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声音》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而“根据声音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是本课乃至是本单元的难点。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我的目标是从易入难,先扶后放。让学生尽可能多倾听声音,用很多物品进行实验,感受不同形式的声音之间的强弱、高低。我的教学设计及其意图具体如下:
课前, 我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知道什么?关于声音想知道哪些问题?”个别学生回答之后,下发记录单,由学生进行填写,待学完本单元再拿出比对。
课初,我们直接倾听、记录“周围声音”导入。再播放录音,同样倾听、记录。通过“记录”使得学生静下心来,听得很仔细。再由学生模仿听过的声音,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声音。之后,提问“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的不同点还挺多。但没答出强弱,我直接告知:“声音的大小、轻、重我们也称声音的强弱”。
那么,声音强弱是什么样的呢?过渡到研究声音的强、弱。考虑到音叉有延长音,会影响学生注意力。我们进行了“轻、重拍桌子”,“轻、重拨橡皮筋”两组分组实验,并提示学生“拨皮筋时拉开的距离不变”,注意公平性。学生通过实验能区分声音的强和弱。接着,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利用身边物品,做出一个强音,一个弱音。同学们,完成地很棒。最后,我们一起听“强、弱”口令来鼓掌表扬自己。
除了强弱不同,还有其他区别。过渡到声音高、低的学习。我截取了一段男低音和一段女高音,不足之处的是我截取的不是同一首歌。时间允许的话,用音频软件制作2段一样的歌,更有对比性。在教学中两段同时播放,听不同,学生能说出高、低音的特点。在这里有个小环节,当时课上漏掉了,其实十分重要,在后来的课上我还是进行了补充:让学生喊高、低的“啊”,这时往往会有学生会在喊高的“啊”是喊得很响,而不是很高。这时,提示学生,音乐课上唱高音时的情形,音乐老师也常会提醒“高不是大声唱”,解决学生会搞混“强弱和高低”的易错点。
接着,我们通过唱音阶学生很快找到高、低音的感觉,并会用手来表示音慢慢变高。再利用乐器:电子琴软件和铝片琴,从乐器上找高、低音。再由我背过身去,让学生先听听竖笛发出的两个音,初步判断声音高低,学生很容易判断。之后,加大难度,分组实验:相同力气吹定音琴,从高到低给6个孔位排排队;三根不同长度的吸管(长短差别大点),堵住一端,在另一端相同力度吹,记录声音的高、中、低。当然这里需要学生注意卫生,只能由同一学生吹,但学生往往会做不到,都想抢着吹。之后,我还用加了不同高度水的试管,吹奏了乐曲一小段,发放吸管,由学生课后完成自制吸管小乐器。
课的最后,我们让音乐课的结尾一般,但是要用高低强弱不同的声调唱再见。
整节课上下来,学生参与度大,大部分小组通过分组实验都能有所得,个别小组未解决,我也让学生通过上台演示得到了解决。
课后,我想说的是选择简单、有效材料很重要,而帮助我选择到好的材料是预实验。在寻找替换材料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预实验。如不论是三个水杯实验,还是同一烧杯不断加水实验,效果都不是很好,故没有选择。三根不同长度的铁钉架在放鸡蛋的架子上,效果极差,且市面上也很难找到这样的三种铁铁,故舍去。吹试管,学生是很难吹出来的,也没有选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