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走在看星星的路上
真正关注天文,还得从09年国际天文年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由省教研室组织的科学老师天文知识培训,在XX高级中学林岚等老师的指导下,在凌晨的天荒坪,我和沈**、李**等老师一起第一次从望远镜中观测到了土星,土星那美妙绝伦的光环瞬间成为我脑海中不可磨灭的一道印记。当天晚上,我就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土星与土星的光环,我还看到了土星众多卫星旁的两颗,真让人激动。如果什么时候,我的孩子们也能从望远镜里看到这样美丽的光环,他们一定会比我更加激动。
2008年,我在湖州聆听了特级教师陈耀老师做得课外探究活动报告,也开启了我将科学教育从课内带到课外的梦想。科学探索仅局限于课堂内,始终都让人感到畏手畏脚。而对于星空与宇宙,如果没有基于现实的观测,根本就谈不上入门。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让老师感到无奈又可悲、城市的星空早已不像当初漫天繁星,长期的雾霾笼罩着城市的天空,让我们连偷看一下星夜都成为一种奢侈,更何况让孩子们树立遥望星空的梦想。于是,怀揣着梦想的我满怀激情,趁着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机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观测培训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日食的原理、过程,观测方法,还指导学生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一个暑期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学生的《在动物园与动物一起看日全食》、《日全食期间温度的变化》等多篇文章都获得了省一、二、三等奖,摄影作品《日冕》、等作品也都获得了一、二、三等奖。一位家长在活动感言中写道:今年的日全食掀起了全民科普热,**也不必例外。**小小的天文社,虽处于初创阶段,但在****师徒二人的不辞辛劳下,居然抓住了“奇观”契机,将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着实培养了一批小小的天文爱好者。我的孩子全程参与,收获不小。起先,在*老师的宣传下,孩子早已把观测时间、注意事项印入脑海,且心中充满期待;听讲座,记下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观日食,有模有样地写下了观测日记;为充电,认认真真地看了有关书籍,还用朗读的形式发动我和他妈妈、了解更多的日食知识,俨然一位普及天文知识的志愿者。教育家杜威说,“所有教育活动必须植根于儿童的天性和情感,而不是将精心设计的外部材料强加给儿童”,教育才能有效。从儿子的热情来看,两位老师是深谙此中的奥秘的。真的希望我们的教育多些“根植”,少些“强加”,因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起点”。
日全食观测活动大获丰收,但是我却没有真正高兴起来。因为这样精彩的日全食机会毕竟不多,做科学普及还勉强,但要带领学生真正爱上天文,必须走出校园,在户外星空下真正去观测和体会,才有可能让学生树立探索星空的梦想。
于是,2010年的暑期,成为我从教以来最忙碌的一个假期。记得第一次组织户外考察活动,从学生的前期知识培训、住宿、餐饮、交通、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形式、活动如何开展等一系列外出考察的方方面面,都由我独自完成。最终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天气信息核实,选择了台风过后的第二天上天荒坪进行天文观测。一路上,看着云间时不时冒出的阳光,我心里不断默念着老天晚上能开眼,能让我们在天荒坪顶上看到往日斗转星移的美景。到了天荒坪,为了安全期间,我们安顿在天池宾馆。吃过晚饭,大家便一起踏出房间,欣赏天池美景。天空作美,此时夏季大三角已闪烁着出现在东部星空,明亮的三角形清晰可见。孩子们兴奋地寻找着天空中的星星,利用指星笔搜寻着天空,对照着星图,确认着星星与星座的名称。然而,好景不长,一团乌云慢慢地飘落过来,织女与牛郎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变得忽明忽暗,直至完全消失。连续2天,天气似乎故意刁难我们一般,一道晚上便升旗云雾,只让我们认识了夏季大三角,肉眼远看了土星、金星。面对学生与家长的遗憾,我也只能表示歉意。幸好,家长与孩子们都非常谅解。一位家长安慰道:*老师,其实我们大人这次也非常开心,孩子们一个多月没见面了,他们这一次一起出来玩玩,也很高兴,况且,我们白天不是也认识了这么多植物了嘛。2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了,家长们还赶着周一上班,因此不得不于清晨便打道回府。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周一的早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蔚蓝的天空预示着今天晚上必定有一个满天繁星的星夜,然而我却不得不送孩子们回家。果不其然,同好们当天晚上拍到了亮丽的银河,看到了无数的星座,还有偶发的流星。
第一次的“意外”与“失败”并没有彻底打击我的信心,反而让我更加关注天气的变化。同时,有了第一次的组织经验,我也不再特立独行,而是积极发挥家长们的能动性。热心的家长给我提供了不少外出户外考察的经验,同时,一位高校教师的家长给了我更多专业知识上的帮助。于是,第二次东白山之行便应运而生了。东白山,号称太白山,高度1100米,稍高于天荒坪顶,位于诸暨与东阳的交界处,它向来就是驴友们徒步的圣地。虽然,此地并不具有天荒坪优越的物质条件,但却有着天文爱好者非常看重的接近0的光污染程度,更何况在东白山之巅,还有万亩高山草甸,让人不免会想起“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诗篇。
难忘驱车上东白之巅的七弯八拐,难忘车外的悬崖斜坡,就像西天取经的和尚,虽没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也算历经七七四十九道弯口。我紧紧捏着双手,坐在大巴的最前排,不断提醒着师傅放慢速度、注意安全。最终,凭借着师傅高超的驾驶技能,捏着手心里的一把冷汗,我们安然到达了山顶。此时,才被告知,从来没有超过35座以上的车辆到达过山顶,我不禁为自己的冒失捏了一把冷汗。
幸运的是,也许我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帝,东白山的星空宁静而又清新。我们吃完饭,布置好器材,刚开始抬头观望时,只见一颗火流星自大熊星座划天而过,穿过夏季大三角,直达天蝎座,宛如一颗小火球,冒着浓浓烟雾,瞬间照亮了大地。“流星”、“流星”,人群里开始欢呼起来,孩子们多数是第一次看见流星,难掩喜悦。大人们也是难得看到这么明亮的火流星,都对当晚的星空观测充满了憧憬。我也摆脱了白天进山时的紧张,此时,一颗火流星已经让这次户外观测赚足了本钱,接下去便是指导孩子们认识星空,拍摄银河与星迹,一直忙碌到深夜,直到清晨的凉风吹进帐篷,我们才收拾设备,返回住处,
第二天,在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我们还对东白山的高山植物进行了辨认,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了植物植株,利用木板夹、毛纸制作了多个植物标本,部分家长与孩子还拍摄了东白山的日出美景,大家满载而归。
回到学校,我又陆续地整理了孩子们的观察日记、活动感言与家长的思考,结合活动中的收获与反思,撰写总结文章发表在论坛内,幸运地被编辑看中,得以在《科学课》上发文,向大家介绍一些户外考察的经验。
火流星一闪而过的美景让许多孩子和家长都难以忘怀,不少家长与孩子都催促我再次组织户外观测活动。于是,趁着8月英仙座流星雨爆发的大好时机,我又一次组织学生与部分家长上了天荒坪。选择天荒坪,一来是此次前去的人数众多,晚上观测,需要比较大的开阔场地与相对安全的地理环境,同时,天荒坪周围的光污染总体情况良好,也比较适合观测,一直以来,我都深深地怀念着21世纪初狮子座流星雨爆发的那天晚上,我们在学校天台上放肆地喊着、叫着,也正因此,我觉得观测流星雨是一直非常好的科普学习的机会,也是激发孩子们探索星空、建立梦想的好时机。
趁着出发当天的上午,我给孩子们进行了观测培训,内容主要为英仙座流星雨的介绍、户外观测的安全注意事项、流星雨观测数量的统计方法、还有应该携带的物品等,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除了个别学生与我一起上过东白山外,其余的学生与家长多数都没有领略过那满天星雨的场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非常期待这次观测。
路上非常顺利,望着蓝天白云,我的心情也变得格外地好,孩子们唱着歌曲、打着节拍,非常地欢快。到了山顶,我们吸取了第一次观测教训,只预订了半数的房间,大部分人选择在山上搭好帐篷或仅地毯。吃完晚饭,大家便陆续上山,拿着准备做夜宵的食物与衣物,等待着流星的到来。天空慢慢地变暗,我们开始了寻找星星的比赛,一颗、两颗、三颗······,渐渐地几颗亮星汇聚成一个个星座,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开始对照着星图、电脑软件辨识着星座的名字,通过激光笔的指认,夏季大三角、飞马座、大熊座、巨蛇座、仙后座、北冕座、海豚座,夏季星空的主要星座一一被识别出来。大概到了11点多,英仙座流星雨开始爆发,一颗颗流星向失去控制的子弹,或忽闪而过,或夹带着尾巴冒着烟雾,惹得孩子和家长们纷纷叫喊着,我开始掐动秒表,数着流星的数量,试图统计半个小时流星的流量。凌晨的山顶,风比较大,气温下降的很快,虽然在帐篷中,但是由于没有多少御寒衣物,所以感到有些凉意。直到天边泛起了白眼,我才在帐篷中渐渐睡去,直到被炙热的阳光烤得满身是汗。
上午,我们拼凑房间一起补充睡眠,下午,我开始指导孩子们撰写昨晚的观测记录,利用电脑软件指导学生进一步确定星云、星团的位置等,同时做好观测计划,处理晚间拍摄的照片,调试设备等等,然后就是期待着晚上有一个好天气。夜幕降临,流星雨似乎也眷恋着我们,虽然流量与第一天相比有所减少,但是流星的质量却有增无减,难得一见的火流星层出不穷,不断点燃着大家观测的激情。正在此时,感觉肚子一阵疼痛,身上凉意四起,腹泻加高烧,击倒了我,后半夜我只能放弃与大家一起观测,躺在床上休息。
回去的路上,不断有学生与家长来询问我身体如何,也许是活动组织的艰辛、也许是通宵达旦的观测、也许是自己体质虚弱、没有注意保暖。回到XX,便住进了医院,打了三天点滴,才算有所起色,身体才逐渐恢复过来。但是回想逝去的假期,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星空、认识星座、拍摄星空,总让人回忆无穷,相信我的孩子们也和我一样,经受星空的洗礼,做事更加豁达,心胸也更加开阔。
更可喜的是,我带领的两位天文社学员,都在当年被保送至重点高中,高二初期便过了托福考试,并申请美国深造留学。两位学员目的明确,一位将攻读天体物理学,一位将立志从事天体测量研究。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孩子播下了心灵的种子,孩子们一定会呵护着种子的萌发,并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也希望能在天文观测研究、天文科普方面带领着孩子们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