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牌“空气有重量”体验装置的开发与试用
教材的研读与思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四单元7、《空气有重量吗?》,教材指导孩子们自制简易天平,通过气球充气(放气)打破平衡,感受空气重量,倡导亲历过程,亲身体验,知道空气也是有重量的。(见下图)
总是在想:用如此简陋的的装置,冒着诸多的干扰,测量如此细微的变量——很有“后羿射日”的味道!
用电子称吧——又像“坐着动车去旅行”,是否缺失了好些沿途的风景?......
一直在找:有没有更适合的探究办法,能像马德堡半球那样,只有两个半球,很简单,但有效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巨大;像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只有一环一球,很简单,但让人直观地看到铜球受热膨胀的细微变化呢?
脑海中浮现并交叉着一些词汇与故事:曹冲称象、阿基米德泡澡、温度计微细液柱显示细微变化、酒标、钓鱼的沉子与浮标……能否利用水的浮力设计一个简单的装置,让孩子们看到了空气重量的存在,高年段学生还可以用这个装置比较方便地推算空气的密度。况且本单元《水和空气》的前几课,利用水发现空气的存在、观察多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状态,对浮力和重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
实践的过程与试用:
首制与试用过程图文简录如下:
1、材料的准备:取自自行车废旧内胎的完好气门一枚(附带一段内胎橡胶皮),16号铁垫圈一枚,玻璃材质婴儿奶瓶一个,自行车滚珠轴承用小钢珠若干,剪刀、扳手、气筒各一,盛水塑料桶一个:(见下图)
2-1、剪取自行车气门:用剪刀将自行车气门基部连同周边橡胶皮呈圆形修剪下来,圆形橡胶基座的直径与奶瓶去盖后的玻璃口外直径相一致:(见下图左)
2-2、拆解气门:先后将自行车气门上的压气螺母和压脚螺母、压脚垫圈取下,洗净各个部件备用:(见上图右)
2-3、气门的重组:先将16号垫圈套进气门立管至基座;依次套回压脚垫圈、压脚螺母,用扳手拧紧;最后旋紧压气螺母:(见下图)
3-1、婴儿奶瓶的处理:拧开奶瓶,除去顶罩,将硅胶奶嘴从瓶盖上剥离:(见下图)
4、装置的组合:先将改制好的自行车气门置于奶瓶口,注意将呈拱形的基座橡胶皮拉平,务求覆盖整个瓶口;然后将中空的奶瓶盖套进气门,与奶瓶口螺纹吻合并拧紧,检查气门部件是否与瓶盖匹配,修改直至完全吻合:(见下图)
5、装置的调试:拧开瓶盖,往瓶体内放进一定数量的小钢珠,通过反复放进水中测试,酌情增减小钢珠的数量,最终让本装置能在水中呈漂浮状态,且稳定后只有气嘴顶部1-2厘米的高度露出水面:(见下图)
6-1、装置的试用1:将本装置放进水中,等其漂浮稳定,记录气嘴露出水面的部位(压气螺母下缘之5圈螺纹处):(见下图)
6-2、装置的试用2:用打气筒夹住气嘴,往本装置内打气(经实践,本次试制选用的刻度为240ml的奶瓶,用这个打气筒一般打到第7筒空气的时候,会感受到下压困难,反弹力较大,所以本次试验一般打进5-6筒空气),然后将装置倒置于水中,检查瓶盖与气嘴等部位是否抗压密封,务求不存在漏气冒泡现象:(见下图)
6-3、装置的试用3:将打进更多空气的本装置放进水中,让其自由上浮或下沉,等稳定,发现该装置沉入水底,原来冒出水面的气门顶部已经处于水面之下;与打进更多空气前的漂浮状态相互印证,装置打气后重量增加,所增加的重量来自打进的空气,即打进去的空气有重量!(见下图)
6-4、装置的试用4:在水中拧松气门压气螺母,松动气门芯,即冒出大量气泡,气筒打进去而被压缩的空气正在逸出;随着空气的逸出,装置慢慢上浮,一会儿,气门顶部露出了水面。装置的重量正在减轻,跑出的空气有重量!(见下图)
6-5、装置的试用5:等打进装置内的空气全部跑出,瓶内气压恢复常态,装置也还原到打气前的漂浮状态,气嘴也基本还原到打气之前露出水面的高度。增加的空气排出,增加的重量也消失,空气有重量!(见下图)
为了实现根据“打进去的气体体积”和“增加的排开水量”两个数据,推算空气的密度的可行性。继续进行该装置的改进与试验,记录如下:
1、制作标尺:取特仑苏盒装牛奶吸管一根,先将吸管底部倾斜部位修剪平整,插进气嘴到底,根据气嘴顶部的位置,在吸管外壁标注0刻度的起点,然后比对直尺,用油性记号笔标注刻度,最后将吸管改制的刻度管插进气嘴到底:(见下图)
2、调试:将装置放进水中查看,酌情增减小钢珠或黄豆粒的数量,反复调试,最终让本装置能在水中呈漂浮状态,且稳定后水面处于标尺0刻度以上的某个低位:(见下图)
3、打进空气:拔出标尺,用打气筒往装置内注入适量空气,然后将吸管标尺插回去,并检查是否到底以保持0刻度处于原有的位置:(见下图)
4、打气后沉底:将打气后的装置再次放进水中,可见装置因重量增加不再漂浮而下沉,但因为触底,标尺刻度所示的新增排开水量并非等于其因增加空气而增加的重量:(见下图)
5、放进水池中:为了让装置自由下沉,获得漂浮状态,进而正确测得打气后新增的排开水量,将装置放进储水更深的水池中,等其稳定漂浮,这次刻度指示水面处于约14.2厘米的位置:(见下图)
6、放气释重减排:拧松气门压气螺母,松动气门芯,即冒出大量气泡,气筒打进去而被压缩的空气正在逸出;随着空气的逸出,装置慢慢上浮,一会儿,打进装置内的空气全部跑出,瓶内气压恢复常态,装置在水中稳定漂浮,水面处于2厘米刻度线:(见下图)
后续: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计算这次气筒打进装置的空气重量等于(14.2-2)X 该吸管截面积 X 1(水的密度),如果采用集气法将气门松开后逸出的空气用量筒收集起来,即可得到这些空气的体积,进一步计算出空气的密度。
在有抽气设备的学校,将“往瓶内打气”改成“往瓶外抽气”,通过抽气前浮得较低,抽气后浮得较高的比较感受空气有重量,并通过测量获得数据,推算导空气的密度,这样可以回避空气“压缩”与“压缩的空气”有重量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