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市第七届小学教坛名师(科学)教学艺术展示汇总帖 [复制链接]

31#

熊,27楼,课题打错一个字哦!“磁力的大小”,不是“磁铁的大小”。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2#

丫儿真仔细!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33#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章杰


【科学概念】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能正确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各自的结构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修正自己原有的想法。


2.利用体验性的实验,不断加深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肌肉变化引起运动的解释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


师:认识我吗?没见过面,我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没印象


有点胖


师:但是章老师很开心,说了真话


生:带了眼镜


    高大


    有点帅


    比较胖


师:我上一次也问了班级同学,他说我胖的可爱。(学生笑)现在很胖,干什么都很吃力,有什么办法?


生:锻炼


师:怪不得你们的身体这么好!前段时间也参与了一场锻炼,想看一下吗?


生:想


(视频:打乒乓球)


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


 


新课学习


.现实生活引入:


师:刚刚都认真地看了打乒乓球,哪一个部分在经常发力?


生:手臂


师:现在来摸一摸我们的手臂,摸到了什么?


  (学生摸手臂)


师:说说看


生:里面有骨头(板书:骨头)


    血管


    经


    肌肉(板书:肌肉)


.探究、体验


(一)探索骨骼及作用


师:我们先从骨头开始说,我们可以摸一摸站起来说说哪里有骨头?


生:屁股、背部、头上、背上、肚子里、腿上、胸口有肋骨


师:那我们思考一下,全身上下都有骨头,那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


生1:300多块


生2:200多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猜的


师:很诚实。你认为呢?


生3:206块


师:你怎么知道?


生:书上看的


师:很聪明!到底有多少块呢?


Ppt



 


师:以我们这只手为例,到底有多少块?我们来数一数


(学生活动:数骨头)


师:大家数完了吗?谁来说说看?


生:19、25、18、16、15


师:现在大家意见不统一,用捏的方法不准确,用什么方法确定呢?


生:拍片


师:为什么?


生:我已经拍过两次拍了


Ppt



 


师:看下有多少块?一起数一数:一共27块。两只手一共多少块?


生:54块


师:一只脚有25块,加上头上、腿上等就有206块了。这些骨骼是不是乱七八糟地长在一起的?


生:不是,有顺序地长在一起。


师:我们来看一下,(展示骨骼图)那么多骨骼有顺序得长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的骨骼。今天为了来上课,还带来了一样东西(展示:小泥人)我们班谁的动手能力强啊?这位女孩子来试试看,让它站起来?


(学生上台操作,发现不行)


师:还有谁来尝试一下,这位男同学


(男生尝试,不行)


师:还有一个泥人,请你再上来试试


(男生尝试)


师:凳子有点动,不好弄,章老师自己试试


生:泥人站起来了


师:思考一下,为什么能站起来?


生:因为人没有骨骼就是软趴趴的,站不起来。


师:那么你觉得骨骼什么作用?


生:支撑作用(板书:支撑)


师:现在站起来了,有没有骨骼呢?我们拆开来看一看。


生:有牙签


师:相当于什么?


生:骨骼


师:真聪明,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大脑在哪里,摸得到吗


生:摸不到


师:为什么?


生:骨头挡住了


师:今天带了大脑,不是人脑,是猪脑


(展示:放在罐子里)


师:敲一敲,没有损伤,你觉得有什么作用?


生:保护


师:如果把外面的骨骼去掉,再去敲一敲,很容易受伤。章老师还带来了一接管子,相当于人体的?


生:骨头


师:是不是骨骼都坚硬无比?


生:不是,我前几年就摔断了。


Ppt


师:看来我们的骨骼也不是坚硬无比的,还是要注意保护。


(二)探究、体验关节的作用


师:还带来了两节骨骼,可以做任何动作?(展示教具)


生:有些动作人体做不来的


师:是人还是这个?


生:是这个。


师:什么动作不能做?


生:弯腰。


师:怎么办?


生:把硬的换掉,换成软的。


(教师操作,换成可活动的)


师:这样的结构在我们身体里有没有?哪里有?你先试试看。


(学生活动)


师:请位同学说说。


生:手指上


    腰和腿上


师:其实是什么东西啊?


生:关节


师:再考验一下你们,有信心吗?放了一些油菜籽,用你们的食指、大拇指捡一捡。


(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师:我们停一下,第一大组全部好了,容易吗?


生:容易


师:增加点难度,每个人拿个管子,套在大拇指和食指上,再来试试看。


(学生领取材料,实验。13:10——13:12)


师:请组长把材料整理,放好。下面我请同学说一说两次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一次很简单,第二次很难。


师:为什么?


生:关节不能动了


师:想一想关节的作用


生:方便拿东西


师:也就是灵活运动。(板书:灵活运动)看来关节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措施?


生:溜冰的时候戴头套和护膝


师:我们一起来看下,ppt 图片),这是什么运动?


生:篮球


师:保护什么?


生:手腕


师:什么运动


生:轮滑


师:保护什么关节


生:膝关节


师:排球运动,保护什么?


生:手指关节


(三)探究、体验肌肉的作用


师:我们来看下,(展示教具)有骨骼,有关节,有办法使它动起来吗?


   (学生尝试)


师:自己动起来,手不能用力


   (学生操作)


师:还是你的手给她提供了拉力,注意上面是有钩子的,


  (学生操作 皮筋勾一下)


师:现在可以动起来了吗?


生:动起来了。


师:感觉力量还不够大,有办法吗?


生:再加皮筋


(学生操作)


师:为什么有这么大力量,谁提供了力量?


生:皮筋


师:我们能做这样的动作吗?


  (学生手臂屈伸活动)


师:是谁给了力量?


生:肌肉


师:所以肌肉的作用是提供力量。我们再来一次,感受一下肌肉的变化。


(学生做手臂屈伸动作)


师:你说说看自己的感受。


生:肌肉有庞大的感觉。


师:变大的感觉。你来说说看。


生:如果手臂伸直的话,肌肉就没有那么多,


师:也就是说肌肉被我们拉伸了,有时候收缩了,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力。我们再来看一下,当时我们是怎么挂的?


生:勾住上面的钩子。


师:为什么不挂住另外一个钩子?


生:挂这个钩子的话,不能产生力量。


师:如果让两个骨头都运动起来,必须跨过关节,是不是这样的,看图片。


Ppt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握拳,这个动作有哪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生:骨头、肌肉、关节


师:是不是都参与了运动?


生:是


师:正是由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共同参与,我们才有了运动。再问一个问题,握手这个动作为什么这么容易?


生:因为有关节和肌肉


    因为有很多的关节和很多的肌肉


师:所以运动会那么轻松和灵活。


三、课外拓展


师:今天带来了一盆菜,你有什么想法?


生:吃


师:建议晚上家长烧一盆。你还有什么想法?


生:鸡爪可以运动


    里面有骨头、关节和肌肉


师:如果给你一根鸡爪,你打算怎么研究?


生:吐骨头


    弄一弄关节


    吃肌肉,弄一弄骨头


师:最后,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科学锻炼,使得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四肢更加灵活。


ppt


 


师:怎样科学地锻炼?


生:尽可能保护骨骼、关节和肌肉


自己适合什么运动就参加什么运动


运动之前要做准备运动


下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8 20:07:32编辑过]

TOP
34#

以下是引用丫儿在2014-4-18 18:23:00的发言:
熊,27楼,课题打错一个字哦!“磁力的大小”,不是“磁铁的大小”。

感谢提醒,已经修改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5#

  《骨骼、关节、和肌肉》  执教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6#

  《相貌各异的我们》  执教  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小学   朱照华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7#

工作人员辛苦了
<img src="http://wpa.qq.com/pa?p=1:81346673:7" al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
38#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课堂实录


执教:安吉县递铺镇第三小学  朱斌


实录:吴兴区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施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环形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但磁力的增长并不会随着磁铁数量的增加而倍增。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现象提出问题,设计验证方法并作出猜测和验证。


2.通过分析获取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以相同的方法研究条形和马蹄形磁铁吸合后磁力大小的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孩子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提问→猜测→实验→分析→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猜测的合理性,对数据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还记得我么?昨天我们见过,昨天老师对你们印象很深刻,


    今天我们又见面了。你们今天会有什么来吸引老师?


——上课坐端正。


——多发言


师:我以为,你们会唱歌和说笑话呢?哈哈


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一节关于吸引的课。上课。


——起立


师:同学们好?


——老师好!


师:请坐。


一、设疑导入


师:出示环形磁铁,你猜,它能吸引多少螺帽?


——生齐数:1个、2个、3个……6


师:第七个掉了,那算几个?


——6


师:老师,再加一个环形磁铁,你猜有几个?


——7


——应该有9个,磁力会有变化


师:那再加一个磁铁呢,2个磁铁呢?


——我认为11


——12


——13


师:那我再增加两个,4个磁铁呢?


——16


师:那我再加四个,8个磁铁呢?


——25个左右


——28个吧                     (教师板书学生说的数字)


师:这都是大家的猜测,那怎么样我们才能确认呢?


——做实验


师:请看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使用。


师:请同学们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开始自己的实验。


学生实验9:11——9:21


 


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课件出示


师:看看自己组的数据,你发现和别人小组的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1个磁铁是6-7左右


——磁铁越多,吸得螺丝帽就越多


——我发现4个或8个磁铁是,吸得螺帽数目差不多了


 


师:也就是说磁铁数越多,什么越大?


——磁力。


板书:“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大。”


还有么?


——磁铁的数量加倍了,磁力没有加倍。


板书“不会倍增。”


师:那老师给你们加到每组16个磁铁,那会怎么样?


——我觉得会吸到14


——我觉得几乎不变


师: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怎么办验证?


——实验


师:请两个同学演示:“16个磁铁会吸引多少小螺帽。”


生齐数:1个、2个、3个……16个。


师: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是重力的原因


——磁铁数量两倍两倍地增加,可是磁力没有加倍。


师:从2个到4个,增加了2个,4个到8个呢?


——增加了4个。


师:8个到16个呢?


——增加了8个。


 师:磁铁的数量加倍了,但再看这组数据。


    12组,第一次1个磁铁时,有3个,2个就9个了?怎么回事?请12组的同学来给我们说说看。


12组生:我觉得可能是我们第一次没放好。


师:你们来给他们小组分析一下?


——可能他们没放到有磁力的地方。


——可能他们和我们小组一样,一开始倾斜了,然后就磁铁倒了


——可能他们只做了一组。


师:你们12组来演示一下,那你们来给大家做一下,你们组的磁铁材料拿上来。


12组学生演示。大家一起分析。


师:可能是他们小组的实验材料磁铁比较特殊。


    我们来看下,如果是增加到32个,会怎样,你们觉得有必要做么?


——有


师:我们来做做看。


师请两个学生演示:32个磁铁的磁力。


——1个、2个、3个……15个。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磁力的大小,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师:磁铁加到一定程度,磁力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现在学的知识有限,老师今天就不告诉你们了,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


师:环形磁铁是这样的,那条形磁铁是这样的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想


师:那,有借有还,请同学们来把环形磁铁和我的条形磁铁交换。


学生实验:用条形磁铁来做实验,研究磁力


师:时间到,你们来说说看。


——两块磁铁好像都没吸力了。


——两块反而更难吸住了,


——我发现它会自己脱落,两块的磁力反而变小了。


师:那你们对我们的结论,有什么要修改的?


——要加上环形磁铁。


师:那,要是我把磁铁这样处理,它们会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


ppt,出示各种磁铁的放置方法)


——想。


师:老师就把磁铁借给你们,中午吃好饭,你们还给我,ok


——ok


师:那同学们,有一个小要求,一个也不能少。


——ok


师: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39#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实录


执教:吴兴区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黎作民


实录:吴兴区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罗丽娜


 


一:课前谈话


师:喜欢旅行吗?去过哪些地方?


生:北京西藏 。。。


师:那么多地方。请你选最喜欢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注一下


生上台标注


师:还有吗?


生:婺源


师:在哪个省标注一下吧


生:黄山 


生:九寨沟


师:看来去过的地方很多足迹遍布中国 甚至国外


    我们所处的位置在哪里?


生:浙江湖州


师:湖州相对于你旅行过的地方在什么方位 ? 以湖州和西藏为例 湖州在西藏什么方位


生:西面


师:怎么知道?


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你最终到了西藏什么地方?


生:拉萨


师:湖州在拉萨东面也就是拉萨在湖州的西面。


旅途中还有有趣的事情,课上我们还能解决一些。上课!


 


一、导入


9:57师: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哪些地球的知识?


生: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生:地球是绕太阳公转地球本身也在自传


师:地球自传形成昼夜那么,由夜到昼叫


生:黎明


师:那么多城市迎来黎明一样吗?湖州 拉萨 谁先迎来黎明呢? 板书课题


 


二、探究


(一)探究地球自转方向


 师:给你一个地球仪自己探究 湖州拉萨 谁先迎来黎明


生:能


师:老师给你几个提醒


PPT1 借助地球仪,找到研究的城市区域,贴上标签


      2  利用文字和简单画图的方式,记录研究过程和结果


      3 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


10:00 学生活动


师:写好的小组人坐正 等一下第一组 头抬起来


    认为湖州先迎来的举手?认为是拉萨呢?小组派代表 展示一下 带上你的地球仪


生演示:先找到湖州拉萨 湖州在东面 太阳从东面升起 湖州先迎来黎明


师:没有实验推理的出来的


生:我们找到湖州和拉萨 地球在动 太阳不动 地球是顺时针转 转啊转 拉萨先迎来黎明


师:他觉得地球是顺时针转的  也就是自东向西 如果是这样,谁先迎来呢?


生:拉萨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小组


生:我有个证据我妈妈到贵州旅行 我下午在吃饭 打电话给我妈 妈妈说那边还是白天 所以我认为湖州先迎来黎明


师:亲身经历的证据那么,关于地球转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不知道


生:根据常识推断地球向左转 拉萨先照到太阳


师:还有没有也认为是谁先迎来黎明和地球转动方向有关。还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生:转的方向的不同迎来黎明也不同


    先迎来黎明向右转


师:向右转其实就是


生:逆时针


师:用方位来说,就是


生:自西向东


师:顺时针就是?


生:自东向西  板书 :自西向东(逆时针)自东向西(顺时针)


 


(二)理解相对运动


师:刚才我们发现谁先迎来黎明跟地球转动方向有关。可是,地球转动方向只有一个支持自西向东的举手 支持西东向西的举手 那么,我们就要找证据 谁说得有理 相信谁


生:我还是相信自东向西傅科摆就是这么证明的


生:我认为是自东向西 拉萨天4点钟天就亮了 所以拉萨先迎来黎明


生:我觉得自西向东 因为太阳从东边升起


生:太阳是东升的,湖州在拉萨东边 所以拉萨先


师:这个证据说明谁先迎来黎明和太阳有关 太阳是东升西落 老师也有个证据 旅行时拍摄的视频 看看能不能证明什么 我在车上拍的


 


播放视频


师:这段视频谁在动?


生:车在动旁边景物在动


师:事实上呢?


生:车动景物不动


师:这叫相对运动汽车在前进 当我们把自己当成静止时,感觉静止的景物动了


    和太阳东升西落比一比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太阳自西向东所以地球自东向西


师:我们把自己当成地球观察周围的东西 会怎么样


   体验一下 我们站在原地闭上一只眼睛 用纸杯观察身边的同学和周围的景物 顺时针 和逆时针 都可以 看看有什么发现


10:24生活动


 


师:你有什么发现?积极举手发言


生:如果我顺时针转旁边的同学 相反的方向 运动


师:如果你是顺时针周围的是逆时针


把这个现象和太阳东升西落比一比你又发现什么?


 


一分钟时间讨论


生:因为太阳是自东向西相对运动相反 所以逆时针 湖州先迎来黎明


生:我觉得我错了应该逆时针


生:太阳不动的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所以地球自西向东


师:自己推理而来我们的证据当然越多越好 看一段宇宙中的视频 看看是不是我们推理的结果 看到什么?


生:地球自西向东


师:所以,谁先迎来黎明?


生:湖州


师:这么聪明新的挑战 敢不敢?湖州比拉萨早迎来黎明,早多少时间呢?


生:我想问一个问题,从湖州开始转,转一转需要多少时间?


师:老师也不知道自己探究


有没有和湖州同时迎来黎明的地方:?


生:有


师:也许有的答案我们接下来几节课会得到答案


 


三、拓展


还有一个问题留在这里。这是傅科摆,翻开书本。刚才这位同学说傅科摆证明地球自东向西我们证明地球自西向东 这里有误吗?怎么来理解


生:相对运动反推论 傅科摆


师:傅科摆也是证明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刚才也说相对运动,到底怎么理解,留给你自己。留给大家的问题非常多,难度太大,为难大家了。下课!10:38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40#

好像还少一节实录啊?最后一节《相貌各异的我们》还没有上传。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41#

 

《相貌各异的我们》教学实录


执教:德清县新市镇中心小学   朱照华


实录:吴兴区文苑小学  杨敏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我们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教学着差异,我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


2.      我们有不同的相貌特征,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命个体。


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相貌特征的能力,同时发展协同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


1.      培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2.      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教学难点】


经历寻找证据过程,理解个体具有唯一性。


【教学准备】


平面镜若干、记录表、课件等


【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一、视频导入,了解相貌特征


师:昨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这样讲话听得见吗?


师:昨天我们见面的时候,聊了一些话题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节假日,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玩,动物园、植物园,见识了很多,老师下载了一些网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PPT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师:我们都认识吗?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各有各的形状


师:说明他们外形不同,还有吗?


1:长的千奇百怪,各有特色


2:个体差异不一样


  3:生活习性不一样,(生活地点不同)


  4:生有植物也有动物。


  5:运动的方式也不一样。


  6:它们吃的食物不一样。


教师出示同一种动物不同种类


师: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1:毛不一样,嘴巴不一样。


2:耳朵有长有短。


3:有些光秃秃的,有些有毛。


师:看来我们已经了解怎么进行观察,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二、活动一:了解相貌特征多样性及分类多样性


师:上课                         13:37


师:昨天,老师进来的时候,做了什么事情? 


生:拍照


看!老师出示PPT照片


师:认识他吗


  学生很快找出班级里的这位孩子。


师:请他站起来


   教师继续播放图片(PPT


学生轻易找到了同学,并叫出此同学的名字


师:下一位,请他站起来,下一位,很帅


(出示班级学生的部分特征------嘴巴)


师:这一位,猜一猜是谁?


  学生也轻易地喊出了他的名字


师:谁第一个猜对了


师:你凭什么猜出了是他呢?


生:因为他有一个酒窝


师:有酒窝是他的相貌特征(板书)


师:还有哪些?


1:招风耳


2:粗眉毛、细眉毛


师:看来我们有很多相貌特征。下面我们找一找自己的相貌特征,并用其中的一个相貌特征给我们分分类。  13:40


学生分组观察,相貌特征


PPT出示活动一)


1.  寻找我们的相貌特征


2.  给其中一个相貌特征分类


交流讨论:13:48


师:老师观察了一下,老师发现同学们进行了很多分类,先请一个小组上来汇报,首先写了相貌特征有哪些?


生:眉毛、眼皮、耳朵、胎记、鼻梁、嘴巴、还有酒窝


(师板书)相貌:眉毛、眼皮、耳朵、胎记、鼻梁、嘴巴、还有酒窝……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相貌特征呢?


2:耳垂


3:皮肤颜色     


4:头发


师:非常棒,那么同一种相貌特征,还有其他分类吗?


1:我们认为眼皮还可以单眼皮和双眼皮,


(师板书)眼皮:单眼皮、双眼皮。


2:眼皮还可以分为内双和外双。


3:有时候可能一单一双。


4:还有一个内双一个外双。


5:还有三眼皮


师:对于眼皮还有别的分类吗?


生:水泡眼


师:慢慢分,眼皮这一类能分完吗?


    生:不能,还有很多


师:还有其他分类吗?


   生:肤色,可以分成白色、黄色、黑色


师: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吗


1:古铜色


2:白里透红


师:也就是说对于皮肤颜色,也可以分成很多类别


师:生物学上讲:眉毛很浓、耳朵很大,樱桃小嘴等都是性状特征


师:单眼皮双眼皮是性状特征吗?


生:也是


师:PPT辨析:以下是性状特征吗?


          戴眼镜


          头发长


1:戴眼镜可以摘掉


2:头发可以去理发店理掉


 


三、活动二:班级性状调查统计


师:那么这么多性状特征,我们选择其中五个进行分类研究。


如耳垂可以分成:一个耳垂挂下来,属于有耳垂。另一张则是无耳垂。


师:看,老师是有耳垂?


生:有


师:如前额凸出来的,则属于前额V发际。前面平的则属于前额平发际。


朱老师撩起前额头发


师:老师的发迹是什么?


生:V发际


师:看下颌,可以分为下颌中央有沟,下颌中央无沟


师:老师的是什么?


生:下颌中央无沟


(结合PPT图片)


师:头发可以分成直发和卷发


师:眼皮可以分成:有双眼皮


刚才讲到一双一单,那么只要有一只眼睛是双眼皮,我们就算他为双眼皮。


师:下面看老师这里的要求,有困难吗?说一说。


师:都没有困难,那老师问你们,什么是代号表。


它在老师这里,如果你完成了观察,请你来领取代号表。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我的性状特征“活动二PPT


汇报交流:


师:完成刚才的工作了吗?


请同学说一说你的性状特征?


生:我的性状特征是无耳垂、平发迹、下颌中央无沟、天然卷发、


师:看,他的是卷发吗?


生:不是,是直发


内双,所以我的代号是31,组合号24689


师:和他代号一样的请上台


师: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生:他们高矮胖瘦都不一样。


师: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分成几类:两类。那你能选择一位同学作为标准吗?


生选择了一位最高的女生


师:她是31号里最高的,也就是说她是我们班独一无二的。


师:老师看了一下,有很多15号,请15号的同学上台。


   现在我们确认下:有耳垂、平发迹、双眼皮、直发,下颌中央无沟


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只是粗略的区分。


师:那你打算怎么再细分。


生:按照高低不同分,选择其中一位进行分类


师:那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了。


师:还有别的吗?


  生:按照皮肤颜色进行分类,选择一个同学。比他白站在左边,比他黑站在右边


  结果发现只有一位学生被留为一列。


师:我们再加了两个性状又把他分出来了,说明他也是独一无二


师:那么朱老师按照其他不同形状分呢?那他呢?


生:也会是独一无二的


四、寻找证据,理解性状组合的多样性


师:我们用二分法对于五个性状进行了十个种类的分类。


如利用有无耳垂分成两种,根据前额分成四种,根据下颌分成八种,根据直发卷发分钟16种,再加一类呢?32种。


那么我们再继续呢?再继续呢


6个性状 128


8 个性状256


9个性状 512


10性状 1024


10个性状约1000种人


那如果是20个相貌特征二分法分成了约104万类。


那如果是40个相貌特征二分法分成了约10000亿种不一样的人。


师:假如朱老师以三分法呢,可以分成约122500000000亿种不一样的人。


截止到2013年月4日,全世界只有70.6亿人


师:其实世界上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师:那么双胞胎呢?他们是不是一模一样的呢?


师:我们来看,其实他们也不是一模一样的


图片出示双胞胎


1:他们的皮肤颜色、高矮不一样


2:他们一个下巴尖、一个下巴不尖


师:那为什么他们长的那么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PPT播放视频)


师:关于相貌,朱老师还有补充,一起来看,小资料PPT


:我们知道人的相貌不光受到基因遗传影响,还有后天环境的影响。


比如说伤口、痘痘


总结:


今天通过学习,我们学习了相貌,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独一无二的。


师:也可以说是相貌各异的我们(板书)


欣赏视频,全体起立,齐唱《唯一的我》在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堂。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4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1 14:11:18编辑过]

TOP
43#

周五那天没现场听亏大了,来这学习了
TOP
44#

 

湖州市小学科学名师展示活动”听课有感



东林小学 谢海荣



  听了六节名师展示课,感觉有着同样的一种理念,就是重过程,重体验,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最后杨老师的总结时,点到了“看学生的状态”来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我很有感触,觉得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理念。



  首先,这是体现以学定教的现实需要。以学定教就是建立在学生前概念的教学,是建构主义的范畴。教师在先前就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有一个了解,就能在课前的引入,教材内容的再创造有了更接地气的处理。《我们知道的磁铁》在课开始的时候做了个魔术,学生爱看魔术,喜欢揭秘魔术。这种情感体验保证了这节课在设计上繁而复杂的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虽然这堂课拖堂了,但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不是再延长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了。



其次,看学生状态的思路,是教学设计的另一种角度。我们听的六节课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怎么培养,最直观地就是开放性设计,最好学生有一个辨证的过程。因此,我们现在听课,听到的课从骨子里是相似的。公开课往往也就成了一种定势,在设计时也偏偏往这方面靠。如果看学生的状态来设计教学预案的话,那可能这种表象的相似点少一点,看到的课的形式,导学策略等会多一些。那才叫“白猫黑猫都是好猫”的教学上百花争鸣的状态。比如说:直接说骨头起支撑作用不行吗?非得要做个对比实验得出吗?直接给出“湖州要比拉萨早迎来黎明”这个定论,有了这个结论,再让学生去思考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思路清楚得多。



  然后,我认为看学生状态可以成为一节课结束后的优劣判断标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学到了学习的方法,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是说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达到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教育的大成。我想科学课也该是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是意犹味尽,或者说这节课只是给学生一个新的探究活的开始,课外也是学习的一部分,甚至课外是科学活动更大的平台的话,那么这样的课,可能课型是不完整的,但学习的外延是无限的。这六节,很多老师都有课外拓展活动,但活动的组织,教师如何调控与参与活动等很多时候却忽视了,这不免落下有只是为公开课拓展而拓展的嫌疑。就像杨老师在点评时,提到的“这个活动有没有一个后续的动作”,这可能是比课上精彩纷呈的表现更为重要。



  因此,“看学生的状态”可以成为我今后工作的新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1 14:28:29编辑过]

TOP
45#

课堂很精彩

TOP
46#

《我们知道的磁铁》听课感受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张红花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的起始课,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学生交流自己对磁铁的认知。第二个活动是引导学生做中学,从形状、用途、特性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磁铁的认知。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活动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和深化。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相关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上课老师能够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使本课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有几大亮点,值得我学习: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但是学生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老师让学生随意的玩磁铁,在玩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做实验前,老师提出了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但并没有向学生指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把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自主权完全放给学生,这使得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做法被发现,一些奇异的思想被挖掘,这正是我们科学课所倡导的。




二、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为什么磁铁要做成各种形状?”;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如果给你一块磁铁,你还想研究什么”等。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应用知识解释事例。不仅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四、带着问题出课堂




一堂课就要结束了,而学生头脑中的问号却更多了,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越教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这正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课外拓展的问题打破了课堂与课外的界限,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将研究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本节科学课结束了,新的探究活动开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1 14:35:20编辑过]

TOP
47#

 我们科学老师追求的课堂应源于学生理解的需要和学生想做的探究活动!
TOP
48#

 

做一个快乐的科学教师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王伟兰


      六节课,六种不同的感受,在此次湖州市名师展示活动中,我受益匪浅。


      这几节课中,上课教师们都很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上课的形式多样,给听课的老师很大的启发。但是这几节课听下来,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课的快乐,感受科学的快乐”。


      的确,在现有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在这节课中,孩子的思维是不是得到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不是得到锻炼了,孩子的知识网络是不是又完善了,可是我们很少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是不是真正体验到了快乐。科学课的快乐从哪里来?从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的体验、实验和谈话等各种活动中来,学生要从这些活动中体验到新鲜、兴趣,从而投入其中,获取成功的快乐。我认为课堂的设计应该需要关注这一点,从这六位上课教师的课堂中,我感触特别深,每一堂课都让孩子去体验快乐,以章杰老师的《骨骼、关节和肌肉》为例,可能没有长时间的实验环节,但是孩子们就很喜欢,不断地运用小实验、有趣的教具等吸引孩子的注意,每个孩子的眼球都被紧紧抓住了,体验到了很多的快乐,这就是一堂成功课的表现。


     总而言之,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做一个快乐的科学老师,上好每一节快乐的科学课!

TOP
49#

好资料!收集至: 


【综合】科学教研活动资料集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5063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0#

““名师”活动听课后感—— “拖堂”是什么,从减负的角度来说,是违反教学要求的;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说,是必然、必要。我在上科学课的时候,经常不能当堂完成内容和作业,于是,后面的课,可以的话,压压时间,追追赶赶。哎,科学探究不就是应该那样吗?让孩子把想说的话尽可能地说完,把想做的事,尽可能地做完!什么活动都搞同样的时间控制,怎么行?但是,没办法。 ——兴许,将来可以。 (月河小学 杨悦虹)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4-24 10:06:02编辑过]

TOP
51#

一次进步一点


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王飞


    在为期一天半的湖州市第七届名师展示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不仅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教学理念上,或者是评课议课上,都是与我思维的碰撞。六堂精彩的科学课,这其中有每一位老师的精心设计,这其中有每一个老师的辛勤付出,这其中也蕴含了每一个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做课堂实录的那堂课-----刘海霞老师的《种子的萌发》。反思自己以前的听课,从没有那么认真过,从没有那么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但是这次听的格外认真。这次听刘老师的课,我发现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的到位,那么的透彻。特别是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的探讨中,刘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在这里,让学生充分地探究,猜测,辩论,有根有据地明白其中各部分的作用。在学生活动中也让学生充分地观察,观察种子不同时期的形态,观察蚕豆发芽,长大后的形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堂课以前上教四年级的时候我也上过,总觉得这种课上不出新意,上不好,就这样简单的上过去了。对于种子中各部分的作用也没有探究地那么仔细,只是将知识教给学生而已。还有长兴章杰老师的《骨骼关节肌肉》,内容上的衔接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活动新颖,教具创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每一次听课都有一点收获,那么日积月累,我也会慢慢进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4 15:33:35编辑过]

TOP
52#

 

让课堂的多样性满足孩子的探究欲



上强小学  吴小荟



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就驱使他们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我觉得我们科学课的使命是在满足学生的探究欲的基础上,去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许我们早就习惯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灌输式的知识学习和教学方式,这样的形式传统而又直接。然而,每个孩子的内心其实都怀着探索的欲望,我们常常会忽视学生的这一渴望和需求。



这次听了来自湖州三县两区的六位老师的课,让我对以上这个科学课所肩负的使命颇有感触。毫无疑问,每节课都充满了活力,这种活力来自学生积极地、深度地参与,来自老师大胆地放手,来自开放的氛围下师生的互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可能,学生随时都可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学生的发言也许符合本堂课的主题,是老师想要的;也许是背离本课主题的,不是老师希望得到的答案。探究式课堂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许我这么说,说明我们老师的教学思想依旧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课堂的开放则是对这种观念的颠覆。



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上过“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一课,上周听了这一课后,让我十分有感触。教师提供的大量实验材料,让学生兴奋不已,这些材料也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是完全随机的,学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得出许多结论,于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满足了他们的探究欲,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虽然最后拖堂了,但这个例子恰好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不是刻意地打压。对于中低年级的科学课,培养学生兴趣的成分较大,而不重在探究方法的培养,这节课的探究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意图,学生乐在其中。在“人的肌肉关节和骨骼”一课中,虽然探究活动很短暂,不过我还是感觉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其实也不低,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探究活动的减少而注意力涣散,我想,在这里,老师个人的“功夫”就很重要了。



看得出,一节科学课中,不论探究环节占课堂的比重有多少,老师最后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大家都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的天性,都在为探究式课堂的构建而努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4 15:35:02编辑过]

TOP
53#

如果能去现场该多好
TOP
54#

支持!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