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转型:我们越走越清晰
——记2013年南湖区小学科学“课堂转型”教学研讨活动第二季
“课堂转型”被人们誉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股改革的浪潮已经席卷过来。南湖区小学科学“课堂转型”教学研讨活动第一季顺利开展以后,老师们的观念及对“课堂转型”的认识已经在发生悄悄的转变,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区教研室导研网上对第一季“课堂转型”的五个帖子回复近300人次。紧接着过了两个星期,教研员阮翔老师引领的第二季“转型”又潮涌过来。
2013年6月5日,“基于核心问题引领的探索性学习”暨南湖区小学科学“课堂转型”第二季,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嘉兴经开实验小学拉开帷幕。杭师大经开附小的周军展示课例《摆的研究》,清河小学肖文洁和学生一起摆弄《断线器》。
《摆的研究》这是一节经典的课例,第一季“课堂转型”中吉水小学的沈老师展示了这一课引起其他老师们的很多思考,周军老师主动请缨,两周后再来对这一课
“转型”。首先,周老师在课前的准备上对器材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摆的快慢与摆长和摆锤重量的关系是本课的核心问题,而摆这一装置的改进直接指向核心问题的提出。周老师将课本中用来做摆锤的螺帽改成了螺栓和螺帽的组合,能帮助学生改变重量的同时保持摆锤的重心位置不变。将单个的铁架台改成两个铁架台的组合,帮助学生保持摆动时的稳定性。细微处足以看到在核心问题的准备与聚焦时,周老师处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课堂中,周老师引领学生在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舍得花时间,用21分钟让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学习设计单使学生在做中思考,让学习增值。
肖文洁老师将科技小活动《断线器》引入课堂。断线器由五枚垫圈组合而成,上下端都用细线绑好。让孩子双手分别拉起两根线,发现有的时候上面的断掉,有的时候下面的断掉。看起来是偶然的事情,其实,只要是对线用力恰当,断掉哪一根是可以控制的。学生的探究兴趣被迅速激活,肖老师启发学生通过10分钟的活动自主提出问题,聚焦问题,断线器上下断线跟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环环相扣。
课后的研讨精彩纷呈,老师们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课堂转型的认识,教研员阮翔老师对两堂课在转型上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教研室书记、副主任、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被第一季的小学科学“课堂转型”所打动,闻讯赶来全程参与了第二季的小学科学“课堂转型”。课后朱主任做了精彩的点评,并对科学课堂转型的关键技术做了分析。他从核心问题的设计和提出;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结果的展示与研讨;教师的作用等四个方面给全体与会老师做了技术指导。
“有行动才会有变化”,一线老师们的实践与反思,教研员、专家的方向和技术引领,组成了一盏盏明灯,让我们回归“育人”这一教育的基点,在以促使人的转型为核心的“课堂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清晰。
(图文报道:嘉兴市实验小学 李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