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尖绣花针,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明比赛金奖
(王帆同学发明的"双尖绣花针"在第三届发明比赛上,荣获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专项奖——金牌奖。)
我从小就特别爱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上了小学,认识一些字以后,我就开始自己看书。越看越觉得书中的知识太丰富了,特别是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像他们那样做一个科学家、发明家。怎样才能实现我的理想呢?我想:除了好好学习以外,从现在开始我就应该开动脑筋搞些小发明,小创造,既动脑又动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所以,我从一年级起,就在老师和家长的辅导下,搞了些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并且多次在区、市小发明比赛中获奖。时间长了,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小发明成了我观察生活的目的,想问题的出发点,谈话的主题,我头脑中经常冒出一个个小发明的新设想。
我家有位姑姑是湘绣工人。湘绣是世界闻名的手工艺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旁边看着她刺绣。她在一个很大的棚面上绣花时,双手分工合作,一只在绷面上,一一只手左绷面下。每绣一针,包括:扎下——线拉直——翻手,随即针尖调向——扎上——线拉直——翻手,随即针尖调向——第二针再扎下……这样不停地绣啊绣,直到把几个很大很复杂的图案绣完。我边看边想,两只手总是这样翻来翻去的,时间长了该多累呀!姑姑抬头看见我看得人神,便说:“你看绣出的图案多美呀!但绣起来可累了,时间长了,手腕又酸又疼。”我说:“要是有一个不用翻腕的针,绣起来不就好了吗!"姑姑高兴地说:“好!你这个小发明家能不能帮帮我呢?”从此以后,我就琢磨开了,
(编者按 许多搞过刺绣的人,都遇到过这种问题因为已经习以为常,竞没产生改进的念头。而一个10岁的小男孩却发现了其中的不便,找到了发明的课题,可见“新鲜感”常常是发明创造的契机,另外,从中也使我们看到,有了创造意识的人,可以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引起创造欲望。)
我老是想着发明新式的绣花针,走路想,吃饭想,看电视时也在想。有一天,在电视节目里,看到渔民织网的梭子,我心里突然一亮:梭子两头是尖的,网线穿在梭子中间,织起阿来,梭子直进直出,不用翻腕却织得又快又好,我想,要是把绣花针也改成两头尖,针眼在中间,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找到了解决办法,我高兴极了。
我找来一根大头针,去掉大头磨尖,又找来爸爸的小电钻,想在中间钻个小孔。原来这是个很不好干的活,钻了好几根都失败了。爸爸见我急得满头大汗,关切地对我说:要钻好这种微孔得耐心,你这样急躁,是干不好的。”在爸爸的指导下,我沉住气,小心翼翼地钻孔,经过努力,终于把孔钻好了,第一根双尖针诞生了。我一试,果然好用。拿给妈妈和左邻右舍的老奶奶们试用,她们都夸奖这个小发明好,用来绣花省时、省力,真方便呀!从反面扎上时针尖定位也更准了。我给它取名叫双尖绣花针。
(编者按 从古代的骨针到今天的钢针,都是一头尖一头是针鼻,缝衣绣花都用它。双尖绣花针的发明,打破了人们一直沿用的传统针型,这是一个突破。)
作品介绍
这种针两头是尖的,针眼在针的中都、
使用这种针绣花时,每绣一针的动作只需“扎下——扎出——线拉直。”不用再翻腕调换针头的方向,大大筒化了手部的动作。而且扎下拔针后便立即可以从上一针旁扎出,方便了从反面扎出时的针定位。通过以上改进可提高刺绣速度和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作者:武汉市义烈巷小学王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