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派名师】朱映晖: 《化石大发现》研讨专贴 [复制链接]

1#

【浙派名师】朱映晖: 《化石大发现》研讨专贴

朱映晖:《化石大发现》研讨专贴

2楼:教学设计

3楼:教学实录(陈梅娟记录)

5-6楼:课件图、板书

9楼:学生活动统计结果、课件图

21楼:教学实录(余敏雅记录)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化石大发现

湖北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朱映晖

情境:

学生们在一个虚拟的地点进行化石挖掘工作。在教师“规定”的情境限制之下,学生只能逐一地挖掘出“化石”拼凑成他们想象的事物。随着挖掘化石数量的增多直至全部挖掘完毕,学生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想法并重建一个他们未知的生物,学生的解释随着化石挖掘工作的新发现会不断改变。

主要意图:

让学生对科学有比以往更为深刻的认识——科学是不确定的,随着新的证据的出现,认识可能会改变。

材料:

1.为每组(四人)准备一套由20片“化石”碎片组成的探究材料并将它们分别放进四个小号信封里面;

2.为每组准备一个大号文件夹用来盛放装有“化石”的小号信封;

3.为每组准备一张新闻纸和记号笔,用于交流小组的最终发现;

4.为每组准备一份动物骨骼的资源手册;

5.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张工作记录单,记录每天挖掘工作之后的思考。

过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代情境与规则


宣布作为考古研究团队的成员,你和你的搭档将在化石挖掘现场工作。

告诫大家除非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或已完成当天挖掘工作表格的填写,否则不要随意打开装有“化石”的信封


倾听规则



第一天



学生阅读引导并组织



你和你的团队的成员将扮演古生物学家的角色在蒙大拿州兰达克镇附近地里干活。十月的一个下午,你们发现四个保存完好的和完整的骨化石。

(学生从装有四个骨化石的信封中拿出“化石”。)

由于时间太晚,决定在第二天继续挖,所以你们返回营地。

那天晚上,在营地里,晚饭后,你和你的同事开始组装4块之前发现的骨头。

3 - 5分钟尝试各种组合。

由于骨头都发现在一起,在同在一个没有地质变化的底层,你们认为它们都来自相同的动物。你们利用晚上的时间尝试不同的组合。

随着夜色深沉,你们困了,决定休息后明天早上重新开始。在你上床睡觉之前,在工作表上记下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类型的动物。

学生记录可能的动物类型。



第二天



蒙大拿州一个凉爽早晨,开始了新的挖掘工作在岩层中挖掘化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天只勉强获得三个化石标本。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你回到营地,又一次开始尝试组装这个神秘的动物。

3根骨头的信封用接下来的3 - 5分钟重建新发现化石

时间不早了,你越来越疲惫。也许明天你将会找到难题的答案。一定要工作表记录你的最新推测的动物类型

学生记录可能的动物类型。



第三天



转天天很冷。这是挖掘工作的最后一天。冬天即将来临,你必须离开。在带着失望和失败即将结束一天工作的时候,一个组的成员举着新发现的化石呐喊“我找到了!又找到了!

3根骨头的信封用接下来的3 - 5分钟重建新发现化石


学生记录可能的动物类型。



第四天



在位于兰达克的实验室,你去图书馆资源搜索,找到一些部分骨架图纸。而这些图纸所反映的骨架化石尽管发现的位置不一样,但所处的岩层的地质时期是相通的。他们发现的骨架有类似你们的骨架,但与一些额外的骨头你们没有。你使用此信息来增加自己的数据。

3根骨头的信封用接下来的3 - 5分钟重建新发现化石。)


学生记录可能的动物类型。



第五天



一旦你回到自己在大学的实验室,你找到一个骨骼资源手册,一份包含有动物骨骼的图纸。你在图纸上注意到一些和你未知化石有趣的相似之处。

使用图纸来帮助你在你的最后组装的化石骨架。


记录你的最终推测。






完成后放回所有的“骨化石”到信封。



交流分享



现在每一个团队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认为生物是什么,看看有多少是相同的,有多少不同的解释。


学生汇报



反思




从活动一开始,你的假设或推论和你的最终解释一致吗?

每次新骨的发现组内的认识会有怎样的冲突?

如果这个“化石”的情况是典型的科学家的工作,它证明科学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朱映晖:《化石大发现》教学实录

时间:2014年4月16日

地点: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

执教:朱映晖(湖北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活动:2014之春第78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科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学生:文海实验学校601班

记录:陈梅娟

课前谈话

我来自于湖北武汉,学校是……,老师的兼职是名导游,只为我的好朋友导游。

来这里上课,有点困难,不会使用话筒。只有四个话筒,怎么办?我们试一试:你在春节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呀?

——讨红包

刚才看到他会使用话筒,边上还有同学会递话筒。等会儿说的时候,加三个字“大家好”

——大家好!我在春节里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放鞭炮

大家想知道我在这个寒假里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吗?

(出示视频:云贵川自然之旅)我和我的家人的寒假之旅,这张图片是……(教师一一介绍视频内的图片)

上课实录:

可能有人喜欢填空的鸟,有人喜欢璀璨的星空,也有人搞地下工作。今天,作为一个兼职的导游,我想到大家出趟远门,有没有兴趣?

——有

去哪儿呢?去美国!这个坐火车,不通车;坐轮船,时间太长;坐飞机,又怕失联。

这样,我今天就带着大家穿越!去美国哪儿呢?

(出示课件:地图)这里,蒙大拿州兰达克镇,据说这里化石很多,我们去搞一下地下工作,挖化石怎么样?

——好

今天,你们每四个人将代表我们中国 浙江 杭州 下沙区 文海实验学校 601班,客串一下古生物学家。

(出示课题《化石大发现》)你们每四个人就是一个古生物学家的团队,我们去那儿挖化石,OK?

——OK

咱们要用三十分钟的时间去美国蒙大拿州完成五天的古生物学家的考查工作,需要大家的高效率配合,能做到吗?

——能

能不能,得要试试看。你们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要做一个记录(课件出示记录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你们的化石看起来像什么?


















你们认为它是什么类型的动物?


















你们做出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这个记录单在课前放在抽屉里,看一下,这里最关键的是最后一项:“你们做出推测的理由是什么?”

前面我的西部之旅的精彩就在这一摞卡片当中,我想把它当做奖品也好、礼物要也罢送给最优秀的团队,我评选优秀团队的标准只有两个:第一个是高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查任务。再一个是证据意识。你说的每句话,都要拿出证据来。具有这两个特质的,都是我认为的优秀团队。

那还,我们都做好穿越的准备了吗?

——做好了

穿越,睁着眼睛有点恐怖的哦,闭上眼睛好吗?

——好

(学生闭眼,教师出示课件:第一天,十月的一个下午,你们发现四个保存完好的和完整的骨化石。)

现在你和你的团队的成员将扮演古生物学家的角色在蒙大拿州兰达克镇。这是一个十月的某一天,你和你的队友在挖掘现场工作,你们挖掘到了4块骨骼化石。时间不早了,你们要回去休息,晚饭后,你们摆弄这4块骨头,把它们拼凑成一个想象中的神秘动物,由于时间太晚了,你们还需在第二天完成新的挖掘工作,睡觉前你们要做记录,记录你们第一天的工作情况以及你们的推测。

(学生睁眼)

好了,现在你们已经到了美国蒙大拿州。化石,在化石袋里,只拿出4个,找一个同学代表你们的小组记录,如果你们的认识有不统一的地方,也请大家把不同意见记下来,只给三分钟时间完成一天的工作,有点难度哦!开始!

(学生活动三分钟,教师巡视时提醒:只拿4块哦!)

我找到了第一个高效率的团队,第一组

(学生闭眼,课件出示,教师叙述:第二天,蒙大拿州一个凉爽的早晨,开始了新的挖掘工作。在岩层中挖掘化石是一件非常苦难的事情,这一天只勉强获得三个化石标本。

(学生活动3分钟)

时间到了,我又找到两个高效率的团队:第四组和第九组

(学生闭眼,课件出示,教师叙述:第三天,这天天很冷。这是挖掘工作的最后一天。冬天即将来临,你们必须离开。在带着失望和失败即将结束一天工作的时候,一个组内的成员举着新发现的化石呐喊“我找到了!我又找到了!

(学生分组活动,再拿三块岩石,记录新发现和可能的动物类型。)

(课件:第四天:在位于兰达克的实验室,你去图书馆资源搜索,找到一些部分骨架图纸。

在位于兰达克的实验室,你去图书馆资源搜索,找到一些部分骨架图纸。而这些图纸所反映的骨架化石尽管发现的位置不一样,但所处的岩层的地质时期是相通的。他们发现的骨架有类似你们的骨架,但有一些的骨头你们没有。你使用此信息来增加自己的数据。

(学生活动:取3根骨头化石,记录新发现和可能的动物类型。)

可以走出来和前后左右的小组进行交流

(课件:第五天,……)

你们回到自己在大学的实验室,找到了一个骨骼资源手册,一份包含有动物骨骼的图纸。你在图纸上注意到一些和你未知化石有趣的相似之处。

(使用图纸来帮助你在你的最后组装的化石骨架。记录你们的最终推测。)

在大家工作的同时,老师在你们的抽屉里放了一张《海报制作指南》,阅读后觉得会了,就可以开始了。

(课件出示)

海报制作指南

制作一张海报,描述你们对化石的最终解释以及你们得到更多信息时是如何改变你们的解释的。

要求:每个人的笔迹都必须在海报上出现

海报的内容包括:

你推测你们的化石属于哪种类型动物。

绘制一张图画看看它像什么动物。

这个动物可能会生活在哪里(水中,陆地上,陆地和空中)你们是怎么想的。

挖掘第一天你们认为是什么动物?

哪一块化石改变了你从第一天到第五天的解释?

什么新的证据(如另一个动物化石)可能会支持你对这块化石的假设?

什么新的证据,可能证明你的这些化石的假设是不正确的。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过你们的声音呢?接下来海报就不要编写了,我们就说说你们的发现,像全世界宣布你们的最新发现。别忘记怎么开头哦!

(学生汇报展示)

——(第六组)大家好!我们组这个生物是蝙蝠。这个动物是生活在空中的,第一天时,我们认为是鸟类,因为发现翅膀,第二天我们仍旧认为是鸟类,因为……,第三天认为是爬行动物,发现了很多了腹部和下颚骨,第四天我们对照资料认为是蝙蝠。最后我们认为是蝙蝠。

你的发现很有科学证据意识

——(第四组)大家好,我们组认为是一直翼龙,第一天我们发现了尖锐的爪子和牙齿,我们认为是肉食动物,第二天……谢谢!

通过你们的有证据意识的发言


(课件出示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反思):

从活动一开始,你的假设或推论和你的最终解释一致吗?

每次新骨的发现组内的认识会有怎样的冲突?

如果这个“化石”的情况是典型的科学家的工作,它证明科学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你们可以任选一个来回答,可以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大家好,从活动一开始,我们组的假设或推论和我们的最终解释是不一致的。

——科学最大的特点是不断质疑之前的发现,每次挖掘化石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结论。

——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天我们发现我们的有的同学认为……还有的同学认为……


为了考查一下大家的能力,我考查一下大家的整理能力,看哪个小组能把所有的材料收集到化石袋中

(奖品:送给每个人,卡片后面有些问题,可以自问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6 16:03:23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来两张课中的PPT哦!老师给学生的线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8 22:59:46编辑过]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

 新颖的内容,体验和重现化石挖掘和发现的过程,期待实录。
TOP
8#

这样的课重在体验。至于最后得出是什么动物不重要,如能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就达到教学目标了。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孩子们在老师的指点下经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经历探究的程序。


当然,很赞成陈特的说法,如果追问:你的证据是什么?将课堂质疑和证据思想推向更高潮。

TOP
9#

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像一个半拉子工程,貌似一切都是时间的原因?!
TOP
10#

想来一定精彩,不过这种课真心难上啊!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1#

影动:这种课不是真难上,而是普通老师根本无法上。第一,教材自编;第二,他忽悠孩子的水平炉火纯青;第三,教学方法形散而神不散。

TOP
12#

北方的两位老师上课的语言真吸引人——李霞特级和朱映辉老师
TOP
13#

     曾在华师大见过美国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席李德曼教授给参加国培计划的老师们上过类似的培训。相信朱老师所说的留美博士应该也是去李德曼那里访学时学到的。

     很经典的一个科学本质观教学案例。那次培训的目标是改变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而这次朱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难度更大了,但效果很好。不仅是对上课的孩子们,对听课的老师们的科学本质观也是一种冲击。记的上课过程中朱老师提到“用你们的想象”,旁边的老师马上嘀咕“科学是可以想象的吗?”说明对这位老师的原有科学本质认识产生了冲击。科学是想象,但,是基于证据的想象。感谢朱老师在这样的公开场合上了这样一节课,不仅仅是指点老师们怎么上好科学课的范例了,还促使老师们思考“科学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科学本质有兴趣的老师们,在此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查尔莫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一本是丹皮尔的《科学史》,看完相信会有帮助。

    最后提一下我的困惑。我是一名教龄不足两年的新教师。我看过李德曼怎么给老师们培训的,我曾经也做过相关的教学尝试,但是教学效果远没有朱老师的好。其中的差距可以说是“学科教学能力”,也就是将自己已习得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也学会的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我的问题时,大家觉得“学科教学能力”是怎样获得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获得的?如果是后天习得的,那什么方法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希望高人指点,提前说声谢谢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   胡陶


TOP
14#

也是此次听课活动印象特深的一课,朱老师的这种尝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课堂可以有很多选择!
TOP
15#

一堂充满创意和思想的科学课,朱老师的观点值得思考:没有人文的科学课的是没有意义的。

TOP
16#

过多的调侃是不是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毕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7#

以下是引用古月陶在2014-4-17 21:50:00的发言:

     曾在华师大见过美国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席李德曼教授给参加国培计划的老师们上过类似的培训。相信朱老师所说的留美博士应该也是去李德曼那里访学时学到的。


     很经典的一个科学本质观教学案例。那次培训的目标是改变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而这次朱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难度更大了,但效果很好。不仅是对上课的孩子们,对听课的老师们的科学本质观也是一种冲击。记的上课过程中朱老师提到“用你们的想象”,旁边的老师马上嘀咕“科学是可以想象的吗?”说明对这位老师的原有科学本质认识产生了冲击。科学是想象,但,是基于证据的想象。感谢朱老师在这样的公开场合上了这样一节课,不仅仅是指点老师们怎么上好科学课的范例了,还促使老师们思考“科学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问题。对于科学本质有兴趣的老师们,在此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查尔莫斯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一本是丹皮尔的《科学史》,看完相信会有帮助。


    最后提一下我的困惑。我是一名教龄不足两年的新教师。我看过李德曼怎么给老师们培训的,我曾经也做过相关的教学尝试,但是教学效果远没有朱老师的好。其中的差距可以说是“学科教学能力”,也就是将自己已习得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也学会的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我的问题时,大家觉得“学科教学能力”是怎样获得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获得的?如果是后天习得的,那什么方法是最有效最快捷的?希望高人指点,提前说声谢谢




                                                                                       杭州采荷第二小学   胡陶




   胡老师好!我对“采荷二小”几个字感到非常亲切,因为9年前我也是采二的一员。首先非常感谢你来论坛冒泡,希望以后如此真诚的心扉困惑或者自己有成果的教学活动经验能常拿出来晒晒。


    首先一个科学老师需要读透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纲要指导你平时的教学工作。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理清之后,你自然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就会渗透思想,这是你教学能力提高的第一步。再次是课堂教学语言和驱动性的问题是课堂学习的关键所在。以上两点做到了,也就能形成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


    途径和方法:1自架三脚架拍录像或录音笔录音,重复看自己上课时的语言和问题设置。有针对性地改进,换班再次执教。2看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学习与您教学风格相似的名师进行有选择性的模仿。3每学期磨课1-2节。4平时的每一节课需要认真备课,及时写深刻的反思,反思促进教学能力成长的速度非常快。总结:功在平时,平时积累多了,教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9 7:48:09编辑过]

TOP
18#

以下是引用海风在2014-4-19 5:32:00的发言:
过多的调侃是不是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毕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同意海风的观点。这种方法虽然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节课上偶尔一、二次的调侃能增加课堂上的风趣,调节紧张的氛围,如果孩子本身就处于比较轻松的状态,还是需要用严谨的科学语言来表达会更好。度的把握!

TOP
19#

探究的形式很新颖,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也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吧。但我觉得教师在课中必要的知识性点拨、纠正还是要的,不能全由学生说什么就是什么。
TOP
20#

这一课老师鲜明的个性就像课的内容,深深吸引听课的老师。课前大片很吸引人,我觉得直接引入就好,很多地方语言看似幽默还是有点浪费宝贵时间,毕竟这是一堂40分钟的课。化石的材料能否准备的更像化石一些,可能比较难办吧。最后,课堂的组织能力流畅自如值得学习。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运筹帷幄吧。
TOP
21#

 

下午第二节  朱映辉老师《化石大发现》



 



1

互动



老师觉得自己的着装有点随便了



自我介绍



我来自于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科学老师  导游是兼职  给好朋友导



话筒是个问题---话筒  只有四个话筒   我们试试  看你们会用吗?



那里没有话筒  怎么办?春节里你最喜欢的事情是?

---抢话筒



下面大家寒假里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事?

---放鞭炮



允许我给大家介绍我在今年寒假里这句哦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吗?



请看大屏幕视频



音乐很震撼  为西部地区做广告,不收费



家人去西部的一部分的内容



我这里有很多照片 ,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很多的故事



河乌那里没有水  走了八个小时没喝一口水



星星运行的轨迹图片



今天我们也带大家去出趟远门,去美国



去美国哪里?蒙大拿州,化石很多



挖化石



每四个人,将代表浙江杭州下沙区文海学校古生物学家  去挖化石



希望多给一点时间,五天?不行,就四十分钟,现在恐怕只有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完成五天的活动,能不能完成,我们试一试



记录单在大家的抽屉里



西部的精彩都在盒子里,评选优秀团队的要求;高效率,完成考察任务,证据意识,具有这两个特质的都是优秀团队



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就到美国了



这是一个十月的某一天,你们在挖掘工地工作,由于时间很紧,你们在拼造型,在你们睡觉之前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记录



你们找出来化石,只拿出四个,只给三分钟记录第一天的事情,不然没时间睡觉了,有不同意见可以都记录下来。



第二天又要开始了,该闭眼了,开始了新的挖掘工作,只勉强挖到三块化石,你们又开始拼装—3分钟



又找到一组



第三天,转天天很冷,冬天即将来临,带着失败要离开时,有一个同伴说我们又找到了,找到了,又找到了3块。



开始第四天的旅程,到了实验室,去图书馆搜索资源,找到一部分骨架图纸,他们发现的骨架有类似你们的,接下来再取3根骨头,重建新发现的化石。



最后一天,又找到一个骨头资源手册,一份图纸,请你们根据图纸组装化石骨架。记录你们最后的推测。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过你们的声音呢?接下来海报就不要编写了,我们就说说你们的发现,像全世界宣布你们的最新发现。



---大家好!(别忘记怎么开头哦!)



---这个动物是蝙蝠,第一天我们认为是鸟类,发现了翅膀,第二天也认为是鸟类,  第三天认为是爬行动物,发现了很多了腹部和下颚骨,第四条我们对照资料认为是蝙蝠



导游认为你们这个表述还是非常有证据意识的



---



---



这三个问题,你们可以任选一个来回答,可以小组内讨论后说说



 



整理材料



送给每个人,卡片后面有些问题,可以自问自答



今天就上到这里,下课


                                                               记录:丫儿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2#

这堂课的理念意义大于实际的操作意义,实际上这样上课教师太轻松了,轻松到只需要做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学生的动手时间的确很充分,但是交流的太少了,40分钟的科学课,时间的分配上是否可以更优化,老是在埋怨时间给的不够,但是其实在课堂中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师看上去很美的语言、美国大片等这些就是如此,感觉教师将自己的个人喜好带到了跟教学内容基本无关的课堂上了。
TOP
23#

3楼课堂实录已更新,其中学生第一个活动前的教师叙述部分是根据录音整理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0 22:21:49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4#

形式很新颖,我觉得有些地方还能压缩,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25#

梅姐的实录非常详细,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看见如同重温了一遍,幽默、调侃味浮现!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26#

听完这堂课的感觉是老师的个性太张扬,压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如果从科学精神等方面来看,这样的内容是值得推广的。
TOP
27#

以下是引用虫虫和蝴蝶在2014-4-21 9:17:00的发言:
听完这堂课的感觉是老师的个性太张扬,压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如果从科学精神等方面来看,这样的内容是值得推广的。

赞同,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如果能互换,那是一堂非常精彩的科学课。内容有新意,特别这样的额展示课,当角色成主角的时候,学生的发展可能被削弱了很多。其实这样的问题,也存在我们很多的课堂中,站在说话不腰疼,和朱老师共勉!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8#

    学习了,自编教材,内容很创新,很佩服教师有这样的构思。教师语言幽默,肯定是深得学生喜欢的,可想而知,上课教师的功底之深,但似乎学生的回答少了点。

     感谢梅姐和丫儿为我们呈现了这么详细的实录。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9#

以下是引用一品轩在2014-4-19 7:48:00的发言:

     途径和方法:1自架三脚架拍录像或录音笔录音,重复看自己上课时的语言和问题设置。有针对性地改进,换班再次执教。2看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学习与您教学风格相似的名师进行有选择性的模仿。3每学期磨课1-2节。4平时的每一节课需要认真备课,及时写深刻的反思,反思促进教学能力成长的速度非常快。总结:功在平时,平时积累多了,教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9 7:48:09编辑过]

我也跟着学习啦!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30#

朱老师很有思想。这节课的个性很张扬,课堂上也追求个性张扬的学生。上课的班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沉稳,以至于师生之间很少有交集,处于两条平行线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