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市网络研修班31号周扬(susan)作业专贴 [复制链接]

1#

上虞市网络研修班31号周扬(susan)作业专贴

    作业目录:
教学案例及反思: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2. 课堂纪律的几点意见--《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课后反思
3. 从学生的发现中质疑--《导体和绝缘体》案例片段及反思
4.《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5. 从学生出发想开去--评叶柱《确定位置》
读书笔记:
1. 关于“一劳永逸”的一点想法
2. 教育惩罚与民主教育
3. 振奋人心的育人之道

原创:
1. 在既定的轨道中成长
2. 板书是学生习得的一种方式
3. 有感于“诚信银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 21:13:3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2#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物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必须熟吃;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熟的食物有助于人的消化吸收。
过程与方法:比较的方法和适当的词汇来描述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掌握给物体加热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感悟人类对食物认识的发展过程,能自觉校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

二、 教学准备
1、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
2、  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小匙、烧杯、水、玉米粒、苹果等

三、教学过程
1、  生食和熟食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食物,我要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个小游戏。请他把眼睛闭上,然后品尝这些食物,品尝之后要说出这种食物是什么味道?可能是什么?
(请一位学生品尝生苹果和熟苹果,并用语言描述)
(请一位学生尝生熟马铃薯,并描述味道)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看到了食物有的要生食有的要熟食,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出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师: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感觉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马铃薯)感觉烧熟了吃更好吃,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师:那么这些食物为什么要烧熟了再吃呢?烧熟了吃有什么好处?
(卫生、易消化、对人类进化起促进作用)

2、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师:刚才品尝的同学说了生的马铃薯不好吃,熟的马铃薯味道更好。那么生的和熟的马铃薯有什么不同呢?
要你来设计研究比较它们的不同,你打算怎么样来观察和分析?具体的用什么方法?
首先用眼睛看(颜色),可以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气味)嘴巴尝(味道)(教师及时调整学生所说的观察顺序)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比较,并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完成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交流。
   
3、 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师:(教师出示玉米粒)老师这里还有一种食物,这种食物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呢?
说说你见过哪些煮熟玉米的方法。
是不是这样我们还得具体做一做实验。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器材,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实验:
(1) 放在水中煮,做好实验装置,正确使用酒精灯
(2) 置于火上烤,手要拿在试管夹上,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
实验过程中要求:注意安全不要被烫伤,认真观察玉米粒的变化并记录
开始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中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老师支持你们回家后可选取其他的食物试试看,把你的研究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板书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生吃:                         生的马铃薯      熟的马铃薯
煮熟了吃:        眼睛看(颜色)          
好处:               手摸  (软硬)
                         鼻子闻(气味)
                         嘴巴尝(味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 21:01:38编辑过]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3#

                               课堂纪律的几点意见
    一次小团体内的科学教研课上,我上了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作为新教师总觉得思路还是很乱.但是关于科学的课堂纪律还是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特地为此向师傅讨教。这里谨记下关于课堂纪律的调控建议.
1.用器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课我们用到了实验器材,感到头痛的也有学生不受纪律管自己玩器材,东西的两面性需要自己来调控.
2.用表扬来鼓舞学生.表扬有很多的方式,集体表扬,个人表扬,用实物奖励,用计分的方式表扬.师傅说,表扬是个好方法,一定要好好利用.
3.用媒体出示的方法拉回学生的注意力.声音,图片,任何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媒体都可以应用,但在用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必须为这堂课服务.
4.给每个学生分配好工作,提倡高效的实验.同一个实验,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他们需要关注的侧重,不仅能提高实验效率,对课堂纪律也是一个很好的调控.

    这是我第一堂较为正式的科学课,虽然也有试教,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师傅经常取笑我,20分钟的课也会上出来的。别人上科学课总是时间不够,我却是多出很多。做实验怕乱,比速度,一点都达不到探究的效果,纯粹为了有实验而做实验。理论上听听什么都懂,做起来什么都不懂。思者先行,我是光思不行。师傅说,有问题的课也说明还有上升的空间,平平淡淡说不出哪里好哪里不好反而更让人担心,这就是素质问题了。为了明年的新教师比武,好好努力一年吧。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4#

                                      从学生的发现中质疑
                                                   31号 城东小学  周杨

一.案例背景:
    小学四年级的一节科学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上的《导体和绝缘体》。据我了解,我校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初浅概念,并且已经知道一些物体是导体,比如金属,一些物体是绝缘体,比如塑料和陶瓷,甚至有的学生还知道有些绝缘体遇到水之后会变成导体。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身边的物体,知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这里的科学方法包含着学生选取研究对象、设计检测电路、对待检测的物体进行预测、反复检测、做出结论等。
“湿木棍是不是导体”从理论上讲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将湿木棍连接在简单电路里,小电珠会发光”也就成了多年来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争的“事实”。但是从一次课堂中我发现了其中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质疑,说明。

二.案例描述:
引入课题后。
师:我们周围的物体,有些是导体,有些是绝缘体,根据你们的经验,你们认为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生:铅笔盒是导体。
生:金属是导体。
生:木头是绝缘体。
马上有一个学生举手说:木头是导体。
一个学生补充:木头潮湿了是导体。
    这时,出现了对一个物体既说是导体,又说是绝缘体的情况,这是教师备课时没有估计到的。很显然,这为教师利用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解决问题的方向提供了机会。教师问:木头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来判断呢?
生:木头是导体。在下雨天时,站在树下躲雨会遭雷击,所以木头是导体。显然学生是用了实证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重要,但不是这堂课所应重点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可以查书,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可以上网查找。
生:最好是做实验我们自己来验证。
    用事实说话,这是科学的态度。下面的教学活动是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学生设计检测电路,师生共同完善。之后,开始对身边的物体进行检测,看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在检测之前先预测,并把预测、检测的情况记录下来。
离我比较近的一个学习小组,共有4名同学。他们研究的焦点是木头遇水后就变成了导体。这个小组的叶诗逸同学找来一个木棍,到自来水笼头上把木棍打湿,边把这根湿木棍接在检测电路中,边说:电灯马上会亮。可是,接好电路后,电灯却没有亮。
“是不是电路没有接好?”他很自信的说着。他把木棍从电路中拿出,将电路闭合,小灯泡亮了。他又把湿木棍接入电路中,小灯泡还是没有亮。
“我就不相信这玩艺亮不了。”他又到水龙头上把木棍打湿了一次,连入检测电路中,结果小灯泡仍然不亮。
“将干木棍多放点水。”同组的一个女孩说道。
“木棍要超湿、湿透,才能导电。”叶诗逸边说,边把木棍折断。
“你们看,木头里面是干的。”看来,这项研究算是无功而终了。
他们去研究其它物体去了。
“周老师,文具盒是铁做的,为什么灯泡不亮?”
在预测栏里,他们填写的小灯泡是亮,可是检测了三次,小灯泡却不亮,电路又是好的,问题在哪儿呢?
我说:“你们再仔细观察文具盒,看有什么发现。”
他们边观察边议论,“铁的东西很亮,但是,这个文具盒不能亮。”“文具盒上有很多花纹。”一个学生说:“对了,文具盒上画了许多彩色的花纹,可能是花纹使铁不能接到电线上。”
“这些花纹好像是油漆画的。油漆可能是绝缘体。”这些学生小声的议论着。
……
    下课时,叶诗逸同学走到我身边,我说:“你还想不想研究木棍打湿后就变成导体吗?”
他说:“我要把木棍泡在水里,泡很长很长时间,让它超湿后再做实验。”仍然坚持他头脑中的“真理”,为我有这样的学生而高兴。
木棍遇水后变成导体,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真理”,但是谁真正做过这个实验?我作为科学老师,也没有做过。叶诗逸的实验能成功吗?我没有把握。
我应该自己亲自做一做这个实验,再和叶诗逸交流。
我把木棍用自来水泡了一夜后,改用新电池做电源,开始了实验。
    我把湿透了的木棍连入电路中,小灯泡没亮。我改用两节干电池、三节干电池、四节干电池、五节干电池来做,小灯泡仍然没有亮。再增加电池的数量,就远远超出了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看来,湿木棍用干电池检测是不可能的了。这个问题出在哪儿?水不是纯净的,有杂质就会导电。在干电池做电源的电路中,自来水能不能导电?我直接把检测电路的两个触点放到一杯水中,灯泡没亮,看来自来水中的杂质不多。往水中加食盐,水就变成了很好的导体,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书本知识。我往水中加了一些食盐,搅拌后再做,灯泡没有亮的迹象,是不是食盐量不够?又往杯里不断增加食盐,一直没有看到灯泡亮的现象。看来在电压不高的情况下,即使是用盐水打湿的木棍用干电池做电源是不能测出它是不是导体的。看来,盐水的电阻真是很大。
    下午,我与叶诗逸同学做了交流,得知他也作了实验,问过他爸爸,也往水里加了食盐,实验也没有成功。他显得很灰心,但是他准备查查资料。
后来,我在班级上布置了一项实验作业,让他们课后去查找资料,确认湿木棍究竟是不是导体。

三.案例反思
教材上面说道,水是导体,绝缘体被水打湿以后会变成导体,但是在我的预设实验中,并没有出现这个情况。我想可能的情况有以下几方面:一,湿木棍还没有湿透;二,电池的电压不够;三,湿木棍的电阻太大,不适合实验。班级中像叶诗逸这样认真的同学很少,课后会找实验失败的原因,与课本不符究竟谁是对的。我在班级上布置的实验任务显的太笼统,很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实施,自己也没有好好解释。
改进的方法,可以在课堂上初步的讨论改变原有的电路检测,加大电源电压,但是这个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要求比较高,我也会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考虑再三,没有把实验继续下去。只是找了相关资料做了解释。相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这方面的理解会有所加深。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教师人人会说,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的。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预设工作,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先解决在课前,这样在探究的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会受重重困难的影响。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5#

                                 从学生出发想开去
                                         --叶柱《确定位置》

      第二次听叶柱老师的课,我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从大师那里我能学习什么?课堂设计?课堂风格?肢体语言?这多么不切实际。对于我,一个教书不满一年的新教师来说,没有这样的经验积累,没有这样的实战体会,更不可能会有这样成熟的语言风格。但是我还是可以学到一点,理念,大师呈现的课堂理念。
从学生出发。多少次我在书本上看到这样的理论,但是怎样才是真正的从学生出发?叶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演示了真正的智者达智。首先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情境,“春天音乐会”帮小动物找位置,这是热心的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了。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很多教师觉得学生不应该错的,但是学生却出错了,教师是否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究,新知生成都是学生自己全程参与,教师确确实实的成了一个主导力量,在探究中起了导航的作用。“我想这样横竖接着起来看就不会搞错了,好的,这是同学们最终选择的结果。那究竟我们的选择是否正确呢?我想让我们来听一听门票的设计者小兔阿姨的解释”。用小兔阿姨的解释来代替教师的权威解说,虽然实际上还是一样,但是这对教师形象做一个新的定位,让学生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老师跟我们是站在同一阵地上的,拉拢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充分的尊重学生,给学生台阶。不会让学生感觉在学习上永远是个失败者。“我相信我们经过挫折之后更成熟了”“好的,错了一个,只错了一个也已经很不容易了”、“因为要你一下子帮6个小动物找到座位有点难为你了,我们很多同学的能力找到两个三个差不多了,6个太多了,是这样吗?”多么善解人意的安慰,学生一下子又信心十足的投入下一轮的学习。这也是叶老师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
      他稳健亲切的课堂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表扬的魅力。他放低了自己的老师的身份,在课堂中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思维海洋中任意畅游,不感觉到丝毫的压力和紧张,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上还有谁会不喜欢上数学课呢,每个小孩子都觉得自己很有成就,需要继续努力,老师都觉得我们很好,我又什么理由觉得自己不够好呢。
      从学生出发想开去,我想到的是学生主体,教师尊重,师生和谐。或许在自己的课堂上可能很难实现这样的理念,但心中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念,并且保持下去,让这样的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终归会形成属于我的有效的教学风格。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6#

                               关于“一劳永逸”的一点想法
      作为班主任要让所带的班级富有勃勃生机和强烈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因为在我的班级而感到成长的快乐.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得把教师的意图变成学生的意图--当然不是把教育者的意图简单的强加给学生,而是在教育者的目的同孩子的愿望之间找到一个自然和谐的结合点,应该让全班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首先在于激励学生自由地、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
      我有自己的一点想法。这些自发的愿望也好,自由自觉地实现集体的目标也好,对于小学生来说太不现实了。或许初中生也不可能会有这样自发的愿望吧,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会有用,高中生开始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己在实习的过程中依靠引导而鼓励这些高中学生也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这些经验对于我现在的工作却是一点用也没有,我也不能再留恋这些工作经验而不舍得放弃。只有放弃原有的不深的书面理论,找到适合自己现在状况的道路才是正确的。
      小学生,没有自主意识,没有自制能力,或者还不具备自觉性,导致了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就跟高中教师的作用完全不一样了。学生表面上仿佛特别的听话,但是转眼就会忘记老师对他们的要求,需要不断的提醒,不断地强化。每一个小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成绩不好的,都需要老师在旁边扶着才能走得越来越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过于关注班上学困生的表现,忽略了很大一部分似懂非懂的学生,不够对他们进行强化的练习,导致他们学得知识不够扎实,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粗心的毛病一犯再犯。可是,真的只能归结会粗心吗?尖子生也是这样,中等生也是这样,差生也是这样,整个班级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犯同一种错误,我该怎么做才能在粗心这个问题上改善状况?我有点无能为力。或许,就是要做那件重复几百几千次的事情吧。
      这更让我确信每一次的教育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但是小学教育就是要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在养成教育上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7#

                                教育惩罚和民主教育
      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在学校,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须根绝,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但是,成功的教育却不能没有惩罚。长期以来,有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既然是“教育”,就总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教育专家”也常常这样“语重心长”地教诲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要“说服教育”,要多“谈心”,要多“讲道理”,要“感化”,“不能发火”呀……
      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
      什么是“惩罚”?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甚至可以请出教室让学生反思其过;后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作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
      惩罚的意义在于什么?让每个学生规范其行为,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让教育行为在正常的环境中变得有效。
      科学的教育惩罚不仅仅使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而且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途径。也就是说,教育惩罚不应该只是来自教育者,而应该来自学生集体意志。
      作为新教师,我知道自己不擅长规范纪律,在温柔与严厉之间没有找到平衡点。总是会做得过火,要么就是太过温柔,要么就是太过严厉。这让学生很难把握这个尺度,自己在操作的时候也难以把握。有必要,做一些成文的规定,或许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渐渐的完善。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8#

                               振奋人心的育人之道
                                        --读《做最好的老师》
      “他们可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我们不能;他们可以不学习而沉溺于电子游戏;我们不能;他们可以追逐庸俗,我们不能;他们可以没有理想,我们不能;他们可以放纵自己的懒惰,我们不能;我们这一辈子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我们要在高中三年这流金岁月,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通过学习,通过书籍,与人类历史上的精神大师对话,因为‘我们与他们不一样!’”
       如果在高中时期看到这样的话语,或许我能再振作一点,即使是现在我看到李老师这么振奋人心的激励,还是有所感动。
      “我们跟他们不一样”就好像大学校长在毕业仪式上说的那样“虽然我们学校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我们培养的也是优秀的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尽可以清高一点,大度一点,我们有我们的追求,我们的事业。不要把自己等同于一般人,我们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在生活面前,要勇敢,不要让生活选择你,要做生活的主人。”或许在这样乏味的毕业典礼上,很少有人会这么认真地听校长的讲话,但我却听下来了。在学校宣传部工作期间,有很多的机会去了解校长,他的人格魅力,是让熟悉他的人从内心敬仰他。不像一般的学校领导,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精辟,能打动我的心。当然这段话,我是会一直记着,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当我要放弃主动的时候,当我失去勇气的时候,当我庸俗的时候,我都应该记得这些话。生活是不会亏待那些认真对待它的人的。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9#

                                      在既定的轨道中成长
                                               31号 城东小学 周杨
      每个人的生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被客观的安排。就好像我生物专业毕业,到小学去教科学,然后参加了网络研修班,然后被告知要有研修收获。
      收获?好吧,总会有一点点的吧。很幸运的第一年就找到好的师傅带着,有好的师兄做榜样,在好的大环境下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还记得开班仪式上,我作为新教师代表发言,说了新的开始云云……那时候对于将来,或者一年后的一切都没有设想过,我当时只是想着完成一件事情,这个是任务。
      在一群人里面,往往是被气氛影响变得容易感动。我们小学科学就是有那么多让你感动的人和事情。研修班第一次活动,师傅提醒我很多次。在内心里,对这第一次活动也是非常的重视。谁知,那天傍晚回家就感觉人很不舒服,一开始发冷,后来么整个人酸痛的站不住,爸爸看我不对劲,就背我去看医生。果然是发烧了,39°多,我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心里还是非常的不安,关于我们的聚会,关于我们的第一次活动。然后我想到了让我同学上我的qq,帮我在群里报到,整理聊天记录。挂完针以后我回家收到同学给我的留言,就那么几句话:想不到你们小学科学老师这么认真,还讨论教学。要是我们专业有你们一半认真就好了。那时心里的那份自豪感难以言说,我虽然还没有真正的加入到这样的团队中,但是我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不看其他什么,就是聚在一起的这份热情,也让人羡慕。
      在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份热情是什么之前,我开始上四年级的科学课。这才发现原来科学需要的不是一个老师单纯的上课,它需要的关注和投入,哪怕是很强的责任心也是无法胜任的。于是开始理解那些热情意味着什么。
      后来几次的研修班活动,前辈们一如既往的努力着,专注与自己的事业,专注与自己的成长,每活动一次被感动一次。还记得暑假时,我们上虞的科学团队齐刷刷的到杭州参加省网络研修班的结业仪式,全省也就50多个人参加的活动,我们上虞就去了20多个,不说其他的,单是参与的积极性就无需赘言了。事实证明,去参加的人都是幸运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别样的风格,找到了同行者。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幸现场听到三位科学特级教师的点评和发言,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到了科学的发展趋势。这在我短暂的一年教学生涯中是多么珍贵。我这篇心得的题目就是从其中的一位特级教师的讲话中想到的,他说,“我的成长也不是刻意去追求的,只是前面好师傅领着,想不努力都不行。”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回过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就是这样自然而然。于是我想到了,某些被客观安排的事情,仿佛一个轨道。现在在我面前就有这样的轨道,我的师傅,我们的团队。我想我应该抓紧时间了,你不动,别人就在你前面了。毕竟这样的路,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会有。
      一年很短,短得我来不及去回味。所幸的是作为科学教师的日子还很长,就像师傅说的,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你的成长也会是自然而然的。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10#

                            板书是学生习得的一个过程

      在英语教研活动中,我有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板书是学生习得的一个过程。”大有感悟。
      无论是英语课堂中学些单词,还是数学课堂中学习解题步骤,从一开始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到最后学生学会这项技能,中间这个过程你是走弯路到的还是走捷径到的,倒是大有文章。现在大多老师都会选择用多媒体上课,课件的容量大,准备工作竟可以做的充分,然后讲着讲着就用媒体演示代替了传统的板书演示。小学阶段的学生哪里会从演示出来的题目中去学习解题的步骤,这个工作教师如果没有去完成,那么学生学到的东西就像是纸牌做的城堡,风不吹也会倒掉。课堂就应该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教师重复原有经验,学生习得新的经验。
      然后还听到一个关于附加效应的问题。也是深有感触。
总以为在班级上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的几个人,我给他们单独辅导效果会更好,然后把自己也搞得很累。其实如果可以加上这个附加效应的话,我应该可以更轻松一点。全班授课,第一次讲是10个人听;第二次讲的时候或许又有2、3个人听进去了,那么人数在增加,而且第一次听的人也温故了一边新知;照这样的推算下去,不用10遍,全班同学都会听过这样的一个知识,而绝大部分已经对这个知识耳熟能详,这个当然是理想状态,但退一步讲,就算以后的都没有人听,那么这个10个同学的复习过程也是非常有用。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11#

                                             诚信银行
      妈妈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班级管理的片子,叫什么银行来着,妈妈记不清是什么了,那我就暂且叫它诚信银行把。
      片子说的是某校的一个六年级班主任,为了这帮上课不听,作业懒得做,各方面表现都欠佳的学生感到头疼,用了很多办法都收效甚微,往往是几天后,又旧习重演。
后来,他想法在班级里办了一个诚信银行。这个银行可以存学生的零用钱,也可以给学生贷分数,以信用度作保障。比如,某学生在一次考试中考了81分,觉得这样拿回家的分数太差了,那他可以向银行贷分,如果只要90,那就贷9分,这个贷分可以分三次还清,,若还不清,那他以后就不能向银行贷款。这也是迫使学生有还债压力,下次考高分来还贷。
      说起来这个老师也是用心良苦,这样的一个银行让学生早早地肩负起责任意识,不好好努力就不能享受这样的权力,以自觉地的行动来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方法。但我心里总有疑虑,在学生这么小的年纪里就有了社会缩影,是否会强化分数意识,而忽略了真正本质的内容。
      很明显这是作为典型推广的方法,要不然也不会被搬上电视,它的效果可以用实践鉴之。
      四年级学生还没有这种社会意识,执行的效果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师傅,能不能跳着前进?。。。。 欢迎光临童话世界http://susandew.bokee.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