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上虞市滨江小学 桑永良 任丹
【 摘 要 】研究证明,在大力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过程中,科技教育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我校关注科技教育,重视对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在四年多的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反思中,我们系统总结了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我们认为,小学科技教育,应该以活动为中心,以社团为阵地,以评价为手段
【 关键词 】科技活动,实施策略
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正文: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要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当今,科技教育以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切入口。据有关资料介绍,儿童时期与一生其它时期相比,最爱模仿,最爱动手,也最容易吸收新的事物和观念。因此,如何使每个孩子的好奇好动性得到发展、特长潜力得到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长,笔者四年多来在小学科技教育中进行了探索,总结了实施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的三大实施策略。
策略之一:以活动为中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是主体通过运动(活动)为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智慧的本质是一种思维结构,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协调作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习是儿童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提出的活动内化理论,指出人的外部活动的动作结构能转化为内部的认知心理结构。
因此,科技教育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围绕学生发展。以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亲身经历作为出发点,以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知识与活动的情感、兴趣、需要等心理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真正有兴趣,有意义的学习。如同样在课堂上在教《框架结构》一课中,做一个坚固的正方形框架这一环节:按照传统的传授知识则是画图,计算材料:,需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长短是不是一样?……显然此方法侧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培养;而采用以活动为中心时,则以开展采用过关奖励的方式进行本环节教学(框架结构的承重能力为目标,只要小组制作的框架结构能够承受5千克的重量),就奖励科学名片一张,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框架结构。这时候学生在边学知识,边设计既巧妙又坚固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发展。这样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过程的设计没有按教材程序和图示提示来上课,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参与活动,增加了实践操作的机会.
于此同时,提倡以学生自己动手动的科技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实际活动,让他们接触大自然和现代科学知识,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
1、充分挖掘本地科技教育资源和力量来拓展学生科技活动,并为其提供了条件,把科技教育延伸到社会即学校中去。把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电影院、科委、部分小型企业作为我们对学生实施科普教育的场所,定期举行实践活动。
2、开辟了学生了解科技信息窗,如科技信息栏,科技博览栏,科学生活栏,科学幻想栏,科学名人栏。
3、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活动。
(1)利用校内优势,专门设立了“上虞市滨江小学‘金手指’”科普教育陈列室,内设教育研究成果区、作品陈列区(包括“三小作品展示”、“航模作品展区”、“建模作品展区”、“电脑绘画作品展区”、“科幻画展区”、“雕塑泥作品展区等内容”)、荣誉区、研讨区等四大功能区,作为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飞梦想的阵地。
(2)邀请市外省内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如去年我们特邀了省“科普大篷车”来本校进行进行展示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训练动手能力和开发创新思维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
4、开展喜闻乐见的科技节活动。每年一次的科技节是我们的综合性科技盛会,也是我们检测平时开展科技活动的一次论证会,还是我们巩固、发展科技教育的控制点。学生非常喜欢这一盛会,使他们有了更多展示创新才华的天地。
策略之二:以社团为阵地
根据《全国青少年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显示,只有81%的青少年有机会参加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66%青少年有条件参加航空、航海、车辆模型及无线电测向竞赛系列活动等。近4成的青少年甚至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活动,学校为青少年提供的培养创造力的环境严重匮乏。我国青少年有初步创造能力者不足一成半,创造力表现不容乐观。而科技社团的建立和开展,无疑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无疑是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滨江小学建校的四年,是探索科技社团的四年,四年多了,我们在学校内开设了10个科普教育社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社团的宗旨:通过科技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2、社团的组建形式:以学生自愿报名、社团辅导教师校内外聘任为主要组建形式。
3、社团活动时间:安排在课余时间,每周3次,每次1个小时。
4、社团的活动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能力发展。
5、社团活动的内容及组织包括:
(1)科技制作(思维)社团。含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信技奥林匹克、社会小调查、航空模型、车辆模型、船舰模型、火箭模型、建筑模型等。
(2) 创意发明技法社团。在学生中开展一月一次的寻找生活中的问题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细节中去发现问题,寻找创新点,从而激发小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参加发明活动,自觉接受创造思维和发明技法的启蒙教育,增强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①“聪明的办法”。即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放一放”,“代一代”,“反一反”等办法,指导学生创造发明。
②“缺点列举法”。把产品的缺点全面的列举出来,再针对这些缺点设计改良。
③“希望列举法”。对某项物品开展积极幻想活动,提出希望它还能有什么优点,不计较其可行或不可行,都一一列出。因为今日认为不可行的幻想,很多时候就成为了明日之可行。
(3)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社团。我校积极组队参加各级“三小”作品、航海模型、建模制作、电脑绘图、科幻画、雕塑泥制作等竞赛,参加承办两次浙江省上虞赛区网络化科技竞赛。这些竞赛活动,使广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学习热情。
策略之三:以评价为手段
依照“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等理念,在科技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也正大力实践着这样的教育理念。科学评价日益受到关注,如何评价也成为了科学评价的瓶颈。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价值,重点放在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
1、“科学家名片”评价——成长记录,激励增知促进合作的即时评价。
“科学家名片”评价是一种以强化激励,融入欣赏增知,促进合作的即时评价手段。
“科学家名片”集中体现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具有以下价值:
(1)“成长记录”:对学生而言,名片则是自己成功的标志,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进一步发展,同时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增知功能”:能了解古今中外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近代在身边的知名科学家,增长了学生对科学家的兴趣。
(3)“促进合作”:一张张设计精美的科学家名片,十来张一套,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收集欲望,形成良好的收集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之间会相互交换他所没有的名片。同时在相互交换名片的过程中,宣传了自己的成绩,也了解了同学的优点,这无疑不仅扩大了学生获得更多不同名片的可能,也发展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2、“科学特长生”评价——培养特长,差异发展的中期评价。
“科学特长生”评价是一种立足于小学科学课的实际,致力于培养学生特长、实现差异发展的新型评价方式。
(1)评价流程。
①确定科学特长生称号与评比细则。在学生所喜欢的科学特长生称号的基础上,设立了“小哥白尼”、“小达尔文”、“小爱因斯坦”和“小爱迪生”等科学特长生称号。再围绕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等三个方面制定了评比细则。
②自主申报,积极争创。学生对照评比细则自主申报,学期初制定具体目标;期中阶段自我小结、反思,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科学教师则根据申报、评审表实行全程指导,动态管理。
③多元评价,颁发奖章。评比以突出个性,凸显特色。采用多主体评价——自评与生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办法;再将评价结果采用模糊评价-----等级制和语言描述相结合,体现评价自主性的发展性。对于获得“**科学特长生”荣誉称号的学生颁发奖章。
参考文献:
[1]滕星:《教学评价若干理论问题探究》[C],《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教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2]董奇主编:《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陕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9月。
[3]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范晓玲著:《教学评价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5]【美】Ellen Weber 著:《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6]张辉:《青少年科技教育》[G],中国青少年出版社,2000年1月。
[7]张社等:《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和思考》[G],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20:33: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