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知道所学内容之后,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可以组成杠杆的器具,很自然的,拖把便成了大家一致的意见,举着拖把问大家,这就是杠杆吗?连问三遍之后,很多一开始点头的孩子开始动摇了。那么还要怎样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杠杆呢?因为预习过了,所以经这样一提醒,孩子们纷纷指出还应该有一个支点,这样的杠杆有什么作用呢?异口同声的说是为了省力。杠杆真的省力吗?孩子们又一齐说“是”。我们要试一试,找到教室里的凳子作为支点,请一位孩子上来撬起办公桌,我故意将支点离手拿的地方近一点,只见孩子用很大的力才慢慢将桌子撬起来,由于用的力过大,导致拖把柄也折断了,对于这个意外,教室里自觉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概是对“大力士”的褒奖。弄断的孩子显然有点不知所措,我摸着他的头说:“没关系,这个拖把为我们的科学实验做出了贡献,我们一起感谢它吧。”孩子们的掌声更热烈了。
你觉得省力吗?“不省力。”能不能不用杠杆去搬一搬桌子,孩子很轻松地将桌子搬起。全班同学亲眼见证了利用杠杆也不省力的事实。究竟在怎样的情况下,杠杆可以省力,在怎样的情况下不省力或者还有另外的情况呢?我们玩一玩材料袋中的杠杆尺就知道了。
虽然课堂上“牺牲”了一个拖把,但是它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例子的同时,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奋点。
后来去上课的时候,特意找了那把牺牲的拖把,发现已经挂在了拖把群中,一问,才知道是那位在课上实验的孩子自己在课后悄悄修好的,找他过来说起的时候,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弄坏的,我一定要修好的。”呵呵,多好的孩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9 10:39: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