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年江苏省骨干科学教师新科学教育培训活动(资料汇总) [复制链接]

21#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2#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23#

以下是引用海风在2013-6-20 13:19:00的发言:

    
    

吴向东《从良构到劣构-情境导向的模型》讲稿下载地址:

http://www.zjxxkx.com/Soft/UploadSoft/201306/%B4%D3%C1%BC%B9%B9%B5%BD%C1%D3%B9%B9-%C7%E9%BE%B3%B5%BC%CF%F2%B5%C4%C4%A3%D0%CD.pptx


    



谢谢分享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24#

 海风辛苦了,谢谢啊!
TOP
25#

《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教学实录


 


T:这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像。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见类似平面镜的成像


S:玻璃上


S:电视屏幕上看到过


S:平静的湖面上看见过


S:我在瓷砖上看到过


S: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过


T:刚才大家看到的所有能够成像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S:它们的面很光滑


S:它们很平整


S:它们的表面都很光滑


T: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表面都形成了类似玻璃的像。


它们成的像都一样清晰吗?清晰度和什么有关(出示问题一:平面镜成像的清晰度可能和什么有关?)


S:和光滑度


S:和色彩有关系


T:和颜色有什么关系?


S:颜色越深越不清晰


T:和光滑度呢?


S:物体越粗糙,成像越模糊,物体越光滑,成像越清晰


S:我认为和 它的颜色有关,颜色越深,越不清晰


T:看来,大家都认为和它的颜色、光滑度有关系。


下面我们就以不同颜色、不同光滑度作为背景,来研究它们和成像清晰度之间的关系


你们打算怎样研究?


生小组讨论


S:找一个玻璃,涂上不同的油漆,看看哪个清晰


S:先找一块玻璃,上面放上不同的塑料试试


T:想知道光滑度对清晰的影响呢


S:放上不同光滑度的物体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它们的颜色和光滑度也都不同。下面三个人、五个人试试看。验证假设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小组一汇报:


不同的材料做背景材料,


布:清晰度依次:最清晰的是黑色……然后是红、绿、黄、白 色彩越深越清晰


纸:          黑、红、绿、黄、白    色彩越深越清晰


仿瓷塑料:   黑、红、绿、黄红、白     色彩越深越清晰


颜色越深,成像越清晰,仿瓷塑料,布,纸   密度越高,清晰度越高


 


小组二汇报


我们发现:仿瓷材料,黄色比绿色好


颜色越深,反光性能越强。黑色越强。汽车上,颜色越深,影子越清晰(那个叫像)


T:刚才调整了什么?(黄色与绿色不同)


黑色、红色称为比较清晰的;绿色和黄色不太清晰的;白色是不清晰的


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S:结果和我们以前想的不太一样。我们以前想的是颜色越浅越清晰。


 


仿瓷塑料的密度比较密


 


T:两面镜子,哪个清晰?


S:颜色亮的,清晰;小的清晰。


T:刚才我们做的白色是最不清晰的,这是怎么回事。


S:这是因为白色本身吸收光,所以无法反光


S:我觉得白色反光能力强


S:我觉得大部分光穿透过去了


T:到底是什么物质让我们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呢?


让我们用小刀在镜子的背面来回刮,注意别伤到自己的手


生操作:用小刀刮背后的物体


生汇报


S:银色的地方一直挂掉了。第一层玻璃,第二层银色的东西,第三层是白色的东西


T:白色的东西是什么?——油漆


S:我们认为有三层,最后一层也是保护银色的物体。银色的物体是什么?水银。


师介绍:早期的镜子确实是 用水银做的。现在的镜子都是银镜。(师介绍相关资料


后来又制作了铝镜。我们手里的可能是银镜,也可能是铝镜)


银和铝分子结构是很紧密的。普通材料分子结构比较松散,表面比较粗糙,所以成像不太清晰。金属材料比其他材料成像要好的多。


那么金属和其他非金属相比,是不是也会呈现颜色越深,成像越清楚的情况呢?


 


学生拿出新的一套材料进行实验。


汇报:


金属和金属纸颜色越浅越清晰,颜色越深越不清晰


当物体含金属成分时,颜色越浅越清晰,颜色越深越不清晰。跟我们刚才的结论正好相反


 


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东西。


 

TOP
26#

   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上课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0 22:30:21编辑过]

TOP
27#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实录


南京市小市中心小学周志飞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师:先来看一段短片


视频:我们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运动


 


你看到了哪些物体在运动?


生:汽车、集装箱……


师:现在这里理有两幅运动,上下两幅图片中哪些物体发生了运动,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汽车在运动第一幅汽车开到了公园里,第二幅图汽车已经开出了公园


生:自行车在运动,第一幅没有自行车,第二幅开进了公园


生:鸭子,第一幅在湖中心,第二幅,在湖边上了


生:飞机在运动,第一幅:中间偏右边  第二幅飞机到了中间了


(师解释:是老鹰)


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运动的物体,并且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是什么?先思考下


生:移动了位置,或者改变了方向。


板书:位置变化   运动


师:老师把大家的想法整理下,这么表述:汽车相对于池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判断,汽车在运动


谁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说一说


生:野鸭相对于池塘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 ,我判断野鸭在运动


……


师:仔细观察:图中有两个小朋友,他们相对于大树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我们就说他们没有运动,是静止的


还有什么物体也是静止?


生:大树是静止的。


师:和谁比?


生:和草坪比


师:今天这节课就要来讨论,因为位置的变化而引起运动的话题


 


师出示一段动画,现在谁在运动?


生:火车在运动,在轨道上行驶


生:火车在运动,火车从铁轨的左边是过来


生:火车在运动,从大树的左面 到了右边


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师解释:汽车和池塘比,火车和大树比,池塘、大树等这些是参照物


师:你从车窗里看到了什么?


生:外面的大树有点相似于在移动


生:树是静止的,我判断是火车在运动


师:为什么附近的树有倒退的感觉?大树没动,你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火车)


以大树作为参照物。


活动:教师让一学生从舞台的左走到右


师:他运动了吗?你打算以什么作为参照物?


生:以下面老师为参照物,判断它在运动


生:我以桌子为参照物,判断它在运动


师:你能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吗?让同伴判断什么在运动,以什么为参照物


学生分组活动


 


进入挑战赛。


挑战一:这里一列行驶的火车。车厢里,你看到了什么?


你还看到了什么?


A:以车厢里的椅子为参照物,            在运动


                                        没有运动


B:以站台上小男孩为参照物,                     


汇报:


以站台上的小男孩为参照物,火车在运动


 


出示:以车厢里的椅子为参照物,坐着的小男孩  是静止的


     以站台上小男孩为参照物,坐着的小男孩   是运动的


理由?


看到这两句话,你想说什么?


第二组一学生: 同一样事物以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它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挑战二:树、卡车、山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把你的理由说清楚


学生先自己想,然后小组交流。小组可以做一些模拟活动。如果小组内没办法解决,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汇报:


有关树的运动情况(以卡车为 参照物,树是静止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树在卡车上的位置没有改变)


卡车:以山为参照物,卡车在运动;


树为参照物,卡车没有运动


山:一生:以移动的卡车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


 


一切都在运动中。

TOP
28#

   6月20日上午第二节课《一切都在运动中》上课照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3 16:07:12编辑过]

TOP
29#

探索月球


华南师大附小 科学特级教师 吴向东


师:请看大屏幕。一起来探索月球。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史很悠久,很多诗词都描述过它。


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发现


师:出示一台自己的望远镜——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月海里有没有水?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水


生:是因为月亮离太阳比较近,水被蒸发了。


师:地球与月亮离太阳的距离差不多


生:月球没有大气层。


师:月球白天的温度?


生:120多度,水蒸发了


师:产生了蒸汽不是就能形成大气层了?


生:因为月球的引力很小,只有地球的6分之一,吸不住蒸汽。形成不了大气层


师:再来看,望远镜可以使我们在地球上就可以看月亮,但毕竟还是离得很远。多远?(出示)


要把月球了解得清清楚楚,最好是什么?——登月


阿波罗登月。


什么时候发射嫦娥号?(2007年)今年还会发射一次。


下次你代表中国去


师:1969年登月上去。后来还有没有人登月上去?再也没有了


出示月球概括(资料)


这样一个问题:1969年登月后,为什么没有再去登月?如果把几顿的物资送上月球,现在月球会是怎样?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师:现在开始质疑了。现在一些科学技术人员开始怀疑。2009年, 22%的美国人认为登月造假(师介绍一些资料)


你们心里是什么样的想法?怀疑造假的举手(大部分)没有造假的举手(少部分)


师:这些质疑站得住脚吗?先看看,从哪些方面进行质疑的。


出示视频。


出示记录单,把你的质疑写下来(让学生反复看视频)


谷歌月球,美国宇航局有登月的非常翔实的资料。


四个质疑的问题,PPT出示:


1.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风,美国国旗却在飘扬


2.  没有空气阻挡,月球上 的星星应该非常明亮,但没有哪一幅照片的背景里有星星!


3.  物体影子的方向是分岔的,而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是平行的。这肯定是因为用一个探照灯照明引起的,这也是造假的铁证?


4.  月球引力小,月球车跑动的沙尘没有在空中飘起来!


 


思考讨论:有没有可能尘土扬起来停顿的时间很长?(有没有水?有没有空气?引力只有6分之一,有没有可能飘上太空?)


 


生:我认为月球上的尘土……


师:他们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实验)如何实验?模拟实验。现在暂时没法实验


当你做推断时,是非常小心地下结论。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每一位学生都有记录纸。通过事实做一些推断。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


第一个,核实下事实。认为它在飘的请举手。


放大图片,看清楚,它是在飘吗?


生:应该在飘。它上面有波纹。


师:飘的自然吗?


生:飘得不好看


生:我认为的确在飘动


师:有没有不同意?有褶皱不一定风吹。这个皱褶哪来的?


生:有可能浮力太小了。两边被撑起来了。


师:为什么要用横杆?


生:因为它会飘起来。在空中飘。


生:没空气,飘不起来,所以用横杆。


师:焦点在这里,皱褶。这个褶皱是风吹引起的吗,还是怎么回事?


师:这个旗子,你认为飘还是没有飘?这个褶皱怎么引起的?


生:是折叠引起的


师:这就是我们应该看到的事实。但因为我们老怀疑,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是飘


当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不要受观念的影响。


师:还有几个质疑,也像这样反复核查事实,然后再小心下结论。


 


流言终结者——实验证明。(录像)


如果能亲自登上月球,就能寻找到最真实的证据了

TOP
30#

    探索月球上课照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6-23 16:19:26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