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完“杠杆的科学”后的乐与忧 [复制链接]

1#

学完“杠杆的科学”后的乐与忧

 

  学完“杠杆的科学”后的乐与忧


 


    首先先说明下我是第一次交六年级,一直教三、五年级多年,今年强烈向学校要求上四、六年级,让自己对小学科学知识有一个贯通。


    昨天,上了《杠杆的科学》,所以给了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来做实验,反馈后发现学生的数据非常杂乱,要是让我来得出结论也确实很难得出。


例如:



































钩码数


距离


钩码数


距离


1


3


1


3


2


3


2


3


2


4


1


4


2


2


2


5


……













 


   


 原本也没想这么多,到放手做了再汇集数据的时候才发现,可惜浪费了一节课啊。学生空有数据,但是得不出结论。实验结论模糊不清。


    今天第二天,正在群里与同行们求教,我原本想只给学生2个钩码,再给2个钩码,通过控制着实验材料,来让学生发现规律。


    比如一个钩码的时候,长的距离的1个钩码能把另一端短的钩码翘起来,就说明长距离的那边可以轻松,比较省力。其实,这个办法也应该没问题吧。只不过就是太控制着学生了点。开放性不够可能会比较死板!


    最后采取,同行们的办法,感谢“空空”和“小兔子”的办法,到底是过来人,办法多啊。以后得多学着点……以要求学生杠杆为水平位置记录钩码数,如此操作的好处可以摒弃许多干扰的数据,降低难度!


学生在此要求下得出的数据就有规律的多了。


 



































钩码数


距离


钩码数


距离


2


2


1


4


1


4


2


2


2


3


3


2


1


5


5


1


……













 


    然后向学生说明1个钩码能够与2个钩码平行,就说明省力,学生就明白。分析出省力费力后,我再把距离数据一圈,就出来结论了。呵呵!


    学生上得很开心,做得很快乐,结果也比较轻松,思维度也适中!


    不过,这个新班倒是解决了,我就想着原先那个失败的班级中再去做一遍实验,实验做好后,收集了数据我发现这个班级还是有不少学生搞不清了。我反思可能之前的数据混淆了现在的数据,让学生有点摸不清头脑,看来第一印象很重要啊。作为六年级的新人,希望自己赶快成长起来,少走弯路了!


    没经验伤不起啊!还好自己已经开始教了,希望今年轮一遍六年级后,以后能好过点。希望以后同行们能多多帮助,哈哈!

分享 转发
TOP
2#

感谢“空空”和“小兔子”的办法,到底是过来人,办法多啊。以后得多学着点……以要求学生杠杆为水平位置记录钩码数,如此操作的好处可以摒弃许多干扰的数据,降低难度!


非常好的方法,比自己课堂上操作的方法局限性更小。学习了。

--辉杨杨--QQ:2147339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
TOP
3#

对,要等杠杆平衡时记录,我对此的解释是右边的力刚好能提起左边的重物。否则,找规律很麻烦,后面要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茅盾实验小学→乌镇植材小学→羔羊中心小学   金国江  QQ:55502289
TOP
4#

推荐看看我的一课研究课《杠杆的科学》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562&replyID=&skin=1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5#

 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开放些,如果时间不足,那就以杠杆平衡为条件。
一直努力中……
TOP
6#

楼主很好学,发现问题及时询问、改正,欢迎多多学习、互相支援!也向热心的老师表示感谢!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

今天,我也上杠杆了,学习、温习下。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8#

这个问题我也出现了,说明要求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挂,结果学生记录很不合理,是不是省力也胡乱分析。我觉得,应该先按一定的规律统一,比如就从第二格的1个、2个统一要求开始实验,发现规律后再最后放手,效果会好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7:06:22编辑过]

TOP
9#

先从简单的开始,放手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10#

先从简单的找规律,再从规律出发用实验体验验证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1#

我赞同兔子的做法。

享受教育
TOP
12#

一定要控制好钩码的数量,比如我一般给学生6个钩码,要求他们在挂的时候,两边一样多,一边多一边少来探究。
TOP
13#

平衡状态下进行实验,先考虑省力的问题,再考虑力臂的问题!最后综合起来考虑!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4#

看了大家的讨论,发现我的观点和上法比较另类。不敢大声说,只能弱弱的说一下我的上法。
1、给足够多的钩码,一组一盒10个。
2、提出实验要求:
实验一:
(1)先把杠杆尺调平衡。
(2)要求两边的钩码数量一样多;
(3)等杠杆尺重新平衡后,记录数据,分析
结论:当两边钩码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发现,只要离支点距离一样远的时候和,杠杆尺会平衡。

实验二:
(1)先把杠杆尺调平衡。
(2)要求两边的钩码数量不一样多;
(3)等杠杆尺重新平衡后,记录数据,分析。
结论:当两边的钩码数量不一样多的时候,发现里支点距离远的一边,钩码数量少。
综合结论: 当用力的地方离支点越远,需要挂的钩码数量越少,也就越省力。
六年级上了很多年,每次都这么上。学生说能理解,就一直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8:51:35编辑过]

我是杭州市学军小学的老师,邮箱: hzwsj@126.com qq:308566384 欢迎交流。
TOP
15#

奇怪,不能分行,阅读有点痛苦。不过,真想看的会仔细读完体会,就是有点虐心,哈哈。
我是杭州市学军小学的老师,邮箱: hzwsj@126.com qq:308566384 欢迎交流。
TOP
16#

      杠杆尺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数据不要,只记录水平状态时的数据。这样做的用意是保证实验过程中的不变量一致。


      数据我要求学生先记录在书本表格内,实验结束后四人根据实验确定的省费力判断方法把各组杠杆用力情况在最后一栏里填写,再把用力情况相同的几组数据归在一起摘录到作业上。最后利用作业上的数据表分析杠杆的三种用力情况各自的特点(我的实验室没有任何多媒体,用小黑板嫌麻烦,无法展示数据)。其他就是看情况提示学生:确定杠杆用力情况时我们看的是勾码数数据,现在我们分析省费力杠杆特点时应该重点观察哪组数据了?)


      本课时间相当紧张,我三个班有两个班来不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12:38:35编辑过]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17#

以下是引用游在最后的鱼在2013-9-6 8:49:00的发言:
看了大家的讨论,发现我的观点和上法比较另类。不敢大声说,只能弱弱的说一下我的上法。 1、给足够多的钩码,一组一盒10个。 2、提出实验要求:实验一:(1)先把杠杆尺调平衡。(2)要求两边的钩码数量一样多;(3)等杠杆尺重新平衡后,记录数据,分析结论:当两边钩码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发现,只要离支点距离一样远的时候和,杠杆尺会平衡。 实验二:(1)先把杠杆尺调平衡。(2)要求两边的钩码数量不一样多;(3)等杠杆尺重新平衡后,记录数据,分析。结论:当两边的钩码数量不一样多的时候,发现里支点距离远的一边,钩码数量少。综合结论: 当用力的地方离支点越远,需要挂的钩码数量越少,也就越省力。六年级上了很多年,每次都这么上。学生说能理解,就一直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6 8:51:35编辑过]

 


 


    学习了,感觉这种方法也似乎蛮好的,不过没试过。

   以前都是一开始引导着孩子在左边挂好,然后要求在右边挂平衡,来分析,感觉难度降低一点,学生易理解。否则完全放手,数据太多,最后总结不出来。


   想着,今年两个班,两种方法都去试一下看。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 杨玲 313000
TOP
18#

我想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实验杠杆两边平衡时记录,这样便于学生找出其中规律,之后可以让学生看看两边不平衡时,和找出的规律是不是一致的。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