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接到教研员任务,要在开学初的全区三四年级备课会上上一节研讨课。我就利用暑假时间开始选课,准备实验材料。由于时间充裕,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一课--三上第三单元第六课《砖瓦、陶器和瓷器》。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我面临的第一大难题,过程可谓历经千辛万苦。砖,瓷比较好找,瓦片在我“游历”整个丽水市区郊区,终于在乡下找到心仪的瓦片。陶器很多店里有卖,可是都涂了厚厚的釉,完全不吸水,也不能用刻画的方法比较硬度。最后,在养花人的启发下,知道很多花盆都是陶土做的,来到丽水最大的花卉市场终于挑选到心仪的陶器。陶器敲碎,打磨掉锋利的棱角这才准备好了实验器材。
开学试教后,我面临了第二个难题。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动手能力差,几乎没有合作探究意识,倾听的习惯没有养成。面对这样的局面,教案改了无数次,最后学生才能顺利的完成活动和研讨。
再来说说我的课,整节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认识砖瓦陶瓷;第二部分,探究砖瓦陶瓷的四个特性;第三部分,黏土的变化。我把一节课整整30分钟花在了第二部分,让学生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比较出硬度和吸水性的排名,以及沉浮性和柔韧性。在研讨环节,四个特性分开汇报,并且找出全班的不同答案一起分析,让学生重现探究过程讲出理由,如为什么陶比瓦硬,你如何得知?汇报完结果,让学生从自己的结果中总结出砖瓦陶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自我反思:由于探究时间较长,加上是第一次探究,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不少学生不知该做什么。也有听课老师认为,三年级的孩子不该安排如此长时间的探究,觉得比较浪费时间。对于这两个问题,老师们都有什么建议吗?求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14 21:31: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