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章鼎儿老师其人其事(资料汇总) [复制链接]

1#

章鼎儿老师其人其事(资料汇总)

               前言


  一直对章老师这位教学泰斗充满了敬仰之情,可惜从来没有机会当面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网络培训给了我机会,学习之后,更加敬佩不已!无论是章老师的诙谐语言,还是教学机智都是我辈不能超越的!抱着这种感情,特把我学习过的关于章老的一些精典总结如下!一为纪念,二为再次学习!  


 


  目录


一、 我的追求──章鼎儿自述           (2楼)


二、 章老师近照                    (3楼)


三、 我的特色和追求                  (4楼)


四、 三上《磁铁》视频及课堂实录             (5楼)


五、《桔子的认识》课堂实录                         (7楼)  


 六、报告系列                                              (8楼)


七、章老师近照                                            (11楼)


八、《淀粉与碘酒》教学实录                         (15楼) 


九、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16楼)


十、《桔子的认识》录像及章老师自评             (19楼)


十一、报告(2012年)                                 (20楼)


十二、视频专题                                             (22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8 13:25:0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2#





       我的追求──章鼎儿自述

  作为一名自然教师,我追求上好每一节课;追求孩子们的信任、热爱和尊敬;追求各种比赛的第一名,而且至今仍在追求着,只不过追求的中心已经转移。"好高骛远"的我已经开始在更深的层次探寻。说"好高骛远",不仅因为有人会这么认为,就连我自己也未拿准最终的优喜。我是个教师,然而我所涉及的似乎已脱离了教师的实际,展开的学习、储备的资料、思考的问题,粗看起来,好像已远离我所从事的具体1作。例如,我会从自然教学工作的改革开始一直探寻到各个学科的改革,直至学校管理的改革,甚至整个初等教育(包括小学和学前教育)。也许我只不过做了一个现代教师所应该做、应该想的。最终得失尚不可知,但就目前来说,我确实已从自己"好高骛远"的超现实追求和超前探索中受了益,就如俗话所说的站得高、看得远,我敢大刀阔斧地处理一些教材,大都源于这一基础。



对教材的态度反映了我胆子较大、思想开放的一个侧面。我确实不迷信,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材,不迷信外国,也不迷信权威,甚至还有点喜欢向权威挑战,就像学生时代喜欢跟老师挑战那样。我确实锤炼了自己的批判能力,同时也饱尝了挑战和批判的副产品--各种苦涩的果子。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狂妄和骄傲,但了解我的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知道,我对自己的批判更加苛刻。我对自编教材的批判,使它们至今不能问世;我对自己观点的批判,使它们迟迟不能成文;我对自己的课的批判,使得至今还没有"保留节目",没有一堂事后满意的课。我的几十堂公开课中仅有几个相同的课题,但教案永远不同,就像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永远得从头开始。



人的实践和认识之间总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距,这是人皆如此的。我猜想有的人喜欢致力于实践,以缩短这个差距,达到相对的平衡,我则恰好属于另一种类型,更倾心于货真价实的"眼高手低",也许我真发现了一条加速自我发展的捷径--在不懈的追求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取得进步。



初任自然常识课的那些年头,我发展起一批备受赞扬的课,那些课,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犹如科学知识讲座,配之于各种实验演示和精美的幻想,广征博引,能把听课的老师都镇住。然而得意了不久就被自己否定了:我这不是把自己的课等同于科普书刊或电影了吗?实际上是远远不如它们,在电视、电影、书刊蓬勃发展的时代,要这样的自然教师干什么呢?



我正是这样开始了思考,怎么教?怎么学?恰恰这时,赶上了自然改革的大潮,刘默耕老师倡导的"一箭三雕"之水来的时候,我的渠也成了,很快接受了新的观念,发展起一批全新的课:观察课、实验课、制作课、考察课等等。我相信这些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也确实更为有趣和吸引人。但是不久,我又否定了自己。我发现那时我所谓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等,实际上只不过是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的方法和技能。技能和能力不能相提并论,基本知识加上基本技能再加上有趣,仍然与一箭多雕、培养能力发展的目标相距甚远,有点像60年代的"双基"在80年代的自然课里复活。从此,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探索,更为漫长、曲折和艰难。1983年的两课录像正是在这个时期上的,《我们的红领巾气象站》明显地带有前期的痕迹;《昆虫》则已反映出我所开始的新的探索。我不再徘徊于知识、能力。兴趣之间举棋不定,也不再着眼于观察、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训练之中,我的自然教学之箭开始专注于一个目标--学生的发展。



说它漫长,因为4年过去了,我还没摸到头;说它曲折,因为它走过弯路,特别是在尚未形成批判和消化能力的时候便倾心于探究研讨法所引起的混乱;说它艰难,因为我碰到的对我来说是空前规模和空前难度的难题。我开始了对自然学科和自然教学的再认识,搜集了十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教育大纲或教材、教师用书,并开始有计划地研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科学以及科学发展史、科学思想史、科学方法论等范畴的书籍,至今仍在进行。我在不断逼迫自己走一条要求更高、更艰难的道路的同时,逐渐地享受到了自然教学中的自由,尽管还只是小小的一点自由(比如仅仅是比较有把握地上好课),但真到了自己正在接近自由王国,正在日趋成熟的时候,我是很兴奋的。我时时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国家、民族赋予我们这一代人,赋予我们这一代自然教师的责任,时时强烈感受到"开除球籍"的压力,一种紧迫,一种焦虑和一种责任驱赶着我永不停止地奋进和追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7 9:22:47编辑过]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4#

 

我的“特色”和“追求”——章鼎儿


我的“特色”


作为自然教师,我有哪些可称为"特色"的呢?自己想想,有以下几处:


  第一,我发现自己还象个孩子,至少还象个孩子似地好奇、好玩,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希望和孩子们相通。


  我常常教什么内容,让孩子们学什么内容,自己也同样兴致勃勃地玩什么内容,不仅课前,而且课后也玩个没完;不仅跟学习有关,而且还节外生枝,玩衍生出来的内容。一轮《肥皂泡》教下来,我就玩出了"新水平",能把肥皂泡吹得比篮球还大,让它在教室上空晃荡,那高兴劲,那情景,整个课堂都会沸腾,谁不想试一试呢?于是课内的、课外的研究兴致勃勃地、主动地开始了。


  我去捉蚂蚁,常会忍不住跟蚂蚁玩起来。有一次引来一帮看客,把我错认为是蚂蚁专家,七嘴八舌地最后问得我招架不住狼狈而逃。玩蚂蚁的花样我可以说是够多的了。一天,忽想到测蚂蚁的速度,便借来一只跑表,让蚂蚁在米尺上爬。那家伙半途折来返去地破坏了我的计划,让蚂蚁在线上爬,爬了几步就掉下来了;让蚂蚁在一根细长玻璃管里爬,它居然爬到中间就停下来休息了。气得我用嘴一吹,竟象炮弹似的飞得无影无踪了。后来我又用酒精灯烘烤玻璃管,设想蚂蚁会向冷的一端爬,谁知这热锅上的蚂蚁果真会团团转,嗤的一声完蛋了。最后"成型"花样便是让蚂蚁在纸上自由爬,后来就用在《昆虫》录象课上。我的一些课常会玩出一些意外的新花样来,那大抵就是自己的好玩玩出来的。尽管我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可我俩醉心于"玩",容忍自己的"玩",道理很简单,希望孩子们去鼓捣,去研究,去发现,教师自己能不下水,不鼓捣,不研究一番吗?


  孩子们知道我喜欢"玩",也就常来和我玩,在他们的文章里,常把我描写成一个"大孩子",而我的办公室是比喻成"防空洞",有时班主任来前来"空袭",我确也常替他们打掩护。我常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这两年里就有两只小猫,三只小兔,七只小白鼠,两只刺猬,一只乌龟,一只豚鼠,还有死的鸟,臭的鱼,希奇古怪的虫,漂亮的标本,普通的石子……不过那些小动物在我这儿也待不了多久,不几日,它们就被欢天喜地的新主人带走,许多学生的家里有自已的生物角。所以,我的办公室又是动物收容所和转运站。


  我的办公室还兼有仓库和服务站的功能。下课后,放学后,我把门打开一条缝,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地进来借个放大镜,有的孩子怯生生地要走几张硬纸片。高年级的孩子胃口大,借一支烙铁,借一只万用表,要一段铁丝,剪一点铁片,借走小电动机的还来的是钱,慢慢地我便成了代购、代销员。教学《小镜子》、《潜望远镜》的时候,我去玻璃店划来200块小镜子,很快便一抢而空。我去少年宫买来100副飞机模型,供不应求。再100副、又100副,还是供不应求。观察哈雷彗星那阵,三次去上海捎回去总数280只天文望远镜,每只5元钱,仍不能满足(全校才700人),且不说最终是否找到哈雷彗星(那望远镜无支架,不好使),那时候,我校至少有280人抬着头,举着望远镜在夜空中搜寻,至今我们仍为此激动不已,那是多么诱人的情景啊?


  孩子们需要材料,需要工具,需要实验品,自制和实验实在要比那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更有吸引力,更有实际意义。上《磁铁》课时向我买磁铁,上《放大境》课时向我买放大镜,我只好回答抱歉了,但是我宣布,每人一块,每人一只,借大家玩一天时,大家有多高兴?我一直在想,有朝一日,我上完课后就把那些有用的东西"送"给孩子们,我要为孩子们设计,准备一套时空跨度六年的"有结构的材料"!


  想想我自己的课,我总不那么满意,也许也可以说三分之一好一些,三分之一为一般,三分之一则不行。在这种情况下,不断鼓励安慰我的孩子们,用他们喜欢上自然课的种种举动温暖、激励我的心。谈论中,作文中,官方、非官方的民意测验中,自然课是呼声最高的课。每当我十天半月因事未能上课而后出现在教室门口时,热烈的掌声真使我热泪盈眶,天大的委曲都会随之消融。在一些孩子们的心目中,我是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老师,我是他们的老朋友,我是几次三番出现在他们梦中的人物。有一个低年级的孩子管我叫爸爸,我问他为什么老叫我爸爸,他说他喜欢自然课。


  有时候我也逗孩子们。一次给二年级上课,我在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苍耳和鬼针草走进教室,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然后让他们摘下来认识是些什么东西。研究研究他们是怎么沾到衣服上的……,到最后,每个人都沾着种子离开实验室。后来在野外,更是沾得满头、满身都是。每年的养蚕、搜集岩石、矿物标本、金属标本等活动还会刮起全校性的风。一时间满抽屉满教室的石头、心肝宝贝似的蚕、首饰盒里不翼而飞的贵金属,时常惹班主任和家长们"抗议"。


  和孩子们在一起,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研究他们,实在是实施有效的教学的前提,自然课更是如此。我一直认为,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眼里的世界不尽相同,认识世界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以指导儿童认识周围世界为已任的自然教师,岂能不下功夫研究孩子们眼里的世界以及他们认识世界的种种方法和经过呢?


  猫是胎生的,许多孩子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却不管大家的哄笑坚持说猫会生蛋,而且是亲眼所见。包括老师在内,比例为43:1!谁错谁对,谁更接近于"事实"呢?我忽然明白,是这个已经委屈得眼圈发红的周婕对:猫生出了一个软绵绵的"蛋"(胎胞)。一个软蛋,这就是孩子们眼里的世界!


  其二,便是我的广泛兴趣和好胜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然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对一个不熟悉而又不感兴趣的人来说,教这一门课一定会感到莫大的负担和痛苦。我则恰恰相反,所有的内容都是我深感兴趣的;教这些内容,对我来说真是乐在其中的享受。小时候我一直向往着星空,可是除了古老的传说之外,我一无所获。没有人教我,指点我,也没有书。正是自然教学使我压抑多年的兴趣复苏,一时间我成了天文迷,搜集了许多资料,买了不少书,制作了天文望远镜;又是观察记录,又是测量计算,即使出差到北京、南宁,旅游在黄山、普陀山也总不忘在这些纬度、经度和观察条件不同的地方看一看星星。好儿次,我深更半夜在马路的最暗处仰望星空,引起路人的怀疑,直至巡夜者的盘问。我忽然想起法布尔趴在地上被人当作小偷的故事。后来,不管是否有用,我总拿着一个双筒望远镜,慢慢地就有了一点"名声"。有一天夜里,"通通通"一阵紧急敲门声,老远的一位邻居说出现了飞碟,我们三步两脚下了楼,跑出门,原来是有薄云的夜空里时隐时现的木星。


  高兴的是我的功夫没有白费,我得到了我这个层次的天文爱好者的极大的满足,涉及天文内容的课,不仅我喜欢,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无一例外地喜欢。实验观察的夜晚,住在离校十几里路外的一些孩子也一个不漏地赶来了。我们观察了哈雷彗星。观察过月全食,观察过环形山,还观察了一些著名的双星、星团、星云、木星卫星,几个主要的四季星座和亮星已满足不了孩子的观察兴趣。孩子们的心飞向了太空。


  这些年来,我以同样的劲头沉湎到地学知识、气象知识、环境知识等五花八门的知识海洋里去。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是我的兴趣导致我从事这项工作,还是这项工作诱发了我的兴趣。不管怎样,作为一个自然教师,有着广泛的兴趣是值得庆幸的。


  也许我的兴趣只是一种润滑剂,骨子里的动力是我的自尊和好胜。孩子们拿起一块石头问我,我说不认识,这还情有可原。可要是一块又一块地不认识,我便会发狠心去学习,去研究。最近,我又发了狠心,买了一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准备用来对付孩子们的发问,这五本书叠起来足有一尺厚,看得我眼花缭乱。


 说起书,那是我的命根子。这些年来,我没买电冰箱、彩电、洗衣机。但是买了一千多本书,那可是一本本管用的、在我的大脑里编了号的书。我跟进修学校的图书馆、跟杭州图书馆,甚至浙江图书馆比过,就我的需要来说,它们的书没有我的多。有一次,我在出版社图书馆发现一本有用的书,那是一本英国的科学启蒙教学书,我找遍了杭州市的书店都没能买到,就下决心抄书。大概抄了两万多字,恰好出差去上海,于是便开始在上海的大小书店里搜寻,最终在淮海路的书架上发现了仅存的一本《四季科学》。也有实在买不到的书,我一字不漏地抄过一本《科学启蒙》,摘抄的就更多了。我想,我的卡片至少也有50万字。作为自然教师,如何去对付五花八门的学问呢?我的对策就是读书、买书,手头有书。我可以引以自豪的也许就是我手头的这批书,我的这个有用的资料库。


我的追求


  作为一名自然教师,我追求上好每一节课;追求孩子们的信任、热爱和尊敬;追求各种比赛的第一名,而且至今仍在追求着,只不过追求的中心已经转移。"好高鹜远"的我已经开始在更深的层次探寻。说"好高鹜远",不仅因为有人会这么认为,就连我自己也未拿准最终的忧喜。我是个教师,然而我所涉及的似乎已脱离了教师的实际,展开的学习、储备的资料、思考的问题,粗看起来,好象已远离我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例如,我会从自然教学工作的改革开始一直探寻到各个学科的改革,直至学校管理的改革,甚至整个初等教育(包括小学和学前教育)中去。也许我只不过做了一个现代教师所应该做、应该想的。最终得失尚不可知,但就目前来说,我确实已从自己"好高鹜远"的超现实追求和超前探索中受了益,就如俗话所说的站得高、看得远,我敢大刀阔斧地处理一些教材,大都源于这一基础。


  对教材的态度反映了我胆子较大、思想开放的一个侧面。我确实不迷信,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材,不迷信外国,也不迷信权威,甚至还有点喜欢向权威挑战,就象学生时代喜欢跟老师挑战那样。我确实锤炼了自己的批判能力,同时也饱尝了挑战和批判的副产品-各种苦涩的果子。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狂妄和骄傲,但了解我的人却不以为然,因此他们知道,我对自己的批判更加苛刻。我对自编教材的批判,使它们至今不能问世;我对自己观点的批判,使它们迟迟不能成文;我对自己的课的批判,使得至今还没有"保留节目",没有一堂事后满意的课,我的几十堂公开课中仅有几个相同的课题,但教案也大不相同,就象熊瞎子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永远得从头开始。


  人的实践和认识之间总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距,这是人皆如此的。我猜想有的人喜欢致力于实践,以缩短这个差距,达到相对的平衡,我则恰好属于另一种类型,更倾心于货真价实的"眼高手低",也许我真发现了一条加速自我发展的捷径--在不懈的追求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取得进步。


  初任自然常识课的那个年头,我发展起一批备受赞扬的课,那些课,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犹如科学知识讲座,配之于各种实验演示和精美的幻想,广征博引,能把听课的老师都镇住。然而得意了不久就被自己否定了:我这不是把自己的课等同于科普书刊或电影了吗?实际上比它们还远远不如,在电视、电影、书刊蓬勃发展的时代,要这样的自然教师干什么呢?


  我正是这样开始了思考,怎么教?怎么学?恰恰这时,赶上了自然改革的大潮,默耕老师倡导的"一箭多雕"之"水"来的时候,我的"渠"也成了,很快接受了新的观念,发展起一批全新的课:观察课、实验课、制作课、考察课等等。我相信这些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也确实更为有趣和吸引人。但是不久,我又否定了自己。我发现那时我所谓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等,实际上只不过是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的方法和技能。技能和能力不能相提并论,基本知识加上基本技能再加上有趣,仍然与一箭多雕、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相去遥远,似有点象六十年代的"双基"在八十年代的自然课里复活。从此,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探索,更为漫长、曲折和艰难。1983年的两课录像正是在这个时期上的,《我们的红领巾气象站》明显地带有前期的痕迹;《昆虫》则已反映出我所开始的新的探索。我不再徘徊于知识、能力、兴趣之间举棋不定。也不再着眼于观察、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训练之中,我的自然教学之箭开始专注于一个目标-学生的发展。目标的中心发展对客观世界(自然界)的认识,并以此统一认识的动机、认识的能力、认识的基础等等,原先被我们不自觉地割裂开来的兴趣、知识和能力等目标。


  说它漫长,因为四年过去了。我还没摸到头;说它曲折,因为它走过弯路,特别是在尚未形成批判和消化能力的时候便倾心于探究-研讨法所引起的混乱;说它艰难,因为我碰到的是对我来说是空前规模和空前难度的难题。我开始了对自然学科和自然教学的再认识,搜集了十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教育大纲或教材、教师用书,并开始有计划地研读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科学以及科学发展史、科学思想史、科学方法论等范畴的书籍,至今仍在进行。


  我在不断逼迫自己走一条要求更高、更艰难的道路的同时,逐渐地享受到了自然教学中的自由,尽管还只是小小的一点自由(比如仅仅是比较有把握地上好课),但是到自己正在接近自由王国,正在日趋成熟,我是很兴奋的。


  我时时强烈地感受到时代、国家、民族赋予我们这一代人,赋予我们这一代自然教师的责任,时时强烈感受到"开除球籍"的压力,一种紧迫感、一种焦虑和责任驱赶着我的永不停止的奋进和追求.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5#

 

三年级《磁铁》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4044&replyID=&skin=1


 


 


 


章鼎儿《磁铁的磁性》教学实录



 


《磁铁的磁性》教学实录


执教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章鼎儿 


9:45


32班的同学们初次见面,知道哦我姓什么?


可以叫我什么?


章老师


还可以叫什么?


章爷爷


还可以叫什么?


章伯伯,


太年轻了吧


还可以叫爷爷老师、老师爷爷


章爷爷老了,牙齿掉了,说话透风,听不清楚的说,我再说一遍,章爷爷的耳朵也聋了,你在说话的时候大声点


……现在给你看个东西,出示磁铁


——磁铁


为什么叫磁铁?


——可以吸一吸


这块是不是?


——可以吸一吸


哇,好厉害,隔着袋子也能吸,这个吸不起来


很好,这块磁性强,这块磁性弱。


今天我们上什么课


——观察条形磁铁的磁性


材料:一块条形磁铁


1颗铁铆钉


一张记录纸


任务:观察条形磁铁的磁性


有问题吗?


没有


观察什么?


——条形磁铁、磁性


到底观察什么?


——磁性


磁性怎么观察?


——看一看


——把铁铆钉吸住,看能吸多少


我只有一颗


——用一颗铁铆钉,吸多久


吸牢呢


有磁性


吸不牢呢


没有磁性


只能观察有没有,不能知道强还是弱?


——把铁铆钉放在远一点的地方吸一吸


——可以隔着套子来吸一吸


——可以放多点铁铆钉


只有一颗、两颗


观察哪个地方强,哪个地方弱,可以用多种方法。


记录有问题吗?


看示意图,什么是示意图?


——表示我们意思的图


哦可以,看这一张


什么意思?


——有黑、有灰,是黑的地方强


(第一张:明暗、表示慢慢变化)


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表示有,这里表示没有


是的,这个突然就没有了(第二张:不同颜色的方格、表示突然变化)


这张又是什么意思呢?


——记录条形磁铁的6个面


好,还有一点,本次研究的时间是12分钟。


9:57


课件展示:


这节课的研究任务


材料:条形磁铁1、铁铆钉1、记录纸1


任务:完成条形磁铁磁性的观察


用示意图记录结果


完成观察记录的组,进行组内交流研讨


研究时间:12分钟


9:58学生小组研究


10:10现在把条形磁铁放进塑料盒里,红的对白的装。如果不动的放桌子上,要动的放桌子里。


现在谁愿意把结果给同学看看。


好,你来


大家能看懂它的意思吗?


——能


上来说


——这里代表弱——强、这里强…


你把磁铁带上来,白色这里整个吸住,表示强;红色这里有点掉下来,他觉得弱,大家同意吗?


——同意


还有吗?


第二个学生上台展示,“这边是比较强的,这里是没有的……”


你有不同解释


——这边是强,这边慢慢变弱了……


其他同学怎么样的,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贴完后看别的同学的示意图,要求看看每个同学的示意图,看完后,四人小组研讨,把结果写在小卡片上。这是今天的作业。


前面三个组贴在黑板上,中间三个组贴在布上,后面三个组贴在墙上,贴的时候比头高一点。10:21


学生黏贴。


课件


交流整理观察结果


展示自己的示意图


看一遍同学的示意图


回小组研讨


1、全班同学观察结果应该怎么说?


2、请把结果写下来


时间:12分钟


10:28


谁愿意把结果展示给大家看,还有谁愿意?


——所有的磁铁,有的地方强,有的地方弱。


所有的?所有的条形磁铁?今天我们班里的条形磁铁


——我觉得条形磁铁的铁性中间弱,两边强


——白色的磁性强、红色的磁性弱


三张,我们选一张作为我们的结果


——第三张


大家有修改意见吗?


——是中间强、两边弱


——两边是慢慢弱的


——还有的一边强、一边弱


——红色和白色中间的比较弱


中间较弱,同学们有不同的结果。……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10:34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

章老师的自序,你也搞得到啊。影动,这个坑你挖大了,越往下挖,那是个无底洞,影动,加油,受益,还是我们。
TOP
7#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4043&replyID=&skin=1


桔子的认识


 


 


章鼎儿老师《桔子的认识》课堂实录


评点者:华中师大副教授  旷习模  武昌水果湖二小  张之仁


教  材:自编(一年级)


教具与学具:桔子、小口袋、塑料杯、塑料盒、统计图、白纸。


教学纪实:


师:今天上课的题目老师藏在口袋里(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桔子),这是什么?


生:桔子。


师:对,今天要认识桔子。我们看看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黄色的。


师:(出示一张黄色纸片,跟桔子进行比较),桔子的颜色跟黄色很象,很接近。还有人说说吗?


生:金黄色。


生:比黄色深一点。


生:这个桔子的颜色有点象黄,有点象金黄。


生:有的桔子是绿色的。


师:这个桔子是绿色的吗?


生:不是的。


师:那你能说说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吗?


生:我说这个桔子是桔黄。


师:有人说这个桔子颜色是黄、金黄、桔紫,反正它跟黄色相近,但又不是黄。


生:枯黄。


师:大家说说这个桔子什么颜色?


生(齐):桔黄色 !


    评:指导学生观察,通过比较和描叙,认识了各种层次的黄色 ,选择合适的词来表达。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齐):绿色!


师:(又出示一个桔子)这个桔子是什么颜色?


生:金黄色。


生:红色。


师:(出示红色纸片)象红色,可又不一样,对吧?这是什么样的红颜色?


生:浅红。


生:桔红。


生:深桔黄色。


师:我看刚才那个桔子是桔黄色,为了好记,就叫桔红艳,好吗?一个是桔红色的桔子、一个是桔黄色的桔子、一个是绿色的桔子。现在老师扮演一个没见过桔子的人。访问你,小朋友,桔子是什么颜色,你怎么告诉他。


生:绿色、桔红色、桔黄色。


生:桔子有这三种颜色,有绿色、有桔黄色、有桔红色。


    评:综合描述桔子的颜色。


师:哦,桔子有三种颜色,有的是绿色,有的是桔黄色,有的是桔红色,那人家一听再看见绿色的东西,他就想了,桔子有的是绿色的,这大概是桔子。看到了这个桔子,是桔红色的,这是什么玩意呀?大概是桔子。这个同学说得真好。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老师有个口袋,口袋里装有桔子、苹果、梨子。请一个小朋友上来,不用眼看,在口袋里用手摸出一个桔子给大家看。



    评:教师引导儿童用手感知桔子的表面情况。


     (一个学生在口袋里摸,正要将手摸到的东西拿出来,老师抓住了他的手)


    评:教师用适合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觉。


师:会不会摸错?


生:不会。


师:你怎么知道不会错?


生:因为苹果、梨子是光滑的,桔子上有好多小洞。


师:要是他说对了,摸对了,大家为他拍手好不好!


生:好。


    (学生摸出的是桔子,大家鼓掌)


师:这手真巧,不用眼看就能摸到桔子,这个桔子送给你啦。大家都想试呀,那我们每个人都试试!我为你们准备了口袋,口袋里有苹果,梨,你们别摸错了,凡是摸的是桔子,这个桔子就归你啦。摸到的桔子放在纸上。


    (发给每个小组一个装着桔子的口袋,学生分别在口袋里摸,都摸出了桔子。)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剥桔子比赛,看看桔子里而是什么。我们比剥得好,不比快。看谁剥下的皮不碎。你会吗?剥了的皮放在前面,肉放在纸上。


    评:引导儿童观察桔子的内部。


师:(出示一学生剥的皮)圆圆的桔子剥下的皮是这样的,象一朵花。现在大家举手告诉同学们,你看到的桔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评:以下由老师引导儿童描述去皮之后的桔子的形状,可以看出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


生:不把它剥成一块一块,就是圆的,要是剥开,就象晚上的月亮。


生:如果不剥成一块块的就象大皮球,如果剥开就象一个(切开的)西瓜。


生:桔子剥出来的肉象个南瓜,剥成一块块的,象香蕉。


师:看起来,小朋友们都看到了桔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


    评:教师及时为儿童提供合适的词语。


师:你能数数桔子有几片吗?


    (学生开始数,并将片数告诉老师)


师:7片、8片、11片都有,不会错吧?(学生再数)


    评:很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周而复始地数,这既可以视作一种练习,也可以说是选择适当的数法。


师:我看有些同学数数时不小心又数回去了,大家剥开,一片片放在纸上数好吗?


     (学生剥开桔子,并将桔子排列成形状各异的图形)


    评:笔者在自己听课的位置上看到,至少有七种排列方式,表达了儿童在排列时不同的心态,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审美观点。


师:下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统计,老师带来一张图,一年级小朋友也能看懂。(出示图表)如果你的桔子是9片,把布袋上黄纸片拿下来,然后粘在9片这个格子里,听懂了吗?下面把纸片取下来,一组组上来。


     (学生拿纸片往图表上粘)


师:要表扬一个小朋友,他刚才把小纸片贴到13片的一格里,可回去一数只有12片,他又上来把纸片从13片上撕下贴到12片上去,他是不是很认真呀?


生:认真


师:你们还有没有贴错的?


生:我的桔子只有9片,我贴到10片上去了。


     (学生上来重贴。)


    评:生动的科学态度的教育,毫无脱离教学内容的生硬的说教。


师:我来数数几个小朋友的桔子是8片,几个橘子是9片。


    评:这张统计图是由孩子们用老师事先准备在小布袋上的不干胶圆片亲手贴成的,它简洁、美丽,渗透了概率,集合、正态分布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又是以一年级儿童能接受的形式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反映了教师深厚的功底和独具的匠心。


师:我要问了,桔子里有几片啦,应该怎么说?


生:有10片。


师:因为你的桔子是10片,是吗?如果我剥的桔子只有9片,那不是桔子呀。


生:桔子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


生:桔子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8片,有的是9片,有的是10片,有的是11片,有的是12片。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生:不同意,我以前吃的桔子里的片数很多很多,都有15片的。


师:章老师在家吃桔子的时候数过,是有15片的。刚才有一个小朋友的发言特别好,他说有的桔子有8片、有的9片,有的……12片、有的13片。14、15片、有的桔子只有7片。


    评:这儿如果加上一句:“大多数桔子是10片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桔子瓣数分布的概率就更好了。


师:我们该尝尝桔子的味道,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今天我给你的桔子是甜的,还是酸的?另外,小组里4个人中哪个人的桔子最甜,哪个最酸,等会先尝自己的桔子的味道,再交换着尝尝,比比。开始!


    评:尝桔子的味道,教师估计学生难以描述味道上的细微差别,所以重在学生的实际感受,而不作描述。


    (学生品尝桔子,老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换意见)


师:时间不多了,现在吃桔子比赛,看谁吃得快。好吃吗?


生:好吃。


师:还想吃吗?


生:想。


师:我其还有呢!现在要发的桔子,老师把它用刀切开了,一会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盒子,盒子里的桔子共有八片,开始每人只拿一片,看看,刀切开的桔子是什么样的,仔细看,看好了举手告诉大家。


生:桔子里面是金黄色的。


生:桔子里象花。


生:灯一照,里面亮晶晶的。


生:我的桔子有八片,象电视里的花仙子,灯一照更好看了。


师:最外一圈是什么呀!是皮,皮里是肉,对不对呀?现在老师要出一道难题来考大家。不剥皮,数数你的桔子有几片。


     (学生报数,8、9、10……)


师:同学们都会数,老师很高兴,接下去,老师要你们在盒子里找出哪半个和你的半个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如果找到了,这个桔子就归你啦。


    评:二引导儿童寻找细微的共同之处。


     (学生积极寻找、比较。)


师:大家都找到了,那么我们要吃掉这只桔子啦。怎么吃呢?看老师的,我们来挤桔子水喝(示范),可以品尝,大家开始。


     (学生挤桔子水。)


师:(出示一个学生挤完水留下的桔子反)大家看看,水挤完了,又是一朵花。


    评:美的熏陶,美的感染。


师:剩下的桔子,同学们可以带回去挤,挤完水,喝完水,桔子皮不要乱扔,要扔到垃圾箱里。


    最后,老师请大家看一盏小桔灯。(取出一只用枯皮做的小桔灯,点燃。)你们如果喜欢,回去都可以学看做一只。


    评:“小桔灯”。是小学语文将要学的一课,孩子们在一年级见过它。将来再读冰心奶奶这篇名作,会感到多么亲切啊!


总评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旷习模


    一、教育改革如何深化?就是在教育思想上的深化,教育方法上的改革,这节课正体现了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改革自然教学。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新的因素,


    1.通过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在改变环境中认识环境。


    2.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概念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发现的结果。在教学中只有师生之间共同合作,情感交融,才能彻底地废除注入式,实行启发式。


    3.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自如地学习,减轻了师生的1心理负担,孩子们不再认为学习是苦差事,而是有趣的、快活的。我们常说:“还给孩子们的快乐的童年”,如果每个教师上课都象这节课一样,我看孩子们是会高兴的。


   这三点说明自然课改革的幅度之大,成效之大,我认为《桔子的认识》是很出色的一节课。它体现了教育思想的大转变。


    二、这节课的几个特点:


    1.体现了科学启蒙的含义。科学启蒙不仅包含知识,更包含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这些在本课中都有体现,而又不脱离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2.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这节课中,孩子们对司空见惯的桔子进行科学的认识,从颜色到味道,他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产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学习热情。


   3.课堂结构严谨。这节课的每一步骤都经过了心设计而又不露痕迹。老师的设计能顺利实现,因为他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课堂教学的规律,所以必然会成功。光凭经验是达不到这一点的,章老师的理论素养比较高。


    4.反映了把高深的科学内容巧妙地渗透到低年级的教学中去。在这一节课,有统计、概率、集合、正态分布内容,有的要高中、大学才会学到,但教师却以合理的、恰当的形式教给了一年级的儿童,让他们从现在起就获得具体的感性材料。这种教育的效应是延时效应,日积月累,让孩子们够成一种习惯、一种观念,这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打基础。


   5.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我认为应该重视美育,以美促学,强调课程之外,非课程教学产生的效应。这节课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和谐的思想感受,对桔子形状、颜色的描述,摆桔子瓣,正态分布的统计图,剥开的桔子皮……教师无处不重视美的观念渗透,美的情操陶冶,对美的欣赏力的培养。总之,在这节课中,美育有充分的体现。


    6.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每个孩子既按教师要求完成每项操作,但又允许孩子发挥各人的自由想象,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教师了解学生,进一步有的放矢地教育大有好处。


    这节课还可在一年级儿童的认识水平上进行归纳,如桔子的颜色、味道、形状,认识它的科学方法等。在关键时刻,如研讨桔瓣分布的统计图,大多数桔子是几瓣?应点拨一句,已经水到渠成,孩子们会自己总结出大多数桔子是6片和10片。这对他们建立概率的表象是很有意义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8#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3844&replyID=&skin=1



黄山论坛的最强音——特级教师章鼎儿报告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11289&replyID=&skin=1 



章鼎儿评课 ——2011年小学年会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1562&replyID=&skin=1 


章鼎儿老师关于“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培训笔记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6518&replyID=&skin=1


2009年年会章鼎儿老师评课实录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3717&replyID=&skin=1


章鼎儿老师作的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讨论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1&ID=2947&replyID=&skin=1


章鼎儿老师关于科学教学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的讲座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808&replyID=&skin=1


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理论基础、特点和课堂教学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5418&replyID=&skin=1


章鼎儿:补上科学这一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wMDA1MTAw.html


南京年会上的评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9 15:37:08编辑过]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

学习章老师热爱科学的精神!

TOP
10#

好资料!章老师,我们科学教师的榜样和表率,他的严谨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