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去哪儿:贵州 第九世界 公益 亲子夏令营 [复制链接]

61#

感谢梅姐详细的记录,还有照片。父子俩还经常看看,说说。
TOP
62#

 阿梅的文字似流水如行云,看了真心舒服。很期待更新,我是你的粉。
TOP
63#

  3.同走上学路


717,去别鸠村家访


最牵挂的“走访乡村小学,同走上学路”的体验活动隆重登场。因加勉的孩子远近悬殊太大,我们选择的是比较适中的别鸠村,因为这两个村大约12个小时可到,可以回来吃中饭,非常符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即:不过多打扰老乡,不在老乡家吃饭)的政策,而且有5个孩子在参加夏令营,此外路过的羊达村还有1个孩子在参加夏令营。


对于这次走访,后勤组做了充分的准备:上门的小礼品、一些外伤药、营旗……,除了轮到做饭的4位家长与志愿者,其余人员全部上阵,前面是结对的手牵着手孩子,后面的家长与志愿者,整个队伍还是比较壮观的。


路,是加勉孩子描述的“好走的大路”,其实是砂石路,这砂子和石块,不像我们这里的村级公路那样均匀配比,有的地方很多大大小小裸露着的石块,走起来感觉非常搁脚,不小心会绊倒;而有些地方则是汇聚了大量砂子似地,软软滑滑的,很容易滑倒。


在这这样坑坑洼洼的、高低不平的路上摔跤并不难为情,只是大家没想到的是:全队第一个摔倒的竟是多次参与够支教的陆队!


一路前行,一路美景不断,清澈的溪水、连绵起伏的高山、层层叠叠的梯田、时隐时现的苗寨,还有洁净的蓝天与白云,让人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3 22:02:17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3 22:06:46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5#

4.到了羊达村


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并不觉得有多累,先到达的是羊达村,村口的一棵大树和一块写有村名的匾额,让人肃然起敬,这应该是个有历史的苗寨。


几十个人进村的队伍,引来了村民们的围观,但愿他们不要把我们这群统一黄色着装的队伍当做日本鬼子进村。


 




 


1)村口的孩子


在村口的水池边,队员们对村口的水池又开始感兴趣了:停留、洗手、看鸭,拍照、戏水……


转角处,一群苗家的孩子也对我们的带来很感兴趣:赤足、立正、木然、注视……


这之间差别,从穿戴上看,虽然仅是鞋子的有无、衣服的新旧差别,而实际上应该是有着几十年的距离。


“只有读书在先,打工才能挣钱”这句写在苗寨木屋上的醒目标语,看了让人感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4 16:08:55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6#


大黄瓜是唯一的水果


村里的房子都是依着山坡而建,越往里走越高。在第一户被访王美红家中,我们停留的时间不长,因为一幢房子里实在容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分批去二楼访问。主人拿出一篮大大的黄瓜(他们日常吃的水果一般只有黄瓜)很诱人,一个黄瓜可以分好几个人享用(咦,怎么大家当时都忘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政策了)。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3 23:42:56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7#

很有意义的活动!
做有意义的事!
TOP
68#


       5.拜访别鸠村


     吃着清香爽口的黄瓜,我们告别羊达村继续赶路,前往别鸠村的5位小朋友家中。一看时间已近11点,大家决定分两组进行,经过简单的报名站位,两位队长各带一个小分队出发。我们跟着陆周红队长去蒙静美、梁小友和王小略家,另一队由副队长宋文杰带领去韦小望、韦应花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4 14:40:39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9#

 


在蒙静美家,我们停留的时间较长,“家里有那几个人?”“多少地?”“一年收入有多少”……陆队和小朋友们分别提了一些问题,蒙静美的妈妈和奶奶能基本听懂普通话,交流比较顺畅,以下是当时做的简单记录:


家庭成员组成情况:祖母、爸爸、妈妈、大弟弟、妹妹、小弟弟(这个弟弟被罚款一万多元,要养几头猪才能赚回来哦!


学生学习情况:较好、家中贴有体育奖状两张


房子:2层,木结构,底楼养猪、羊、鸡,二楼住人,包括过道、厨房、卧室。


家具:只有几个矮矮的小凳,吃饭时坐小凳、菜都摆在地上。


水电:底楼有自来水龙头。家电有电灯、电视机、电风扇、电饭煲。


劳动:二亩地,半小时可到,有五六个山头,山上的木头主要用于自家建房。


收入:一年内可卖两头猪,每头猪可卖1500元左右。(生活条件真的很艰苦,一年的收入只有这么点,估计也只能购买些油盐酱醋等必需品。


衣服:过年时会买新衣,但没有一套,要么只有上衣,要么只有裤子。(蒙静美回答,小孩子对新衣服的添置比较在意)


临走前,我们欣赏了家中珍藏着的苗衣,送上了前一天制作的联欢会邀请函,蒙静美妈妈第二天晚上竟真的走这么远的路来学校观看联欢晚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3 23:05:33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0#

  王小略的家

王小略家,平时只有她奶奶一人在家。刚走上二楼的过道,就看见一摞摞葱翠的韭菜,她奶奶解释:是喂猪的(当然,也是人吃的主要蔬菜)。


环顾客厅(兼厨房、餐厅),除了房间中间的灶具和几个小板凳以外,也是空空荡荡的的。衣物大多挂在墙的周围,借助微弱的光线可以看到:角落里堆放日常的生活用品和劳动用具。比别人家好一些的是,她们家有电饭煲、高压锅、电风扇,这大概与他家里有人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有关吧,据王小略介绍:她的父母去广东打工了,一岁的弟弟也在那里,至于每月收入多少并不知晓,但她爸爸的腿有些不好,工资会比别人低一些。


王小略家里还有一头母猪,一年内能卖两窝小猪,每窝五六只,每只可卖200300元。这样算的话,王小略家的收入会比别人家多一些。只是,她65岁的奶奶平时会比较辛苦。


在过道里,还看到了王小略的许多奖状:学习进步奖、期末总分年级第五名、手工比赛第一名、短跑比赛第三名,可以看出,她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很不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4 13:59:38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1#

  梁小友的家

梁小友家是陆队等人去家访的,从她们拍摄的照片中看到了:昏暗的光线、简单的饭菜、苍老的梁爸、天真的弟弟。


后来把以梁小友为主角的第几季《变形记》看完了,印象最深的是摄制组对梁小友的多次访谈中,梁小友的一些内心想法。可惜在我们这次的活动中,由于大多在搞统一的几天活动,没有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在这一方面,我想那三个支教组的志愿者们会做得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4 14:38:29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2#

  别鸠村与变形记

别鸠村,第一次听到这个村名,是绝对写不出这几个字的,我至今也不清楚这样的取名是不是有着特殊的含义,或者仅仅是苗语的音译。不过,不管有多拗口,这个村子,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记》第九季《此间少年》的播出而让很多人记住了:大山、梯田、木屋以及勤劳善良的苗家人。


至于梁小友参加《变形记》的情况,在夏令营活动时只是粗略地了解到:她是上学期去的青岛,与他交换的是三个来自城市的孩子,她在那边呆了二十多天,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


那一季的节目,一共有三集,回家以后全都认真看了,在画面中又看到了别鸠村、看到了王小略和蒙静美等人,看到梁小友参加了的许多她从未想象得到的活动。


不过,这毕竟是一档节目,里面的艺术处理成分明显存在的,让人觉得不是滋味:


首先,梁小友带着弟弟上学,这不是事实,可能别鸠村那边有个别这样的学生,但梁小友不是,她已经在加勉小学学习并住校,不可能带着弟弟前往。


其次,上课的教室也有处理,别鸠村的教学点只设低年级,不可能接受那三位大龄的学生,可能是摄制组觉得这样的教室更能达到效果吧。


比较担心的是:变形记,到底会让谁变形?对于那几个城市孩子,几十天的体验的确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参加节目的农村孩子呢?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差距会给她的内心世界带来影响吗?除了免费参加一次特殊的旅行以外,他们到底会有多少收获?


有这样一种感觉:假如那三个孩子真如节目中的那样暴力,那么,这个节目是在指望用山里人善良去熨平城里那个家庭中存在的人际鸿沟,这样的节目定位,让人担忧!


据说湖南电视台还会有回访,据说如果梁小友将来考上大学,青岛的爸爸妈妈会有资助。但愿,梁小友或别鸠村能真正获得一些实在的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4 16:00:09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3#

别鸠村教学点: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4#

活动真不错,记录真详细!
TOP
75#

变形记是受了很多的质疑,到现场才能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76#

  6.雨中行


山中天气多变,上午出门时还是大太阳,在访问到第二家家庭时就开始下雨了,一直到家访活动结束还不见停,大家只好冒雨往回走。


山里的雨,密密的、细细的,没有狂风相伴,静静地下着,滋润着大山中苗家人赖以生存的作物。


雨中步行,对孩子来说,绝对时间开心的事情。


终于可以穿上发到的黄色雨衣了,还可以光明正大地踩水坑了,反正已经湿透,家长也不会批评孩子弄脏鞋子的。


雨中,没当上队长的同学,也终于有机会扛一扛营旗了,甚至一直可以扛回了学校,多光荣!


雨中,即使摔跤了,连灰尘都不必掸一掸,甚至也不用嗲嗲地告知父母,站起来,马上就可以继续走。


雨中的景色最美,一团团雾气向上升腾,远处的高山在朦胧中展示出更加迷人、柔美的一面,并与近处的苗寨互相衬托,一虚一实,让人如遇仙境。


半路上,碰到了刚从加勉集镇赶集并和我们拍过照的苗家女,她们的雨衣更简约:一张塑料薄膜, 在脖子处打个结就能搞定,与绿色的苗服配在一起还是很和谐的,再次合影留念。


雨中,有结对好友牵手、有酸甜野果品尝,即使行走了一个多小时,竟也没有一个孩子们在喊累与苦的,真棒!


(注:施永忠老师支教日记中曾描述,他们以前去支教家访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大路,遇上下雨天时山路非常难走,他儿子就摔了十几跤。这次出行前,我其实也预设过可能有这样的困难的。我喜欢这样有下雨、有摔跤的体验,因为更加全面与深刻。只是由于要赶回学校吃中饭,原计划的“与结对孩子干一天农活与做家务”的体验活动没能进行,比较可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6 23:30:54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7#

雨中回校,遇美景: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8#

雨中行,乐趣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6 23:34:45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9#

再遇苗家女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0#

  7.一起抓田鱼


田鱼,其实就是养在水稻田里的鱼,据说主要品种是鲤鱼。像这样缺少河流湖泊的大山高处,在梯田中养鱼,既可以清洁稻田,又可以享受美味,真是一举两得。


“田真的会有鱼吗?是什么鱼?有没有可怕的蚂蟥?这次的路好走吗?远不远?……”带着一串疑问,大人小孩又一次列队出发了。


拎着空水桶,端着空脸盆,这架势,似乎要抓它上百斤搞个全鱼宴似的。


地点就选在加勉集镇所在地的党翁村,离学校也就几百米的距离。而梯田是在半山腰的,一级一级往下走,对浙江的全体人员是个挑战,因为这路又陡、又窄、又滑,看似一层一层很紧密的梯田,实际上下两块之间落差是很大的,有的近一米了。往下走,需要身体灵敏,还需要胆大心细,一不留神就会摔个四脚朝天。


走起来最困难的是来自城市的家长,越是犹豫不敢前行,就越是站不稳要摔跤,像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曾经赤脚走过田埂的,就相对容易一些。


第一个摔跤的是陈奕轩妈妈,她刚说一句“这里摔一跤没事的(是泥路)”,话音刚落,哈哈!就摔了!好及时生动的“实践检验理论”啊!


当最后几位家长也小心翼翼地挪到目的地后,大家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就赤脚下田了,抓鱼活动正式开始。


虽然陆队在事前交代了方法:要排成一排,地毯式搜索。但到了田里,早就乱了阵脚,因为在田里行走的难度完全出乎孩子们的预料:脚一踩下去就往下陷,烂泥巴一直没过了膝盖,实在是寸步难移!胆小的索性上岸观战去了,胆大的继续前行,但有的手被水稻叶子割疼了,有的没走几步就一屁股摔坐在烂泥里了,干干净净的营服,瞬间就变样了。


 “浑水摸鱼”,还真挺不容易的。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人喊:“我抓到鱼啦!”大家转过去看,原来是加勉的一个男生抓到了一条大鱼。紧接着,陆续有孩子高呼抓到鱼了(大部分是加勉的孩子),一共11条鱼,放在其中一个水桶里还是比较壮观的。


这次活动中,吴诗炜是唯一的一次嫌脏,在田里没走几步就逃上去了,最后,帮助其在另一块梯田里抓到了一只小蝌蚪!也很高兴,总算让辛辛苦苦拿来的盆有了用处。


中午,全鱼宴是没有吃成的,大厨做的红烧鱼味道不错,每桌一盘,很受欢迎。


附:这个季节,田里自然生长的田鱼其实还很小,要到水稻成熟后才足够肥美。为了让本次活动更加圆满,后勤组提前购买放置了十几条大鲫鱼,以便让大家好好享受“浑水摸鱼”的刺激与乐趣。而搞活动的这块梯田,产量肯定会有影响的,后勤组也及时进行了经费补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18 21:15:34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1#

列队出发:


 




 


山路难走: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2#

浑水摸鱼:


 





 


收获: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3#

活动非常丰富,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84#

 好丰富的活动,好玩!
一直努力中……
TOP
85#

这么具体、详实的帖子也只有梅姐在那么用心、用情的记录!感动!佩服!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86#

 8.联欢会


718,夏令营活动的重头戏——联欢会隆重推出。


白天分头准备:横幅、舞台、节目、时装、音响等一一落实。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在一定的挑战中展示着能力、发挥着潜力。比如:妈妈们用报纸做时装、爸爸们用竹竿加气球搭建舞台、志愿者们做晚会策划、孩子们参与多个节目表演,都需要动足一番脑筋才能完成。


短时间内排出的晚会,主要节目是唱歌,这是山里孩子的强项,十五首歌曲,加勉孩子承担了十首之多,分别采用个人唱、小组唱和联唱的形式演绎。我用一上午的时间帮助加勉孩子排练这些歌曲,挺有意思的:让他们用练习本卷一下当话筒,个个都很认真,还真有点明星风范。男生们每次练唱都非常投入,担心他们在晚会前就唱哑了,多次提醒他们轻点,而他们每次都说好的好的,结果练着练着就又会放声大唱了,边上的女生都看呆了:想不到他们唱歌这么好!


临近八点,家长来了、乡长来了,附近的村民也来了,晚会于8点准时开始,第一个节目是时装表演《精彩的夏令营》,穿着苗衣或纸质时装的孩子们,用身体语言诉说着夏令营生活的精彩,赢得全场多次掌声!后面的节目也精彩不断:


浙江孩子的四个节目中,陈呈硕的《小卓玛》和李书文的《春天里》让观众感受到了童声的甜美;姚轶的《我相信》让观众似乎看到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身影;全体浙江孩子的《爸爸去哪儿》展示了亲情的美好。


相比于浙江孩子的甜美、阳光、甚至有些娇嗲的歌声来说,加勉孩子的歌声中则更多一些思亲、独立、担当的味道:潘小书的《烛光里的妈妈》唱哭了自己也感动了全场;小组唱《父亲》、《朋友》和《兄弟抱一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的坚强;所有加勉孩子唱的《我在贵州等你》让人仿佛看到了他们的期盼。


结队仪式、游戏、表演,两个小时的联欢晚会让大家一直沉浸在兴奋与激动之中,有的家长急忙用手机下载其中的一些歌曲,在往后的日子里时常回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3 22:52:20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7#

排练:





[upload=jpg,3-8-2联欢会排练3jpg]UploadFile/2014-8/20148232242967582.jpg[/upload]

[upload=jpg,3-8-2联欢会排练5jpg]UploadFile/2014-8/20148232242962542.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3 22:47:19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8#

家长来了、乡长来了、观众陆续来了,上节目单: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9#

晚会进行中: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90#

能参加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