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龙泉小学 江慧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解释,最主要的是“陨石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
过程与方法: 建造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在模拟过程中不断的提出疑问,并能修正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实证精神,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造山”的体验活动,并在“造山”过程中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三、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分组实验材料——沙、细石子、皮球、小铁球、弹簧球、玻璃球、注射器、细胶管、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片——“玉兔号”月球车。
2、教师多媒体展示环形山图片。
(二)、初识“环形山”
1、这些月球表面的坑洞科学家称呼他们为环形山。
2、你能造出这些环形山吗?
3、小组活动:在沙盘上造出“环形山”。
4、汇报交流:我们造的环形山也真正的环形山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5、我们造的环形山与真正的环形山有差别,思考真正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三)、深入“环形山”,探究成因
1、猜测“环形山”的成因。 预设:陨石撞击、火山喷发
2、形成自己的观点。认为陨石撞击的为一组,认为火山喷发的为一组,都不赞同的为中立组。
3、交流讨论: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请各组讨论,怎样来模拟造“环形山”呢?需要哪些材料?
4、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造“环形山”。
(四)、交流,并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设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你们造的“环形山”有哪些特点?你们觉得你们做出的结果能不能初步验证自己的猜测?为什么?
2、推测环形山的成因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你能再次推测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吗?在你做出这样的推测时,依据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
3、对学生的推测进行评价,学生互评为主。 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假设有没有疑问? “陨石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相互提出质疑,不断的修正观点。
(五)、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其实关于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科学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探索,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目前流行的基本有两种说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2、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资料,读后说说从中了解到的有关环形山的成因有哪些。
3、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六)、总结评价。
[此贴子已经被周王庙师于2014/6/4 8:08:2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