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上《建高塔》,我带上“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几个饮料品,其中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一个装少量水,一个空瓶子。
课开始,完成上节课《做框架》的作业,(上节课做框架,忙着给框架装重物试验,改进框架一直到下课让他们自行收拾,来不及做作业。)汇报用了几根斜杆加固正方体框架,与原来的猜想有什么改动?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是基本结构,斜杆起到固定四边形作用,使四边形更结实不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肯定学生上节课的合作和努力。
师出示埃菲尔铁塔模型,一下吸引学生眼球,“埃菲尔铁塔”好多学生叫起来,教室里小沸腾了,“我家也有”,“哪里买的?”大家好像见到老朋友似的亲热。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上届毕业的同学送的,还给她,她不肯,我跟她说了这模型上课可以用就收下了,今天才让你们亲眼看到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埃菲尔铁塔屹立在法国巴黎一百多年了依然没倒,采用了哪些结构,能不能用这个单元学到的知识解释呢?”我绕着教室一圈,学生都开始关注埃菲尔铁塔的结构。“采用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采用大量的三角形结构、四边形结构”。我把铁塔放在讲台上,问学生:“铁塔会受到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学生想到重力、风力的影响。“你们看到的埃菲尔铁塔是迷你型的,真实的埃菲尔铁塔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介绍埃菲尔铁塔的资料:“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露空结构铁塔,高320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它的设计师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离奇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和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埃菲尔铁塔分为三层,从塔座到塔顶共有1711级阶梯,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 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去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由250万只铆钉相连接。”
师:“320米什么概念,老师身高163厘米,估计这个教室的高度(生说:三米多),就算四米一层,铁塔大概多少层高?”“80层高”,学生惊呼。“重呢?”“7000吨。”“谁来支撑?”“底下的四个拱形。”师再出示一张图:“人站在埃菲尔铁塔拱形下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又是一片惊呼,(被震撼到的吧)。拱形下,人就如蚂蚁,更衬出埃菲尔铁塔的高。
师再出示“高压线塔”“石油井井架”图片,将三张图放在一块让学生观察,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马上看出“上小下大”“都是框架结构,这样空气阻力小”,也有人说到“上轻下重”。
“你觉得上轻下重、上下一样、上重下轻哪个更容易倒?怎样验证?”学生预习过课文,知道用矿泉水瓶做模拟实验。师在讲台上逐一出示,空瓶与满瓶水比较,满瓶水底朝下与口朝下比较,满瓶水与半瓶水比较,用相同力去推,哪种情况更容易倒?学生得出:空瓶比满瓶容易倒,满瓶比半瓶容易倒,上重下轻容易倒。亲眼见证上轻下重不容易到。师推半瓶水问学生看到半瓶水这么顽强不到,你想到什么啦?”“不倒翁”,“是啊,不倒翁也是采用上轻下重设计的,只不过底下不是瓶子的圆顶形朝下,而是圆顶性朝上设计的。
现在你们能总结高塔不到的原因了吗?学生总结:上轻下重、上小下大、采用大量的三角形结构,框架结构空气阻力小。
如果让你用老师提供的矿泉水瓶建高塔,你们会按怎样的顺序往上搭,根据学生的建议,先放满瓶水,再放半瓶水,再放空瓶子,继续放空瓶子,瓶子有些不稳了。讲台下的学生在叫,“老师不要砸到我。”大家都笑了。“你们想不想自己建高塔,将今天学到知识进行应用。老师不提供材料。”学生情绪是高涨,很多人为材料而发愁。“用你们身边的书啊,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搭得高?”我提示他们可以把书张开一些成三角形。
学生开始行动了,整个教室就是个搭建场,智慧聚集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学习,失败重来。我给学生改作业,他们建高塔,不时有学生请我过去欣赏,拍照。我夸赞建得高的小组,让其他组同学分享、取经。书不够,去图书角搬。一组又一组学生取得成功。坐在后面的班主任老师也被学生的热情感染了,过来拍照,欣赏。同学们互相分享着、欣赏着,教室里充满欢乐。
以前几届学生这课是在实验室上,我为各个小组准备矿泉水瓶,学生是用矿泉水瓶建高塔的,结果实验室里一片狼藉,学生用水来控制高塔的平衡。今年实验室轮不到,我就想着用书搭,不料效果不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21 21:31:4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