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反思
之前在第五课浮力中已经研究了上浮的物体有浮力,而且知道浮力的大小和排开的水量有关。但由于隔的时间有点久,上课刚开始,我对上浮的物体的浮力进行了简单的复习。虽然在上一节课我已经和学生探讨了,漂浮,上浮,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学生的理解还是有点困难的。
师:大家猜测,下沉的物体是受到浮力的,那么,怎么用实验去证明浮力的存在呢?(学生想不出来,我就提示回忆上一节课上浮物体的浮力是怎么用实验测得的,利用测力计能不能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呢?在我的提示下,学生想到了方法。)
生:先测出钩码的重量。然后再浸入水中,记下在水中的重量。
师:两个数据之间什么关系说明有浮力?怎么样说明没有浮力?
生:当浸入水中的重力小于钩码的重力时,说明有浮力,如果两者相等,说明没有浮力。
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有些说到和自身的重力,和体积,和排开的水量等。这里我没有准备同体积不同质量的物体来检验学生说到的是否和重力有关的实验,因此还是让学生课后再实验检验了。主要还是研究浮力的大小是否和排开的水量有关。 这里书本上下沉的物体是用石头的,我嫌石头做实验操作麻烦,将石头改为了钩码,第一个实验用2个钩码,改变浸入水中的体积,第二个实验分别用1、2、3个钩码完全浸入水中来做实验。第一次上课的实验过程发现,当小部分浸入和大部分浸入这些过程中,第一是学生控制不好,浸入的量,会有抖动造成的误差,而且这两个差距比较小,读数上也不是非常明显。因此,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我加多了钩码的数量。通过对下沉的物体和上浮的物体的受力分析。比较重力和浮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学生也能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了。(由于学生的基础差,习惯也不好,在实验过程中总是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