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丽水市教坛新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件、实录和照片 [复制链接]

1#

[分享]丽水市教坛新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课件、实录和照片

2013年10月9日-10日,丽水市小学科学教坛新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景宁县实验二小举行。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以学定教,学为中心”,2天时间共安排8节观摩课和2个名师评课。


 


上课教师是2010年、2011年、2012年评上丽水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坛新秀的部分代表。


 


关于举行丽水市小学科学学科教坛新秀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的通知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6119


 


以下就是本次活动教学实录、照片和教学课件——


 


综合贴目录:


 


潘海娟《热起来了》教学实录……………………………………2楼


余京华《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实录………………………………3楼


陈静《它们吸水吗》教学实录……………………………………4楼


吴勇《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实录…………………………5楼



练飞《电和磁》教学实录…………………………………………6楼


蓝建云《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实录……………………………7楼


朱建兵《我们的小缆车》教学实录………………………………8楼


徐琳《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实录………………………………9楼


 


开幕式掠影…………………………………………………………10楼


潘海娟《热起来了》课堂掠影……………………………………11楼


余京华《我们的小缆车》课堂掠影………………………………12楼


陈静《它们吸水吗》课堂掠影……………………………………13楼


吴勇《电磁铁的磁力(一)》课堂掠影…………………………14楼




练飞《电和磁》课堂掠影…………………………………………20楼



蓝建云《用橡皮筋作动力》课堂掠影……………………………21楼


朱建兵《我们的小缆车》课堂掠影………………………………22楼


徐琳《我们身边的物质》课堂掠影………………………………23楼


丽水市名师陈志强评课掠影………………………………………24楼


丽水市名师陈永飞评课掠影………………………………………25楼


丽水市教研员杨宗亮总结掠影……………………………………26楼


 


潘海娟《热起来了》教学课件……………………………………27楼


余京华《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课件………………………………27楼


陈静《它们吸水吗》教学课件……………………………………27楼


吴勇《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课件…………………………27楼




练飞《电和磁》教学课件…………………………………………27楼



蓝建云《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课件……………………………27楼


朱建兵《我们的小缆车》教学课件………………………………27楼


徐琳《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课件………………………………27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1 11:56:40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学内容:五下二1《热起来了》


引领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潘海娟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501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9


 


师:进入秋天了,我们明显感觉天气凉了。到冬天就更冷了。到冬天的时候,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暖起来?先小组讨论一下。


生:手反复摩擦。


生:多运动。


生:可以多穿衣服。


生:烤火。


生:吃热的东西。


生:开空调或暖气。


(课件出现各种能使我们热起来的图片)


师:让我们看看这么多的方法,里面有些是同一类的。有一类都是吃的——


生:吃食物。


师:还有哪些?


生:做运动。


生:晒太阳,用取暖器,泡温泉。穿衣服。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最常用的“晒太阳、用取暖器、泡温泉、穿衣服”,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热起来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谁能说说,晒太阳,人是怎么觉得热起来的?


生:晒太阳是靠围绕一个热点,身体获得热量。穿衣服是身体保持温度。


师:那谁来说说看用取暖器使人热起来的。


生:热传递。


师:泡温泉,谁来说说?


生……


师:我们科学讲究证据,谁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晒太阳”热起来?


生:用火苗来……


师:我们用酒精灯、烧瓶来代替太阳和人,看看能不能证明。


师:好,晒太阳让人热起来有方法证明了,那穿衣服是怎么让我人体热起来的呢?


师:衣服能生热吗?


生:衣服能产生热。


生;衣服不能产生热。


师:我们同样用这杯水,做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其中一边做晒太阳的模拟实验,一边做穿衣服的模拟实验。


师:我们先看这边的几个组(出示晒太阳的模拟实验数据)


生:晒太阳是外界热的物质给予热量。


师:我们看这边五组的数据(出示穿衣服的模拟实验数据)


师:刚才说穿衣服会增加热量的同学在哪里?你能说说你现在的看法?


生:我认为穿衣服不能产生热量。


师:有个奇怪的现象,我们有时候说衣服穿的多点,这跟衣服穿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学生分组做“穿多件衣服”的模拟实验)


师:现在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认识衣服不能产生热量,原来的温度是31度,后来的温度也是31度。


师:谁还有要说?


生:我们组的温度减少了!


师:减少说明什么?


生:减少说明温度在下降,更能说明衣服不能产生热量。


师:我们来整理一下。(课件出示:穿衣服能使人感觉热起来。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思考:穿衣服为什么可以使人体热起来?而且穿的衣服越多越热)


生:我觉得衣服穿的越多,抵挡的寒气就越多,外面的冷就不容易进来。


师:这说明穿衣服有什么作用?


生:保温作用。


师:今天终于可以肯定,衣服不能产生热量。如果能产生热量,那我们家里的衣柜就会烧起来了。


师;我小时候遇见这样的奇怪问题——冰柜上盖棉被,谁能解释一下?


生:老板用棉被把冷气挡住了。

TOP
3#

 

教学内容:五上四1我们的小缆车


引领者:龙泉市西新小学  余京华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502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9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辆小缆车,把它放在凳子上,它是不会动的。如果老师在下面挂一个回形针,你们觉得会怎样?


生:小缆车会动起来。


师:大家都觉得会动,那是什么原因呢?


生:回形针会产生重力。


师:如果再增加回形针,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生:回形针越多,小车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师:是不是真的这样,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老师这有个提示。(课件:(1)从挂一个回形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2)之后,多个多个增加回形针,观察记录小车运动的变化。(3)每次实验都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


(学生分组领材料,开始实验。完成后记录在汇总表上)


师: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每生一张实验发现单,每人至少写3点。)


生……


师:有两个小组并不支持他们的说法。这是什么原因呢?(出示该组学生的实验照片)


生:木板放在两个桌子之间,会有偏差。


(师出示两种不同悬挂回形针照片,一种是用挂钩的形式,一种是连接悬挂。)


师:你有什么想法?


生:第一种链子很长,会减少重力。


(师出示学生实验中的两个组的视频片断,让学生观看。)


师: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他们两组的计时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


师:在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问题。在这数据当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第一组都用时都这么多?还有我们小组的记录单上还有许多问题,想不想继续研究?


生:想。


师:没时间了,下课。

TOP
4#

 

教学内容:三上三4它们吸水吗


引领者: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 陈静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303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9


 


师出示实物投影:看到什么?


生:硬币。


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金属。


师:还有这些呢?


生:塑料,木头,纸。


师:老师在这四种材料上滴一滴水,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生:纸和木头把水吸进去了。


师: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吸水性,那你能不能用吸水性强弱来说说呢?


生:纸和木头的吸水性强,硬币和塑料不是吸水性。


师:不是吸水性,我们是不是说吸水性弱。


生:硬币是不是不锈钢做的?


师:纸吸水性强,塑料和金属吸水性弱,那为什么纸的吸水性强呢?


生:纸上有许多小孔。


师:你们以前观察过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好好观察一下。你会有什么方法观察?


生:可以用放大镜。


生:可以用显微镜。


师:显微镜会用吗?我们今天先不用。


师:我们今天就先用肉眼观察。可以这样观察呢?


生……


师:今天观察白纸,我们可以用“看、摸、撕、折”等方法,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同伴。


(生观察白纸,每人一张。)


师:发现什么?


生:纸的边上有毛。


师:这个毛就是纸纤维。


生:纸撕起来有“沙沙”的声音。


师:容易撕吗?(易撕)


生:纸的表面很光滑。


生:有一些纸是粗糙的。


生:用笔按下去,纸容易破。


师:用折的方法之后——


生:会有折痕。


师:那你觉得,纸的哪些特点,是和吸水性是有关系的?


生:纸的纤维。


生:它的小孔。


师:这是一些同学的观点。我们再看看来纸的制造过程,你知道纸是怎么做的?


生:用木头做成纸浆,再做成纸。


(师出示古代造纸的图片,学生分组领材料,用现成的纸浆造纸。)


师:造纸好了之后,把抄纸器和毛巾交给老师,换下一组的实验材料。


(学生分组研究三种不同材料的纸的吸水性。自制纸、纸巾和A4纸。)


生……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为什么纸和木头的吸水性强。老师把这4种材料放在显微镜上拍摄的照片,大家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纸和木头上有纤维。


生:塑料放在显微镜上一看就是白茫茫的,水不容易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吸水性强,什么吸水性弱。这些材料还有许多其他的特性,我们在以后的课再继续研究。

TOP
5#

 

教学内容:六上三3电磁铁的磁力(一)


引领者:莲都区刘英小学  吴勇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601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9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电磁铁,是不是真的会做呢?要证明一下。请每个组的小组长领材料,做一个电磁铁,然后检验一下电磁铁的磁性。


(课件出示:活动一,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电磁铁;检验电磁铁的磁性。)


(学生分组实验,制作电磁铁,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师:看各组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的吸得多,有的吸多少。


师:这说明电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我觉得可以和线圈绕的圈数有关。


师:和线圈的圈数有什么关系?


生: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师:还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和电池的磁力有关。


师:恩,也就是电池的节数有关。


生:和导线的电阻有关。


师:电阻你都知道了,我觉得这个同学特别能想。


生:和导线缠绕的方向有关。


生:和铁钉的长短有关。


生:和电池与导线接触点有关,接触的不好磁力就弱。


师:今天我们就好好来研究一下,线圈的圈数是不是和电磁铁的磁力有关。要研究,首先要制订计划。


(讨论电磁铁的磁力的实验设计)


师:这个实验中,检验的因素是什么?


生:线圈圈数,一倍,两倍,三倍。(8圈,16圈,24圈。)


师: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哪些?


生:电池大小不变。


师:老师就给你一个电池,电池大小不变。


生:铁钉的长短,导线的粗细……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线圈圈数越多,吸的大头针越多,磁力越大。


师:各组的实验数据是不是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各组举手反馈,共有9个小组都同意,但也有一个组不支持。


线圈圈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6        1       1       1       1


12        2       1       2       2


18        0       0       0       0


24        4       8       4  


师:那这个组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线圈圈数越多,磁力不一定越强。


师:是不是黑色18圈?想不想尝试?大家可以在以后继续研究。

TOP
6#

 

教学内容:六上三1电和磁


引领者:景宁教育局教研室  练飞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602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10


 


师:你们都是六年级了吧?我想考考你们四年级的知识。(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   ][   ],相同的电互相[   ],不同的电互相[   ]


(生集体回答。)


师:真不错,四年级的知识还记的。再来复习三年级的知识。()


生:


师:看到这两个知识,你有什么问题?


生:电和磁有什么联系?


师:老师在每个桌上放了些电路元件,你能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吗?


(生连接电路)


师:这些元件连在一起,叫什么?


生:电路。


师:假设我把这个灯泡拿下,直接把这两根导线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短路,电池会发烫。


师:你试过吗?


生:以前试过。


师:短路为什么会电池会发烫?


生:有强电流通过。


师:再来复习一个知识。(实物投影:指南针)我把这个磁铁靠近,看到什么?


生: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师:指南针的偏转角度——1格,1.5格,2


师:我把这个铁棒靠近,你看到什么?


生:指南针也发生偏转。


师:为什么指南针和铁棒都能让小磁针发生偏转?小组讨论一下。


生:指南针和磁铁都有磁性,所以都被吸引。


师:有其他补充吗?


生:我认为铁没有磁性,因为指南针有轻微的磁性,所以铁会被吸引。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有轻微的磁性会被吸引吗?


生……


师:磁铁有磁性,会产生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生:我们家有个电磁铁,也可以让小磁针发生偏转。


师:电磁铁连通后,也就有了磁性。我们来组装一个电路,把导线靠近小磁针,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到汇总单。)


师:请大家看记录单。不通电都没有动,通电后发生了偏转,你怎么解释?


(生有些困惑。)


师:我把这个电路图和刚才的两个图放在一起,大家看看。


生:我觉得电路是一个轮回,应该产生了磁场。


师:说的非常好,这个电路产生了磁,让指南针发生偏转。


(师出示奥斯特的图片和故事。)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示?


生:要善于观察,就会有伟大的发现。


师:刚才有同学说,偏转了一点,效果不是很明显,你有什么办法让现象更明显吗?


生:我认为可以绕线圈,让导线在周围经过的距离越大。


师:什么意思?


生:让导线在磁针距离越大。


师:圈数越大,把导线绕许多圈。


生:还可以把导线绕在铁芯上。


师:这个你可以回家试试看。


生:我试过了。


师:通电导线上我们还可以做做文章。


生:可以增加电池,让电流更强。


师:老师今天只给你一节电池,你有什么办法?


生:让电路短路。


师:下面我们开始实验,因为时间关系,这边5个组做线圈实验,这边5个组做短路实验。


(生分组做实验。)


师:看到短路实验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短路了,电流变强了,磁性就变强。


师:看看这边的线圈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生:线绕起来,电流变强。


师:把线绕起来,电流会变强吗?不了解?其实电流不会变强,但一条导线产生的磁性,两条,三条,都收集在一起。


师:如果又用线圈,又短路,会有什么现象?


生:电流会越强。


师: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今天没有时间了,回去自己做实验。

TOP
7#

 

教学内容:五上四2用橡皮筋作动力


引领者:遂昌育才小学   蓝建云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503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10


 


师:这是什么?


生:橡皮筋。


师:玩过吗?


生:玩过。


师:这又是什么?


生:弹簧。


师:这是拉簧,这是压簧。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把这3个材料拿出来,拉一拉,压一压,每个人体验一下。


(生取出材料做实验。)


师: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实验中,它们有什么变化吗?


生:橡皮筋变长变细了,压簧变短了,拉簧变长了。


师:这说明它们都变——


生:变形。


师:当我们放手后它们又会——


生:恢复原来的形状。


师概括出示弹力的概念。


师: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弹力的现象?


生:床垫,跳就会压下去。


师:我也收集了几个。看一下。(图片)弹簧秤,扩胸拉力器,弓箭,弹弓。


师:如果给你一辆小车,你有没有办法利用弹力让它动起来呢?


生:能。


(师出示小车图片,重点介绍红色的小轮。)


(生分组实验。)


师:试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


生:橡皮筋很难放进去。


生:橡皮筋飞走了。


师: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生:可以把橡皮筋绕在车架上。


(师出示图进行绕橡皮筋的方法说明。)


(生分组体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绕的。


生: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往前进。


师:有没有小组的小车是往后退的?


生:没有。


师:那如果要让小车往后退,橡皮筋该怎么绕?


生:往前绕。


师:刚才我看到有个小组的小车开的特别远,你知道是怎么做的?


生:橡皮筋的受力越大,开的越远。


生:只要把橡皮筋固定,绕的圈数多,就可以开的远。


师:刚才你说了一个圈数,那我们来预测一下,圈数多,距离越远,圈数少,距离近,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我也不敢肯定。我们来试一下?


生:好。


(师出示图片介绍圈数的计算方法。)


师:那怎么知道距离长短呢?


生:用纸记录下来。


师:刚才我没有表达清楚。(出示计算距离的方法,可以分别利用车头或车尾来测量。)


师:那我们的实验场地在哪里呢?看导航图。


(生分组领器材,进行实验。)


师:观察一下我们的汇总表,你有什么发现?提示一下,可以竖着看——


生:圈数越多,距离越远。圈数越少,距离越近。


师:那这个问号可以擦去了吧。那横着看,你发现什么?


生:圈数,距离不一样。


师: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圈数没有数对。


生:可能是小车有点点偏了。


生:可能是开始的时候推了一下。


师:施加了外力。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为什么圈数多,小车就开的远?


生:圈数多了,弹力大。


师:为什么圈数多,弹力就大?


生:我觉得橡皮筋受力,圈数,就拉的越长。


师:我有个图片给大家看一下。你发现什么?(一根橡皮筋上挂不同个数钩码)


生:橡皮筋越来越长了。


师:拉的越长,弹力就越大


师:今天我们学了用橡皮筋作动力,你有什么发现。


生……


师:除了用橡皮筋,你还有什么方法让小车动起来?


师:在你的材料袋里有气球,可以尝试用气球让小车动起来。

TOP
8#

 

教学内容:五上四1我们的小缆车


引领者:遂昌县实验小学   朱建兵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504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10


 


师:朱老师很喜欢旅游。这是我去黄山的图片,我觉得黄山特别陡,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坐缆车。


师:缆车,用钢缆绳拉动的车就叫缆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辆属于自己的小缆车。


师:朱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工具有——一辆小车,一根线,还有一块木板,会做了吗?看一下活动提示。


生分组领材料,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师:用回形针能让小车动起来吗?


生:不能。


师:用了几个垫圈让小车动起来?


生分组汇报:2222322422


师:刚才有几个组遇见什么问题?


生:我们组的线太长了。


生:我们组的线太短了。


师:看来,不是所有的材料拿来都可以用。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垫圈有什么作用?


生:动力作用。


师:垫圈怎么会有动力呢?


生:垫圈有重量,能产生重力。


生:垫圈往下掉,小缆车的轮是圆的,就拉动了。


(师课件出示重力的概念。)


师:那重力是往下的,而小缆车是怎么运动的?


生:水平运动。


师:重力作用在小缆车上产生了拉力。


师:要2个垫圈才能让小缆车运动,说明什么?


生:要有一定的拉力。


师:如果老师想让小缆车运动的更快,应该怎么办?


生:多加一些垫圈。


师:垫圈多了,拉力大了,小车的运动速度就快了。


师:小组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生:改变垫圈的数量。


师:这个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什么?


生:相同的条件是小缆车。


师:这个不会改变的,还有吗?


生:垫圈的大小。


师:还有什么?


生:线的长度。


师:这个是你们自己绑的,要担心吗?


生:和木板的距离也不能改变。


师:那该怎么办?


生:把小车的前轮贴近起点。


生:用笔做个记号。


师:那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做实验,老师这有个实验要求。(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生分组做实验。)


师:实验完成的小组把你们的数据记录在汇总表。


师:下面我们看看全班的实验数据,先横着看看,你发现什么?


生:我觉得很相近。


师:你是第一组,你们的数据是——


生:147143109


师:恩,数据很接近。还能发现什么?


生:垫圈的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就越大,小缆车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师:请大家竖起来看看,你又发现什么?


生: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差距最大。


师:我们单看第一列,都是2个垫圈拉动小车,为什么距离不一样呢?


生:可能是定的起点不一样。


师:恩,按秒表的同学一样吗?木板的表面一样吗?就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生:不能。


师:要得出结论,需要更多的实验。


师:那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小车动起来,以后我们再继续学习。

TOP
9#

 

教学内容:六下一1让物质发生变化


引领者:云和县施铺小学   徐琳


探究者:景宁县实验二小  603班同学


记录人: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上课时间:20131010


 


师: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张美丽的图片。从这几张图片中,你看到什么实际存在的东西?


生:我在第一张图片看到了江水波涛汹涌。


生:第四幅图看到小熊是用易拉罐做的。


生:还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翼龙。


师:谁发现是用什么做的吗?


生:我觉得是陶泥做的。


师:这个是用纸做的。


师:刚才大家发现了许多动,这些东西就是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谁来说说看,身边的物质有哪些?


生:有水。


生:火,空气。


生:岩石。


生:树木。


生:金属。


师:等等等等,我们能够直接观看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既然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世界会变化吗?


生:会。


师:物质呢?


生:会,会变化。


师:这是什么?


生:棒棒糖。


师把包装袋捏破:什么变化?


生:把它吃了会变小,变没。


师:给你体验一下,不过不是现在。


师:刚才上课的时候,教室有什么变化?


生:原来躲在桌下的椅子被我们拉出来了,还多了我们一帮人。


师:空气有变化吗?什么变化?


生:空气变浑浊了。


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了。


师:同意吗?我们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


师:这里有一幅图,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冰和火柴两幅图)


生:冰融化了。


生:火柴燃烧会熄灭。


师:冰会变成水,火柴燃烧会熄灭,那火柴燃烧的时候,有什么产生?


生:产生了火。


师:还有吗?


生:还会产生焦炭。


师:焦炭?能解释一下吗?


生:就是火柴的头会变黑。


生:会产生热量。


师:刚才同学说了,火柴燃烧会有这些东西产生。(火、热量,灰)


师:那这两种变化一样吗?


生:不一样,冰融化是产生水,火柴燃烧是化学变化。


生:火柴燃烧产生新的物质。


师:那我们就说,火柴燃烧产生新的物质,而冰融化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这两种变化是不一样的。那世界上有没有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生:没有,世界上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师:同意吗?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会,会风化,被雨水侵蚀。


师:房屋呢?公路呢?


生:会倒塌。


师:老师这还给大家带来一个物质——纸。怎么让它发生变化?


生:可以折。


生:可以撕。


生:可以烧掉。


师:这里有根蜡烛,它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蜡烛燃烧后会变短。


生:蜡烛燃烧会产生灰。


师:想不想试试看?(出示实验提示。)


(生领材料,分组做实验。)


师:下面我们来说说看,你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发生了变化,它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有什么发现?(实物投影学生的记录单)


生……


师:切割,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形状和大小。


师:画画,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纸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形态发生了变化了吗?我们在纸上画画,纸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生:蜡烛燃烧时产生了烟雾、蜡油,大小。


生:蜡烛用小刀刮的时候,会有条状或粉状的物质。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发现,蜡烛和纸张都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其他物质发生的变化——(铁丝做的自行车模型)


生:铁丝的形状变了。


(出示码头上生锈的铁链图片)


生:颜色变了,产生了铁锈。


师:那这个变化和刚才用铁丝变成自行车是两种不同的变化。


(出示玉米棒上的霉菌图片)


生:玉米棒产生了霉菌,这是新的物质。


(出示老人的头像图片)


生:变老了。


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生:世界都在变化。


生: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生: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生:每个种类的变化都是不一样的。


(师出示幻灯知识总结。)

TOP
10#


简短的开幕式


丽水市小学科学掌门人杨老师发言


会场一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0 18:32:06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