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是否可以眼高手低 [复制链接]

1#

我们是否可以眼高手低

     刚从假日的闲暇中走出来,便踏上了学习的征程。早上7:30出发,车行约一个半小时,有幸来到杭州市东城小学,并聆听了两位老师的精彩科学课。课后,来老师组织我们进行了评课,大家各抒己见,分别说了说两节课的3个优点和2个问题,这已经是我们评课的惯例了。评课意犹未尽,出于时间考虑,我们由请刘校长分别对两节课提出宝贵意见。刘特境界很高,他认为我们评课应该跳出课去看课,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才是修炼自己最好的方法。其间他也谈到我们在教学一节课时,目标定位的问题,有些时候教师想得很远很深,但是在实践中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他认为我们一节科学课要真正达到要求,必须做到“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本身是个带有色彩的词语,但是很多时候的的确确是我们一节课所难以达到的。教师本身会带着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去分析、评价、设计一节课,总是希望把课上得尽善尽美,然过多的目标要求,就会拔高一节课赋予的任务。学生学习起来未必会跟着我们的思路走,久而久之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太过于功利,总希望在一节课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培养多少的能力,体验多少的情感,实际上一节课就40分钟,能给学生真正探究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0分钟。
30分钟能干什么?就是换成我们自己,这仅有的时间也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因此,想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值得商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分析课堂要素,适当地降低目标水平,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做一些能让孩子在自己的起点上有所发展的事情,这便是教学的低处。
     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感觉,当换位思考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走向神圣的讲台,我们是否是个失落者?我们也习惯了用教师的思想去强化学生的思想,殊不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教化学生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我们是否是个失败者?我们更习惯了用事实去诠释真理,殊不知学生也会用真理抨击我们的权威,当探究的主体在悄悄发生转变,我们是否还是个落伍者?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我们在戴着近视眼镜,站在高处窥探孩子的心灵,“高处不甚寒”,我们也需要温度的洗礼,走下台阶,回归平凡,做一个扎扎实实的自己,在最近发展区落脚。
分享 转发
TOP
2#

眼高,但要贴近学生,基于学生,值得思考!
TOP
3#

我个人觉得楼主理解有误:“眼高”追求完美是没错,但不能说就代表功利性。眼高针是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而言,手低是对自己的教学实施能力而言。有时候自己的教学实施能力跟不上理想也是很正常的。
TOP
4#

现在大部分实验都是按照老师要求做的,没有什么探究,都是仿照实验,学生积极性也不高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5#

楼主很有想法,思考得很不错。
我们对“眼高手低”一词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误解,如果再用“深入浅出”一词来补充,就更好了。
眼高,意味着教师的视野要高,要开阔;手低,意味着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不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深入,意味着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浅出,就是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度,从学生能接受能学习的基础开始。
TOP
6#

4年的小学科学学习,200多节科学课,每节课“眼高手低”地走一步,可以前进200步。就怕眼不高,手又杂,到头来还在原地打转。
TOP
7#

我们是都应该看看,想想,做做,时刻提醒自己。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

我觉得喻老师的这番解释再次提醒了我们:科学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理解科学-----唯有深入浅出、化繁就简、追求简约课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0/9 10:10:18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9#

看了这帖,联想自己的课堂,有时确实是如此啊。自己的要求可能真的太高了,能完成的学生总是少数,真该反省自己。希望今后可以考虑到更多的学生,切实地实现以生为本。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OP
10#

以下是引用喻伯军在2014/10/9 8:29:00的发言:
楼主很有想法,思考得很不错。我们对“眼高手低”一词的理解,可能会有一些误解,如果再用“深入浅出”一词来补充,就更好了。眼高,意味着教师的视野要高,要开阔;手低,意味着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水平出发,不要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深入,意味着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浅出,就是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度,从学生能接受能学习的基础开始。

不要眼高手低,但要深入浅出.有道理!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