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科学课吴春艳老师活动记录专贴 [复制链接]

31#



TOP
32#

4.9


   今天刘校长将我和新疆的两个老师带到绍兴去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俞老师带过去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另一节是绍兴柯桥区安昌镇中心小学马老师的一节《昼夜交替》,课中老师让学生分组用做好的太阳、月亮、地球在纸上贴,用笔画转的方向,怎样转,然后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达成共识,整节课都是让学生自己模拟、自己总结。


   第二节课后,刘校长让我们去参观了绍兴安昌古镇。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更是绍兴师爷的荟萃之地,明清老街依河而建,传统的店铺作坊,姿态各异的拱桥,石梁,古老凝重的石门以及幽深僻静的弄堂,使安昌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沿着古镇走下去随处可见晾晒着的黑乎乎的腊肠,桥上和河岸都晒着梅干菜。下午我们还参观了鲁迅故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晚上回到宿舍,我又修改教案、制作课件,忙到深夜12点。

TOP
33#


参加绍兴柯桥区“走向探究的科学课”研究活动
TOP
34#

4.10.


早上我匆匆来到科苑,打开课件,发现昨晚检查了好几遍的资料还在宿舍电脑上,咋办啊?刘校长说一会儿来给我指导的,我一路小跑回到艺苑宿舍,在电脑上拷下资料,来到门卫试探着问保安:我来不及了,你能不能把我送到科苑?没想到他很痛快的答应送我,我当时真的好感激啊!来到科苑刘校长对我的设计提出了建议,让我在修改。第三节课给六年级上了一节《控制铁生锈的速度》,这节课刘校长安排学生在家做了,课堂上我让学生汇报看到的现象,发现有的学生在家做的挺好的。下午第一节课,我将修改的课上了一遍,刘校长和钱老师听了给我进行了指点,我很受益。第二节课,我跟着刘校长来到艺苑听俞老师的课,晚上回到宿舍我又将课进行修改。明天章鼎儿老师要来听我的课,我将调整好心情,争取上好明天的课。今天就简单写到这儿了。

TOP
35#

411


今天第一节,章老师、刘校长、东城小学的老师、景苑学校的李霞校长和几位科学老师一起听了我的《食物中的营养》,这课我以前设计的是按课本中的步骤来的,第一部分先问同学们一天吃过哪些食物?为什么要吃不同的食物?引出“营养”,再用课件出示几幅图,让学生认识六种营养成分及作用,在这个部分几乎都是我讲学生听,第二部分给食物分类认识一种食物含有一种营养或几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营养成分,这一部分我只利用生活中看到的或观察到的给学生讲了一下,第三部分实验我出示课件给学生讲让学生做,整堂课我讲的多学生活动少。我前天试教了一节课,刘校长听了让我把课的设计全新的改,我当时就懵了,回到宿舍我翻来覆去的想着刘校长给的思路,一步步的改终于把课的结构弄出来了。我将我重新设计的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部分用语文课的方式阅读资料1,把营养成分及作用打出来每人一份课中让学生读,找出有几种营养成分,事先没有把六种告诉他们,让学生自己找出有几种,每一种有什么作用,这部分我不讲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总结,这样就省掉了我讲学生听,学生能从阅读中找出答案。第二部分也做了全新的设计:也是用阅读的方式,我将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打出来(找了几个典型的同学们常吃的食物),让同学们阅读资料2,完成气泡图(这个气泡图是昨天早上刘校长想出来的),气泡图中让学生在资料里把食物分类填出来,我只写了一个蛋白质,瘦肉,其它的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后你发现了什么没有?我没有提示他们,有的孩子很聪明,一下子就看出了花生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里都有,还有核桃、豆类等也看出来了,学生也发现了花生没有在所有营养里,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一种食物含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营养成分。第三部分实验还是让学生自己读实验要求、实验步骤,重要部分老师讲解示范,也不用老师讲太多。今天我就按这个设计去上,感觉还挺好的。这样进行全新的设计后就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了,整个的课堂模式都变了。大家要不要尝试一下用语文阅读的方法上科学?

课后,专家、校长、老师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的消化。
TOP
36#

还记得章鼎儿老师的点评吗?要弄清楚教学设计这样变化的意义在哪?希望能看到你的反思。

TOP
37#

4.12.


昨天上了四年级《食物中的营养》,刘校长让我把课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取的了很好的效果。


在试教过程中,表现出控制力强,在课堂上把学生说的你都给说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现象。后来按刘校长的思路将课设计成“科学阅读﹢思维导图﹢实验探究”的方式。


通过“科学阅读﹢思维导图﹢实验探究”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首先,科学阅读一般是学生参与的课外科学学习活动,将科学阅读引入到课堂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科学规律,科学阅读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将学生卷入学习活动中,本节课原来打算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的话题,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只有部分学生能说出部分食物的营养成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有基础,也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原来直接提问的引入方式修改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科学阅读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能从资料中直接找出食物中有几类营养成分?是哪几类?有哪些作用?不用老师去讲,学生能用语文课的方式得到答案。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将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和营养成分对应起来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气泡图引导学生参与概念建构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既考虑了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概念建构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读资料完成气泡图给食物进行分类,一目了然就知道了一种食物里含有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但不是含有所有营养成分。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决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脂肪和淀粉的鉴别方法及实验记录单的方式,再次通过科学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然后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对于其他的营养成分的鉴别就采用让学生查阅资料的方式或看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等方式解决。


课后章鼎儿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这节课将科学课上成科学阅读课,尝试是很有价值意义的,学生的活动比较突出,形式多种多样,整堂课呈现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提出了建议:后续还要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资料继续完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12 21:27:45编辑过]

TOP
38#



4.15晚现场观摩刘校长的网络研修
TOP
39#


亲眼目睹了有“结构性”的材料
TOP
40#


4.16--17参加杭师大浙派名师活动
TOP
41#

4.17


我对经历的认识很浮浅,总认为经历就是让学生动手参与,只要得出结论就可以了。我读了“探究---研讨”教学法后明白了:一个人必须成为一个事件的一部分(这件事必须含有一定意义)才算是亲历了某种经历。经历可以是体力上的、感情上的、智力上的,还可以是其它的维度,但都不是那么界限分明的。书中用了两个例子让我们认识什么是经历:乔迪学会了唱歌,背下了歌词,但他唱这首歌时却没有想到任何意义,他没有融入其中,这种就不算经历。贝丽尔通过姐姐的解释想象鱼呼吸的情景,在俯身观察鲫鱼,这就是经历。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实验时热热热闹闹的,结论也得出来了,但他们是否真的经历了?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让学生用方法经历。


在实验课上材料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很容易引起期望、会激发起孩子动手的欲望,教师要选择每个孩子都要用的材料,既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们自由地去探究,自由发现。文中运用了《里面是什么》这一案例,这节课所用的材料的结构是:通过触觉和听觉可以感受到看不见的物体的存在。玛丽.史蒂文斯让学生猜猜袋子里有什么?不打开袋子让学生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孩子们用各种方法研推测、研究,孩子们揭开谜底后,老师又发新的材料进行新一轮的研究,那些对材料失去信心的孩子史蒂文斯发给他们最喜欢的玩意儿,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科学课中教师是引领者,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得到结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24 18:01:25编辑过]

TOP
42#

4.18


416--17日,我有幸观摩了在杭师大举行的2014之春第78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科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整个活动共有八节展示课,执教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科学教学中的精英。此次的展示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了。徐莹莹老师的《认识几种常见岩石》,教师课前和学生交流“找特征”,为课中找岩石的特征做铺垫。本节课教师的目标定位很充分,找岩石的显著特征,用了巧妙的观察、记录、交流的方法。李霞老师的《生物的性状》,我是第二次观摩了,第一次是在宜昌,李老师亲切的话语、学生经典的回答又一次再现了。课中让学生研究自己的性状特征,寻找自己的遗传编码,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我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我、独一无二的我是父母给的,很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会孝敬父母,我要赚很多钱,让他们幸福。来自湖北武汉的朱映晖老师为我们做了一次导游《化石大发现》。朱老师精彩的画面、震撼的大片,勾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课中老师的语言非常放松,学生忙着动手拼凑化石、记录、发言,老师很轻松,整堂课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方法(用角色表演)。来自浙江义务的楼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非常熟悉的科学课《马铃薯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课中,我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把马铃薯换成了西红柿?后来楼老师介绍:因为发现西红杮的密度与水比较接近,可以用比较少的盐就能浮起来。并且马铃薯在不同的季节密度也不一样,可见,一个科学老师要储备很多的知识。课堂上老师再三强调,不能用尝的方法去辨别不知道的物质。但是仍有学生偷偷品尝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时,楼老师比较幽默的处理方式:“品尝过的几位同学如果感觉肚子不舒服,请找我要解药。后来出现了更好笑的一幕:当楼老师端着另一瓶不知名的粉末时,请一名男孩到前面,他站起来就用手指沾了一点很快放入口中品尝,他的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捧腹大笑。来自上海的袁亚军执教的《折射--眼睛》在课上,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验与实际生活中的体验结合起来理解,以达到用实验解释现象的目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来自浙江嘉兴的张晓萍老师进行了数字化环境下的一对一学习。架构无线网络环境,学生人手一台上网本,每台上网本里都推送“自连食物链,画食物链箭头”、“食物链闯关游戏”、“连一连草原上的食物链,认识食物网”、“自主选择一案例,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利用四个学件包,借助电子白板实现课堂学习高效率,师生互动、反馈和学习成果交流。


 


 

TOP
43#

我读了,很有收获,形形色色的动物和浮沉子的秘密呢?你怎么看?

TOP
44#

     呵呵, 浮沉子这课老师用的材料很特别,学生做的很投入。形形色色的动物这课给低年级的学生上挺难的,老师上的那么生动,学生是那么的可爱,至今还回味无穷呢!
TOP
45#


4.27在林建锋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盖北永绿葡萄基地
TOP
46#


4.27下午参观嘉绍大桥
TOP
47#


4.28上午四年级学生在葡萄园里上农科技课,给葡萄树抹芽
TOP
48#

 有图有真相,吴老师收获很大啊!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9#

是啊,林校长学校的农科技实验田种的可好了,蔬菜、果树啥都有,如果我们学校也有这样一块土地,种种花呀菜的,就好了。
TOP
50#

明天就要告别杭州去金华上汇报课了,早上我来到科苑和老师们告别,感谢40多天刘校长和科学老师的关怀,临走来到六(一)班,班主任林老师在上课,听说我要走,同学们都举起了小手齐声说“老师,谢谢您”,看到这一幕,真的好感动。来这里给六(一)班上了一个月的课,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天真、聪明,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要走了,还真的有点舍不得呢!时间到了,家里还有一百多孩子等着我回去呢!再见了,老师们!再见了,孩子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4 10:40:56编辑过]

TOP
51#

时间都到哪去了?


 


杭州相识的情景似乎就在昨日,如今却已到欢送的时节。


 


赶到金华,不为别的,只希望能和相识的朋友再次聚首。


 


此后,天各一方,相见就不是那样容易了。


 


但无论如何,情谊长存。祝远方的朋友一路顺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6 23:55:34编辑过]

TOP
52#

谢谢陈老师在网络上的指导!


 

TOP
53#

   从杭州学习回来后,忙着科学课内比教学到市里参赛、市里上汇报课,匆忙的给学生赶课。今年这半年是我收获了,学生失去了,没办法,只有下学期给学生加补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