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堂科学课,试图在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的时候,让孩子们觉得科学是充满魅力而有趣的课程。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对话就这么开始了。我说:“三年级开始我们有了科学课,大家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就是研究东西的。”经过第一位学生的启发,孩子们依次胆怯地开始举手,“科学就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就是研究动物的。”……呵呵,孩子们的回答也都朝着科学的方向展开。其实科学的概念十分宽泛,就小学科学而言,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孩子们的回答无疑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充分肯定着大家的回答并做适当形象的补充之后,提问:“你们有没有好好地去观察过一片树叶的成长历程。”孩子们疑惑着摇头,“是啊,在没有上科学课之前,老师也没有有意识地去关注过,但是在我成为一名科学老师之后,通过有目的而细心地看,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对生命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与敬畏。相信通过三年级的学习之后,你们一定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什么是观察?”有孩子说是“仔细地看”,有孩子说是“看的时候还要想。”“说得多好啊,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
通过一定肢体语言的启发,孩子们说出了“比,量,看,听、闻、摸、尝”等一些观察方法,这为我们接下要上的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打好了方法基础。
最后分配了科学小组,选取了临时的小组长和课代表,让大家在作业本上认真写上自己的姓名,下课的铃声就打响了。
来到农村小学上的第一节科学课,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随着老师的节拍时而笑着,时而思考着,虽然举手不是很热烈,但是相信只要经过一定的学习给予他们各种表达的机会,孩子们一定会因更多知识的获得而更加自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4 10:05: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