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团队魅丽,感受团队温暖
——参加舟山市小学科学学术年会暨学科团队研讨展示活动体会
六横中心小学 王娟
2014年11月在毛校的带领下我有幸加入了周燕娜名师工作室,并于12月2日第一次参加了工作室的活动暨舟山市小学科学年会,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围绕工作室的一个省级课题——《科普资料库进课堂对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展开的,这个课题听着不陌生,有时候我们在自己的课堂里也在做,比如一些科普视频或者是课外资料,但是一般是碰到课堂实验有困难的时候才想到去找这样的视频或资料,没有形成充分利用好科普资料的意识。如果真有一个团队真真正正的去做这件事,形成一套适合我们小学科学使用的科普配套资料,那对于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以及我们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件相当受益的事。
每次出去听课取经,我总会一边学习别人教学设计、课堂调控等方面的闪光点,一边也会思考有些问题自己会怎么处理,对于学生的反应自己会如何应答。对于学生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一直是自己的弱项,有些问题课后再去思考会觉得不应该这样子处理但是当时自己大多不能很好的应对,还是因为缺乏教学的智慧。这次的三堂课在这一方面做得有好的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娄老师用自己充足的知识储备很好地应对学生举出的河流的例子,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孟老师在学生开始提出用量筒解决比较水的多少的问题的时候,又把学生迁回到既定的教学设计中,如果能顺应学生的回答把这个部分稍作处理固然能让课堂显得更自然,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在这样的课堂上抛弃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当场修改呢,这种淡定这种自信是需要修炼很久的。而应老师的课更是做到了铺垫明确,聚焦迅速,反馈及时,体现了一位老教师的较好素养。
三位老师的科普资料进课堂的实践从科普资料的形式、作用等方面也给了我一定的启示,既然我们要用科普资料就要用的恰当、用的充分,有些科普资料可以很好的代替我们教师的口头解说,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量筒的介绍资料,有些科普资料更是可以形象地展示模拟实验效果,例如纺锤形是否真的能减少阻力这一视频资料,但是像书籍这一类的科普资料到底是安排在课前让学生阅读还是放在课后这还值得研究,如果教师引进了这一资料,但是学生并不清楚这一内容,那可能就影响了效果。有一些的科普资料还需要我们教师自己进行改变再进课堂来的好些,这样更符合我们自己的心意,当然也会更费点时间。
这是自己第一次作为工作室成员的身份参加活动,更多了一份主人翁的精神,虽然之前的过程自己没能参与到,但是听着周老师对工作室一年来成绩的介绍,自己也跟着自豪起来;听着周老师真诚的话语,自己也被温暖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付出有时比收获更快乐,我想也只有真正的名师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才能有这样的感悟吧。其实从我踏入教师岗位以来,自己都是幸运的,有众多师傅的帮忙,有教研员的引领,有学校领导给予的机会,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突出,作为科学教师还不够聪明,动手能力也不强,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实力才更珍惜一次次的机会。这一次加入工作室对于我来说又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初识工作室就感觉到了大家相互协助、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的劲;也感觉到了来自团队的温暖,一个人能有属于自己的团队是幸福的,因为你找到了归属感,还有一群能帮助你的人,因为自己目前还是处在这个“食物链”的最底端。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自己如果哪一天有了帮助别人的能力,我想自己真的会感觉到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