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感叹一下,科学还是三年级带起的好!
周苏平
谢谢,我也不会,只能是从科学网上学学,然后尝试着。幸好科学网的娘家强大,让我这些学步者不是茫无头绪。感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22 11:50:52编辑过]
4.3谁流得更快一些
在实验前,我问:为了比赛的公平,我们要让他们有哪些条件相同?得出:
1、起点相同2、倾斜角度相同3、三种液体同样多
对于第3点,我和学生说:“大家可以去试试看,取不同的量,会对速度有影响吗?”
交流时,就这个问题,请了两组学生说。
一组说:“我们多取油,发现:水还是流得最快,油依旧第二,洗洁精还是最慢。”
另一组说:“我们在前面试了,发现洗洁精最慢,所以我们想,是不是重量重一些,流得快一些,于是,我们就多挤了些洗洁精试验,可是结果洗洁精还是最慢,所以我得出,液体的多少对于速度没有影响。”
12月26日午,在浙江小学科学三年级群里,我们就
在课堂作业本42页的第4个选择题中在比较水、食用油和洗洁精的流动快慢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下列应该做到的是A、三种液体的颜色相同
B、三种液体同样多
C、从不同的高度开始流动D、以同样的速度流下来我们有这样的讨论:
5.jpg(20.20 K)2014/12/26 15:44: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26 15:49:47编辑过]
4.4比较水的多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25 14:28:48编辑过]
4.5我们周围的空气
在了解了空气的一般特征后,问学生:关于空气你有什么问题要提的吗?
学生有的说:空气存在吗?
有的问:空气有重量吗?
还有的问:空气占据空间吗?
……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对学生说:“那么,对于这几个问题,同学生自已制定一份研究计划来验证这些问题?”
如下是学生向塑料袋子内吹气证明空气存在的计划和实验:
如下是学生用一手推针管,一手赌针眼证明空气存在:
4 5.jpg(75.32 K)2014/12/25 15:41:00
如下是学生用吸管往水里吹气,水泡升起,让明空气存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25 15:41:46编辑过]
杨君
很完美的课堂记录!
吴王不烦
7.空气有重量吗
从第三单元起,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在第四单元中的前几课中,半扶半放地让学生制定计划。
今天,在第四单元最后一课《空气有重量吗》中,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定研究计划。原先我还有些担心学生不会呢,一节课下来后,发现,学生的能力真不能低估呀,他们不但能很好地制定出计划,还能用计划指导自己的实验。真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30 16:51:52编辑过]
小结:
这一学期的课堂教学部分结束了,学生能自行设计实验,会写研究计划了,下学期除去了继续巩固外,还准备指导他们学会用思维导图复习,学习。
复习的那点事——
课堂操作教学部分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试的话,本可以拓展点《家有学童》中的操作玩玩。现在要应付考试了,那个话怎么说来着:专职教师考不过兼职科学老师。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打破这个咒语。
我把十几张试卷剪成这两张半。准备每堂做半张,巩固半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31 9:53:35编辑过]
谢谢师父捧场!
这几天用手中平时拍的学生照片,配上音乐,做成视频了,放假之前让班主任发到各个班级的微信群去,由家长自己去了。
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hqCaVk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 16:01:36编辑过]
谢谢,在努力入门中,把课先给上好,呵呵。
用心的易水老师,真格棒的!
谢谢,以前教语文时,一直在想,逼学生太多,现在教科学了,我总是尽可能的让他们觉得还是有喜欢,有趣的课的。
三下开始啦!
三下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养成实验的习惯:做实验时安全安静,这是重点,一直说让孩子们安静地做实验,其实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这就得让我们在平时中不断的提醒,形成习惯。
第二就是继续巩固上学期实验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初步指导自己实验。
本来是想搞个思维导图的,感觉这学期太赶了,一口吃不了胖子,先慢下来,四年级再探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23 16:01:22编辑过]
3、2 测量水的温度
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了各种温度计,顺便简要介绍了各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水温计让学生好好地记了一次。于是在第二时让学生实战演习了。
不管背得有多熟练,实战时,孩子的视线常没有和液柱持平。这时,我就拿着相机边拍,边提醒:哎呀,视线要和液柱水平,不然拍出来可难看了,一辈子都留着。这样挺有好处的,孩子为了期末的视频里的好形象,个个改正迅速。除此外,还要提醒学生:哪组没有轻声的话,马上停实验,确实安静不少。
上课开始时,先指名几个学生上台操作,台下学生翻书齐读,一条一条地指导上台的同学。
实战开始喽——
原先小妞是这样看的——
7错.jpg(54.62 K)2015/3/23 16:22:00
带相机提醒后,小妞就这样看了——7纠.png(427.80 K)2015/3/23 16:22: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23 16:23:02编辑过]
3.3水结冰了
水变成冰,怎么变成的?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准备冰。
很好,马上有学生问:老师,冰怎么做?
顺势布置:吃完果冻后,果冻壳放一半的水,(这样制出的冰到时不用敲碎了,并且能很方便地放进保温杯了。)下一节科学课时把冰放进保温杯里带到学校来。每人做十个左右(冰太少了,在保温杯里也融得快)
学生早上带来,下午到上科学课时,冰力还是十足的。
哇!真结冰了,果然是零下了——
5 2.jpg(58.67 K)2015/3/23 16:32:00
结冰.jpg(40.87 K)2015/3/23 16:36:00
总结:
实验中有些学生没有成功,观察了一下,是因为他们制作的冰太大了,他们没有把试管插在冰中,放在冰上,还有的是冰太少,有些却是因为试管中水加太多了。还有冰水混合时,学生测到的温度是零下1摄氏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3-24 11:39:28编辑过]
4.1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铁
我让学生自己去吸
有的去吸铝合金窗,发现吸不住
磁铁隔着物能吸铁
4.3磁铁的两极
我的教学模式就是我这学期要达成的目标:继续强化实验计划的制定
一般我都给学生课前预习两分钟,学生自己预习两分钟后,我问他们从书中知道了什么知识?
指名学生交流后,让学生一起合作制作研究计划,然后用计划指导行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3 17:00:49编辑过]
今天,群里胡海涛的网友总结说:
科学课不是灌输前人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不是重复前人的实验,而是完成自己的探究;不是复述前人的结论,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样的科学课才算真正的科学课,这样的科学课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觉得很有道理,在这里特记之,以此勉励自己。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教材中只例举了一种,磁铁吸合时磁力的大小,所以教学后,在学生的印象中磁力是增加的。这是不科学的。
从省时和有效的角度上考虑,我是这么安排的:全班菜12-14组,四人一组,每一大组有3-4组,于是我就让第一大组做条形磁铁吸合磁力变化的情况,第二大组做条形磁铁粘合的磁力变化,第三大组做环形磁铁吸合的磁力变化,第四大组做环形磁铁粘合的磁力变化。
在上课前,我都是让学生课前预习两分钟的,我总觉得一个人的学习,不管是语文还是科学都应该有预习的习惯。前人有经验可以让你得,为什么要空着呢?我可以怀疑前人的经验,那么我们可以去验证。
预习后,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什么?
生: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师:那么磁力的大小你觉得怎么会变?
生迟疑了一下,有生说:多块磁铁组合起来。
然后我又追问:如何组合?
学生想了下又说:“可以吸合在一起。”说着,他又想到会同极排斥,就问:“要是同极排斥怎么办?”
马上就有同学接下去:“粘起来。” 于是我就板书“粘合”:当异极叠放在一起的叫吸合,那么同极叠放在一起就叫粘合。” 理清了这个后,就让学生四人小组考虑先来制订实验计划。然后我板书。学生实验。
最后学生实验结束后,数据统计后,得知,条形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粘合在一起会增大;环形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粘合在一起会减弱。得出磁力大小会变化。变化时和叠放方式和形状有关。
补充:
有一天在小科网聊天时,有一网友说,如果不同形状组合在一起,那么磁力会有什么变化?
于是,我就和其中几组做了这个小尝试————
结论:最后的磁性变化是哪个形状的磁铁多一些的,他的磁性就和哪个的磁性变化有关。当组合在一起时,放在下面的条形相当于档板了,貌似没发挥什么磁性,本来条形组合在一起磁性就是减弱了。(没有及时记录,有点记不清,所以只能给个模糊的结论,等下再去试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6 10:49:2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6 10:52:0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