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我们的快乐社团生活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收拾好上课的实验材料,信步走向办公室。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人声鼎沸。走近一看,果然,社团的孩子们都到了。“老师,今天社团课上的吧?”“老师,今天社团课做什么实验啊?”“老师,上次那个纪录片还没看完呢。今天先让我们看完,然后再做实验吧。”“老师,这个月的课外实践活动由我来组织好不好?”一下子,就被各种各样的问题包围住了。
也许,你要问,什么社团这么吸引人?这事说来话长,这得从两年前说起。
从三年级接触科学课起,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兴趣一直很浓厚。在校园里观察各种植物、小动物和昆虫,观察风、霜、雨、雪等各种天气现象,孩子们也从三年级开始写科学日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肯写科学日记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上课举手发言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了。
两年前的一天,两个调皮的男孩子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我,校园里的柳树上居然长出了几朵木耳。我一脸狐疑地跟着他们下楼,果真,柳树长木耳了。我意识到这可是个探究的好机会,赶紧拿出手机拍了照,并要求他们回去写个小论文,顺便在装满木屑的培养罐上移植了几朵木耳。这俩孩子凑在一起研究了两个星期,还真捣鼓出一篇研究报告来。恰好,隔壁班也有两个女生主动要求研究可擦笔,也写出了一篇研究报告。这两篇研究报告还在区里获了奖。孩子们自然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宣传,鼓动其他的孩子们写科学日记。
过了两个月,果然有孩子跑来跟我说,想研究湘湖的成因和地址情况。吓,这个题目可有点大,我心里发憷。不过那孩子很有把握地说:老师,没关系,我爸是管委会的,我有很多资料可以提供,还可以提供实地考察。果然,第二天,她就提了重重的十几本书到实验室。于是,我们召集人马,阅读材料。两个星期后,还在她爸爸的资助下,进行了实地考察。不久,又一篇科学报告问世。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的办公室里总能听到这样的请求。“老师,我想研究XX”。“老师,我想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于是,我想了想,把科学日记写得好、平时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社团。一开始,参加社团的孩子并不多。一方面,因为科学日记写得好的孩子不太多;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孩子认为,周末双休日有兴趣班,平时功课比较重要。所以,有些孩子并不愿意参加。
不过这样的情况只持续了半年。因为在这半年中,我们除了每周两次在校的社团课之外,还有每月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团课上,我们了解各种最新的科学知识,观看科学纪录片,孩子们还自己从书本上学习并演示实验给大家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博物馆、传化大地和消防队,邀请家长给我们上科学课,在水世界里体会浮力,在桑葚园中学习种植,在天文馆欣赏太阳黑子,在月全食的晚上拍摄月亮,春天去公园踏青认识植物,秋天爬山捕捉昆虫标本。顺便说一句,这些活动可都是孩子们自行申报,由校外辅导员们组织实施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得其他的孩子们垂涎欲滴。很多孩子软磨硬泡地来向我要求加入社团,同时我也发现上课的纪律、发言以及作业的质量都有明显的进步。用他们的话说,如今的科学学习可有了奔头啦。
如今,我们的小小社团已经从最初的7个孩子,发展到如今的67个孩子,真真是个大社团了。没能加入社团的孩子,因为平时表现好,也有能获得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寒假里,我们又完成了四个研究报告。似乎,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研究和写科学日记、小论文,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相反的,充满了乐趣,因为有着志同道合的伙伴,因为有着家长的支持,因为在这一个个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经验,也收获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