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学期开始了 [复制链接]

1#

新学期开始了

今天第一节课,始业教育,给学生看了太空授课,学生收获很大,自己也学习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在论坛记录点滴,收获心情!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3#

欢迎开帖!一点小小建议,觉得有些活动还是应景比较好!如在开学时收看开学第一课更好!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今晚看了“古法造纸”收获良多,确实是实践出真知啊!
TOP
5#

有道理!
TOP
6#

欢迎开贴!古法造纸不一般吧!看了有收获有效果就好.
TOP
7#

    前几天上了六年级第一单元的《杠杆的科学》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总体感觉自己课堂把控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在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下,自己的教学机智感觉有一些提高,教学目标都能有效达成,在我这个班级里最直接的指标是:学生兴趣比较高,几位学习后进的学生,通过这两趟课下来,知识点都掌握的比较好。
    在教学《杠杆的科学》这课时,在引入环节,如何处理一块路中间大石头时,就有学生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常规的,垫石头,然后用棍子撬。第二种是直接把棍子插进去,然后往上抬。第一种是有预设的,包括后来在出示撬棍,归纳杠杆的三要素时,都是延续的第一种的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第二种方法,当时我就说:“高立杭同学的方法也很好,这两种方法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待会儿再来分析。”现在看来,其实还是当场问学生他们之间的不同更好些。(这两种方法所涉及的杠杆的三要素的位置是不同的)或许更利于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在学生动手实验阶段,总感觉有些乱哄哄,一些成绩差些的学生,似乎是缺乏自信,不知不觉间就成了看客,看来不同的实验不仅小组分工要改,小组人数也是要改的。
    教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这课时,学生对于课本上三幅图中杠杆的三要素都有一个很好的掌握,也能很好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及省力费力情况。我自己在备课时,想到平时用剪刀来剪纸或者剪塑料瓶子的时候,一刀下去,开始的时候比较容易(省力),剪到接近剪刀头的时候不容易剪下去(费力),这其实是剪刀的阻力点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剪刀剪下去,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在不断的变大,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则不变,所以剪刀剪下去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越来越不省力,甚至变得费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入了这个操作过程。我特意准备了一些饮料瓶(用纸感受不是很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用剪刀剪一下,感受剪塑料瓶的过程中的手的感受,提问:同学们在一刀剪下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怎样剪能更快更轻松?学生在这个实验中体会到了阻力点离支点越近越省力。裁纸刀、剥线钳、园林剪都是同一个原理。对于费力杠杆,我觉得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其费力但省距离的特性。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平时钓鱼用的鱼竿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在教室里给学生演示了一下,效果非常好。对于订书机,我在网上也查了不少资料,自己更倾向于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主要是利用压强来把订书针压进去的。最后一个小杆秤的制作,也比较成功,只是拖堂了很久。学生自制的杆秤测量的一辆金属小车重46克,在天平上验证时44.5克,还算比较精准。有一个小组带来的秤杆比较粗,比较重,怎么都无法制作出杆秤来。看来秤杆本身的重量对实验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4 22:23:38编辑过]

TOP
8#

     前段时间上了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这个单元基本都是可以做实验的,所以也早早告知学生需要准备的东西,以及自己要准备的东西,第一课《抵抗弯曲》有两个实验:一个是宽度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另一个是厚度对物体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备课过程中,除了注意自己语言的要求,老师尽量让少说,因为自己一直有一个坏习惯,总是怕学生听不明白,所以有些啰嗦。看了仔细看了教材,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遂着手准备材料。
准备材料:纸。第一个想到的是挂历纸,那种纸比普通的纸厚一点,一位学给拿来了一本旧挂历,我剪了几片,拿手里后,都不用试了,还是太软。再找厚一点的纸,这时看到办公桌上的玻璃下压着同事寄来的贺卡。贺卡这种材料,拿到手里就觉得可行。回家翻箱倒柜,以往没寄出去的贺卡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就做了两套:分别是1、2、4厘米宽的纸片,以及宽为4厘米1、2、4层的纸片。特别是做厚度不同的纸片,两倍厚的纸片如何做呢?开始想用透明胶带,但是两端各绕紧后,中间还是有点脱开,所以最后用了双面胶,黏住后贴的很紧,再做四倍厚的纸片,这时候我觉得是不是用太多的双面胶会干扰实验,就放弃了双面胶,改用了透明胶带两头捆扎(后来学生在实验时证明还是用双面胶好一点)。纸的材料准备好了,重物我选择重量统一,又十分易得的一块钱硬币,让每个小组自备20各硬币。我自己分别用纸的宽度和厚度的变化做了一次实验,效果也还不错。自己实验时发现纸的跨度在两个实验中是不同的,在验证宽度不同的纸抗弯曲能力时跨度在8厘米时比较适宜,而在验证厚度不同的纸抗弯曲能力时跨度在11厘米比较合适,后来在学生实验时特地强调了一下。
     接下去就是上课了,平铺直叙,很快进入了主题,在问学生影响物体抗弯曲能力时,学生回答有:物体的材料、厚度、宽度、长度(跨度)。我问学生长度是什么?学生回答:桥墩之间的举例越小抗弯曲能力强,反之就弱。在物体宽度、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跨度确实能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可是实验设计时并没把这个也加进去。学生开始动手实验,虽然强调了跨度的控制,但还是有小组,自己玩开了,跨度太大,结果一个硬币的重量也承受不了。不过这也是个机会,趁机引导了一下,为什么你这个一个硬币也放不上,学生到也机灵,马上说自己的两叠书的距离太大了。……
     学生继续实验,然后个小组完成后把结果送上来我统一登记成一张表格,这种形式比较节约时间,也不用汇报了,表格一展示,一目了然。在两张表格出来后,学生都能分析出来,纸的厚度比宽度更能影响物体的抗弯曲能力。还有学生指出,在厚度实验中一层纸能放1个,两层纸能放13个左右,四层纸也只放了16个左右。四层纸抗弯曲能力增加的幅度偏小。这个时候,我才解释可能是老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制作的手法不同,两层纸用的是双面胶,贴合的比较紧。四层纸只用透明胶在两端绕了几圈,纸之间贴合的不牢。这是可能是问题的原因。需要课后在去试。
     总的来看,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在这个条件简陋的围垦学校同样收获着科学的带来的乐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2 20:30:47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