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微课程建设培训活动(碎片记录)
培训时间:2014年6月6日星期五
培训地点: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园区
记录人员:丽水莲都天宁小学 陈建秋
活动安排:
上午:领导致辞与讲话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利琳,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柯孔标
上午:专家报告
何钦铭(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微课程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
蒋鸣和教授(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微课资源建设的设计与开发》
莫世荣(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项目介绍与标准解读》
茅育青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微课制作案例赏析》
下午: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
杭州第十四中学潘晓燕《微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杭州第十三中学屈强《“智慧微课堂”教育创新的实践研究》
绍兴鲁迅小学《开垦一方小学数字微课程的百草园》
杭州西湖小学《》
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微课,着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
培训内容:
一、王利琳讲话(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学校承办了全省首届高校微课比赛,有329件作品参赛,省里选拔以后,参加全国教育部比赛。同年10月在这里进行了颁奖,还进行了交流研讨。上次的活动,推动了高校对微课的建设发展,今天的会议也一样能达成这样的效果。
微课能满足当今时候教与学的需求……微课对教师而言……对学生而言,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微课时代人人皆学。微课的重要性已成为当前的共识。
二、施建国讲话(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我简单的讲4点,一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微课培训,……二是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肯定会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微课、幕课建设能打开浙江教育的新局势。第三是在微课建设上的策略也要谈一谈,大家都在建,这很好,我们有许多学校都在有信心开发。但我觉得,我们要有效突破,重点开发,微课建设要思考:用了什么技术,解决了教育教学上什么问题,能起到什么成效,通过使用之后还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第四个是希望大家能积极探索微课建设机制,如果10个教师中有1个教师通过教育开发发财了,让微课成为模拟买卖,这样浙江信息化就会走出新天地。面上推进以后,还要有点上的重点突破,点上突破后,还要机制保障问题。如果能引入第三方,采用买卖的形式,估计会比较好。
三、柯孔标讲话(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
每一次教育新名词出现,许多专家都鼓吹这将带来教育的改革……我们省教研室喻伯军老师组织建设了浙江小学科学网,在网上搜索小学科学,排在第一位就是浙江小学科学网,里面的资源向大家无偿、免费开放。但是现在发现有些网站、公司,把这些资源全部都下载、打包,然后作为自己的资源开发,居然在政府采办中中标,结果有些老师拿到之后很吃惊,这是我做的课件怎么成为别人的资源了?这是很糟糕的事。……信息技术对教学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微课的意义就在这样,从主要是教师的教慢慢地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当然小学和大学的微课会有许多差异,这是个非常大的课题,这是我们改进课堂、变革课堂很重要的视野,以此促进教育质量更加均衡,是师资培训上很好的一个载体。
四、何钦铭讲座(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教育资源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做微课程目的是什么?教学方法是个很核心的东西,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在我们的微课程中,还有就是教育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学和大学需要一个衔接,比如浙江大学的招生,就暴露出很大问题……我们的高考强调公平,但是准确度不是很高。我们浙大学生因为学习问题而退学,大概占2%,这里就反映了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我们大学也存在问题,耶鲁大学校长他在许多场合发表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看法,曾经做了个《亚洲大学的崛起》的专题报告,对中国教育进行了很尖锐的批评,认为中国学生缺乏跨学科知识的广度,以及缺乏批判性思维。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实现三个纬度的改变,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到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到结果过程评价结合,其中课内外结合是核心。……网络教育技术为课内外结合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我们国内和国外的发展轨迹是相似的。但区别是目的不一样,我们国家是教育部让大家立项,吊老师和学生的胃口,而国际上往往是开放的,做微课的一般都是名师、名校。所以我们后面要做的就是重建设转到重利用。
基于这个背景,教育部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些资源课程都上去了。教育部提出了新课程目标,叫集成创新课程,集聚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优秀教师组成建设团队。这对微课程的建设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微课程建设的建议,从重建设到重应用,从独立建设到优质、共享,从资源数学化到集成创新。教科书和网络资源能不能结合起来,其实很简单,只要利用教科书做个二维码,到时候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学习了。
五、蒋鸣和讲座(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从展示性应用到常规应用——微课程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
杜占元副部长在2014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说,去年重点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具体教学实践的融合,具体到每个教师、每个课堂,今年要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合 基础上,进一步围绕考试改革、减负……
国人对微课有误区,以为微课程就是拍视频。
什么是微课程,我们这次开发的是学科微课程,是从学科总和及进程与安排去考虑的。微课程一般要包括三个内容,包括微视频、学习任务书、进阶学习,三者合成,这就形成了微课程的概念。微课程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资源,可以用在课前、课后。
微课程主要分为讲授型、实验型和应用型三种类型。完全讲授型也是不行的,我觉得还要大力推崇后面两种。
微课程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课程的浓缩,而不是教学切片。
可汗学院的发展历程:基于知识地图的学习导航系统,覆盖学科全部内容的包括视频、练习和模拟的课程,学习分析系统。
高质量的微课视频资源是专业工作者开发,是规范和共享的,教师应用微课视频资源开发的微课程又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
我国推广微课仍沿用教育信息化常用的比赛……
微课视频设计的难点:微课视频不是网校的翻版,不是说课,也不是演课,更不是示范课课堂实录的碎片化,难点在于课程内容的浓缩;用6—10分钟讲清楚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是不容易的,倡导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和讲究策略;网校的教训值得记取,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能粘住学生;恰当地应用技术,千万不要变成技术演示,喧宾夺主。
可汗的两句经典名言:满10分前进;老师不能问“同学你有什么问题”。
结束语:微课视频不等于微课程;微课资源开发不是网校的翻版,更不是课堂实录的碎片化;教师的使命不是人人去拍摄微课视频,而是利用高质量、规范化的微课视频资源去二次开发个性化的微课程;可汗的微课程不是幕课;翻转课堂是微课程应用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六、莫世荣讲座(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项目介绍与标准解读
一、微课程项目介绍
6月5日:申报(培训);6月下旬:立项、开发;10月15日:验收、推广
微课程以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
微课程资源四要素:微视频、微练习、学习任务单、知识结构图
上报的微课程不要出现片头、片尾,真的需要由主办方进行制作。
二、建设规范与评审要求
选题:选题恰当,价值,选题小而精。
技术:合理、规范、精良
效果:完成设定的学习目标,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
趣味性: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微课程建设经费如何支付?
2.本次建设的微课程从哪里获取?
全省共享;网络订阅;主动推送。
七、茅育青讲座(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微课制作案例赏析
2014年地平线报告:翻转课堂
(备注:因视频和图片较多,此后记录采用了拍照形式)
八、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
杭州第十四中学潘晓燕《微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杭州第十三中学屈强《“智慧微课堂”教育创新的实践研究》
微课制作,重点在前期。有效推动微课工作的想法:摆脱“非此即彼”的思想;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绍兴鲁迅小学《开垦一方小学数字微课程的百草园》
杭州西湖小学《》
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微课,着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7 10:24: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