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3月24日星期一
地点:宁波市鄞州镇中心小学
执教:宁波市鄞州镇中心小学 朱益丰
活动:浙江省小学科学高端班培训
记录:陈梅娟
实录:
【导入】
(播放视频:《微观世界》片断:瓢虫、蚂蚁与蚜虫)
你看到了什么?
——瓢虫
——蚜虫
——植物
这些昆虫、植物,与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
——视频里面的要大
是被放大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比这些昆虫还要小的物体,你觉得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观察它们呢?
——放大镜
放大镜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观察物体的视野
【活动一: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出示一张纸)老师这里有一张纸,里面的字很小,请大家先用放大镜看一看,能否看清楚。
(学生取出抽屉里的材料,活动,然后汇报)
——我们小组看到的是:“科学课上既要动手动脑,又要仔细倾听,当你看懂这些文字时,请把放大镜放在桌子中间,坐端正!”
——把放大镜放在纸上,离开一些距离
是否随手一放就行?
——要对准字,要离开一定距离
(学生演示)
你再干什么?
——调整距离
他的眼睛和纸张有没有在动?
——没有
他在调节放大镜光和物体的距离
这样的观察方法叫做“镜动法”。
(课件出示图示和文字:镜动法:研究个观察吾提位置不动,移动放大镜,直到图像大而清楚。)
还有别的方法吗?
(教师和学生演示)
这样的方法叫做“物动法”。
(课件出示图示与文字:眼镜和放大镜位置不动,移动观察物体,指导图像大而清楚。)
【活动二:放大镜的作用】
(出示材料:一个放大镜、一张彩色纸片、一个点亮的手机屏幕)
请利用放大镜看一看手机屏幕,用肉眼看和用放大镜看,有什么不同?记录下来。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提示:把看到的不一样的发现写下来或画下来。)
(学生汇报)
——我在彩色图片中发现了一个个小圆点,在点亮的收集屏幕中发现了……
这些发现,不用放大镜能发现吗?
——不能
那么,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放大物体
是放大物体,还是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物体图像
(板书:)
还有什么?
——能让物体变得更清晰
看清更多的东西(板书:看清更多细节)
小小的放大镜为什么会有这些本领?放大镜本身有哪些特点呢?
老师这里还有5种观察工具,(出示材料袋,出示记录表)
观察工具 |
工具的结构特点
(用图画表示) |
能透过观察工具看到物体图像的,打“√” |
放大图像的特点,请打“√” |
不能放大 |
一般大 |
很大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我们的思考:
1.我们发现( )号观察工具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它们镜片的共同特点是( )。
2.通过比较,我们发现( )号观察工具放大物体的本领最大,我们认为的原因是( )。 |
(学生操作材料:大小相同的镜片,1号是普通的不透明的平面镜,2号是不透明的有凸度的镜片,由一块平面镜和一块一面有凸度的透镜粘合而成,3号是普通的玻璃片,4号和5号是凸度不同的透明镜片)
(教师介绍记录表)其中“工具的结构特点”我解释一下:要从侧面看,如果是凸出的,就用弧线表示,如果是平整的,就用横线表示。
(小学活动)
(汇报:展示记录单)
把自己组的记录单拿出来对照。不一样的提出来。
——第三号能看到物体
——(对画的图进行修改)
说说下面的发现:
——我们发现(4、5)号观察工具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它们镜片的共同特点是(凸出的)。
——有意见,是(透明的、凸出的)
2号也是凸出的,为什么不能放大?
——2号不是透明的
为什么3号不能放大物体?
——透明的,但不是凸出的
看来放大镜有两个特点
——透明、放大(板书)
继续说说发现: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5)号观察工具放大物体的本领最大,我们认为的原因是(两面都是凸出的)。
请一起陌陌号和5号的放大镜,看看他们的凸出情况
(学生摸镜片说发现)
由于放大镜同时具有“凸”和“透”的特点,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活动三:找找生活中的放大镜】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器材:水、滴管、玻璃、烧瓶、烧杯,你能不能选择其中的意见材料,做一个放大镜?可以先讨论一下
(分组讨论)
——把水滴在玻璃片上(教师演示)
用什么去观察?
————用水滴去观察
还有吗?
——用烧杯和水,舀一杯水,找到一张纸进行观察(师生配合演示)透过水看物体。
(出示烧瓶)这个可以吗?
——可以
请同学们使用这些材料时,先不倒水试试,再倒水观察。每组选一种方法。
(分组活动)
这些材料,能放大物体吗?它们和放大镜有什么共同点?
——透明、有凸度
生活中,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
(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