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学周刊》2012年06期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陈恩泉
摘要:科学知识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 加强学习的生活化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笔者就着重探讨了应如何提高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增强生活化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里, 对科学的基础性教学非常重视, 对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要求进行改正。自古以来人们总认为科学的教学模式就是那些死板的听读写。其实不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的话, 教授的内容太多那也是徒劳无功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要呈现出活力,生活化就是其中一个法宝。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课题, 以下我就具体来谈谈如何实现科学教学生活化。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加生活化教学元素
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对学习者来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看待问题还具有局限性,思想还不成熟,很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制造一个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达到情感熏陶的效果。例如,在《望天门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准备好上课时要用的相关资料,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把这节课的主要景物(高峰、树木、小船等)在多媒体的屏幕上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体会这首诗的情境。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学生乐于接受,更愿意参与,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种视听兼备的丰富教学使得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中逐渐完成
了生活化教学。
二、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也就相当于认知过程,让自己的脑力得到充分的活动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中,教师不仅要开展相应的智力活动, 还要深入地挖掘学生非智力性的活动因素,如情绪、意志、感觉、想象等。这些因素的积极发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质量。因此,在科学教学里,教师要全面认识这些问题, 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把握他们的学习动机,然后根据实际的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增加常识教学,提高学习生活化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包含的内容千姿百态, 学生要想一下子掌握科学知识是不可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增加学生的常识与能力培养, 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改善学习状态,同时增强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是工具性与生活化相统一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科学定理是生活化教学的躯体,而生活化教学是语言文字的灵魂。因此在理论的讲解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渗透生活化的训练。例如,在“回声”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忆自己在生活中的回声体会, 如面对空旷的地方或者比较安静的地方大喊都会发出回声,学生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得到提高。
四、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科学
学习的兴趣课外的阅读是课本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课外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其在科学学习中充满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里可以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好的期刊、杂志,然后在后面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及时询问学生在课下阅读的情况,如读了哪些书,主要内容是什么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课, 专门讲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科普文章。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增长了学生的知识,真正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平等的对话,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把握好工作时间与私人生活时间,不要把不愉快的一面带到课堂上,尤其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浅层次的, 老师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态度。另外,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些老师为了在小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通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恐惧感, 这样长期下去就会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疏远。新课程标准中也倡导,在教学过程应该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对话的本质就是共享, 即达成师生之间资源知识等的共享。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和学生们讲讲自己的求学经验、工作历程,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有个大致的了解,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以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
, 贯彻教学的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教学里增强生活化也是现阶段亟需探讨与解决的问题。以上从五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提出了提高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五种策略。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积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