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班长的养蚕记让我感触很多。想想真是对不起被我养过的蚕宝宝们。班长的母爱值得我反思。
很久之前的那一个月,我也曾试图让孩子们亲身经历过养蚕的过程。可是及其心酸。
但是的做法是让孩子们带回家养,每个孩子分发5-6条蚁蚕。但是学生很兴奋,“老师,蚕宝宝吃什么?”“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呼声就像海浪一浪高过一浪,学生的这种迫不及待让我忽视了养殖背后的技术。
最终成功的也就自己养在鞋盒里的六七只。调查原因:有被家长扔掉的,又被家里的弟弟妹妹摧残死掉的,大部分学生都因找不到桑叶或桑叶不足......自己寻找桑叶就很坎坷,更何况是孩子。且在养殖之前,并未提前让家长明白养蚕的用意。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也就因任教学段的关系一直没有思考解决的办法。
今天,听了班长一席讲座。觉着自己这位专职的科学教师太不合格了。惭愧......
下学期坚决要教三年级,站在班长的屁股后面,学生班长走走养蚕的路......
蚕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性。在温度达到日平均20摄氏度约10天时候,卵才会孵化,生成蚁蚕,然后经过25天左右,3—5次蜕皮生长成蛹,再经过2周时间就会变成蚕蛾,在饲养的每个阶段中都有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 蚕卵孵化时,温度一般达到20摄氏度以上,将蚕卵放入一个有盖四周有数个小孔,一张干净卫生的纸上盖好,这是因为蚕卵生成不仅要有适当的温度,还要有一定的空气流畅,只有空气新鲜、干净卫生的环境里,蚕卵才能正常孵化出蚁蚕。
二、 蚁蚕生成后,它的体形很小,样子像蚂蚁,身长大约2—3毫米,呈黑褐色,这时只能用毛轻轻的挪动它,但不能用手抓,否则蚁蚕就会被捏死。当蚁蚕开始进食时,一定要采摘新鲜嫩桑叶,由于体形小,还要用剪刀将桑叶剪成细条儿放入盒内,蚁蚕会自由采食,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喂桑叶,就一直用桑叶,不用其它代替,否则影响蚁蚕正常生长。当温度达26摄氏度左右时,蚁蚕生长较快,采食也很多,采摘的桑叶一定要彻底用清水泡,洗净凉干,早晚可放整片叶,盒里要适当喷点水,以保持盒里的湿度。
在此间是养蚕关键时期,2(1)蚕盒要放在适当位置;(2)为了防止蚁蝇危害,盒子最好用纱布或蚁帐包扎起来,以免蚁蝇进入;(3)蚕很娇气,对刺激性的气味非常敏感,如喝酒的人,擦香水的人不能触摸靠近它,蚁香、农药味也会影响它中毒;(4)定期消毒,可用生石灰粉撒入蚕盒内,以抗击病毒;(5)及时清理盒内残渣或粪便。
三、 在蚕宝宝蜕时,身体从白色变淡白色,渐渐由白变黄,胸部透明,头部左右摆动,乱找家,当找到合适的地方,不吃也不动,千万不要去碰它,它是在吐丝呢,因为它靠丝固定周围的物体,才能脱下衣服,如果弄断了它身上的丝,它就会无法蜕而死去。
四、 是吐丝结茧呈椭圆形时,要根据蚕的大小多少,将纸盒用硬纸板分隔成许多小格,每格放一只或用菜籽桔几根,稻草小把放入格里,让蚕上去结茧并翻动2—3次,约一周时间茧就结成了。结成茧后可以让其自己成蛾,也可以用手轻轻拔开,让其生长成蛾。
总之养蚕工作是十分辛苦的,既要勤于劳动,又要善于观察发现,在养蚕过程中,只要留心观察,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养蚕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在实践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此贴子已经被影随心动于2014/6/29 19:45:1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