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从微观上看:
化学元素:O、Si、Al、Fe、Ca、Na、K、Mg
从宏观上看:
矿物:化学元素在化学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的物理
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单元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但岩石圈是由地壳与上地幔顶
部组成
二、地壳物质循环



1、图中有几大物质循环模式?请列举。
A、





B、
C、
2、将三种模式整合在一起:
3、探究:
岩浆岩、沉积岩、沉积物等能不能直接转化成岩
浆?
4、图中岩浆岩有几种类型?
侵入岩:岩浆在地壳内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花岗岩是最常见的侵入岩。
有三种主要的矿物:石英、云母、长石
喷出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在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
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
喷出岩中分布最广的是玄武岩:岩石中多气孔
流动性能好:流纹岩






5、从图上看,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类型?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和固结成岩
6、地壳物质循环能量主要来自?
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7、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
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使岩石物质重新排列形成变质岩
常见的变质岩:
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页岩变成板岩
砂岩变成石英岩






四、地壳变动
⑴地壳变化:主要是指地壳表面形态、物质组成和
内部结构的变化
注意与地壳运动的区别
为什么会变化?
⑵地质作用
概念: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变化的作用称之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变化,但地壳变化不一定是地质
作用引起的?
人类活动
分类: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有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火山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有五大外力作用
关系:
1、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
2、两者时间上同时进行,空间上相互联系;
一个地形区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占主导
4、在一定的时间与地点,外力作用可以占优势
一个地形区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的结果

长江三峡的形成:
内力作用:地壳上升;外力作用:长江水向下侵蚀
地表性质:石灰岩容易被侵蚀
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的结果,
也可以人类活动的结果;
五、地壳运动
⑴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
概念: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结果: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质构造)
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海陆变迁(构造地貌)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
升降运动:
成因:由水平运动引起
概念: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结果: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变位)
影响:引起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东非大裂谷:
庐山:
关系:
同时存在;
以水平运动为主;
在一定的条件下,升降运动可以占优
⑵理论机制:
板块构造学说
①什么是板块?
全球岩石圈被海岭与海沟分割成许多单元,称之
②海岭:大洋中脊;
地壳开裂处,岩浆易沿着此处上升,冷却凝固形成新
的岩石;新岩石将老岩石向海岭两侧推移,
大洋地壳诞生;
是板块的生长边界
③大洋地壳特点:
A、
自海岭向两侧呈对称分布,离海岭越远,
岩层的年龄越老
海沟:大洋地壳消亡边界;是板块的消亡边界

1.图中有几个板块?理由是?
2.你认为那些地带板块活动频繁?那些地带板块比较稳定?
3.板块的生长边界对地表形态会产生哪些影响?
4.板块的消亡边界对地表形态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5.你认为哪些地带会形成火山带?你是如何解释的?
6.哪些地带又会形成地震带?你是如何解释的?
7.当A地发生地震时,岛屿向哪个方向发生运动?
消亡边界:两大板块挤压,岩石破碎,板块边界附近熔融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生长边界:地壳开裂,软流层岩浆沿着开裂处上升形成火山

1.图中有几个板块?
喜马拉雅山属于哪个板块?
2.图中最主要的地质构造是什么?为什么?
3.你能解释青藏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4. 你能解释喜马拉雅山又是如何形成的?
5.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东非裂谷在成因是有何不同?
能否找出和其成因相似的峡谷?
6. 推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地表形态特征.
7.
想一想:雅鲁藏布江处在大洋成长的哪个阶段?
8.内力作用与河流的关系
⑴地壳的升降运动:(断层)
河流沿着断层线发育
⑵地壳的水平挤压: (褶皱)
河流的流向
河流的流域面积






9.想一想:板块的消亡边界对人类古文明有什么样的影响?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和美洲等六大古代文明。
7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1.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2.则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B、大洋地壳年龄较轻,大约不超过2亿年
④板块如何运动?
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边界活动频繁: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海岭):
形成裂谷或海洋
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形成的岛屿:火山岛(冰岛、亚速尔、夏威夷)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海沟,岛弧链系列
海沟,海岸山脉系列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山:位于印度洋板块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
内力作用:位于板块的消
亡边界,岩层破碎
外力作用:
雅鲁藏布江向下侵蚀,
从地质构造成上看:断层
⑶地质构造:
A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足迹”称之
“足迹”是指岩层的
与
形成的地表形态称为
B类型:
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岩层发生大规模
的
(褶皱)

褶曲:一个弯曲变形
图中有几个褶曲?有几种形态?
背斜与向斜
如何区别?
从形态上看:
岩层向上拱起:背斜;岩层向下弯曲:向斜
从构造地貌上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
自中心向两翼由老到新:背斜
自中心向两翼由新到老:向斜
为什么不能从形态上区分向斜与背斜?
如图:从1—8岩层年龄从老
到新,则该地的地质构造是?
试恢复该地的地质构造。
7岩层去了哪里?
试说明该地经历了哪些地质作用?
为什么不能从地貌上区分向斜与背斜?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内外力共作用的结果;
以外力作用为主;
是不是构造地貌?侵蚀地貌
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达这种地貌?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成山
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达向斜山?
②变位:断层
概念:有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表现形式:地垒与地堑
从形态上看:
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沉
上升的岩块为地垒;
中间岩块相对下沉,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下沉的岩块为地堑
从地形上看:
地垒表现为块状山地,有陡崖,山顶平坦
如:庐山、华山、五台山、泰山
地堑表现为断陷谷地,有陡崖
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C意义:
①立足现在:
为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找地下水
向斜构造:水比石油
天然气密度大,富
集在向斜地带
断层地带
▲
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构造
原因:
背斜中的隔水层能防止油气挥发
油气密度小,在背斜顶部有利于油气的富集
思考:在甲乙两处打井开采油气,你认为哪个井最
好?为什么?
甲;能最大限度开采天然气、石油资源,
开采一段时间后出油量渐渐减少,这时人们往往向
油井中
的方法,原因是?
注入水的方法,因为水的密度大,注入的水沉在油
气的底部,增大油气的压力。
▲找煤
在背斜上采煤应注意什么问题?
在向斜上采煤应注意什么问题?
▲
工程建设
燧道:
背斜构造
原因:背斜的受力点在两翼,其上方压力不会对燧
道顶部产生巨大压力,稳定性能好,较安全。
有利于地下水顺岩层向下渗流,不会在燧道集聚
②了解过去,展望未来:
为研究地壳运动的方式、强度提供依据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C是最新的沉积物。回答:
⑴M上层覆盖的沉积物比N上方的厚,原因是什么?
⑵该地区曾经历过哪些地质作用?
⑶如果B岩石为石灰岩,则该地区的古地理环境有何特点?
⑷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M处还是N处?为什么?
地震与火山
地球像什么?
动物学家说: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动物—一个有生命
和热的物体,
是它的鼻孔,
是它的血液,
是它的脉搏。
一、地震
什么是地震?
地震一般是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分类:
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
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A)
震中: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B)
震中距:地面物体与震中的距离(BC)
等震线:地面上破坏性程度(烈度)相似的点连
成的线。
震级:表示地震发生时放出能量大小的等级。
一般来说,震级越高,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增
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请同学们思考:5级地震与8级地震能量相差大约多
少倍?
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对于一次地震发生,
不同国家测得震级可以不同;烈度不同;
影响地震破坏性程度(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震级:震级越大,破坏性程度越大(对不同次地震而
言)
震源深度:震源深度越深,破坏性程度越小(对同一
级地震而言),震源深度越深,影响范围越大;
震中距:震中距越大,破坏性程度越小(对同一次地
震而言)
地质构造:断层,地壳脆弱地方,破坏性程度越大;
地壳坚硬的地方,破坏性程度越小。
地面建筑质量:抗震强度越高,破坏性程度越小。
地震发生的时间:夜间;中午;
地震发生的地点:城市地带
城市规划与布局有关:
防灾救灾意识:个人、国家
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关联性灾害:海啸,火灾,瘟疫,
地震分布:
空间分布:板块的消亡边界、断层地带。环太平洋地
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时间分布:平静期与活跃期
危害:
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给人类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影响的国家主要有 个国家。
2)G国是一个岛国,这些岛从成因上看是 。
3)这次地震的成因是
4)你能解释地震引起海啸的原因吗?
5)印尼地震监测机构最初公布的报告称,这次强烈地震的震级为里氏6.8级,震中位于北纬3.6度,东经96.28度。然而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戈尔登的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监测结果却表明,这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8.5级。数小时后,该机构又对震级进行了更新,将其调高至里氏8.9级。你材料中的对这次地震的震级是如何理解的?
6)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为什么引起那么多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二、火山

形成:地球内部能量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消亡边界:两大板块挤压,岩石破碎,板块边界附近熔融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生长边界:地壳开裂,软流层岩浆沿着开裂处上升形成火山
组成:熔岩、火山灰、气体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性岩浆:气体含量少,铁镁多,流动性好,
形成盾形火山锥
酸性岩浆:气体含量多,爆发力强,形成锥形火山锥
陆地上:形成火山;海洋上:火山岛
对人类的影响:
对于火山,人们爱恨交加
恨:火山爆发时,会释放出上万颗原子弹的能量,让
人们望而生畏
1. 剧烈的火山爆发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 熔岩流造成火灾及破坏植被覆盖。
3. 当熔岩流堵塞河道时会造成泛滥。
4. 火山灰会覆盖村庄和田地﹐
5. 火山剧烈爆发时喷出大量蒸气,因而加速凝结
带来大雨,雨后更会形成泥石流对村庄造成进一步
的破坏。
6. 喷发出有害气体,造成污染,影响身体健康。
例1: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形成
巨大的火山灰,将庞贝城埋藏;毁坏村庄、城镇等
例2:1989年10月,美国阿拉斯加的雷德特火
山喷发,形成的大规模的火山灰,使一架波音7
47飞机四个发动机突然熄火,飞机在8534米的高
度下降到1219米;
请同学们思考:火山灰为什么会使发动力机熄火?
例3: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在7.5万年前的那次喷
发中,它产生的灰山灰遮住了阳光,改变了地球的生
命进程:全球气温下降11度,火山灰还造成酸雨,
使北半球四分之三的植物死亡,世界粮食产量下降,
人类被推向灭绝的边缘,只有几千人活了下来。还有
美国的超级火山——美国的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它
每60万年爆发一次,如果哪一天它爆发了,我们人
类则面临上述同样的命运。
请同学们思考:大量的火山灰为什么会使气温下降?
为什么会造成酸雨?
爱:
之一:火山无论平静还是爆发,又都是那样的美丽和
壮观;
例4、夏威夷群岛是蓝色太平洋地区一串明珠。这串明珠的缔造者便是火山。基拉韦危火山,自1983年开始喷发,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奔腾的岩浆如滚汤的钢水注入大海,沸腾、轰鸣的场面成为
太平洋中的一大奇观。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夏威夷群岛在成因上看,
是一个 岛,它又是 学说的有力证据
,是板块的 边界;基拉韦危这种火山场面,

有利于人类将其开发成为 。
之二:矿泉(泉水含有
丰富的溶解矿物,极具
医疗价值)
例5、五大连池
形成:火山熔岩流阻塞河流所致。
五大连池中含有大量的有用元素和矿物成份,具有很
高的饮用和医疗价值;因而疗养院的建立,从而崛
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五大连池市。
饮用:治胃病
泥疗:皮肤病、关节炎
之三:
大量的硫磺和其它矿物可用于化学工业。
菲律宾:
火山蕴藏着矿产,如金、银、铜、钻石
可利用地热 (Geothermal Heat) 发展地热电站,
如冰岛、新西兰等国家均有利用
火山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之四:
火山灰形成的肥沃的火山土
风化后的基性熔岩,形成肥沃的土壤,供农业
使用,如印度尼西亚爪哇是重要的农业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火山土;
古巴:火山土
例:2002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西西里地震兼火山爆发
意大利西西里岛今早发生黎克特制四点三级地震
,引发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出熔岩。埃特纳火山连续第
三日爆发,不断喷出熔岩及火山灰,炽热的熔岩烧着
大片林木,威胁山脚的民居。
地震令一间教堂的外墙倒塌,压着一部汽车,
一些房屋的墙身亦出现裂痕。
1. 写出两种新闻中没有提及的火山喷出物质。
2. a. 除意大利外,描述世界主要的火山分布地带。
b.
试以板块活动的理论,解释意大利西西里岛火山爆发的成因。 3. 举出三个原因,解释为什么仍有许多居民聚居
在火山山脚。
4.
如果你是意大利政府官员,你会建议用什么方法避
免火山的灾害?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风化作用
⑴概念: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
水、生物、大气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⑵影响因素:温度变化、水、大气、生物
⑶类型:①温度变化:
A原因:温差大,岩石是不良热导体,从而导致岩石
崩解破碎
B特点:
棱角处先风化;层层剥离;形成球状风化物
C条件:
温差越大,风化作用越强:温带大陆性、热带沙漠
岩石越致密,风化作用越强;
D表现:花岗岩地貌

水冻融作用:冰契作用
②生物根劈作用、植物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作用
③水作用:冻融作用、溶解作用
④大气:
O2对岩石的氧化作用
CO2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
⑵性质:破坏作用
⑶结果:形成不连续的风化壳(成土母质)
探究:在罗布荒原旅行,常会听见突发的“辟拍”
声,有时似鞭炮,有时似狼嚎,难怪当年行经此地
的法显和尚毛骨悚然,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
郦道元也在《水经注》中称此处“少禽多鬼怪”了。
其实,这种“恶鬼”和“鬼怪”,都是雅丹在作怪。
你的解释如何?
罗布泊地区处于极端干旱区,昼夜温差变化剧
烈,常达30°C~40°C以上。热胀冷缩的效应,使
外露的岩石崩裂发出声响
二、侵蚀作用
⑴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
风化壳的破坏作用
⑵影响因素:风力、流水、冰川、海浪
有什么特点?
力,动能
与风化作用影响因素的区别?
这是区分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主要方法
⑶类型
①流水侵蚀
A原因:流水携带泥沙对地表有撞击、溶蚀作用
B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流水侵蚀地貌)
C分布:(半)湿润地区,山区
D类型
▲地表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作用
黄土高原(半)湿润:沟壑纵横
▲地表径流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形成地下溶洞,石林、峰林等地貌


流水对紫红色砂岩的侵蚀:
丹霞地貌(江郎山、烂柯山、丹霞山、方岩)


▲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
上游:以向下侵蚀为主,以溯源侵蚀为主

形成“V”型河床
中下游:以侧蚀为主,
形成“S”,不对称河床
猜一猜:石兽在哪里?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你认为石兽应该在哪里?
②风力侵蚀作用
A原因:风携带沙子对岩石或地表有撞击作用


B特点:
分布在(半)干旱地区;风力大的地区;
自地表向上侵蚀作用渐弱
对地表的影响:形成风蚀地貌(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C分布:
新疆罗布泊与疏勒河中下游:鸣沙山、月牙泉
北疆主要分布在克拉马依附近的乌禾尔和诺敏风城

③冰川侵蚀
A原因:冰川对地表的刨蚀作用
B特点:侵蚀物没有分选性
C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冰斗、角峰与“U“型谷
东欧平原、北美拉布拉多高原、五大湖附近:侵蚀平原
挪威峡湾


图中是什么峰?有什么特点?
珠穆朗玛峰
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山峰;峰顶金字塔造型(角峰)

探究:人类的
语言为什么各
不相同?
圣经中对人类
语言隔阂的解
释:《巴别塔》
通用语言:
亚当语
据考证:人类语言诞生在第四纪冰川的晚期,当时
人类的各个族群依然被大片的 隔绝在一些
孤立的土地上,这些不同族群各自独立发展自己语
言的结果。
⑷产物:侵蚀物
三、搬运作用
(半)湿润地区: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
我国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流水搬运作用最强
干旱地区:以风力搬运作用为主
沿海地区:波浪与风力作用为主
四、沉积作用
⑴概念:由于流速和风速的减小,冰川融化等导致物
质的逐渐沉积
⑵类型

①流水沉积
1)山区河流:冲积扇
请观察:
A、河流流出山口时,为什么会形成冲积扇?
地形开阔,河流出山口后,落差显著减小,水流又分
成许多交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
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随着各支
叉的不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B、干流位于冲积扇的哪处?
冲积扇的脊处
请思考:
C、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表示冲积扇?

D、从① ② ③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如
何变化?
由粗到细的变化
E、如果是干旱地区的冲积扇,那么绿洲最有可能位
于哪处?为什么?
边缘地区
因为冲积扇是较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
可发展自流灌溉。
2)河流中下游:
冲积平原,三角洲及三角洲平原




3)特点:
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沉积主要是颗粒大的砾石
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沉积主要是颗粒较大的砂石
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主要是颗粒小的细砂
②流水的化学沉积:石灰岩
浅海环境;
对地表的影响:
形成石灰岩地层
形成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③风力沉积:沙丘
看图片观察沙丘特点:

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背风坡形如新月
看静止沙丘与流动沙丘形成过程图,思考两者的区别:
构造不同:
静止沙丘:似背斜的构造
移动沙丘:单斜构造
成因不同:
移动沙丘:静止沙丘背风一侧没有树或山的阻挡,
迎风坡侵蚀,搬运到背风一侧沉积而成
危害:
土地沙漠化,埋没村舍、道路和牧场
策略: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
工程措施:网格状治沙


政策:鼓励植树造林、种草
③生物沉积:
珊瑚虫—珊瑚礁(温暖的海洋环境:大于22℃);
植物(蕨类、裸子)—煤(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低等生物——石油(湖盆和大陆架)
⑶产物:沉积物
五、固结成岩作用
⑴形成:沉积岩
⑵特点:
层理构造
有化石
六、五大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⑴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
提供了条件
⑵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
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
供了条件
⑶有了风化、侵蚀,才有
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的
可能
⑷形成的岩石又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接受风化、
侵蚀
⑸五大外力作用的过程:
是沉积岩形成的过程,
也是地表趋于平坦的过程,
还是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七、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梯田
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坡地变成了梯级土地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利于农耕活动的进行
有利于保持水、土、肥
也可以发展旅游业
2、填海造陆


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面积扩大
⑵主要国家与地区
岛国,沿海地区,
人多地少
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破坏沿海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
产生环境污染
读右图,五大外力作用关系图:
在圈内填出适当的内容
图2为某地地质地
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

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
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3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1~12题。
1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1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3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
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生物与环境
生物圈:
概念:生物与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总称
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
核心部分:地表以上100m,水面以下200m
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
光照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种类: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坡、林中的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在阴坡、密林的底层
利用:
人工多层次经济林
热量:最重要的因素
影响
植物的分布与种类
从赤道到两极:
赤道雨林,温带森林,寒带苔原与冰原
产量:从赤道到两极:
产量越来越低,生态系统越来简单
水分条件
影响植物的分布与种类
从沿海到内陆:森林、草原、荒漠
事实上: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光热水组合
有不同的植物分布;
植物对环境有适应性、依赖性,对环境有极强的表现
欲,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
叶成刺状,根系发达
(向地下20多m)

?,花惊艳异常?
指示干旱环境
胡杨、红柳、仙人掌
水葫芦:
叶大鲜嫩,
根系不发达
指示水湿环境
铁芒箕:
指示酸性环境
意义: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了解季节变化,指导农业生产
干旱地区,借助植物:寻找水源
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推测污染源
牵牛叶子枯黄,SO2污染严重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根本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作用:
A、改变了大气圈的成份:
原始大气:CH4、H2、NH3、CO2
现在:N2、O2
B、改变了水圈:
使水圈的化学成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改变了岩石圈:
加快了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从而形成了沉积岩
D、地表物质多次被生物加以循环利用
普希金:你本是尘土,又复归于尘土
龚自珍: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E、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
态平衡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土壤
一、地位:
⑴土壤是组成陆地环境的重要因子之一
⑵土壤的存在,绿色植物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绿色
植物根本上改造了地球的面貌
⑶土壤区位的特殊性:
中心因素
①处在四大圈层的过渡地带,在四大圈层及太阳辐
射的作用下,形成了能够生长植物的特殊圈层
②由于四大圈层的物质循环共同作用于土壤,使土壤
成为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成
为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二、结构
理想土壤的体积百分比:
有机质(5%)矿物质(45%)水(20-30%)
空气(20-30%)
问题1: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那么土壤
有机质越高,是否就是肥力越好?
问题2:土壤中水多了,会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氧气含量下降,影响植物根部的呼吸;
保温作用下降
问题3:
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理想土壤体积百分比

三、形成过程:
⒈岩石是如何变成成土母质的?
或图中风化作用有哪能因素?
⒉成土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
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⒊成土母质有哪些特点?
疏松,有通气、蓄水功能,有矿物养分;
没有肥力
⒋图中生物风化主要是自然环境中哪些生物的作用?
低等植物和微生物
⒌原始土壤有什么特点?
有一定的有机质,土层浅薄
⒍从原始土壤到成熟土壤哪个因素起到了改造作用?
高等植物对原始土壤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
A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

B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高等植物肯定生长在土壤中
⒎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生物是影响
土壤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⒏气候因素也是影响土壤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气温越高,光合作用越强,有机质的积累
就越多,富集作用越明显
另一方面:气温越高,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越强,
有机质的积累就越少
因此:热带地区光合作用强,但分解作用更强,土
壤贫瘠;
亚寒带地区,光合作用虽弱,但分解作用更弱,
土壤肥沃
降水:
一般来说,降水越丰富,淋失作用越强,土壤越贫瘠;
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土壤贫瘠;
⒐想一想:
温带草原的土壤为什么是肥沃的?
黄土为什么是肥沃的?而黄土高原的土壤却是贫瘠的?
南方红壤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贫瘠的?
如何改造红壤?
施熟石灰;补充有机肥;种植适合在红壤酸性环境下
生长的经济作物:茶树、毛竹、柑桔、板栗等
三、土壤的肥力:
⑴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
⑵概念: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
生长的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空气和能量的能力
⑶影响因素:土壤的物质组成
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矿物质:养分元素:K+、PO43-、Ca2+
有机质:土壤肥力主要标志
NH4+:叶
肥力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空气、肥、热四个因素
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的多种需要
⑷意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
耕耘
先松土,后施肥;
先施肥,后耘田;
科学施肥:
想一想:为什么要秸杆还田?紫色土为什么是肥沃的?
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a、b、c三条曲线

曲线表示蒸发量。
⑵A、D、E、G四个
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
壤剖面的有 (填写
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
是 (填写字母)地带。
⑶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
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
⑷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开发该区域的关键
性制约因素是缺水。
⑸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降水
量少于蒸发量;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高温
多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⑹化学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⑺化学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⑻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⑴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
生物、土壤等)通过一系列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
,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
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地位:
气候:关键因素
土壤:中心因素
⑵特点:
A、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相互联系:本质上是物质与能量的联系
相互制约:一个因素的形成与发展必然要受到周围
其它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个因素反过来又要影响
其它因素
相互渗透:各个因素在空间上看是相互
交错分布的,彼此间没有明显的界线
表现:
①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
状态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B、相对的
表现:任何一个地域,小到一个池塘,大到一个国
家或整个地球,都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⑶启示: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从整体性的
角度出发,寻求最优目标
如何寻求?
对环境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寻求优势
因素与限制性因素,扬长避短
西部大开发?
优势:自然资源
劣势:降水少,生态脆弱
最优目标: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要把生
态用水放在首位。
体现:“大家好,才是真得好”
二、地域分异
⑴原因: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海陆位置和地
形起伏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
型发生变化。
⑵特点:
普遍存在性和绝对性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
域但有相似的地区
⑶启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设区域
性基地
⑷表现:
(一)自然带:
1概念: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海陆位置和地
形起伏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
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
地自然带。
①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地带性因素;
海陆位置和地形起伏等:非地带性因素;
②表现:内涵上看;分布上看;

2、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A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B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C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⑴任何一个自然带首先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在地带性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地带性规律
⑵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
现明显;
⑶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对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破坏
⑷垂直地带性是对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破坏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⑸任何一个自然带都是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
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但有主次之分;
⑹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几种自然带?
⑺热带季风气候有几种自然带?
⑻温带针阔混交林带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二)非地带性现象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因素造成的
①哪些非地带性因素?除太阳辐射外所有其它因素
②影响:对地带性规律的破坏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是对纬度地带性的破坏:海陆分布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
温带荒漠中的绿洲?
是对经度地带性的破坏:水源
c使地带性空间分布范围发生改变,形成地方性
分异规律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
巴塔哥尼亚沙漠?
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
形成了热带草原?
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
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形成了南北延伸,南北更替规律
主要是因为?
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3山地垂直自然带
⑴山脚第一个自然带:基带
探究1:基带体现了什么
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纬度与经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基带自然带与纬度地带性一致
从沿海到内陆,基带自然带与经度地带性一致
启示:
通过基带,判断该山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
⑵探究2: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受什么因素影响?
热量
向阳坡、背风坡,自然带(林线高度)分布海拔较高
阴坡、迎风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低
东北地区的林线高度与横断山区相比,哪个高?
启示:
通过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的高低,
可以来判断该山位于南半球或是北半球?
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

读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描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点的差异性.并说明理由.
迎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比背风坡高
由于迎风坡降水丰富,降水的垂直变化率慢,使植被分布范围更广.该地盛行东南风,风从印度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南侧的自然带就比北侧高.
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吹来,是暖湿气流.南坡受其影响,热量条件水分条件都比北坡好.
北坡处在背风坡,风从山顶吹来,是干冷风,热量和水分条件比南坡差.
⑶探究3:植被长得好与坏,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水土条件
一座山而言:
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水分条件较好
缓坡地带,土壤层较厚,土壤条件较好
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
⑷雪线:
①概念:雪线是指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
积雪区的界线
②界线:
一般来说,是夏季0℃等温线

探究4:
影响雪线高
低的因素有
哪些?
1.描述该图雪线
分布的空间特
点.
2.指出影响因素.
①对于不同山
而言:
纬度位置或
气温(夏季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
山脚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纬度规律:从副热带地区向南向北递减
启示:通过雪线高低,有无雪线,判断纬度的高低
②对于同一座山而言:
A降水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降水越多,雪线越低
规律: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启示:通过雪线高低,判断迎风坡还是背风坡
B坡度的大小.
③想一想:
1、你能分析我国天山—祁连山一带,从西到东雪线
高度呈现如何变化?为什么?
2、你想测定天山的雪线高度,你认为哪个月是最
合理的时间?为什么?
3、读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没有其它因素叠加上去,则位于北半球的是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可能位于我国
B②可能位于智利
C③可能位于西伯利亚
D④可能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
③位于温带草原的山地自然带的是
④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上面四座山地
⑤迎风坡与向阳坡不一致的是
4、回答有关垂直自然带的若干问题


①珠峰北坡与南坡相比,缺乏 自然带,
主要原因是:南坡海拔高度低,垂直地带性显著;
②珠峰雪线南坡比北坡 ,原因是
受西南季的影响,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
③图中自然带:A B C
D
A灌丛草甸;B针叶林;C针阔混交林;D常绿阔叶林
④这种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
其成因是
⑤登山队员要登上珠峰,如从位置上选择,则你
认为从北坡登上珠峰还是从南坡更容易些?
如果从地形选择,你认为选择山脊路线还是山谷
路线?为什么?
如果从季节选择,则登上珠峰最好的季节是 ,
理由是
5、读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填出下列气候类型下的自然带名称: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自然带为什么以植被来命名?
①自然带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的自然带是:
②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③自然带不同而气候类型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2)、请判断:
①下列自然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的有(或主要
在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自然带)的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温带森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在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形成
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温带森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③下列自然带体现了经度地带性有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④既体现纬度地带性,又体现经度地带性的是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荒漠带
C苔原带
D热带雨林带
3)、天山山麓绿洲是在
影响下形成的
规律(现象);喜马拉雅山地自然
带是在 的影响下形成的 规律;
热带雨林带是在 的影响下形成的 规律。
4)、温带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带)带大陆东
岸纬度低于西岸的原因是:
、读图3和图4,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该地形区的名称。
黄土高原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
的主要因素。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热量差异)。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份),冬、春、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春早。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种植耐旱作物,发展水浇地,加强灌溉(或发展节水农业)。防霜冻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图8是地球上雪线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B、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2)图中雪线②、③处比①处海拔高的原因
是什么?
(3)积雪、冰川虽然地处高纬和高山地区,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某些缺
水区域或某些地区的缺水时期来说却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举出我国具有这
种重要意义的两个实例。
(4)非洲大陆是全世界冰川最少的大陆
之一,请解释其原因。
(5)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和
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的雪线海
拔高度将明显 ,并可能导致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3 11:41:3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