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年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二次年会资料 [复制链接]

91#

      很荣幸第一次参加了湖州市小学科学年会,本次年会我是一名学习者,也是一名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学习者,我听了三节课,分别是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刘彦老师的《神奇的小电动机》、安吉地铺二小楼森海的《电和磁》、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陈继海的《摆的研究》。每堂课都各自的特点和亮点,刘彦老师设计的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演示实验,让我为之惊讶,佩服刘老师的那种探索精神。楼老师的这堂课则是利用导学案和长时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说到南浔的陈老师,我佩服他的勇气,因为《摆的研究》这节课已经在各种场合被老师上了千百次,但陈老师任然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对于这节课的设计和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每堂课都有每堂课的亮点和不足,但年会的这六节课任然有许多让我们这些刚刚入职的新老师有太多需要去学习的东西。


      此次年会,我也是一名工作人员,我的主要任务是实录。做完实录,让我的感觉就是脑子比较累,因为我需要将老师和学生讲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下来。(未完,待续)


                                                                                                      仁皇山小学  周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8 9:55:36编辑过]

TOP
92#

   我们所看到的的小班化最直接的是班级学生人数减少了,然这并不是小班教育的本质。我感觉在课堂中小班化更容易因材施教,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师生的互动会更加有效。学生的质疑、以及一些创造性的东西将更加被突出,而小班绝非小班教育。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老师负担重、学生学得累,我们科学学科亦然。有的时候细细去感受下我们的每堂课,有些课堂任务、环节真的很多,而老师很多时候却觉得每个环节都不能少,教材安排应该是有道理的,造成一堂课下来师生都非常累、整堂课非常忙。当然公开课又不同于常态课,本次年会的几堂课设计非常巧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题,且每堂课都给了学生较长时间的探究,目标达成有实效。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团队)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且在整堂课中证明这样处理教材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既然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应该尊重孩子们所得到的的数据、孩子们所看到的的现象。遗憾的是大部分的课都拖堂了,我觉得小班化教育,更应该突出其中的“小”字,小不是少的意思,但让让学生轻松点应该能体现出来。另外小班化的科学课堂,分组能不能从传统的四人组做一些改变?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93#



从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到小班和老师的变化



东风小学 
陆志浩



我对本次年会,印象最深的一课是太湖小学徐莉莎的《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可能是压轴,也可能是我进行了实录,总之能有话可以讲。



先说说准备,上过这一课都知道,这一课可简可繁,一切皆在材料。徐莉莎这次准备很充分,材料很丰富,该有的都有了,值得学习。但有一点我觉得徐老师吝啬了一点,就是装材料的盘子只有一个大托盘,要能再给两个中号的盘子,一盘表示含有淀粉的食物,另一盘表示不含有淀粉的食物,这要展示的时候也会更清楚。



再说说流程,这一课流程一般是固定的,先了解淀粉遇碘酒会变色,再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徐老师大致流程未变,开头方式本人比较喜欢,用四种同颜色不同液体与淀粉混合,看是否有变化。但我这里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非要颜色一样的液体呢?给四种更常见的液体不行吗?如:水、食用油、醋、碘酒这样的组合给学生,有颜色相近的,也有颜色不同的,让学生可以发现生活中常见液体与淀粉混合大多不会产生新物质。



说说实验,学生实验学生很快乐,探究的兴趣很浓,但是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忽略了一点,就是碘酒滴到食物上,并不是所有含有淀粉是食物都会马上明显变色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这造成了展示小组展示时对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拿捏不定,明明刚才没变色,现在变了。



最后,我想说说小班化,这个梦做了太久太久了,好想有成真的一天,当然总有一天会成真的。可是,这次年会后冷静下来想想小班化真的就是人数减少了吗?对老师就没要求了吗?现在想来未必,人少了,课就要上的更加精致,对学生的关注要更高,对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在小班化一步步临近的今天,认真最好自身的积累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学生人多人少,脑袋里的知识要只多不少! 



做一只贪婪的蚜虫,努力吸收科学的营养!——湖州市吴兴区东风小学 陆志浩
TOP
94#

  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分会二届二次年会体会


飞英小学 余文江


年会的脚步已渐渐远去,但在我原本平静的心中激起的涟漪还不断向远处扩散,丝毫没有褪去的意思。纵观今年的年会,我们围绕着小班化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当我看到“小班化”这三个字时,我感到熟悉而又陌生。熟悉在这个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了,吴兴区也有几个大学校在试点搞小班化教学,而陌生在这个词对于我们小学校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它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在研讨的过程中,比起传统课堂,我发现了小班化有许许多多的优势,但这只是我们期待的一个方向。


当我拿到会议资料时,我首先浏览了一下上课的课题,发现今年的六节课中,有四节课时物理部分的,一节是生物部分的,还有一节是化学部分的。可能受自己专业影响,对这四节物理部分的课我的关注点在于实验的科学性和老师语言的科学性;而对于生物部分和化学部分的课我更关注授课环节的设计与创新。


刘老师《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是我印象最深的一课,因为我上过很多遍,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一直都很苦恼。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偏多、偏难,要想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更是难上加难。我想,这节课的重点是想要学生理解的是电动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仔细分析这句话的前半句,用电产生磁,试问,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难吗?不难,因为我们之前的奥斯特实验包括研究电磁铁的磁力都在围绕这个主题在展开探究。刘老师有个很好的设计,就是自制了电动机的电刷模型,让学生利用这套装置来验证转子上是3个电磁铁,但是刘老师最后只是让学生组装的装置和练习了如何给电刷接通电流,而没有让学生利用通电的电磁铁能吸大头针或用指南针的发生偏转的方法去验证猜测。本来是课堂上的亮点,却成了一大遗憾。再看后半句,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试问,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吗?我们不要一味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像高中生那样分析线圈在磁场内的力矩平衡问题和连续转动问题,我们只要让学生知道电磁铁产生了磁,这个磁和永磁铁的磁产生了力的作用,电动机就动了。我想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理解程度已经够了,所以后半句话也不难。那么这节课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主要难点就在于分析电动机工作时内部的电流流向。给电刷通电这个没问题,换向器给电磁铁通电,这个也没问题,拆开电动机,便揭开看谜底。难就难在电刷和换向器这里,我觉得电刷和换向器真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原因是它不但可以给运动中的转子通上电流,还能时时转换电流的方向。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接通电流并改变电流方向理解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刘老师的第二个设计就是模拟了转子里的三匝首尾两两相连的线圈和两个电刷的实验,这个实验虽然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但是对于实验理解上的引导是不够的。学生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只关注了电刷不动,转子在转动,而没有关注到其实在此过程中,换向器三个触点上的电极是发生改变的,言下之意就是线圈内的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这个实验运用的好,整个难点就在这里被突破了。


楼老师的《电和磁》一课的设计很有特点,他先告诉学生当年奥斯特在实验室发现了什么现象,然后给学生当年奥斯特用过的类似器材,重新做一遍,要求找到最佳的方法是磁针最大幅度地发生偏转。我想,这种设计更像是让学生重走当年科学巨人之路,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实验。楼老师的语言表述也十分科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学习。对于解释为什么通电导线能使磁针发生偏转时,怎么排除通电的铜丝变成铁这一猜测上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可以直接跟学生说铜变铁这是一种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无法完成的一项核试验,任何常规的变化都不可能是原子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陈老师的《电磁铁的磁力》是一堂扎扎实实的探究课,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我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对这节课中实验的科学性我提出过质疑。首先: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太多,线圈圈数、电流大小、导线的阻抗、电源的内阻、铁芯的材料、铁芯的粗细、大小、线圈处在铁芯上的位置等等。当我们要求学生去做对比实验的时候,学生真的只改变了一种条件吗?其实不然,再说,吸引铁垫圈的数量真的能作为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依据吗?要知道垫圈的重量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再者,我们用干电池做实验科学吗?干电池在耗电的过程中,输出电压一直都在下降,根本保证不了电流大小不变。再纠正课堂上的一个错误概念,在做电磁铁的实验中,如果线圈圈数比较少的情况下我们认为这个电路是一个纯电阻电路,这时的电源是被短路的,但是线圈圈数多的时候整个电路就是有了电感的非纯电阻电路,这时的电源其实不是短路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在短路电路里加入电动机之后就不称为他是短路电路的道理一样。


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8 13:39:39编辑过]

TOP
95#

      仔细阅读了老师们的活动体会,真心的感觉:咱们区的这些年轻老师们真得太聪明、太能干、太强大了。短短一天半,六节课,随机的互动,,,但是大家都有那么多的收获,那么深刻的领悟,不得不让我佩服。


     一直想静下心来写点什么,可苦于时间不够用啊!


     现在看了这么多老师的感悟,我突然觉得,我的那点想法,那点思索,那点体会,,,慢慢的消化了,不足以变成文字见于帖子。(貌似给自己找个借口。)


     不同的人,对每个环节有不同的处理,对每个细节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学生,方式方法也应该不同。但是,只要我们领悟到一点: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迅速、快乐、轻松的把他带进发展区,并期待他得到更大的发展。


 


     其实,我还想说:有的时候,一点想法,哪怕是一丁点儿,哪怕是很不成熟的一丁点儿想法,把他写出来,就是收获!


     我反思,我总是停留在想想激动,行为却一动不动状态。


     得改!


     一起努力吧!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96#





评《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



吴兴区研训中心  朱颂伟



《神奇的小电动机》是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体现电磁铁在实际生活中的设计和技术运用,后续将研究能量的转化,动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得出结论,并能结合常见物质的能量转化,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很多都特爱琢磨这个小电动机,但是其转动的秘密很难理解。学生能理解电磁铁的性质,以及磁铁的性质,但是要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实现转动,还是很有难度的。



本次年会上,刘彦老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下水实验探究,对小电动机的构造和应用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做了恰当的定位。让学生从身边的小车点燃思维,在研究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探究,在交流思辨中建构起概念。



一、情境设疑,点燃思维。



兴趣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开始引入学生熟悉且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赛车模型,把小电动机能动起来的现象凸显出来,给学生让小电动机动起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动手的探究的兴趣。



教师顺着学生思路,让学生提出小电动机动起来的条件——电池。随后利用简单易行的材料接通了小电动机,“小电动机为什么通上电就能不停地转动?”这一问题的提出点燃了学生的思维。



二、任务驱动,展开思维



在挑战任务的引导下,聚焦学生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学生思维有效展开的基础。“小电动机为什么通上电就能不停地转动?”这一问题,学生的前概念明确指向电动机的内部,拆部件观察,了解其内部架构这一任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你认为哪个部件最复杂,你最感兴趣?”为后面转子是磁铁吗?转子在简易的支架上能转起来吗?换向器怎样让转子通电的?等任务的展开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逐一提供任务单,让学生的思维在任务的驱动下很好的展开。在思维递进的过程中,磁铁有磁性——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架子上的电磁铁在磁铁的作用下会转起来等一系列活动的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实践操作,较为轻松的得到了验证。但持续的运动和磁铁的作用又是怎么实现的呢?学生进一步的思维指向换向器的作用——正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8 15:39:22编辑过]

TOP
97#


三、模拟实验,突破难点


换向器的设计这是小电动机在运用电磁力工作中的一大技术应用。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换向器的真正用途也了解不多,对电流的改变和运用更是知之甚少。老师在课前对电动机的换向器做了很多功课,分析换向器转动过程中电流两极在三片金属片上的间断接触,使得三个电磁铁其中的两个电流发生了改变。








小电动机电流方向模拟图




 



很明显,在转子转动过程中换向器的作用体现其中的两个电磁铁电流方向发生改变,引起南北极发生改变,与外壳中的磁铁发生作用,第三个电磁铁由于串联在后面,磁力减弱,方向又不变,。


然而教学中,面对六年级的学生,对换向器作用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让学生了解电流反生改变,电磁铁磁极发生变化。老师针对这一目标,在拆开线圈让学生了解换向器的连接后,利用五位学生通过绳圈模拟换向器的运动来展现电流的变化。这样的设计放大了实验效果,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深切感受到其中蕴藏的科学原理。 


四、后续思辨,提升思维


科学教育最应该关心的是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认识科学的本质,所以说,用单纯的操作充斥课堂,而不是在更高的层面理解科学,这是对课程理念的误解。应重视将学生的思维由操作层面提升到科学概念层面。


刘老师在最后的环节中让学生交流活动后感受,再去思考电动机旋转的的秘密,较好的体现了实验后的思辨。这种超越描述性、操作性的教学,不再让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简单重复者,而是让原有的理性思维和习得的科学知识相融,得以提升,使学习成为思考科学本质、重历科学发展历程的场所。


教学是一个无止境的追求更好的过程。《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的教学也暴露出我们教学中出于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多少较多,而学生想学点什么了解比较少。


像对“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起来”这一问题展开,学生的猜测和想法,课堂中体现不明显。因为老师很明确今天课堂的任务,所以课堂生成的东西,老师就较少关注。


在任务驱动下的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提醒和提问多次打断学生活动过程,甚至让学生停下来听老师或个别同学的回答。这样无疑给思维连续的探究活动大打折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了,以至后面的交流留于表面。


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如何尽可能的少打扰学生,又能尽量排除掉一些干扰,这是我们教学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设计并应用好成熟的导学单、助学单能较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但平时课堂的训练和学生活动规范的养成也是其中的关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8 15:50:27编辑过]

TOP
98#

                                        潺潺流水,千变万化
                                          
      科学课的魅力就像这流水,只是水,在不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风景。
      听年会课,尤其是听课后评论与交流,如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惺惺相惜。而这种境界,还不是刚入教的我所能体会的。
      有幸在周五,聆听了来自安吉的两位老师的课,一堂是《摆的研究》,一堂是《电和磁》。感受不同,但启发还是深刻的。
     首先是对小班化背景下教学的感受。我很是羡慕小班化的教学,它有很多优点:1、学生少,教师易于管理2、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验操作,而且自我学习的意识也增强。3、师生交流更为普及。好处很多,但我也发现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他们提倡师生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方式,交流的思维局限,问题单一,别的同学没有机会参与思考和讨论,即影响范围小又拖延了上课时间。比起一对一,在小班化中公开交流疑问或许成效更好。教师也不必对某些问题重复讲解。
     其次是对课的感受。《摆的研究》如评价老师们所说,内容设置很紧密,上的很好。尤其是上课的结构和一起,值得效仿。我也想把一点疑惑和要点记下来,以备今后不时之需。1、在实验设计中,对于不变的条件,学生可能会提出支架的结构、摆动的方式、摆长的长度等,对本课不研究的条件不可全盘否认,而有所保留。2、该实验中为了得到大量精确的数据,如何数数非常关键,需要强调和联系。3、对课本摆长问题的思考。
      说实话,《电和磁》这一刻我没听懂。我觉得课堂前半部分的引入和思路值得我效仿和学习,我想我似懂非懂最大的原因很可能是我没熟悉教材,也没有上过这课。但听到评课老师和上课老师的交流,那种思维的碰撞让我艳羡。那天,我也成为局内人,一定有不同于今天的体会。
     很可惜,年会课只听了半天,据了解另外两个半天也颇为精彩。期待下一个年会。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王怡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8 16:43:36编辑过]

TOP
99#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2013年的科学年会,这是一个集结湖州地区优秀教师的科学盛会。从这次年会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特别是体验了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追求的教学方式,可是现实与理想总是会不协调,大家都没有小班化教学的经验。会上我们聆听了六位教师小班化的教学,这是一个尝试,又是一个创举。六位老师精心准备,上得是很好很好,望尘莫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小班化教学的教学设计,比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问问题的方式等。特别让我感慨的是小班化教学时,学生被老师关注到的次数更多了,自主探究的更多了,参与思考也更多了,这些都是非小班化所不能达到的地方。但同时呢,我觉得有些欠缺,我们的老师还没有完全转变到真正的小班化教学,起码没有让我马上感觉到这就是小班化教学,这可能和我们大家都没有这样的经验有关。在我的理解中,小班化教学应该是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为主线,以探讨的方式前进的。可现实是我们的互动和探究是多了,但还不够多,我们的学生不适应,我们的老师也没有完全适应。不过,还是觉得能进行这样的尝试是好的,说明我们正在努力地寻求突破,相信以后如果举办类似的小班化探讨会做的更好。
                                                                                                                   上强小学   沈华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8 17:02:12编辑过]

TOP
100#

刘老师的《小电动机》对换向器的分析令人影响深刻!电动机这一课,是六年级上中学生很喜欢的一课,特别是男生,更是对实验中的小电动机爱不释手,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能够有很多滴发现。但是,对换向器工作原理的解释的确是一个难点,自觉解释清楚颇费周章,效果还不太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模糊的方式“滑”过去,跟学生解释一下它的作用是改变电流方向,然后草草收场。没想到刘老师敢于啃这块硬骨头,想到了把转子上的线圈拆开和模拟这样的点子,令人拍案叫好!即使在课上还有学生是不明白的,但是经过刘老师这样的示范后,相信会有学生课后会去拆开电动机,细细研究一番,这不也正式这堂小学科学课的成功之处么
TOP
101#

这样的活动才真正有实效。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02#

 

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二次年会听课有感


 


    第一次参加市小学科学年会,不仅见到了很多热爱科学教育的同行,见识了前辈们课堂上收放自如、行云流水的教学风采,更被评课环节各位老师们的热烈探讨、相互学习的氛围所感染。每两节课后的讨论点评环节设计得很妙,没有讨论就没有思考。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借助别人的眼睛,你才能看清自己。听课老师和上课老师的讨论、听课老师自己的感想诉说,这些都是一朵朵思维的火花,碰撞在一起才能凝聚成一股力量,点亮夜空使其绚丽。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们之间毫无保留、真诚的交流,让我觉得我们湖州市的全体小学科学老师们真的是一个大家庭,互帮互助,一起成长。这种氛围让我这样的一个教学新手充满了温暖与期待。


 


飞英小学  张虹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03#

 

            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二次年会听课有感


非常有幸地参加了湖州市教育协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的年会。本次的主题是“小班化背景下的教学”。事实上,对于刚踏上教学讲堂的我来说,这是相对比较陌生的词汇,并且我面对的是人数相对较多的班级,所以对小班化的概念较为模糊。


在为期一天半的活动中,一共听了6节科学课,6位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必定带给我们很大的感触:


一:课前准备方面


科学课其实大多内容以学生动手和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几位老师的课前准备都十分充分,而且小班化的教学氛围对教师在准备教学用具方面降低了一定难度。但是,我觉得,既然我们科学课是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那么能不能教学用品的准备或者制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又或者我们可以其中的一些用品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这样学生对科学学习会不会更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自己对教材很熟悉,然后善于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科学同时能够将这些东西运用的教学过程中去。


二:课堂过程


教师的提问技巧很重要。一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不同的思考,甚至爱上科学学习。所以,科学课的任务布置,不应该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而是通过布置任务自我探索实验方法与过程,教师只是从旁加以一定的指导的过程。


三:摸索一种风格


不同老师会有自己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六位老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长兴三小的文宏章老师,相信大多数老师也会对老师有深刻印象。科学课与语文数学不同,它不拘束不传统,寻求的是标新。科学老师应该带有怎样一种态度去上好科学课。我们会在不断摸索中,学习不同老师好的方面,然后养成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加开心。


小班化的某些点:


1、小班化的班级人数相对较少,那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更能


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的组数相对比较少,所以教师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可以更完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要指导每个实验小组,在大班情况下,是很困难的。


2、小班化学生比较少,那么学生感觉会相对比较拘束,思考的范围就相对比较小,而大班情况下,在一位学生不经意的提出某种思考过程中,其他学生的思维会被轻而易举地带动,从而可以印发相对较为激烈的讨论。


对于新教师而言,我还要学得内容很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创新,扎实自己的功底,这是接下来我要做的。


 


 


织里实验小学   陆迎亚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04#

 

小班教学 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20131212-13日,我们湖州市小学科学年会在新风实验小学举行。此次主题为小班化教学下,科学课程的实施。此次活动,都是在学生人数为24人的班级进行。每位科学老师都有自己分组的方法,有的2人一小组,有的4人一小组,有的6人一小组,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注重学生的探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一节是我们吴兴区新风实验小学刘彦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小电动机》。我本身也是一名六年级的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电动机的构造,学生能理解透彻,但是小电动机内转子中换向器的作用理解与模拟、电磁铁的磁极转换,和自己制作一个小电动机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刘彦老师都处理得很好,学生们在他的引导下都获得了很多生成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长兴三小的文宏章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使得《身体的结构》一课生动又充满意义。课堂上一些小活动,如:扭头、扭脖子、捂住眼睛看世界、闭一只眼对笔尖……都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实在是太丰富了,在场的老师们也经不住一直大笑,原来科学课可以这么有趣!


南开学校张继林老师的严谨,体现了科学的素养,在长时探究的科学课上,我们新教师还需要努力。我最欣赏安吉递铺二小的楼森海老师,他的善于思考、教学策略、方式都深深地吸引我。课前自主学习是他们的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楼老师抛弃了课本原定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自己设计教学活动,是一位研究型的科学老师。但是,如果能在设计教案时,关注一下学生的特点,相信会上的更好!武康英溪小学的陈洪良老师的《电磁铁的磁力》将两节课在一节课中解决,学生并没有接受不了,反而在课堂中探索到了很多有意义的发现。陈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对于孩子们不一样的数据的研讨有自己的想法,给我也上了一课,因为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实验失败了,该如何去解释呢?真的非常难。最后太湖小学的徐丽莎老师执教的《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改变原有课本的内容,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孩子们在观察和探究方面都认真参与,整个课堂营造了科学、活泼的氛围。如果在学生汇报中,将有淀粉的食物能归类,总结哪些类别的食物是有淀粉的,可能会更加有意义。


这次年会,使得我们新老师对于科学课堂有新的认识。不管是小班化还是大半话,以生为本是不变的宗旨。最后我们市教研员杨老师的一席话,也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让我们不断接收新思想、不断进步!


                                                                       道场小学:叶佩玉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05#

 

以生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


 


20131212日至13日,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二次年会在新风实验小学隆重召开。此次活动由来自三县两区的6位科学教师给我们展示了几堂非常精彩的课例。


他们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都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的精彩点评也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这一天半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科学教学的魅力,也深刻地反省了自身的不足。由新风实验小学刘彦老师执教的《神奇的小电动机》一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动手,也乐于探究。而长兴三小文老师的课堂又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文老师的教学功底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学生们快乐的学习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13日的四节课,老师们也是各具特色,他们分别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用具给我们诠释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展现了他们独特的风采。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以生为本。


这次的交流学习再次点燃了我对科学教学的热情。我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的教学是在不断践行,不断创新中进步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教学工作,孜孜以求,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构建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


道场小学:王元玲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06#

 

 


扬小班化教学之帆,畅游科学探究之旅


   ——听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二次年会有感  



20131212日至13日,在吴兴区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隆重举行湖州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分会二届二次年会。此次研讨有200余名会员到会观摩学习。活动以小班背景下学习方式研讨为主题,旨在通过科学课的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儿童的学习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科学课堂上的小班化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次湖州市教育学会中进行的科学课堂活动教学,,就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这一宗旨,让学生的每一课都学得快乐。


就拿南浔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张继林老师执教《摆的研究》一课为例。这是一课典型的能体现科学探究的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逐步学会,通过事物和现象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是本课探究过程的起始阶段,教学中张教师让学生制作摆,观察摆的运动提出问题,学生能很好的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控制好变量和常量,收集好数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实验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学生轰轰烈烈的热闹场面,但是每个实验小组都在认真细致的研究。最后,教师利用研究的成果解决生活中摆钟快慢的调节的问题。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堂非常好的科学探究课。


 


  在其他老师的课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每个学生占有较为充足的单位空间。提高了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教师可根据小班化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同时,小班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后,必须考虑课桌的摆放和教室环境的选择,力求出色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本次学会,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关于科学课的长时探究方面。科学课的长时探究,常常存在操作有余,互动交流时间不足。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归纳总结,我们在平常教学中一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实验探究上,听课的专家也很注重这节课学生动手探究时间是多少,而对于探究后的交流研讨大多持能省则省的观点,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导致学生在探究中的精彩发现未予交流。


在德清的陈洪良老师的《电磁铁的磁力》一课中,他设计的教学过程就不是单一的长时探究。不仅让学生自选问题,自己完善计划,再小组间自主汇总,探究后互动交流形式也较多样。课堂互动交流中大家见得不再是单纯的一问一答模式的师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有彼此的交流,但又是围绕教师确定好的几个主线在发言,有那种互相提问辩论式的生生互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小班化教学中的长时探究


本次上课的老师都能大胆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使课堂气氛活跃,让我们感受到湖州科学老师的风采。


                                                                          湖师附小 施娟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07#

mark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