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刘洋老师的《昼夜交替现象》,在看专家点评之前,想先自己写写观课后的感想。首先我整理一下这节课的思路:第一部分——个体论证。每个学生用图+文的方式对昼夜交替进行解释,然后用表格的方式自己梳理解释,接着进行模拟实验,记录结果。第二部分——集体论证。先用一张大表格把能出现昼夜交替的猜想列出来,然后分别对这三种猜想进行论证。这里又分成几个小部分:(1)对三种猜想进行质疑(亮出观点)(2)小组讨论:与月球有没有关系?(3)小组再次讨论:太阳绕地球转和地球绕太阳转都能产生昼夜交替。课的最后老师告诉学生模拟实验不足以收集足够的证据,课后继续寻找证据来找出昼夜交替的原因。
这节课我有几个地方是很欣赏的:1、对昼夜交替的解释先让每个学生都去思考,然后对解释进行梳理。梳理很必要,为后面的模拟实验做铺垫。2、用一张大表格把不同的想法直观呈现出来,然后老师针对不同想法的矛盾处让全班进行集体研讨。3、整节课老师非常重视让学生去用证据作出解释,当发现模拟实验收集的证据不足时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证据。
对这课我也有一些疑惑:1、把月球也放进猜测里学生分析起来是不是难度高了些,若课的开始先排除月球,只讨论地球和太阳会不会更容易些。2、“太阳绕地球转和地球绕太阳转都能产生昼夜交替”这个问题上为什么不同提供一些数据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非得要放在课后吗?3、在集体论证出现困境时,是否应该提供一些新的支架来启发学生呢?
童老师对这课的反思是:1、学生对证据的识别时间太少,所以有些孩子并不清楚别人的观点和矛盾在哪里。2、在大冲突的方面要引起学生的重视,要不在大信息量的环境下孩子不知道如何去比较和质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26 22:26:2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