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到底带给我什么
严益锋
网络——想撒野的地方。
儿时的我属于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的不听话用我妈的话说那就是“沉迷”,沉迷于捉各种小动物、沉迷于做各种不像样的泥炮弹,更沉迷于电子游戏,到后来是沉迷于上网。
真正接触网络大概是在1998年吧,还在学校读书,记得那时有一个个人的邮箱那是一件相当时髦的事情,见人就说:“喂!那个什么,你有E-MAIL吗?”然后趾高气扬地炫耀:“我有一个,是YAN什么什么?”总之,那简直比大款还大款。
2000年参加工作了,网络对于我来说那就是打发时间和张扬自己的场所。我曾经利用空闲时间玩过网络游戏,干过超级无聊的网络聊天,做过各种搞笑的FLASH和GIF,甚至还做过菜鸟黑客,编过低级木马和病毒,总而言之,到处张扬自己在网络上是如何地厉害,如何地不可一世。我想印证了我妈的一句话吧——“沉迷”。
天真幼稚、任性跋扈、无聊至极兼打发时间。是我参与网络初期真实的写照。
网络——夺走了我的视线。
人总会慢慢长大的,也会慢慢懂事与自律的。伴随着走入社会的脚步声,对于网络,也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依托与牵连。
我有个习惯,每逢旅游或者外出学习总喜欢买几本书,或者双休日总喜欢跑到新华书店去看会书。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
我总在观察,以前,新华书店每逢双休日那是人丁兴旺的,凳上、走廊上、书架边总是挤满了人,有时还会为争个坐位特意挑个时间段去。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新华书店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偶尔与一个朋友聊天,谈起买书的事情,他用鄙视的眼神瞅瞅我,说:“现在还买什么书啊?浪费钱,网上看看好了。”
受他的影响,网络变成了我的书柜,我开始在网络上整天找各种E—BOOK,网络夺走了我的视线。
网络——给我一个登高的看台
2002年,我幸逢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有机会拜章伟军老师为师傅,成为了科学教学改革的幸运儿。那时,新思潮、新理论、新观点如潮水般涌来,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改革浪潮,谁能站在浪尖,谁就是胜利者。
在师傅的带领下,在同伴们的影响下,我们利用QQ平台、FTP平台、网络空间积极交流、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新的理论,探讨各种有效的科学课堂。网络变成了我们登高的看台,在网络上,我们可以接触到最鲜活的前沿理论和课堂实例,我们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对话、交流。网络让我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在对科学教学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利用网络,让我以较快的速度掌握了科学教学的核心理念,操作方法。可以这样说,我是站在网络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来看我们的科学教学的。
网络——给我一个交流的平台
2005年,我有幸成为了华维文澜小学团队中的一员,在这个充满爱与理想的团队里,我们一起快乐,我们一起流汗,用心工作,用心打造我们的课堂,用爱温暖我们的孩子。在文澜的日子里,我学会了很多,博客的制作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的10月,感谢学校给我们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教师智客联盟,第一次接触日志型的网络管理,觉得这是一片可以率性挥洒的天空,好奇心与爱好趋势我在一个晚上时间里组建好了框架,发表了25篇的教学日志,取名为“毛毛虫的乐园”,希望自己能像毛毛虫一样,有脱胎换骨的时候。只记得那个晚上我兴奋得难以入睡,满脑的图片与框架。
后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的网站搬过好几次家,到今天为止最终归宿到“探索博客”成为了探索博客上一个活跃分子。
2年多的博客生涯,让我对网络又有了新的认识,他慢慢变成我与外界、与我的孩子交流的平台。我用心经营着我的博客,将自己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对课堂的思考、对科学教育的感想、对孩子的爱倾注宣泄在这个涂鸦地,这里是无拘无束的,在这里留下了我很多成长的足迹,对于孩子们来说,留下了他们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提问,但更多地留下了我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一起嬉笑,一起“捉弄”人,一起为一个小问题而争论不休,用孩子们的话说:“那是我们的科学天地。”对于朋友来说,这里留下得更多的是我们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现在,我再回头想想我今天发言的主题,网络到底带给我什么?我想带给我的是成长的足迹、是我对我钟爱的事业的宣泄、是我对孩子们的那份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