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了科学社团,在社团上教了学生怎样去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以及一些科学论文的写法,暑假布置了作业,收到几篇,感叹孩子们探究的热情。生活无处不科学,科学的探究不应该仅仅局限课堂。附上小论文一篇,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会“唱歌”的瓷碗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 四(3)班 王铭基
指导老师 陈梦钗
最近,我在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博物园游玩,买了一个传统老茶花瓷碗。卖瓷碗的师傅说这个瓷碗会“唱歌”,而家里的瓷碗却不会。为了看看这个师傅说的是否正确,我昨天一回家就做了一个实验:
需要材料
1.一个从景德镇买回来的瓷碗
2.一个家里平时吃饭用的瓷碗
3.一碗水
实验过程
1.拿出景德镇买回来的老茶花瓷碗:左手五指并拢,牢牢抓住瓷碗的底部,再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沾上水(水可以稍微多点),然后用两指的指肚轻轻地沿着碗口的边缘呈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摩擦。
2.拿出家里吃饭的普通瓷碗,按照上面的步骤再做一遍。
实验结果
景德镇买回来的老茶花瓷碗果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像箫声,像笛声,像埙的翩翩仙乐。而这恰是用精选原料,柴窑烧造的老花瓷碗有的特别的声音。而家里的瓷碗,不管如何的摩擦,始终发不出如此美妙的声音。
实验结论
为什么景德镇买的老茶花瓷碗会“唱歌”,而家里的普通瓷碗却不行呢?我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到:景德镇的瓷碗是选料讲究,高温成瓷,瓷胎极致密,釉质有韧性,并且是纯手工打造。这样的瓷碗通过碗口的边缘进行摩擦,使瓷碗产生了“瓷共振”,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而家里的普通瓷碗一般都是经过机器压膜而成,产生不出这种“瓷共振”,所以就不会“唱歌”了。
苹果变色的秘密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 四(1)班 周可涵
指导老师 陈梦钗
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了一袋苹果。苹果红红的,大大的,还散发着一股清香。
我迫不及待地拿来水果刀,让萌萌姐帮我削果皮。削了果皮的果肉,看上去乳白色的,鲜鲜的,我使劲咬了一口,真脆,好甜啊!
这时,妈妈叫道:“乐乐,过来摘芹菜叶子。”我只好放下苹果,去干活了。
做好妈妈交代的事情,我又想起了我的美味的大苹果。“啊,怎么苹果变成褐色的了?”我傻眼了。“那是苹果氧化了。”姐姐笑着说。
姐姐打开电脑查了一下,我终于揭开了苹果变色之谜。原来是这样的:当苹果削了皮之后,植物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便在大量醌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化合,产生大量的醌类物质。新产生的醌类物质能使植物的细胞迅速变成褐色。这种变化称为食物的醇促褐变。所以削好的苹果放一会儿就会变色。
“那怎样才能使削好的苹果不变色呢?”我很疑惑,又问道。姐姐说:“那咱们做个实验吧!”
于是姐姐削了一个苹果,切成两半,一半浸泡在盐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了三十分钟,浸泡在盐水里的苹果没有变色,而暴露在空气中的苹果渐渐地变成了褐色。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苹果削皮后最好立即吃掉。因为变色以后,所含的维生素C会减少,影响了营养价值。控制苹果变色的简便办法是,把去皮的苹果立即尽在冷开水、糖水或盐水中,使之与空气隔绝,以防止植物细胞中酚类物资氧化。不过从保存苹果营养成分的角度来说,去皮后的苹果不宜浸泡过久。
今天,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苹果,而且还学到了不少知识。我真开心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9 20:28:5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