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跟农村孩子讲《我是如何出生的》
为了上这课,课前我让班主任帮我发一下《出生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带回家向父母访谈后完成如下内容:
1、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长时间: |
2、2、刚出生时我的样子:长度 体重
我是:剖腹产□ 顺产□(在相应的选项后打√) |
3、妈妈怀孕时有哪些反应: |
4、我出生时妈妈的情形怎么样: |
5、5、我的感受:
|
6、6、我想对父母说:
|
要上好这课,学生课前的访谈那可是很重要,但在我们农村地区,小孩要跟父母谈论生孩子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都是缄口不言。有女同事看到这个调查表后,面带几许羞涩地说到:“问道我,我倒不说。”
果真到上课时,统计一下学生的调查情况,问“父母打工不在家没有完成调查情况的请举手”,42个人的班级一下子有十四五个学生举起了手,占全班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还有些父母本来在家,自己没有放在心上去完成的同学也跟着举起了手,但为了让学生在下面的教学中大胆表达,我鼓励的说:“你们能举手,说明你们很诚实,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再问“父母在家,但父母什么都不说的请举手”,有八九个学生举起了手,问“父母在家,父母只是随便说说的请举手”,有十四五个学生举起了,占全班总人数的33.3%。问“父母在家,父母讲的很详细的请举手”,有三四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说:“很好,这说明你们的父母很开通,对我们的教学很支持。”接下来的教学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访谈情况,大多数学生对于第1第2个问题,回答的教好,第3个问题能回答的就少了,第4个问题就更少。并且当同学交流这些问题时,有女生羞怯的把头低在了桌心里,也有男生左右顾盼,嘻嘻的笑个不停,好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东西一样。接下来是观看胎儿形成的视频,当学生听到“一个成熟的男性精液里有5亿个精子”时,男生哦的一声,大声的笑出了,女生却更加不好意思,再听到“精子进入女性的阴道”这句,男生和女生都不经意的低了一下头,但男生在低头的同时眼睛里闪烁异样的光芒习惯性的向老师瞄了一眼。以后再听到卵子时,几乎都是这种情况,随着内容的进行,我发现学生无论眼神和脑袋如何动,但耳朵还是紧紧跟随视频内容,看完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好像是懂了些什么,因为他们的脸上不是忐忑,而是布满了羞涩与笑意,还有少数的学生脸上两片红霞,不知是快乐还是一种莫名的惊喜,我想无论怎样,这些内容的展示在学生的内心一定荡起了波纹。接下来的教学学生似乎坦然了不少,回答起问题,也顺畅了不少,仿佛内心中那个“我是如何出生的”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摆在了面前。当我把母亲怀孕10个的图片一块呈现时,问: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图,并回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没有了太多的惊讶,但少许的羞涩和探求的欲望还是让这些朦朦胧胧的学生仔细地观察起来。学生说:“我发现胎儿一天比一天大了。”我说:“胎儿在长大,妈妈的饭量会咋样?”当一个女生说:“我发现妈妈的肚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大了。”我说:“那妈妈的行动一天比一天会咋样?”就是在这些问题里,羞涩一点一点的褪去,孩子敏锐的心越来越与怀孕母亲的艰辛沉重幸福甜蜜接近,当我问到“妈妈是如何把你生出来的,是剖腹产还是顺产”时,有个很少回答问题的女生站起来说:“我是剖腹产的。”问:你看得过妈妈肚子上的疤痕了吗,有多长。女生自然的回答道:“见过,”并用手比划着,当我讲“虽然剖腹产妈妈会很疼痛,但为了能让我安全出生,妈妈毅然决定”,并出示了剖腹产的画面,这时我看到了这个女生低下头在哭泣,当我把顺产的视频给学生看后,并让学生谈谈此时有什么感想时,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声的说:“妈妈我爱你。”还有个同学说:“我长大了要报答我的妈妈。”问:为什么?该同学说:“妈妈生我吃了太多的苦,抚养我们不容易,我要报答她。”此时的教室里洋溢着一种暖暖的感恩之情,教师在这种氛围里,也感受到了妈妈的伟大,学生的可爱懂事,眼角也有温热的泪水在打转。课的最后我们是这样结尾的:“来,让我们大家一起唱首《感恩的心》献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当伴奏的音乐响起时,学生抬起来头,深情的看着前方,稚嫩的声音虽然不太合拍,但教室里充满了爱与感动,眼睛里有泪花,心绪却又一次被激荡。
这是我上《我是怎样出生的》这课的一点情境,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这样的内容,我是做好了学生调查失败的准备,但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上好这课,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话,如何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大声说出来,却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为此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出来后,我从1班开始磨课,上完一个班,自己就进行反思,反思一遍教学设计就改了不少,为了做到知识与情感的最好表述,我常常把教学流程放到心里一遍一遍的去思考,什么时候要用什么情感,什么地方要讲什么知识,哪个环节为了要到达什么目标,要怎样重新设计等等。直到3班上完,才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我几次磨课的过程中,每上一次都有一种初次教学的感觉,为了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母亲怀孕的不易,我总是饱含激情的去表达教学内容,几次都是上到课的中后期,自己都被教学内容与自己的情绪感染,泪水几乎流出眼眶。自然要把这课上好,课件的使用是功不可没,精彩准确的视频图片,把原本抽象难以启齿的问题,清晰巧妙的告诉学生,结合一些体验活动,学生的内心不仅仅是经历知识的生长,更主要是情感的升华,那种对母亲的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自然而然的在学生的内心里涌动。我想这就是这课教学的目的所在,这就是科学与生命与生活的紧紧相依。