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与评课
执教者 城西小学 李明丽
评课者 东海小学 袁优红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点:
制作铁钉电磁铁;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教学难点:
控制一定变量,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通过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这一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1. 学生探究:每组1号电池一节,电池盒一只,长约8厘米的退磁铁钉1根,长约100厘米的绝缘导线1根,大头针一盒、指南针一只;实验记录表。
2. 教师演示:1号电池一节,电池盒一只,大头针一盒,指南针一只,磁铁一块,长约8厘米退磁的铁钉1根。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片:上节课学习了(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通电的线圈会产生更大的磁性。)电会产生磁。
2、现在把线圈绕在铁钉上,你们推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请说说理由。
二、制作电磁铁
大家有了很多推测,结果究竟会怎样的呢?看来只有我们亲自做一个试试了。
1、绕线圈并测试铁钉电磁铁
2、制作时需要哪些材料呢?
学生回答:——导线、铁钉、电池、大头针(用来测试铁钉有没有磁化,会不会把大头针吸起来)
课件出示:
(1)用导线在铁钉上缠绕30圈,固定导线两头,以免松开;导线两头留出15厘米左右做引出线。
2接通电流,观察能否吸起大头针;断开电流,观察是否还磁性;反复做两三次。
(2)观察:通电后,会不会像大家所说的产生磁性?我们用钉尖去测试一下!看能否吸起大头针,如果能数数看能吸起几个?不通电又会怎样?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一
温馨提示:因为用的导线短,这个装置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如果你们第一个活动完成出色,老师还会给大家一张继续探索的提示单,挑战第二轮的活动。
继续实验探索提示单
同学们,像第一节课一样,老师分发给每一个组一只指南针。我们分别用钉尖和钉头去靠近指南针的南极和北极,又能发现什么呢?
( )极 ( )极
(3)实验并记录
(4)交流:在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a.通电后我们吸引了( )枚大头针,断电后,磁性消失。
师:板书 通电 产生磁性
断电 磁性消失
引出课题:像铁钉电磁铁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b.发现了铁钉也有南北极。小组汇报南北极。
组数 |
钉头 |
钉尖 |
|
组数 |
钉头 |
钉尖 |
1 |
|
|
|
6 |
|
|
2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8 |
|
|
4 |
|
|
9 |
|
|
5 |
|
|
10 |
|
|
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不仅明确了电会产生磁力,产生的磁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还发现了电磁铁有南北极。产生磁力大小为什么会不一样?我们下节课来探究。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三、电磁铁的南北极
1、观察汇总表,大家又发现了什么?(各组钉尖或钉头指示的南北方向不一样)
2、猜测:可能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电磁铁的南北极呢?
①与电池的正负极接法有关;②与线圈绕线方向有关
5、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但真的有关系吗?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出示:
研究的问题 |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正负极接法不同有关? |
相同的条件 |
图 |
不同的条件 |
|
|
|
研究的问题 |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绕向不同有关? |
相同的条件 |
图 |
不同的条件 |
|
|
|
示范线圈缠绕方法
6、学生实验探究,并把发现记录在书本P51中。
7、交流并小结: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电磁铁的南北极,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关于电磁铁的知识。
电磁铁
通电 有磁性 (有大小)
断电 无磁性
有南北极 可以改变 电池连接方法
线圈缠绕方向
《电 磁 铁》评 课
评课者 东海小学 袁优红
1.本课教学常态化,从提前一天知晓课题,到第二天的展示。全体工作室成员团结一心,发挥集体智慧,经历了要上好一节常态课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此次活动新形式的尝试考验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师的全面教学素养等。同时,也考验了整个工作室的团队凝聚力,全体成员无论在课前,还是课后,齐心协力,出谋划策,真正变个人的经历为集体的经历,变个人的磨炼为集体的磨炼。感悟一:团结也是一种感动。
2.本课教学思路清晰:由复习电与磁导入,接着推测,把绕了线圈的铁钉通上电会发生什么现象?随后自己制作电磁铁,发现通电磁铁会吸铁,电磁铁与磁铁有相似的性质。自然引入这个电磁铁既然像磁铁,会不会指示南北性质的研究活动。引导开展信息的采集活动。通过信息采集,发现电磁铁会指示南北,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指向呢?学生提出假设,开始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法,开展实验验证活动,寻找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测。活动符合科学认知逻辑与孩子的认识逻辑。感悟二:符合孩子的才是最科学的。
3.这一课属于能量单元的一课,也是此课隐含的一条暗线。为了达成单元的目标,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电磁铁虽然与磁铁有相似的性质,但是电磁铁的磁性会随着电能的消失而消失,这是一种能量的转化。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得到重视。感悟三:活动的内涵化是我们深层的追求。
4.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自始至终的目标是让我们的教学为学生服务。我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学生吃得消吗?例如:我们安排四人小组两套材料,我们是这样思考的,因为电磁铁是学生陌生的器材,差不多都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充满好奇心,所以让每个孩子去接触电磁铁、“玩”电磁铁才能达成对电磁铁的认识。另外,在学生制作电磁铁完成后,以提示单的形式布置继续探索的任务:像第一节课一样,老师分发给每一个组一只指南针。分别用钉尖和钉头去靠近指南针的南极和北极,又能发现什么呢?把发现电磁铁的磁性与南北极两个活动合并成一个活动。这样的合并我们是有依据的:学生在第一课中已经对指南针会偏转有一定的认识,有了操作的基础;电磁铁有磁性这个性质的发现对五年级的学生是没有难度的。合并的活动给了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有了更大的挑战性,能更大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感悟四:给孩子更大的活动空间,惊喜就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