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四年级上课,感到上的很辛苦。总是需要不断地组织学生转移到课堂内容上来,觉得孩子们的心很散。63班的学生课堂不够活跃,问题没有响应,学生们显得很闷,每一个环节都浪费了许多时间。我需要不断的说:“孩子们向前看。”64班一开始气氛很好,思维也很活跃,问题也能回答上来,但到了后面,感到纪律欠佳,需要老师不断进行课堂整理。所以这两节课搞得我很累,嗓子都有些哑了。我深深感到:一线老师的确非常难干,尤其是像我们这样,跨年级代课的科任教师,课时少,还要考试。一节课不许有任何拖堂失误,否则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 自从有了小组合作,学生按照小组排座位,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教学效果感到明显的打折。孩子们坐在一起忍不住要说话,老师看不到孩子们的表情、学习状态。不能及时监督检查,有些不自觉的孩子学习在偷懒。这次期中考试凡是小组合作的班级,成绩明显不如没有按照小组合作的班级。有的班级有重新安排了座位,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我觉得小组合作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一个座位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果学生没有按照餐桌式的座位,就不能进行小组学习了吗?座位只是一种形式。一节课可以从开始就按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在需要小组学习时再让孩子们转过身来,进行讨论研究实验。总之要因人而异,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就现在的情况,学校是否能给教师们一年的时间进行训练、尝试呢?显然不可以,面对考试排名,谁也不可能不顾孩子们的成绩。再说了,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独立思考也很重要。
的确现在各种教学模式,变幻莫测。老师们不执行吧,教育局说你不支持教学改革,还是老一套;你要是马上就用吧,成绩肯定会下降,考在后面,多少人都在炮轰你,真是左右为难。
不管怎样,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有利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理论。我觉得现在的教育改革,完全不考虑老师们的需要,除了强制,就是灌输。本来在教学第一线,亲自实践的人却最没有发言权。因为他们不是领导,没有影响力。
老师需要思考消化,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但愿现在的教育给老师们自己选择的余地,让老师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