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

 

尝试着向前走.doc (, 下载次数:113)

分享 转发
TOP
2#

 

尝试着向前走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的教学反思


                                         ——王芳


318,本学期萧山区“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的第一次研训活动在江南小学如期举行,我执教了公开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从上个学期的教研活动个人申报到今天正式上完课,这件困扰我将近3个月的事情终于落地了。


这一个多月的准备过程是辛苦而忙碌的,更是感到高兴的。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一个团队在共同研究探讨。从校内试教,到组内磨课,再到正式上课,得到了我师父毛老师、导师王校长、组内成员罗老师和沈老师的细致指导,在材料准备上也得到了协同体成员的支持,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课上完了,心中的石头落地了,也泛起了层层涟漪,留给自己思考。趁活动刚刚结束,赶紧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写下来。


第一、教学预设太强,关注学生不够。当让孩子们观察了同一个马铃薯在两杯液体中的沉浮后,有孩子提出了“可能是空气的不同”的猜测,我没有继续追问:哪里的空气?而是急于想让别的孩子回答“可能是液体的不同”,跳到我的预设中来。再如,液滴加热实验后,有一个孩子说“可能2号液体中溶解了不明的其他物质”,多精彩的回答,我也没有组织孩子们讨论关于他说的“不明物质可能是什么”。学生的每一种回答都是思考后的智慧,教师不应该轻易地放过,而是要牢牢地抓住,我想自己在平时的课堂要多关注孩子的回答,尊重孩子们的想法。


第二、实验指导过于细致,侵占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时间。本课中有两个实验——液滴加热和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当确定好实验方案,PPT出示实验步骤后,我还一步步讲解,导致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时间大大缩短。我想对于五年级孩子的实验指导还应该放得更开,正如沈老师给我的建议,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出示实验注意事项,让学生自己看,如遇不明白的地方再提问,或者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进一步指导,为学生留足实验探究的时间。


第三、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当学生用“液滴加热”实验证明了1号和2号液体的确是不同的之后,但有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2号液体中到底加入了什么物质时,我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们用逆向思维方式去思考,用反证法去寻找新的证据,而是直接提出“同学们,想调制这样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吗?”的建议,这不是孩子们的思考,更不是孩子们自主探究的需求,而是老师的预设环节。再如,“调制液体”环节,我准备了三种溶解物——食盐、白糖、味精,并且预设好分发给哪几个小组,孩子根本就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只能按我给他们规定的材料和方法去做,何谈探究之味呢?正如陆祝林老师在观点报告中谈到的,尝试让我们的课堂更开放些,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多准备一些材料,那我们的课堂离探究味就近了点。我想自己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尝试、多放手。


第四、汇总记录表设计欠合理。在“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环节,在前期试教时,得到了王德锦校长的指导,改变用箭头表示马铃薯沉浮的方式,采用在标注有刻度的塑料杯中,记录马铃薯在液体中位置的变化。从单组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记录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发现“加入一定量的溶解物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还能观察到随着溶解物的增多,马铃薯上浮的程度越来越大。但是当用磁性贴代表马铃薯将结果汇总于黑板上时,由于我提供的都是红色的磁性贴,导致整体观察时,一片飘红,效果不明显。怎么改进呢?在上课时,夏志明导师就给我很好的建议,每一大组采用一种颜色,大组与大组间对比明显,观察效果可能会更好。在下午的观点报告环节,沈华梁老师又给我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将马铃薯在液体中位置的变化,转换成折现图汇总比较,结果呈现清晰化,研讨交流更有效。


第五、研讨交流不充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验活动后的研讨交流环节是探究的真正开始,是学生实验的发现,更是思维的碰撞。但是我在执教时,由于前面的实验时间较长,等到孩子们静下来研讨时只剩下10分钟了,而且我在记录单的设计上,也只是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对于其他小组的实验,根本没有组织学生研讨,交流时也是自己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个别学生关注了、回答了。怎样才能让研讨更有效?第一,时间要保证,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压缩实验指导的时间,给足孩子们交流的时间。第二,要设计有效的研讨问题,杨老师在评课时对于研讨问题的设计给出了如下的建议:1、观察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参考其他小组,你又发现了什么?有了如此明确的研讨方向,孩子们一定会发现得更多。


这堂课,让我明白作为科学教师,最大的挑战不是设计多少巧妙的实验过程,而是怎样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探究、思考、表达、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空间。教师只有将这种空间和权力真正交给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有能力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形成一种自主构建的学习文化,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我的课堂离真正的探究课还很远,但还是要尝试着向前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TOP
3#

王老师,建议将word先编辑好,1.5倍、小四,然后论坛复制进去,选框里点击“取消”,文本进入后点击发表即可。
TOP
4#

有问题是好事,认识到了,反思了,改进了,收获的就不仅是自己了!
TOP
5#

 这堂课,让我明白作为科学教师,最大的挑战不是设计多少巧妙的实验过程,而是怎样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探究、思考、表达、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空间。教师只有将这种空间和权力真正交给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有能力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形成一种自主构建的学习文化,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有这样的收获很值得!教师的设计不管如何巧妙,最终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

TOP
6#

会思考啊,学习
<img src="http://wpa.qq.com/pa?p=1:81346673:7" al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
7#

为上一堂课磨研了几个月,想起来有点后怕呢。扪心仔细想想:上这样的课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有多大的价值?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