子表格上记录学生的数据。


1418


先仔细看全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也可以看自己组的,横过来,竖下来看。我们先完成任务一


生:浓盐水的重量是最重的。清水的重量是最轻的。马铃薯的重量是中的。


师:都是这样吗?有2 个组不是。第2、9小组。那现在我们的研究发现,可以怎么说?


生:马铃薯的重量是……


师:应该是有几组……,要实事求是说。


生:有……


师:数据这样看,也可以换种方法看。(出示马铃薯与清水的柱状图)有什么发现?


生:相同体积的情况下,马铃薯重,清水轻。


再出示马铃薯和浓盐水的柱状图


生: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10组是浓盐水重,还有2组是一样重。


师:后来有完成任务二的,请举手。酒精组先来。


生:马铃薯是74克,酒精是54克。


师:那谁重谁轻?马铃薯放到酒精中是沉的还是浮的?还有哪个组做过?你们是怎么样的?


师:有做过浓糖水的?结果如何?


生汇报,师板书。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7#

1425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你能概括的说一说吗?


小组内说一说。


<!--[if !supportAnnotations]-->[MS5]<!--[endif]--> 生: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液体比马铃薯轻,马铃薯就沉。


生:清水、酒精比马铃薯轻,所以马铃薯沉在底下。浓盐水、浓糖水比……


师:概括得很好。但有个问题,有两个组是一样重的。有什么想法?


生:可能我们和他们操作的不一样。


师:最好是怎么办?


生:再做一遍。


师:虽然时间到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倒入蜂蜜。怎么样了?谁能解释一下?


生: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蜂蜜比清水重。


师:老师发给大家一张任务三的资料,拿回去看看。


出示气球,手松开飞上去。


师:怎么回事?


生:氢气球。


师:有没可能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1431下课。


(课前制作好胸牌让学生戴好,上课时老师可以叫名字



[MS1]<!--[endif]-->这个小活动的设计非常巧妙,也非常有效果。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一个基础,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一个很好的调出活动。同时也是对学生更严谨表述和严密思维的一个训练,这在后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其产生的影响。有以小见大的效果。赞!




[MS2]<!--[endif]-->溢杯的使用是一个创新。


[MS3]<!--[endif]-->追问得非常好!是对于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一个好契机!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一个小细节中培养起来的。


[MS4]<!--[endif]-->杯子重量?如何得出水的重量?


[MS5]<!--[endif]-->关注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学会、理解。


[MS6]<!--[endif]-->好办法!对学生的表扬可以更有针对性。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8#

1122下午互动研讨和专家点评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沈晓英特级主持 刘晋斌特级点评   互动研讨和专家点评


 


上课老师谈想法:


吴老师:


想法很好,但现实很难。单元的起始课,又要考虑摆弄40分钟,有没有兴趣。教材中要测量4杯不同温度的水,比较麻烦,偷懒了。如果是演示,效果不好。所以一开始比较充分的让学生感受。科学课并不一定要让学生研究什么重大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摆一摆,弄一弄。兴趣很重要,可能回去会自己买一个……。


 


邵锋星:


一是沉浮单元,是小学中较难的一个单元。正因为难我们才去尝试、探索。研究也才有价值。


二是两年之前,曾经上过一个沉和浮的现象观察及解释。如何这节课继续研究,是否可以继续向前推进?改出来的,虽然不同了,但是有联系的。一节课的研究可以不断进行深入,不断转换角度、转换思路去研究。包括很多细节,如拿马铃薯、白酒改成酒精等等。


三是这节课上了六七次。一是上完总觉得时间不够。二是12组数据没有一次完全相同。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在取了清水后,取相同体积的浓盐水等可不可以用量筒量?


 


 


互动研讨:


小立:为什么这样详细的去指导?怎么想的?


吴:课前学生很有信心的说见过、用过、会用。但实际上使用还是非常严格的。不能是通常这样毛估估的。二是三年级是需要指导,而且是需要比较细的。当然这样探究性不够。但放手又不太行。以前公开课我关注的是好的学生。而后测结果不理想。所以现在更多关注中下学生。你就不得不放慢脚步。


小立:从吴老师的课中读出了两个字“敬畏”。把课定位在哪里?是几个孩子的精彩就是我们的精彩的?


跃群:吴老师的课非常的功利。但指导又很自然。认识温度计时有个问题,第一个层次是看图,第二个是实物观察。是否有重复?使用工具类的课,这样做还是很赞成的。包括拍摄下的照片的分析。


吴:图片相当于说明书。让学生做标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在课堂中是要求记录的。经常训练的。


邵:关于小立说的指导的细致与放开的问题。既是思维的难点,又是操作的难点。所以该细致的一定要细致。


晓英:想法,是指导的婆妈。我倒觉得一点也不婆妈。


 


 


 


专家点评:刘晋斌


课上完后,经常是一脸的愧疚,对不起大家,对不起党和国家。学生会如此,老师也会如此。其实上课没有一个老师会马马虎虎的,肯定会认真准备的。上课就如下围棋一样,变化太多了,这也正是课堂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边听课边看上面的主题。“儿童学习特征研究”。两个地方很有味道。一是,第一个环节。第二个是第二个环节对于温度计的认识。握手,用手心去碰碰脸、桌子、桌脚,从这里演绎到什么是温度。用很具体的活动体验去认识。我们认识世界都是从最具体的事物开始的,儿童更是如此。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要从观察开始。教科版三四年级就是两个字一个词:观察。来提高水平,观察品质。怎样真正意义上来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世界。第二个,温度计。每人一个。观察、记录。花了十分钟,是值得的。课前了解学生会观察、能表述。所以放开了。是对学生悉心的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个陌生的熟知的温度计的认识。当然如何观察,和如何提高观察的有效性。第二个建议是,为什么一个学生上台说了后,其他学生就不说了。是怎么回事?是否让更多 的学生说了后,再在此基础上去梳理。第三个,自从你拿出温度计后,就当作了一个棍子、教鞭……,就是没有当作一个测量工具,一个玻璃做的东西。我们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有没有关注?有没有这样的习惯?否则你不能去怪学生。凭什么学生不能当作搅拌棒来试?在指导学生用工具做时,老师的教育、示范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关于在拍学生照片时,方法很好。但为什么没有正面积极的例子。实际上正确的只有那么几个,而不正确的是无法例举完的。所以正确的例子题解重要。你一直告诉他不对,就是不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课堂上有些东西是需要老师去告诉的,该告诉的是一定要告诉的。好人不教,坏人去教。


再说一个兴趣和技能。同样重要。而且是相融合的,相互促进的。再者,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这一点做得很好。还有一个理念,当一个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时,我们不能以这样的学生以尺子去量。否则会损失90%以上的学生。我们关注的是正态分布中的长方形内的学生。有一句话说,好学生不是我们教出来的,差学生也不是我们教出来的。


邵老师的课:


难与不难。


难于课难。过去的教材,就是基于繁、难、偏、旧。才改革。但没有解决,反而列繁、难、偏。根本没有解决问题。作为我们只能去寻找解决路径,学习的最佳路径。是当前最新提出的一个“科学实践”思路的课例。材料的设计很独到,用实证的方法来做。通过取证,基于证据进行解释。知识重要,但思想方法更重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取证的范例。有没有办法让学生取得的数据没有多大争议?我们要看出现意外数据的的原因。是操作的问题,还是器材的问题?如何去规避。怎样让数据更接近真实。这是一个,这是第二个,数据的比较。不仅我们组的数据是这样的关系,其他组也是。我的建议,做完实验后,让每个组报数据。这时学生的比较会更投入,效果会更好。也更有说服力。另外柱状图使用的效果并不太好。


还有一个是不断推进。一节好课是磨出来的。把课做到极致、做到精彩。我们老师,把课上好才是重要的。通过磨一节课,把这个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方法,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课上。所有的东西是积累出来的。


第三个,关于教学目标多元。


有时,上课也不要急。一急容易出现硬转弯。可以用时间换空间。学生的独立思考、猜测、设计的时间。


上课我们需要专注,也要关注。但不要太专注,太专注了就会出现盲点。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9#

《光是怎样传播的》课堂实录 嘉善第二实验小学 曹建清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2014/12/23上午第一节 嘉善第二实验小学 曹建清



《光是怎样传播的》


0820课前谈话,还记得昨天中午和大家一起做过什么实验?人工造雪。


一、导入活动


0821


1.观看视频:学生投篮,注意篮球是怎样走到篮框里的?


2.生上台画进球路线简图


 


 


 



 


A       B      C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进去?上面还有个板,还可以怎么投?


演示激光笔:黑板上的这个点又是怎么过去的?


生:按直线射过去。(上台画)


师: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老师怎么没有看到中间有一根线走过去的?


生:有一些弯曲的弧度。(画)


师:这样子也可以走到的呀?那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今天这节课就来好好研究一下“光是怎样传播的”(板)。是直线的还是曲线的?


想不想亲眼见一下呢?


二、探究实验


0827出示材料,并观看实验步骤(结合课件)[MS1] 


0829学生实验[MS2] 


0837提示已有学生记录好了。0839停下


三、交流研讨


师:第一个实验你看到了什么?


生1:


师:大家都同意吗?如果有不一样的发现可以提出来。


生1:


师:那第二个实验呢?有几个点?都一样吗?


生1:


师:那第三个呢……


生1:


师:请大家再念一下要求,就会有发现了。谁来念一下。


生2:把点连起来。


师:有连起来的吗?(展示)有不一样吗?(展示)这两个同学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3:线都是直的。


师:接下来继续看(生1)。如果给你更多的纱网,又会怎样?如果把它们都连起来呢?如果把纱网移动了,屏上还能看到点吗?


四、活动二


师:刚刚我们看到了……,知道了光是怎样传播的?仅仅通过一个实验就能确定吗?那接下来继续做第二个实验。


0847展示材料:两个矿泉水瓶(装粉笔灰、肥皂水)、一小盒(装橙子水)、弯管一根、激光笔一支。仔细阅读实验记录单,跟它“材料”说说话(想办法)。[MS3] 


生取出材料自行研究。


0856提示实验结束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并补充记录。


0859停下


 


五、交流[MS4]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1:我是把肥皂水先摇了一下,再把激光笔来照,发现了有一条直线。


师:有不一样的吗?都是这样的,是吧?好第二个。


生:


师:老师看到他用到了反射两个字,非常了不起。你知道反射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老师觉得他讲得还不太清楚,相信他以后……。再来看——


师:再看第三个


师:最后一个我们来看。你们是怎么做的。老师给大家的管子是——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把它弄直。


师:为什么要这么做?谁来说说。


生:


师:从这里可以说明,光能不能转变?是怎样传播的?


生:


师:还有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2:演示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3:还能看到一个不清楚的点。(演示光通过弯管)


师否定了学生的方法。


小结


师:通过了哪些实验我们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


师:哪些实验?用了什么材料?看到了什么?谁来补充一下还有什么?这些材料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到的?希望大家课后继续研究。


 








 [MS1]直接出示实验步骤,恰当吗?实验的指导只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而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等目标性的问题没有引导学生思考、思辨。没有给予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去设计研究的方案的机会。可惜了。




 [MS2]提供学生的材料:纸屏、小激光笔,纱网。比较单一。当然也由于前面没有安排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的缘故。




 [MS3]材料及实验还进行了研究的,花了些心思的。但肥皂水和橙汁的提供似乎有些重复。另,从结构上看,这是老师设计的梯度实验。但问题还是在于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把两个活动进行整合?


还可以增加可视的激光笔(来老师)




 [MS4]交流基本上是老师一问一答。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0#

《建纸塔》课堂实录 省名师班温州黄小飞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第二节《建纸塔》温州黄小飞


 


0923课件出示明珠塔等图片;昨天聊了关于形状与结构的问题,怎么也难不住大家。今天继续考考大家。寻找现场中形状与结构运用得好的例子吗?


生:照像机三脚架/黑板杆的工字形/拱形


师:看看自己的桌子和椅子。


一、导入


0925师:今天要小组合作挑战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是什么呢?(课件)揭题。


师:昨天许多同学都作了设计图,先来欣赏一下我们设计师的设计。(课件展示)


展示第五组的设计图:你们能给大家说说你们设计的理由吗?


生上台:这个是拱形,可以承载更大的重量。


师:介绍时要脸朝大家。


生:这里是上轻下重,上小下大,……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生:这个拱形在哪?


生:侧面


生:这些底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这两条线,用什么形状?


生:圆柱。


师:这个1/4,是什么意思?


生:纸的大小。


师:这些圈圈表示什么意思?


生:学号。


师:想到了合作与分工。


师:第4组再来说说你们的设计。


生:


师:这个设计比刚才复杂很多了,你们确定在15分钟里能做出这么多个三角形?怎么办?


生:


师:太多了,可以减少些。除了设计,还要考虑时间等问题。


刚才看了师:大家的设计,你们觉得自己的需要修改吗?


生:需要。


师:用蓝笔修改,修改好后进行制作,最后要展示。


二、设计修改


0935师计时,生修改、实验。


0936提示修改好的的可以材料了。生进行制作<!--[if !supportAnnotations]-->[MS1]<!--[endif]--> 。(师:我发现第7组先剪了好多的胶带贴在桌边,这样用起来就非常地方便。)(需要细圆柱,可以用圆的铅笔折一折。第2组每个同学都有事情做,这样非常好!)


0952结束


4个组做好,展示上来。


其他组马上受到启发了。继续做。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边做边讨论,既合作又分工。每人有事做。接下来我们来开一个纸塔发布会。人生第一次,要严肃对待。


生:(4人一起上来,带上设计图,到作品旁边说)主要呈现一种三角形。设计中的拱形没做,主要是时间关系。


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要问的?


生:设计中下面还有两个东西,怎么没有做?


生:做时这个长方体放下面,不太能承受,所以取消了。


师:还有问题吗


生:抗倾斜能力好不好?


师:这要试过,先说说设计


生:三角形拉住。


师:有其他的建议吗?


生:通过增减纸,做到上轻下重。


师:还有问题吗?还有其他建议吗?


(没有了)还有其他组要介绍吗?第10组。


生:我们本来想像埃塔一样,由于时间比较短,所以改了。做时我们分工做,才这么快。


生:下面材料用得多来增加重量。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上小下大的?


生:整个呈三角形。


师:有没有建议和问题的吗?


生:为什么下面只做了两个三角形?


生:时间太紧了。


生:为什么没有贴在同一边上。


生:没时间没想这么多。


师:你们纸用完了吗?


生:没有。


师:如果还有时间,你们准备放在哪里?


生:下面。


师:为什么?


生:做到上轻下重。


师:刚才同学说了设计,都 能想到了……现在高度奖已经产生了。(测量:44厘米)那抗倾斜奖又会最终花落谁家?(师演示倾斜KT板)


 


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已经挑战成功了这样的任务,如果再给你更多时间想不想继续挑战?


师:(出示建纸塔达人赛要求:1建一座又高又稳的纸塔;2五张A4纸,少量胶带。):如果给你们一个星期时间,你们能不能做好?那就开始进行再设计吧。


1007生继续修改设计。


1010师:下课时间到了。(一生接“没”。)


来不及的,因为还有一个星期时间,回去再慢慢设计。


老师还带来了自己学校设计达人的结果,想不想看看?(图片展示:最高192厘米)想挑战吗?


 


 


板书:


 


设计                        建纸塔


修改                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制作              改变结构与形状       增减数量


再设计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if !supportAnnotations]--><!--[endif]-->

 <!--[if !supportAnnotations]-->[MS1]<!--[endif]-->时间大大地不够!也有学生不会设计、不知如何入手的问题,这反过来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太少了。

<!--[if !supportAnnotations]-->
<!--[endif]-->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1#

 


《建纸塔》教学设计 黄小飞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建纸塔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 黄小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知道哪一种形状更适合用纸来建塔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形状与结构,并能解释。


2.经历“任务驱动——设计——制作——评价——再设计” 的科学设计与技术创造实践活动,并在过程中逐步运用、深化已学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模仿、制作、改进中体验合作与交流,逐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设计与制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5A4打印纸、剪刀、胶带、50cm直尺。(设计图)


教学过程:


课前画塔,了解前概念,ppt展示


一、谈话引入


谈话欣赏各种各样的塔


二、建构纸塔科学概念


1.你能说一说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吗?


生: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三角形  拱形 


2.揭示任务:用纸来建一个高塔。


板书课题:建纸塔


3.这几张纸只是普通的、平面的长29.5cm,宽21cm纸,抗弯曲能力差,你能把它变成哪些不同的形状,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以便我们更好的建纸塔呢?


三、建纸塔


1.设计纸塔草图


1)用纸建一座高塔的要求:


 = 1 \* GB3 每个小组5A4打印纸,少量胶带,10分钟内建一座高40cm以上的纸塔;


 = 2 \* GB3 评选出“高度奖”,高于40cm的纸塔入围“稳固奖”的评选。



师:“稳固奖”评选办法:纸塔逐一放在木板上,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最后不倒者获得“稳固奖”




 = 1 \* GB3 4分钟内画出设计如1   )、负责人(学号如:⑩)等


 = 2 \* GB3 看不到的部位或细部构造尝试画出:分解示意图


2.建纸塔


出示建纸塔温馨提示:


 = 1 \* GB3 每个小组5张打印纸,少量胶带,10分钟内建一座高40cm以上的纸塔;


 = 2 \* GB3 学会分工合作,比赛结束,马上将作品拿到展示台上,准备汇报。


3.汇报交流


4.评出稳固奖


从刚才的交流汇报中,我们看到不同的小组建的纸塔各有各的特点,高度奖已经是第__小组了,掌声祝贺,稳固奖会花落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教师逐步倾斜木板,选出稳固奖获得者


四、纸塔再设计


1.实验改进讨论


假如现在让你进行纸塔图纸的设计,你会针对设计图初稿和纸塔中的哪些缺陷进行在设计呢?


2.再画一个设计图


要求:


 = 1 \* GB3 3分钟内画出设计图。


 = 2 \* GB3 针对设计图初稿中和纸塔的缺陷进行再设计


3.汇报交流1


这一次的设计图你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你是怎么想的?


五、探究性作业:利用半个月时间对纸塔进行多次设计和制作。


板书:


建纸塔


上小下大   上轻下重               贴图形


三角形   拱形   框架结构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2#

1223上午专家评课和研讨交流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第三节 专家评课和研讨交流


 楼曙光主持  徐春建点评


上课老师说课:


曹老师


怕上公开课。每一步都要想好,而且想好了也会有很多想不到的变化,太难了。


猜测只出来了2种。


我的思考:本课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得出这个结论?还是学生面对问题去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有个学生用弯管,是特意否定的。是什么原因?是故意,还是没有理解清楚学生的意思?


 


黄小飞:


会发现今天的课与设计有很多不同。根据新课标的设计,尝试去做这样的课。技术操作、产品检验、设计制作三类。基于STEM理念,要把学生学习的零碎的知识把它们联系、有结构的运用起来。这样的运用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设计的活动来实现。所以改变了教学目标。


 


 


互动交流:


楼:他们的课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相信大家也有许多话要说。说一说对课的看法,或是课中某个环节的看法。


 


刘特:问二小的老师,有许多很精彩的材料,在设计时是怎么考虑的?


曹:观察从点-多点-成线。从模糊的概念要清晰的概念,还有一个从短的线到长的线的过程,来不及了。


小立:光是沿直线传播,是一个无法证明的问题。中学是用小孔的实验。我们的课堂是无法做的。大多是给学生大量的材料。从科学逻辑上看还是有问题的。通过3456小孔就能证明是在一条直线吗?不能。孔在一条直线上吗?出现逻辑上的循环论证。但需要大前提是要正确的。这节课的落脚点还是有点问题的。需要让学生更多的思维参与。所以像这样一类无法证明的课,做的实验只是尽可能的接近理论的可能性。


 


楼:今天的记录是不是实验现象的真实记录?需要思考。


竺:连点成线,来认识光的路线的认识。从现象、猜测、实验,光源每做一次都在动。是不是可以固定光源和屏的位置。后面的实验,寻找连点成线的例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才是更重要的。老师大多是代替了学生的表述。要关注生成性的东西。


 


我:可否让学生把瓶子连起来(摆出来),连短线成长线。


 


 


楼:设计的临时修改,目的是什么?意图是什么?


黄:体现STEM理念;设计工程类的。最后的图片展示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路。


楼:可能这节课的意义并不在于课内,更多的可能在课外。


 


专家点评:徐春建


课到目前的层次,细节是次要的,关键是自己的想法。


 


曹老师的课,很注重细节。一开始画投篮的线。和预测的线。这些细节是可以见功力的。做得很到位。第二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器材。今天的课的器材,效果是太好了。小孔用的是纱网。再如肥皂水、粉笔灰。比烟好。橙汁,提示从上面看。好的器材,就是一节好课。


改进的话,这么多这么好的器材,呈现是需要有个次序的。我的话,首先会让学生先看橙汁等的路线,作猜测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


 


第二节课,真好。设计与技术,是我们科学老师比较忽视的,但却是我们很缺乏的。美国最欢迎搞工程技术的人去移民。这类课不仅仅在于做,更在于想。做了再设计、修改,就会有更多的想法。


思考与改进的:展示这么多纸塔,是展示本身,还是对设计的反思和修改。进一步反思你设计过程中的想法,归纳出你的设计思路。即对设计过程的反思。再抽象概括出原理。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3#

《空气有重量吗》教学设计 省名师班 谢小立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个人简介:


谢小立,男,1975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副校长,首批浙派名师培养人选。从事小学科学教学二十年,专注科研促学、科学促教、科研相长的强师之路,执教省级及以上公开课数十次,并获全国、省一等奖,科研成果获省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0多篇。先后获省“春蚕奖”、全国小学科学优秀教师、嘉兴市名教师、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


 


空气有重量吗


嘉善县惠民小学  谢小立


【教学目标】


1.利用天平称量的方法发现充气后的皮球重量会变重,从而认识到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小。


2.通过师生研讨,设计皮球充气后是否变重的检验方法。


3.通过摆红豆、将皮球中的空气引入口袋的方法,使学生对空气的重量形成直观的感受。


【教学重点】通过称量活动知道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商讨及学生操作,设计并经历称量空气重量的活动。


【材料准备】


各小组材料:1架天平、一个皮球、1团橡皮泥、一个打气筒、红豆十几颗。


教师材料:同上。



一、引入


1.认识固体、液体都有重量,可以用天平比较它们的重量大小。


2.引出“空气有重量吗?”的问题。


二、研究空气有重量吗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天平、橡皮泥球、皮球研究研究空气有没有重量。


2.老师配合学生,简介研究的方法。


3.学生取材料开展研究。


4.学生汇报:观察到了怎么样的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三、研究空气有多重


1.讨论皮球中充入更多的空气后变重了,怎样才能再次让天平平衡。


2.引出往橡皮泥边的托盘中加红豆的方法。


3.分发材料,学生采用加红豆的方法,使天平两边重量相等。


4.讨论加入红豆的重量与打入皮球中空气重量间的关系,体会空气的重量。


四、小结或拓展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4#

谢小立《空气有重量吗》课堂实录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下午第一节:谢小立《空气有重量吗》


1148


 


师:老师这里有3个材料,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是——一样。那有什么不一样?


生:金属比较重、木头比较轻、塑料也很轻。


一、导入1149


师(展示图片):这是什么?除了可以玩,还可以比较重量。谁重?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东西,这是什么?


生:秤/天平/天平秤


生:自己做的。


师:怎么比?


生:两边放,比。


师:观察、讲解天平的结构和名词。游码,今天不用它,如果动了,把它拨回右边。还有螺母,也不动。可以吗?


师:大家看这天平,它现在是平衡的吧。我们来比比这几个物体的轻重?


生上台演示:铁重,木头轻;木头和塑料;铁与塑料。


1154师:能不能从刚才的比较中得出谁第一重,谁第二、第三重。


师:同意吗?这三样东西都是什么?固体,是吧?在生活中,固体都是有重量的,而且是不同的。(板)


1156师:出示两个气球,猜测哪个重哪个轻?


生:因为绿色比红色小,所以轻。


师:他认为是大的重。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越大越轻。因为气球大了,会浮起来。


师演示用天平称:小的重了。有什么想法?


生:红的里面空气多了,就很轻了。


师让生上来摸,发现绿气球里面装了水。得出水有重量。


 


1200师:桌上的橡皮泥球是做实验用的,不要玩。先去猜猜谁重谁轻,可以用手掂掂。再比较。


生试。


1201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球比橡皮泥重。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因为指针指向了球。


师:老师奇怪了,明明皮球比橡皮泥大了那么多,为什么反而轻了呢?小组4 人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203生小组讨论,师纠正:皮球大又重。


师:想让大家动脑,想办法让两边一样重,有什么办法?


1204生:把橡皮泥减轻。


师:现在是谁重?


生:把皮球换个轻的。


生:把皮球减气。


生:把橡皮泥增重。


师:如果要放橡皮泥,现在只差了一点点,怎么放?放多少?放平了还要放吗?


1206生领材料开始做实验。


1209停下


师:现在天平平衡了。前面同学们发现一个问题,一个比较大的气球和比较小的气球,结果是小的重。现在这个大的皮球里面装的是什么?还有一个同学说,气球里面的气装得多了容易飞起来,现在请大家思考空气有没有重量?能不能想办法想出一个办法来研究?小组讨论一下


1211小组讨论


1212停


师:你们有没有想到一个办法来证明空气有没有重量?


生:吹气


师:往哪里吹?


生:天平上吹


师:这能证明吗?


生:往球里充气。


师:还有吗?


生:把皮球里的气放了,再作比较。如果放了后橡皮泥比皮球重了,那就说明空气有重量了。


师:听明白了吗?(重复一遍)谢老师觉得比较麻烦,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打气筒,打气。但有要求。


1216出示操作提示:


1得到气筒的小组,1号同学取下


师:请2号同学负责打气,打时还有要求,打气时要把它打的硬硬的,大概要二三十下。打时速度要快,打好了放出来要快。打时其他同学不要干扰。然后再将皮球放回到托盘中……还有三、四2个要求,自己看一下。


1218师发材料,学生开始做实验


1220请大家坐好


师: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球比橡皮泥重。


师:原来是怎么样的?


生:也是球重。


师:后来我们做了什么,让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生:空气有重量。


师:……


生:说明了皮球硬。


……


师小结一遍:这个就证明,说明了什么?现在,谢老师又在想了,给气球变重了,这边沉下去了。橡皮泥不高兴了,要一样重。怎么办?


生:加橡皮泥。


师:这次不给大家橡皮泥,给赤豆。


出示操作提示,师边读边解释一遍。明白了没有?


1224生取材料,开始做。


1227师开始数据汇总


1228停下


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放了几颗?(师记录)


师:加好了,平衡了。给皮球打了气后皮球变重了,说明空气有重量。现在加了赤豆又让天平平衡了,请问加上的赤豆的重量等于谁的重量?


师:回顾实验的过程(结合图片)


生:空气的重量。


师:哪些空气的重量?


生:刚打入的空气。


师:同意吗?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空气也有重量。前面有同学说空气没有重量。为什么平常没有感觉到空气的重量?


生:看不见。


生:动不到人。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5#

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电和磁》课堂实录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第二节 杭州市教研员徐春建《电和磁》


1242


上课前我来检查一下以前觉得怎么样?出示指南针,它的指针实际上是一个有磁铁。老师袋里装了一个物体。你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生:很重


师:是不是硬梆梆的?老师把它靠近指南针(被吸着转)你们认为这是什么?


生:磁铁


师:理由。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铁。


师:理由


生:


师:一个现象有两种可能。现在把掉个头再靠近指南针(排斥),可以肯定是什么?


生:磁铁


师:理由?


生:


师拆开,并放在展台上:磁铁哪个地方磁力最强?


1指中间


2:磁极。


师:现在考考你们四年级的知识。这是一个简单电路(展示),按开关,通电灯亮。


 


1249


今天上什么课呢?(生:电磁铁)


一、导入活动


师:先请上指南针,还有这根导线。导线外面是塑料,里面是什么?


生:铜丝。


师演示:我让导线靠近指南针,会怎么样?(不动)为什么?


师:现在请上电路了。(演示)拉一段电路,要与指针平行,尽量贴着。(请一生按上开关)请你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现象?


生:指南针动了。


师:什么情况下动了。


生:通电时。


师:今天要研究一个问题,通电导线为什么能让小磁针动了。无非几种可能,要么是变成了像铁一样的东西,要么是像磁铁,还有第三种就是都不像。其实,这个实验历史上有位伟大的科学家做过了,是谁?


1254展示介绍,请班长读一下。


师:补充介绍该发现的价值。他研究了多少时间?


生:3个多月。


师:他在研究什么?就这么个实验?他可能在想什么东西吧?待会儿要做好几个实验。当然要记录,(展示记录表)要做4组什么,前3组老师安排的。……重点要说的是怎么做。第一步是做两个对比,导线与磁针平行,老师刚才做过了,你再做过。第二步是把导线换方向看。第二个实验是把导线的一端去试,因为磁铁是两端是磁力最强,我们也来检验一下。第三个是把导线与之平行、垂直;第四个是空着的,你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还有个要求(展示实验要求)边讲解。


 


二、活动探究


1301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师视机拍摄。


师:第4种是独创的,如果你有方法,举下手,我来拍一下。


1319提示停下,整理材料


三、研讨交流


师:第一个实验谁来汇报?


生:第一个实验没有排缺斥。换了方向一直是指向一个方向。


2:一个动,一个不动。


3:方向反了一下。


师请学生统计三类情况。


师生合作再做一次。


师:我分析的原因,可能是指针还在动,可是桌子动了。


师:这样的变化,是像铁还是像磁铁?


生:磁铁。


师:1号证据支持像这个(板)。那2号呢?


生:摆动幅度一样。


师:你认为是像铁。刚才我拍了录像。大家一起来看看(看录像:一端更明显了),看来有磁极。而刚才那个组由于离开太远,就看不出磁极了。


(继续看:平行、垂直;平行、偏一点)


师:是不是你磁铁呢?(结合磁铁演示)


展示两根、三根重叠:二根无变化,三根有点变化。


师:我来做个实验,同一根,展示一次。单数有变,双数无变。


师:实验到现在,实验还是很复杂的吧。我觉得大部分是像磁铁,不太像铁的吧?


 


师:如果想让这个小磁针动得更明显,怎么办?


生:增加电力。


师:因此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电和磁(板)。我们四年级时是不是学过一个短路。


1335


请一生上台协助演示:用短路法。


师演示绕圈法:放在线圈中间。(生说单双数有关,师展示是双数)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6#

1223下午研讨交流与专家点评 阿强的博客-缙云县紫薇小学


 






第三节:研讨交流与专家点评


点评:刘晋斌


主持:施昌魏


孔子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说,孔子说得对。


上午是一线老师,下午是二线老师。一线更多的是呈现课堂实践,二线更多的是表达想法。


 


小立说课:


课已经上过很多遍了。以后还会上。继续研究。为什么要一直上,是好料,就是一直没上好。这样的课就像走在玻璃的栈道上,一直想走出去。为什么说是好料,又不好上。一是因为学生弄不过来。按教材中的竹杆,难以调平。二是停不下来,三是吹不大,又不卫生。打气又很难操作。四是理由还是不顺。气球皮和空气的浮力的问题。最好是篮球。最好的是放气。但学生总是转不过弯。变轻了来证明空气有重量。最后引进天平,常用的仪器。


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可以简约些。


 


互动研讨:


楼曙光:其实没有那么糟糕。刚开始说有学生说的大的气球反而轻,没有去处理好,反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太会想了,想太多了。上次更简约些。


 


邵特:只听了加小豆的活动。其实是非常好的,花了那么多钱,那么有名的小立。从来没有想到过空气到底有多少重量。想得非常好,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去研究,以孩子可接受的具体的物体来呈现(小赤豆)。


 


晓英:前面的20分钟,是用时间换空间,很欣赏。但有一个问题,怎么证明空气有重量,学生说放空气。在学生都同意的基础上,老师说太麻烦。对孩子的影响不太好。(小立:是不是可以两条路都走一走。)


 


 


徐春建老师说课:


和小立有所不同,只上了第2遍。PPT还是昨天晚上做的。做了教研员,有想法但没有时间去实践。


教研员上课还是要区别于一般老师,要带着想法。


从“科学探究”走向“科学实践”


思路是从10月份的郑州活动开始的。科学实践,全称是科学工程实践。


一个核心思想:让学生像科学家研究一样去研究。


如《电和磁》,我想科学家是怎么去研究的?肯定会各种各样的去尝试。


希望学生有一个开放的环境来探究。


科学论证是科学实践的八个类型之一。


 


 


互动:


小飞:一是指南针的使用问题;二是使用有度数的指南针。


 


徐:桌椅影响大。


 


 


刘晋斌特级引领:


 


这两节课,表达的比课上得好。一个好教练!难能可贵。教研员也是很任性的。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徐老师的,一句是学生的观察实验活动,为什么是你给他?二是像铁像磁铁或都不像。学生有多少的了解?第三个,不要让技术成为干扰。对实验现象的干扰,这样对于取证带来很多麻烦。也因此,由于取证不到位,论证基本没有。今天基本上以视频代替了。


 


小立的课,一样的地方,很放松。很好地展现师生智慧。整个学生的交流、活动、反应都非常好。建议整理出实录,会发现许多可遇不可求的实例。如称铁、木、塑料的称重,明明做的是不一样重,却说一样重。不是故意的,其实是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气多的会浮起来。是学生的混合思维作怪。他们更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事实。第三个,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一个同学垫一垫两个球的重量。是非常好的活动。用自己的感觉去体验,这样的估重是很有价值的。第四个,三个学生三种不同方案。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老师太照顾自己的教案了,又回到加橡皮泥去了。学生说减气,可以加以转换:如果减气会减轻,那加气呢?第五个,学生在做完实验以后,有一个要求学生说一说轻重的问题,是判断的问题,判断的前提先要有一个描述,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否则会影响判断。要让学生明白我的一个判断要有依据,依据是什么,是现象。加红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加了多少东西空气?你可以问学生。把不可见的东西变成了可见的东西。而且具体化了。中间有一个等量代换。我们可以去问学生,你刚才加了多少空气?甚至可以放到天平上去测量。对儿童的认识是非常都有好处的。会影响他今后用上这样的数学上的等量代换的思考。功夫没有用足。可惜了。导致后面课有点虚了。


有老师说,教研员上课想多了,想多了不是坏事,但从想到实践还有个过程。要有取舍,就解决40分钟的事情就可以了。


 


年轻老师通过整理课堂实录,会有很大进步的。比听课有更多的收获。


 


施:


1感受要去思考,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让学生参与了与科学家相似的研究活动


2要思考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适合学生


3要思考我们的核心概念建构的背后是否有推理和论证的过程


4要思考教学活动到底给孩子多大的学习空间和时间。


改变教育一点点,一点点改变!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27#

精英荟萃,科学冲浪!
TOP
28#

高手云集 感谢分享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29#

细心学习,收获多多。

蜗牛快跑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