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斯给出了关联主义学习基本概念六个因素: 动机、情绪、暴露、模式化、逻辑、经验。
1) 动机( motivation) 动机决定了我们是否准备接受某些思想以及是否愿意培育更深层次的网络连结。
2) 情绪( emotion) 在我们评估节点的价值以及遇到有冲突的观点时起着很大的作用。
3) 暴露( exposure) 重复暴露是一个强化连结的很好方式。当某个节点得到更多的连结节点时,其受欢迎程度大大增加,并开始脱离游离状态而融入整个网络之中。
4) 模式化( patterning) 识别多种类型的信息和知识的本质并加以组织起来。当接触新领域知识的时候,如果能迅速识别出它与以往领域知识模式的相似性,学习接受的过程就会非常快瑏瑡。
5) 逻辑( logic) 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很多是思考和反思的结果。逻辑与反思相似,但它允许情绪参与进来。
6) 体验( experience) 很多时候我们进行的是非正式学习。体验是一种获取新节点、在已有节点间建立关系的催化剂。除非学习者在他的领域非常活跃,否则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我连结。
未来一些重要的学习趋势:
1、许多学习者在一生中将会进入各式各样的、很可能毫无关联的学习领域学习;
2、非正规学习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正规教育不再构成我们学习的主体。现在的学习可以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个人网络,或通过完成与工作有关的种种任务进行;
3、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终身。学习与相关工作活动不再分离,而在许多情况下合二为一;
4、技术正在改变(重组)着我们的头脑。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决定我们的思维;
5、组织与个人都是学习机构。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将日益增长,这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一种理论的研究,即设法解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联系的理论;
6、以从前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在认知信息处理领域)为基础的许多学习过程如今可由技术取代或支持;
7、“怎么学”与“学什么”正在被“从哪里学”(了解从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所补充。
关联主义学习的原始理论:
原理 1: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之中;
原理 2:学习是连接专业化节点或信息源的一个过程;
原理 3: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的装置之中;
原理 4:如何知道得更多的能力要比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什么更为关键;
原理 5:为了促进持续不断的学习,需要培育和保持连接;
原理 6:看到不同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连接的能力是一种核心技能;
原理 7:(知识节点间连接的)畅通(以获取到精确的、及时更新的知识)是进行
所有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
原理 8:决策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我们透过时刻都在变化的现实来决定我们学
习什么,以及获知所得信息的意义。当一份正确的答案摆在眼前,要知道这份答案明天
可能就是错误的,因为信息环境的变化时刻都在影响着决策。
理论基础——混沌理论和自组织理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5/27 17:03:0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