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施泽民: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典型案例介绍 [复制链接]

1#

施泽民: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典型案例介绍

讲座: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典型案例介绍 





主讲: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总辅导员施泽民



(邮箱:szm484@126.comQQ744081075


时间:2013815


活动:浙江省第二期校园气象辅导员培训活动


地点:浙江铁道大厦


 


这块工作我做了40.5年。全部是自学。撰写《小学自然教师工作手册》气象这块内容。


老师在带学生搞气象活动的时候能给些什么?


首先要搞清楚:气象科学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是一门应用科学!既然是应用的,所涉及的科学范畴很广。


教师要带学生做气象活动,既要了解气象,还要多一些知识,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分组活动:城站广场地表温度分布考查实验


材料:最高气温表


分组:6人一组,共11组。


活动:到城站火车站的11个观测点测量气温。


总任务:分析当时该地域地表温度分布的状况(对两个时段的广场地表温度分布状况进行描述。)


具体任务:(1)测完以后,全部资料共享,从这张图中做出分析,讲出里面的内容,即气象科学上的内容(资料整合以后,绘制等温线图,读出图中的分布特征);(2)从本次活动中,谈一下本次活动的感悟。


作业:第一次1045;第二次11:00。每次读书前在地表感应三分钟


提醒:温度表平放在地面上;放在地面上读数,不可以拿起来读数;记录数字的要求精确到0.1


10:35分组活动(为什么要组织分组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都带着“教”,“教”要有法)


 (照片附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6 22:24:35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

   11:20活动结束,汇报数据(一个小组汇报,其他人员都要记录)

第一组:36.4  38.6


第二组:34.4  43.6


第三组: 34.0  (第二次:地点换了,数据只能参考)


第四组:(因为对图的意见反了,其实测了6号点。33.8  41.2


第五组:33.0  33.3


第六组:(温度计水银柱有断)


第七组:33.9  34.6     


第八组:34.5  34.6


第九组:34.0  34.3


第十组:20.6  20.8(估计温度计有问题,数据不用)


就算这些资料是同一时刻的广场四周调查获得的,这种形式叫考查。我们剔出了废弃资料,对留下的可用资料,请老师们从32度开始,每隔2度往上画等温线(等值线)。


(附图)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3#

 

问题一:分析这张图有什么发现?


学员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低的范围缩小了


学员回答:朝南的地域高温范围多


学员回答:有人为的影响(如:铁道大厦的测量点温度最低)


学员回答:气温分组的轴向是南北分布的


学员回答:以城站广场为中心,温度向四周的马路逐渐提升。


归纳:任何一个地域的温度特点,与地理环境有关系。


 


问题二:你的感受(得到了什么?思考到了什么?)


(小插曲:看撕纸的过程与结果分子老师的性格特点。“你读不懂眼前的孩子,你怎么教育他?”)


这里面还有:你怎样带着孩子去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下面的讲座将给你一条能跻身于上午杨英老师所说的科技创新大赛的一条绿地毯。


学员回答:老师的专业知识不够用。


告诉大家,我从事这样事情的时候,是高中毕业,是从“0”开始的。我走了一身的自学路。


假设:我们把地点、仪器、对象改一改,你还可以从事多少考查活动?


上面的活动,我还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思考的反馈。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形式,抛砖引玉:带领我们的学生或老师,做科研课题的思路。那就是:观察、现象观察到注意现象——从现象产生问题——从问题产生课题


理解到:气象是应用到身边的各行各业的,渗透到周围的。上午我们做的是水平剖面现象,我们还可以做垂直剖面的。现在学校里面有很多教学楼,那么我们的事儿就做不完了。就在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4#

下面的主要议题: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

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概述


青少年气象科技常规活动及组织法


青少年气象科技普及性活动及组织法


青少年气象科技探究性活动及组织法


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发展前景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5#

一、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概述

基本概念——以学校为基本组织单位、以社团形式出现的学习、关注、普及、研究气象科学的教育形式。


学习:气象科学包括:气象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研究方法、……。发现老师们对气象所包含的内涵还不够了解。气温只是气象要素,因包括:气候学、应用气象学


哪些是学校里面可以操作的呢?一般都是基础的地面气象学。


关注:比如近段时间的极端天气,有专家在会诊:有大气环流异常说、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影响说。我的观点是自然的,不用害怕,只不过是30年周期里的一个现象。


普及:我们学校里能做的是普及,普及的内容太多了,如:长年有一块板报留给气象,不是太有事情做了嘛!当然还要研究点气象科学。


研究:(后面会谈到)


基本性质——以学习、体验、探究、交流、提升为基本目的气象科学学习行为。


强调:是学习行为,成果被认可是成功的标志。


基本目标——学习和拓宽知识;学习和运用科技方法;发现与探究身边的气象科学问题。


基本形式——学;测;报;研;普。


学:学基础知识。比如:认识云,云的出现预示着当时的水汽的含量、发生凝结等大气物理现象的状况,也预示着未来的天气状况会怎样,看云时,要看当时的形状,来判别出它里面的运动、移动的方向与速度,由此看出云未来的发展。


测:除了仪器测量外,还有没有可做的事情,比如:测气压。弄个广口瓶、蒙上气球皮,近50里面的木条,一头弄尖成指针,职称杠杆原理,就可以通过指针看大气压强。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6#

 


二、青少年气象科技常规活动及组织法


1、气象观测——获取气象要素资料的全过程


(内容和知识——略)


原则:


遵循科学原理;(比如: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


正确运用仪器;


遵循专业工作规程(规范)。


2、气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基础气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如:为什么百叶箱里的温度计要在1.5处?第一是摆脱了地面辐射激烈震荡的因素,二是人类活动的一般高度。我们就可以研究:1.5以前的地面辐射震荡到底是怎样的?与高度有什么关系?没有很多仪器怎么办?我们做了一个支架,每个5厘米放温度计,读数时,让每位学生分管四个温度计,在各种不同的地面进行测量,每次读数都要快速记忆,因为变化太快。每个地方都发现:4060厘米是个逆温层,1处有一个逆温层,这样就研究出:在1.5以下发现了两个逆温层。)


基本数理统计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比如:简单的统计图:折线图、柱状图、点距图、玫瑰图)


关注身边的气象问题;(比如:曾做过放气球研究台风的走向,做台风预报(1980年,在厦门鼓浪屿碰到了九号台风,全国各队也比赛预报,当时我带着轻便的风仪,让三名学生拉绳把我固定,绘制出这个点的台风走向,从而准确地预报出了台风不会正面袭击厦门。))


关注灾害、全球性气象问题、时事气象现象;


关注收集资料。


 


天气预报——  天气学基础知识很重要


抄报;


单点补充预报(不应该成为学校气象活动的主要内容);


 


单点气象资料收集——


相当于收集单点的历史性的小气候资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5 16:33:28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7#

 

三、青少年气象科技普及性活动及组织法


1、科普活动的对象——


首先是同学。 (比如:出黑板报给学生看)


各个年龄阶层;(比如:把黑板报放在校门外,给大人们看)


相关社会性对象


2、科普活动的内容——


只要是气象科学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普及活动的内容


比如:


风压的活动:把一张报纸撑开,竖放。在1.534.5的地方用纸标去戳,看能否戳破。目的:体验建筑物承受的风压


气流的活动:在路面的下雨后的水流处,放些不同形状的小石块,把一些小泡沫撒上去,看泡沫的流向,研究水流过障碍物后的形状变化。和气流原理一样,可以了解涡流、狭管气流等


3、科普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据实设定。


(展览、单项比赛或比武、 简单的仪器使用方法、看云和识天气、播放气象影视资料、送书、异想天开问题解答、交流   等等)


比如:自制气象仪器展览(热胀冷缩原理制成温湿度仪器)、校园气象剧、气象比赛……


4、活动的记载——


强调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计划书、


有分工实施安排、


有书面和实物资料收藏、


有影视图片收集。


媒体报道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8#

     四、青少年气象科技探究性活动及组织法


1、概述:


青少年开展气象科技方面的任何探究性或者研究性的学习与活动。


特点:


不受专业限制(气象、应用领域、边界领域);


学习带科研(最少的成果是学习中提升知识、可以出科研成果);


依据“青少年”的名义,有实行的便利性)。


 


举例:


我的学生做的研究:


城市道路小气候的研究。把有林荫道的和没有林荫道的新旧曙光路对比研究;设置了8个测点,研究结果:气温差了6度。


两件衣服之间的温度,即服装微气候研究


不同下垫面的辐射能量对比


《这些水,什么时候能干——探寻液体的蒸发速度》,对5个相关因素一个个做实验,每个做两遍,历时一年半,获得19000多个数据。


 


我们还可以做:


温度表对教学楼四周贴墙面测试,把四个温度拿过来,给学生说点科学道理


一条街的对侧面,贴着墙处的温度


有的路段的两边气温对比


 


2、类型及内容:


   验证型——


   教具类创新——


   小区域型气候研究——


   城市小气候范畴——


   气象专题研究——


   边界学科探究(与气象有关)——


   应用性研究——


3、实施——  (要点)


可行性计划、器材落实(数据说话)、  时间尺度控制、  技术指导(专业外援)、  成果提炼(含研究方法、成果形式、鉴定评价等)、  成果汇报形式、    安全系统


 


五、青少年气象科技活动发展前景


1、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新主力军


2、成为某校教育改革的新载体


3、可以建设成全国乃至世界级的青少年气象科技教育网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7 10:43:36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9#

   六、三个活动举例


(一)开展民间谚语的收集、验证活动


民间天气谚语


是民间蕴藏着的看天识天的文化宝藏。其


——文学性


——科学性


——经验性


——应用性


——地方性


走时可以传承的气象科学的精华。


 


一般方法:


查和访谈获得资料(收集谚语);查验其科学性(原理和准确性);应用及记载。


如:学生写的《火车的叫声引起的我的注意》


 


(二)掌握思维导图工具


思维导图是一种呈现自我思考过程和内容的简化图,也成为思维树。任何专业和个人都可以盈盈。


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产生元认知(对认知的在认知)——即检查自己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导图的作用:大到设计、备课、规划、谋略、工程等;小到实施或者执行过程的步骤与方法。


如:要做关于天气谚语的研究活动:可以先画一个“瓶子”,再写“收集天气谚语”,分为:组织、内容指导、方法指导,一一写好,这就完成了一项活动。继续思考,事情就多了。


(世界上所有的诺贝尔获得者,特别是理科的,62%的都用导图表示。他们的导图是租用了房子里面写的)


 


导图的模样


思维导图(心智图)的几个主要元素


1.问题中央。


所思维的那个问题(不论重要程度,但一般指重要问题才做导图)摆在图的中央,其他分析都在四周呈现


2.呈现因素的方法


1)二分法。把主要问题选出最重要的连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特点:简介明了。如:“原因、结果”;“过去、将来”;“现状、危害”。


2)五分法(多元法)。问题中央后,它的周围有五个必须考虑的分析方向:现状、历史、原因、将来、措施。“枝叶”越多、“枝条”越多,说明对此问题思考越深入。


3.作图方法:


1)简便方块图(工程流程图形配关键词)。


2)简单图画+关键词语(尽量不用句子)(等级)。


3)等级关系分清楚。A、问题级别大小概念不混淆;B、图形大小不混淆。


 


(三)物候观测记载------以《寻找春天的“脚印”》为例


1. 任务:用数字说话——证明春天来了


如:用树叶证明春天来了,就要做一个表格,准备尺子量出叶子的长和宽,每天量一次。就会得到很多数据。如果加一下气象资料(如平均气温),……


任务的基本思路


完成任务的基本程序


2. 选择观察目标


(选择一项到亮相具体目标,作为找“脚印”的线索)


自然界的景状方面


动物界的景状方面


植物界的景状方面


人类活动方面。如:人们的穿着、体育锻炼活动的人数、小菜的价格,都可以放进去、教室里水桶的消耗量。


3.选择目标 确定记载


(容易观察、就近、固顶不变化)


选择记载目标


制定记载表格 每日记载 每周检查


 


互动交流:如何更容易的识别云?


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透光和避光。透光:看得见天,看得到太阳,睁不开眼睛。


二是层装还是积状。


三是云的基本性质。是水晶云还是冰晶云?高的云的基本物质是冰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7 10:45:02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0#

61岁的施老师看起来还只有30多岁!学员们奇怪了:难道研究气象科普活动可有永葆青春之功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5 20:58:14编辑过]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1#

梅姐介绍得非常详细,赞一下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12#

向邱老师,梅姐,黎黎这些在一线接受培训的老师致敬!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3#

第一小组测量情况(组长是邱良川老师)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4#

    我们的观测地点设在阳光处,女老师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去阴凉处躲一会儿,只有组长老师一直坚持接受日光浴。测量活动引起了路人的好奇,有的安静看了一会儿后离开了,有的和邱老师攀谈起来,路人4最有耐心,一直等待我们报出测量结果。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5#

蹭课的小朋友: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6#

61岁的施老师??一点都不像,年轻有活力!

TOP
17#

蹭课的小朋友好学哦,那是因为晓秋老师的讲解很吸引眼球哦。
TOP
18#

气象观测原来可以引发这么多有探究性的思考。这是我以前没有认识到的。手把手的教学,也让培训的老师们很受益吧。

TOP
19#

很好的资料,回去再下载梅姐的整理。


虽然,是在听,但是手写的记录,没有梅姐的详细。


谢谢啦。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20#

真正去测地表温度,相信感受更深。最近走在路上也一直有要测测温度,或是烤烤肉的冲动,哈哈。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1#

可敬的施泽民老师,今天上午专程过来为大家补充了三个案例,带来了学生的一些作品。讲座内容已补充在前面的相关楼层。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22#

高深的知识,还是先下雨吧
<img src="http://wpa.qq.com/pa?p=1:81346673:7" al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