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这是很多很多教育者想让学生学会的的学习方式,何为有效学习?专家、研究者、教育者,对于有效学习都有自己的定义,在这么多定义中,我喜欢如此定义有效学习:花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收获更多的知识。
在科学学习中的有效学习是什么呢?我想要在我们科学中体现有效学习,我们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有效实验,我们的课堂是围绕实验展开的,势必要让实验有效,才得以让科学学习有效吧!
2013年5月23、24日,我有幸能参加在回澜小学举行的杭州市小学科学“有效实验”专题研训活动,聆听了高手的课堂,专家的讲座,让我对“有效实验”的定位开始慢慢清晰。
2013年5月23日,今天的活动是两堂课和一个讲座。
第一堂课是回澜小学周晓芸老师执教的《热是怎样传递的》,课堂中三个实验,第一个是学生摸铜棒,感受热;第二个是铜棒上传热的研究;第三个是演示圆片上的传热。周老师对该课的理解比较透彻,如果简单地把整堂课定位在热会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会比较简单,所以,她把本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定位在学生通过对热传递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第一个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猜测热传导的方向,想必这就是猜测吧!两名学生也列举了自己的观点,这两位学生很厉害,着眼于热在铜棒上是在表面传导的还是在内部传导的,而一般我们只需要学生说到从热的一端传到了冷的一端,学生的回答,让我们了解学生已经比较清楚知道这个传导的方向,他们开始研究热传导的传导路线的位置,看来周老师对于第二个实验的定位是比较好的,通过第二个实验,拓展本课的知识点,再用第三个圆片实验,让学生清楚看到热传导的方向。在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归纳热是怎样传递以及热在传导过程中的特点,整课的思路清晰,定位明确,实验数据分析透彻,通过前测和后测数据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学生通过学习,更新了已有知识,修正了一些观点。
第二堂课是西湖区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的翁铭锋老师执教的《热是怎样传递的》,翁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指向明确。特别喜欢对本课难点的定位:设计实验,并从实验现象正确推理出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当然,这学生设计实验时,少不了教师的指导,我想“有效实验”并不一定要教师事先安排好实验,也不需要学生跟着教师走,只要有理,只要觉得可以,就应该让学生尝试,科学家要成功实验一次,还不是要失败n次吗,学生在实验失败中再次设计实验,直到实验可行为止。当然,我们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这里就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是否可行,哪些可以直接否定,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实验的分析能力。翁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改进-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分享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我想这堂课实验的有效性的一个方面在于学生的实验设计吧!
教研员徐春建的讲座—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徐老师在讲座中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优秀老师和他们的优秀实验教学,让我羡慕不已,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小组的不同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实验中体现出来,设计有效的实验。听了讲座,我也反思,感到很多自己的实验流于形式,我要改进自己的课堂,那么,从实验开始吧!
2013年5月24日,今天的活动是两堂课和一个讲座。
第一堂课是滨江区江南实验学校的沈颉老师执教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沈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十分透彻,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科学探究味道多么浓的一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课堂松弛有度,收放自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很到位。
第二堂课是临安市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的王洪波老师执教的《磁力大小会变换吗》,这是一堂长达25分钟自主探究的课堂,我想长时探究的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王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磁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想,就去做吧,整堂课充满了探究的氛围,让我眼前一亮。
接下来的讲座我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听了,章鼎儿老师的讲座,章老师给我们例举了很多课堂事例,让我感受到一个简简单单的实验,我们教师要研究很多很多,而学生也要研究很多很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分析,哪些是实验需要的,哪些是实验前可以排除的因素,实验结果的记录等等。章老师为我们点明了“有效实验”的研究重点,一个是活动设计设计方面向着科学探究活动发展推进,另一个是活动后的交流研讨方面向着科学探究活动发展推进,还对我们提出了很多要求,更多地是对我们的鼓励。
他说:非常希望看到面目一新的科学课,是认真的,一本正经的,一丝不苟的,实事求是的,动脑筋、想办法的,积极的思维参与的,有商有量的、同心协力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往这个方向前进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8 0:34:5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